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家》 | 《2021-2022中国双年度文学大展》之三
浅草寺(外二首)


    左拾遗

 

它丢掉邮政编码、门牌号,旧信封上
竖写的地址
丢掉来路和出入口
它座落在舌尖上
有断代史,梵唱和一炷香
它是心界里的建筑
不是外国的
它拒绝签收江户风格
靠近海,临风,有负海拔

 

我愿意整个春天,都陪同你
到浅草寺去看落花
偶尔,途经雪地
虚掩的门口
我们走过的足迹
另辟蹊径,或彼此重叠
这小小的失误
让我想到一种缘分,或纯属意外的巧合

 

补天裂

 

终其一生,他都要担心,那些被举过头顶的事物
会不会掉下来
砸伤
低头路过的蚂蚁

 

比如:女娲补天的石块
嵇康打铁抡起的大锤
白发生;辛弃疾只手擎天的胆气
以及民间的呼声

 

秋天的爱情,曾经举得那么高
现在,也成了
自由落体

 

“把坠落的过程,回放一遍”
危险的事,素来
有模糊不清的套路
或剧本。“深深
有多深”?
用在此处的形容词,有年轻的美,足够矜持!

 

这么静

 

后半夜出门喂马,雪跟前跟后的一直在下
桑多河,冻住了手脚
牛羊都安静下来

 

生活的噪音被雪花压住尾巴
木栏栅围起牧场
歪脖子树上挂的箩筐
装满白天,风声
旧报纸,以及藏文
小学生的测试题
一场雪,匆匆地打下
十万亩的草稿

 

天地间,终于真相大白
春天的旗袍
——开叉高度
正好是北风刚刚调出来,寄给人间的底色

 

——以上三首载《星星诗刊》上旬刊2021年第2期

 

左拾遗:本名董书明,中国作协会员,有作品在《诗刊》《星星》《创作评谭》《诗选刊》《长江文艺》《十月》《草堂》《山花》《山东文学》《诗林》《清明》等刊物上发表。曾获“李煜文学奖”等,著有诗集《独爱》等四部。


《四首》

  杜文辉


《雕塑》

她的背影是一根刺
一定是聚积了太多的冰火   锋刃  
塌陷   重建    铁架   铁锈   玻璃和
江河

水与石头的棱角
云和影的旋律   流线
鸟的疲累   
鸟将头戳进膆子里

但是
一阵突来的风沙吹起她的长发
我确信她是一个活的生命

黑云开始从城市那边涌起
我轻轻擦过她身边
没有擦出温度

(发于《星星》诗刊2021年12期)

《山桃花》

悬崖再没有塌
塌到露出它红色的根和血管的时候
再没有塌

崖畔上的山桃花
钉在十字架上
在演宿命的杂技
独舞

对于各种各样的风
肯定要迎合一些
但摆幅一定要小
对于各种各样的雨
将小脸贴上去
对于其它山桃花
它必须开得比它们更早  
更加粉嘟嘟
更红

(发于《甘肃日报》2021年9月1日)

《向晚》

我在花坛边闲坐
看见我和空气在打斗
看见我和别的孩子在追逐
看见两个我和解   在打羽毛球

我看见我在摇篮里哭
向这个世界哭要
我看见我推着摇篮车在走
哄乖这个世界

我看见我挽着生活性感的腰
拿着一颗心   
反复乞求   讨好

(发于《贵州作家》2021年2期)

《山顶上下雪》

雪从铅灰色的梯子上下来
走下暗灰的滑湿的小心的台阶
一直想下来

我看见的雪
提着裙摆   有些热闹  有些拥挤
有些喧哗
粉色 

她们走到半山腰
停下来   迟疑

(发于《散文诗世界》2021年3期)


予衣的诗(二首)

 

荒草记

 

习惯于忍气吞声,逆来顺受
把命系在一把风上过日子
火与金属的光芒
迫使他们踩着同伴的尸骨
一次又一次,替一条河流退让

 

这些没有姓氏的草民
柔弱的身骨可以举起漫山野火
逼退寒冬。也能在一夜之间
卷土重来,用一把瓦砾和沙石
复制久远的故乡

 

——刊载于《贵州诗歌》2021年第01期(总第03期)、《零度诗刊》2021年第二期

 

口罩里的爱情

 

