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今天是(/不是)周天——对对象肯定或否定即判断

本篇文字是《最最最~最简逻辑知识》系列的【第018篇】内容。之前几篇我们着眼于如何给概念内涵下定义、以及如何揭示概念外延作划分的方法,偏重于介绍了“概念”这一基本思维形式。

本篇及其接下来的几篇 [周一] 专栏,我们就概念与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组成的另一种思维形式——判断,做一些具体的介绍。

-01-

概念与判断

我们在小学学习语文时,先是从一个个汉字识起,然后认识由汉字组成的词语,接着把几组词语依照一定规则组成句子,之后再通过句子句子的组合形成段落,最后将段落段落依照一定的表达逻辑组成文章——这是我们语文里面所谓的“字>词>句>段>篇”,前者是后者必不可少的材料,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没有段落的文章,或者没有字的文章,都是怪事。哪怕是《无字天书》也有对应的字词句段,只不过不是谁都看得见或看得懂的。

那么是不是汉字汉字任意组织在一起就能成为词语,或者词语词语任意的组合在一起就能成句子……?任意组合没问题,但是不见得组成后的“词语”有意义——如“鼠猫”,也不见得任意组成后的“句子”能表意——比如“鼠猫高绿”,不知所以然。如果要使它们形成有意义的词语、能表达意思的句子、能支撑观点的段落、以及可以传达信息的文章,就一定得接受汉语语法规则的支配——使得这个汉字和那个汉字、这个词语和那个词语……处在一定联系中的时候,才能成为一种有意义可表达意思的形式,这就是语言。

同上面的情况一样,我们认识逻辑——大脑正确处理信息的规则,也是需要先从一个个概念识起,然后认识由这个概念与那个概念组成的判断,接着把几组判断依照一定规则组成为推理,最后把不同的推理灵活地应用到论证里——这是我们逻辑里所涉及到的四种呈递进关系的思维形式:概念>判断>推理>证明。前者是后者的基础材料,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没有概念就没有判断、没有判断就没有推理及证明。

当然了,和我们例举的语言一样,一个个概念任意组合还算不上是判断(这类思维活动)。同理,一个个判断任意组合也算不上推理/证明(这些思维活动)一样,只有当概念接受一定的逻辑规则支配进行组合,使得这个概念和那个概念以一定联系组成判断时,才能表现出一种可被理解的特性,才属于我们要说的“判断”这一思维活动。当然,我们之后的 [推理] 篇章讲判断判断之间组成推理/论证时,它们同样也得符合逻辑规则。

-02-

什么是判断

回到主题,那么什么是“判断”呢?

第一段我们提到:如果我们完全孤立地看待一个个概念,即不把这个概念同别的概念联系起来,那么单独的概念就什么也没有表示、什么也不能说明。比如“爱人”这个概念,若我们不把它同“亲密关系中的陪伴者”、“爱慕且心疼的人”等等概念联系起来,干巴巴的“爱人”两个字就什么也没有表示出来。然而,一旦我们把它同这些概念联系起来时,就成了:

爱人 是 亲密关系中的陪伴者

爱人 是 爱慕且心疼的人

这就表现出了一种可被理解的性质,所谈论的对象就成了有确定范围的思想。类似于“爱人是亲密关系中的陪伴者”、“爱人是爱慕且心疼的人”这样的思维形式,就是我们所要说的:判断

当我们的思维活动对着某一个对象时,总是在肯定这个对象有哪些属性,可以归入哪一类较为广泛的对象中;或是否定这个对象有哪些属性,因而不可以归入哪一类较为广泛的对象中。比如——

公务人员是人民的公仆。

今天是星期一。

小猫生病了。

这个问题很简单。

大华在谈恋爱。

楼下的施工队在凿路面。

新成立的公司运转起来了。

我的杯子里面装了牛奶。

人类移民火星是可行的。

……

试试把这些掠过大脑的想法(思想)分析一下,我们就会发现:它们不是对对象肯定一些什么,就是否定一些什么。判断就是对对象进行肯定或否定的思维形式,它表现思想。“公务人员是人民的公仆”……这些例子中都表示了一个有确定范围的思想,因此我们称作它们为判断。