日子越过越小
风一吹,千里江山
便瘦成了小小的屋
春天躲在巨大的口罩后面
不说话

 

说了要带我去看海的
你眼里那颗桃花
还未盛开
便谢了

 

——刊载于《世界诗歌》2021年第1期(创刊号)

 

作者简介:予衣,原名全进,男,苗族,贵州务川人,有诗歌在《十月》《飞天》《诗潮》《贵州作家》等刊物发表。


◎父亲在家乡看着我


古汉新


翻阅罢大山的树木,水田与坡地
再读客家落日倾听小鸟的鸣唱
我在人生途中辗转
看到一双眼睛
饱含深情的泪花与期望

往事如风,带着一瓶客家娘酒
为了梦中的方向,历经雨雪与苍茫
不惧迁徙和飘荡
粤北村庄与东莞的旅程中期待或歌唱

心灵飘流瓶里
深藏家园深处的疼痛
青春岁月比秋天先到的风霜
因为父亲在家乡看着我
就算命运一次次流放
生命轻叩苦难与死亡
青春的姿势依然开得
潇洒而豪放
发表于2021年9月《鸭绿江·华夏诗歌》(总第861期)

 

简介:古汉新,笔名:古牧。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东莞市作家协会凤岗分会副主席等。作品见于《诗刊》《中华辞赋》《鸭绿江》《文化艺术报》《文化参考报》等刊物


 喜 鹊

            

李晓光


鹊巢  枯树
大地上的一粒钉子

 

与鹊同命
我在出租房里咳咳
喜鹊就在楼外
喳喳应声

 

勇气好了
喜鹊就会飞来飞去
报喜
倒霉的日子
喜鹊就在冬天
空留一巢冷清
单等不归家的那人
   剪  刀
天地一合眼
就是一剪
秦时明月汉时光
也在一剪

 

人字的不同写法
刀刀见血
有些事尽量不剪

 

生活久了
剪刀就成了某人的牙
从不惧怕 暗藏铁骨的布
要命的剪刀
柔软似水的剪刀
就藏在我们的骨子里
静候岁月
原发2021年《诗歌月刊》第6期


远方

 

时间被熬成了一只鹰
而鹰则成了我的远方

 

在灯黑风疾的老家   陕西
是我的远方  一尘不染地走进陕西
大秦岭成为我的脊梁
渭河  热血涌动
安徽  又是我的远方
湖水相连  我看不到
自己的影子
远方还是远方
屋檐下行色匆忙
血脉里有鹰的呼唤
黑纱后的妹妹
明眸闪动  比鹰的目光还远
而我     是鹰之后的一粒微尘
选自2021年《诗刊》第二期下半月刊

 

 寒   鸦

                     

当空旷的大地
被满怀好意的雪照亮
还有人夜以继日地走在思乡的途中
还有人把脚印快马加鞭地背回家
在更高的飞翔里
乌鸦  
把天空牢牢地钉在
一个人的眼里

 

目观八方的鸦
迎着雪花
把封冻的天空击穿
成为高悬在村庄头顶的眼睛
越过深冬
道道闪电  也夹杂乌鸦的黑

 

雪入田  鸦落地
被父亲种了一茬又一茬的庄稼
有时也铁了心
一黑到根
回老家
很久了
骨子里有人在召唤
大树在召唤
老屋在召唤
对天张口说话的老井
在召唤

 

回老家
我是人流里的一个标点
走错一句   人生
都难回头

 

风来了未必有雨
雪来了必定是冬

 

假设没了老屋深处的
那一坛咸菜
我们何以
回头
2021年第8期《湛江文学》


土地


瓦房是空的
院落是空的
人心不空
空留几亩土地
不动声色
在老屋的墙后长着
阳光不变   主人变了

 

秋叶扫地
霜染鬓发 
岁月  悄无声息地从指缝间滑落
冬雪飞奔而下
耕种者  形色不变
手握阳光  耕耘寸寸光阴

 

惜地如命的父亲   走了
也要躺在自家的土地上
身上覆一层故土
农民啊   命没了地也不能没
春华秋实  寸寸
都有父亲的体温
2021年第6期《作家天地》

 