判断是非常重要的思维形式,我们思考问题本身就是凭借判断来进行的,并且思维活动的结果,也是通过判断的形式表示出来的。可以说在我们所说的和所想的一切事物——任何思想、任何语句——只要其中有某种内容,便一定包含着判断。当然,我们所说的事物可能是简单的,也可能是复杂的,但不论怎样,它们总是通过判断这种思维形式表现出来的。

当然,判断也有真假之分。若一个判断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是如实反映客观事实的,我们就称它为真实判断;反之,为虚假判断。比如“公务人员是人民的公仆,是为人民服务的(人)”,这个判断如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公务人员)和属性(人民公仆、人民服务)的关系,是真实判断;但是,像“苏格拉底是不会死的”这个判断,很显然苏格拉底已经死了,这个判断的内容就与事实不符,这类就是我们所说的虚假判断。也应该强调一下:我们在逻辑知识里,并不研究具体判断内容的真假问题,判断内容真假是由人们的常识和相关专业知识来辨识的。

-03-

判断的结构

逻辑里不研究判断内容的真假问题,而是研究判断的结构、判断在形式上的类型、以及这一类型判断与另一类型判断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就判断的结构而言,逻辑研究的不是单个具体判断的结构,而是通过具体判断而抽象出来的一般判断的结构,并概括出一些规则反过来指导我们的思维实践。

前面内容我们提到过判断和概念的联系与区别,说判断是“概念与概念依照一定的逻辑规则联系起来的”。其实,不仅如此,判断本身还具有一定的结构,我们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表示,先看两个例子:

 主项  |联词| 谓项

  ↓       ↓       ↓

 爱人 | 是 | 亲密关系中的陪伴者

公务员|不是| 人民的主人

在逻辑范畴中,一般用字母S代表主项,P代表谓项。因此,上面这个文字公式还可以改写成公式:

S是P,或者  S不是P

进一步把“S是P”和“S不是P”作概括,那就成了:

S——P

不论表示肯定还是否定,判断的“S——P”这个结构是不变的,上面两个例子可以佐证。在判断的结构中,主项(S)是思想活动的对象,在议论中就是我们所要说明的对象;谓项(P)是用来表明对象的某些特性或状态;联词表示肯定或否定起联系作用,把主项和谓项联系了起来,这就表示出了一个有确定范围、可以交流的思想,即符合逻辑的判断。

我们说过,逻辑知识不研究“判断的内容真假”问题,但却通过认定判断是否依照上面的结构而有对错之分。一个思想是不是确定的,是不是自相矛盾的,是我们在逻辑里判定判断对错的标准。如“苏格拉底是不会死的”一例,就这个判断所表达的内容来说,它是个虚假判断;若是仅从判断的结构来分析,那就得承认它是符合判断结构“S——P”的,也就是正确的。如果像“我现在吃饱了还饿死了”一类话,它所表现的思想是不确定的,并且自相矛盾,对于这种胡言乱语,我们就从判断结构上判定它是错误的

以上,就是简单地就判断这一思维活动做了些介绍。说了概念和判断之间的区别和关系,介绍了判断是什么,也提炼出了判断的结构。下一期 [周一] 专栏,我们再就认识判断中一定会存在的疑问,比如“这里概念怎么成了项——主项/谓项?”、“判断的结构在表述中看不出来”……我们再逐一展开介绍,争取把“判断”的知识弄透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姚老师讲语文•学点逻辑 ⑦ | 判断的语言形式、构成和种类
普通逻辑学
《形式逻辑》笔记
《逻辑与思维》重点知识清单(一)
《普通逻辑学》综合练习题解
形式逻辑学一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