作者简介:李晓光,男,现居合肥。迄今为止,先后在《诗刊》《青年文摘》《诗歌月刊》《辽宁青年》《驼铃》《西北军事文学》《鸭绿江》等全国75家中文报刊发表诗歌、散文、评论、消息、通讯等1000多篇,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组织采访20位老八路、老红军,编辑《岁月难忘》。与人合著果业专著《苹果栽植与生产经营》。诗作四次获奖,新闻作品五次获奖,作品入选《2020年中国散文诗年选》《2021年世界散文诗年选》《2021中国精短诗选》《2021中国年度诗歌大展》《西部散文二十家》等,现为《安徽科技报》编辑部主任兼副刊编辑。


一瓶液体里,有看得见的生活


丁淑梅

 

相比于一条河流,它好像
忘记了人间所有的苦和难
只管将命运的阀门打开

 

相比于大海,它的风浪
只是将救赎
置身于内心的潮汐中

 

我们躺在岁月的河床上
追着它带有免疫力的河流
劝阻,挣扎
并于交界处止疼

 

一瓶液体里,有看得见的生活:
省级市级县级村级的比例……
干部,工人,农民……

 

而此刻,似乎所有人的死去活来
也抵不过父母给过的这条命
更抵不过针头扎进骨头时的屈服

 

当我们带着一滴水的药力
走进电梯
每一层都有进来出去的愿景和遗忘
我知道这是阳光垂爱后的清晨
在走出这扇门之后
一切舍弃都会因携带的秘密
而伟大,而了不起

 

消化内科病房

 

海浪掀起呼叫,此起彼伏
以潮汐的名义

 

呼吸机、心电监护仪加大电流
器官在颤抖,血液在加速
蛋白和葡萄糖,最清纯和善良

 

来一粒止痛片吧,以大剂量的方式

 

开启的门,生生地
将白昼拽进黑夜

 

萎缩的胃,截断的肠,沦陷的肝,隆起的胰腺
在一面镜子里
失去最初的自己

 

沉睡中醒来的,开始
建立理想的王国

 

遗憾中熄灭的灯火
把悲欢离合引向归属之地

 

我紧盯窗户,身后
那座山上的大佛
将我拥抱
置身于此,生命的旅程
一寸一寸的挪动,挪动这一寸一寸的不离不弃
(《唐山文学》2021年第5期)

 

作者简介:丁淑梅,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第二十六届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作品发表于《山东文学》《星星》《星火》《名家名作》《鸭绿江》《唐山文学》《青年文学家》《齐鲁晚报》《山东工人报》等刊物,在全国征文比赛中多次获奖,作品被选编各种选集,出版诗集《零度的风》。


黄晓平短诗3首

 

微风像个隐形的铁匠


微风像个隐形的铁匠
一湖好水,是他施展功夫的铁砧

 

不打马掌,不制犁铧
只打造薄薄的涟漪
一经淬火,便是亮闪闪刀片

 

微风中走动,我隐约
嗅到铁屑的腥味

 

还好,我及时转身背对湖水
收敛目光,逃开刀片
薄凉的追杀
刊于《星火》(双月刊)2021年第2期

 

模样


起初没有模样,只有三点两点
像烧饼上撒落的芝麻
像小女孩脸上的雀斑

 

然后也没模样,仅有两条线
平行地向前延伸
不跑火车时,轨道如赋闲的琴键

 

那模样浮现于暮色,有鼻有眼
那模样是一天里的好看
车厢里的灯,聚光了那个女孩的脸
刊于《星星》(诗歌原创版)2021年第4期

 

此山中


山中事,涵盖断续千年的匪事
淡薄为遥远往事
问山旮旯,记忆几许
只道:是曾经,还依稀

 

眼下,打柴人也依稀
捕鸟人隐了踪迹
而鸟,在吟唱一把柴刀
蚀成铁屑的故事

 

此山,家山。山中岁月已老闲
我在等借道的马帮
留下买路钱。他们出手的币种
流到山外,叫古玩

 

就这么等下去,我不急
修炼过的耐心够用
够我用它八百年
刊于《延安文学》(双月刊)2021年第2期

 

简介:黄小平,笔名黄晓平,合肥市庐江人,居江城芜湖。诗歌作品散见《十月》《诗刊》《青年文学》《星星》《延河》《边疆文学》等200多家纯文学杂志,入选《诗刊2016年中国新诗年选》、《2016中国年度好诗三百首》。2018年获第四届上海市民诗歌节诗歌创作奖、浙江作协第三届“李白杯”散文诗歌大赛诗歌奖等,著有诗集《菊花三点头》。

 

颜玉柱诗歌10首

 

山势

 

海拔不在其高度
云天流动千古,依然在上
日月行程八万,照旧风雨同舟
三千里弱水所聚集的浪涛
带着源头雪的圣洁,冰的清凉
拍打,冲击,也淘不尽
这座小山滚落的沙粒
一草一木达观天下陡然突兀
一动一静就地造化磅礴气势
河流绕过,险象环生
江水绕过,去挡英雄出路
今生,倘若我
要打马过此,应火烧战船和粮草,先觅玄机
(原载《诗歌月刊》2021年第9期)

 

登三台阁瞭望长江,我只吟西域流经之物

 

地上圣洁,出自万里以外
西域是养育雪山与阳光的道场
它们交织的情
如佛,融化为慈悲
如冰雪,融化为净水
我已知,柔软之物经历了百万年
从高原获得胸怀宽阔
跌跌撞撞,过峡谷,过险滩
过暗礁,不会被碰头破血流
悠悠扬扬也不会迷失方向
纤夫背着川江和三峡
裸露身子逆流而上
脚底板,将柔软
用力踩成石头,踩成悬崖
踩成肩背上道道勒痕
踩成鬼门关声声号子和孤魂
既有雄鹰盘旋,又有大雁哀鸣
长江之水呀,我登三台阁
向往远处高处,而你来
留下壮丽景观,却迅疾转身
归隐最低最深处
(原载《诗歌月刊》2021年第9期)

 

瞻仰李白衣冠冢目送仙人向大唐飞去

 

大唐遗风
轻轻吹在山间,七月天
倒有秋后一般清凉。

 

三台阁下,绿荫遮天蔽日
炎炎盛夏草木已深,我
和草木肃立,瞻仰衣冠冢。

 

青莲谪仙,双脚踏遍山水
居士只将肉身和风骨留在唐朝
衣冠,沉于大江并未东去。

 

无数好汉跋山涉水找寻英雄去路
而先贤,魂归兮如大鹏展翅
诗归兮,洋洋洒洒飘逸若云到了绝顶。

 

采石矶,不高,而陡峭
长江水,不长,而悠悠
冢,不大,可与山、水、天浑然一体。

 

碑刻,林散之书法
大师似乎隐喻欲飞之意
去往也,归来兮,祭拜者多请仙人指路。
(原载《诗歌月刊》2021年第9期)

 

路口

 

没有世人能绕道走过它
心灵都要在这里供奉一尊神龛
信仰诸神能照耀前程。

 

黑夜那团野火偏偏忽明忽暗
风水藏在道上
前程比远方的远方更远。

 

我生来
光着身子打这里经过
朝东或朝西,往南或往北。

 

必须先学会
去选择季节和风向
选择高坡,抓住草根。

 

朝阳,向上,爬行
爬一步前进一步,为胎记
找回母亲老去的子宫好原路告老还乡。

 

如果,路边的树,野草,小花
它们要以落叶过于来对我描述和告白
也就是我所路遇的一些乡愁,一些忧伤。
(原载《中华文学》2021年第5期)

 

抽象之物

 

感觉,没有比影子更虚幻
蓝天投下影子
释放是太阳的光辉
我努力学走邯郸步子,模仿着
在大地上投下我渺小的身影
无论,身处灯下还是阳光下
都带些阴暗面难以抹去
生活本就丰富多彩也许如此当然
日影自东向西走天道
而人影总是江湖上逆行者
但归,与日影同一条直线不偏不离
从早隔水,到晚隔山,只一步之遥
相距甚远的,却数
春来,夏来,秋来,冬来
花开的影子,草长的影子
风起雨落的影子,冰封雪飘的影子
依次排列于大地,排列于田野
排列于山水间遍及江南江北、河东河西
果实便从影子中长出来
(原载《四川诗歌》2021年秋总第27期)

 

 

说生,便生。说死,便死。

 

用汉语符号来表述
悠悠五千年遥遥九万里仅仅先撇后捺
就这么简单,就这么贴切。

 

不像小草
死而又生,生而又死
缠绵于世那么复杂。

 

生来,睁眼看世界
反而一无所知。

 

死去,闭眼观人世
倒已晓万物。

 

我,对我的定义:
应是空气中极其细微的一粒水(精确计量)
一粒水,落下来 ,不会粉身碎骨
能滋润一抔泥土一寸田地才踌躇满志。
(原载《四川诗歌》2021年秋总第27期)


上坟

 

带上窖藏,越久,意味越深长。

 

春天需要烈酒
驱除经过冬天还没散尽的风寒和忧伤
也需一点绵柔抚慰大地疼痛迎接莺飞草长。

 

借这春光明媚又细雨绵绵
好向祖先表达
从我内心而飞翔的鹰。

 

父亲只留下矫健的身影在我天空盘旋
他身后一根藤蔓牵扯着昨天前天……
自老茔即可直抵远古通幽。

 

他们,没见过太阳
头顶夜色尽开些那个年月苦菜花
仅剩麦地棉地稻田寄托给了我
及犁耙水车耕种丘陵神韵。

 

我欣然举杯,躬着身子一一相敬。

 

敬一杯,坟头会长高一寸
满杯满杯敬,坟头就一寸一寸长
地气接二连三向上,向上,向上
长过阡陌和河流,长过山顶和风云
长过四季,渐渐高于世俗,高于偏见。
(原载《四川诗歌》2021年秋总第27期)

 

清明

 

就在这一刻,为祖上
为烈士们扫墓祭祀
蓝天要是飘来一朵云最合时宜
坟地如有浓雾蒙蒙
又细雨绵绵最晓季节冷暖人间真情
绿色,黄色,白色,吐露的
都是本色,都是各自心语
纷纷以它们名义和象征
写清明帖,寄给谷雨、小满、夏至
老石匠,却善食人间烟火
买来许多石头,把今天
錾成无字碑,盘算着
公墓好赚钱,碑也好赚钱
清明,为小草而忧伤
被忽悠了一次又一次
小草,在风中摇头无语
随纸烧去哀怨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原载《四川诗歌》2021年秋总第27期)

 

高度

 

不是所有事物都有它高度
比如,农村房屋和窑厂烟囱
拔地而起。
再比如,天山,喜马拉雅山
还有秦岭
直插云霄。
可往往都见不到它们高度。

 

而江水经过浦东,虽然去了低处
但它对于高度,向往源远流长。

 

那些金融大厦生长财富
那些摩天大楼生长阳光
那些土比黄金重
那些地比黄金贵
它们正在日夜生长黄金生长眼神
高度显而易见
当你站立东方明珠塔下
把手伸向天空
就能触摸到三百五十一米
大上海都低于这标点
浦江,仍然往它下游流去……
(原载《长江诗歌》2021年第8期)

 

五一断章 

 

三百六十五日
唯独今天,全世界
享有它的自由和快乐
我要停下笔,今天
不写那些无味的诗,不创作
那些荒诞离奇的小说
忘掉政治和经济学的关系
忘掉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关系
忘掉哲学和为人处世
忘掉金钱和地位
最好让它们都去见上帝
我计较:上班
和吃饭的问题,穿衣
和住房的问题,生儿育女
和医疗教育的问题
计较这些,是为
自由、公平、快乐和幸福
而活着,三百六十四日留给今天
我要,歌颂人类胳膊和腿
歌颂人类手和脚,歌颂它
老茧开出的花
我要歌颂,我自己
卑微而又矮小的身躯
(原载《菲律宾商报》2021年5月6日海韵副刊)

 

作者简介:颜玉柱,笔名:琢玉石、无墨,巢湖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巢湖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新写实主义诗社常务副社长、微刊主编,创作发表诗歌、散文、随笔、文学和艺术评论,著有诗集《萤火烛光》。

 

《2021-2022中国双年度文学大展》


为了给读者呈现中国优秀文学阅读样本,为中国文学发展留痕,《大家文学》杂志拟编辑出版《2021-2022中国双年度文学大展》,将荟萃国内百名优秀前沿作家的代表作及文学精品。






本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删除,谢谢!本平台做了编辑整理分享给朋友,希望与朋友们共同学习、共同分享其中的信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5中国90后诗歌年度大展①:母亲干瘪的乳房如空空的袋子
提名奖诗人宋晓杰作品选
扎西才让:格桑盛开的村庄
当代诗人扎西才让 ‖ 诗选15首
著名女诗人胡茗茗
蕴藉古典美感的现代抒情诗歌:王晓波诗歌阅读札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