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美建交的历史往事

这是庐山面目的真面目第875篇原创内容,2023年第96

本篇的主题是:中美建交的历史往事。

今天是国庆节。在这样特殊的日子里,回顾一下中美建交的历史往事,应该是最合适的主题。‍‍‍

我们不能忘记共和国历史上曾经做出过巨大贡献的老一辈革命家,不能忘记他们是如何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国家赢得发展的历史机遇的。‍‍‍‍‍‍

但愿这样的历史往事,能够对今天的困局,有一点点启发。

前奏

1969年2月9日,叶剑英突然接到毛泽东主席的通知开会,会议主题是研究国际问题,参会人员还有陈毅、聂荣臻和徐向前。‍‍‍‍‍‍

当时的历史背景,是1968年末,苏联的边防部队开始在珍宝岛不断挑衅我们的边防部队,双方先后发生了好几次武装冲突,史称珍宝岛自卫反击战‍‍

珍宝岛位于黑龙江虎林市珍宝岛乡境内,在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面积0.74平方公里,历来为中国领土,中国居民祖祖辈辈在这里生产生活,中国边防军也一直在这一地区执行巡逻任务。

从1967年开始,苏联边防军先后16次侵入该岛,干涉中国居民的正常通行和生产活动,阻止中国边防部队执行正常巡逻勤务,打伤中国边民和边防战士多人。

而全球形势方面,美国深陷越战泥沼,在全球的军事影响力被苏联步步紧逼。

毛泽东主席开会的目的,就是研究中、美、苏的“三国演义”,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是不是存在新变局的可能,中国有没有什么新的牌可以打。

经过反复讨论,会议形成了两份报告。报告中的观点非常明确:‍‍‍‍‍

争取打开中美关系的僵局。‍‍

因为,在当时的中、美、苏三国关系中,对中国而言,中苏矛盾大于中美矛盾。对苏联而言,苏美矛盾大于苏中矛盾。对美国而言,美苏矛盾大于美中矛盾。

所以,虽然当时的中国实力最弱,但却处在了一个有利的战略地位上,美国和苏联都想争取中国。强弱对比和局势发展、趋势变化,是完全不同的三件事。

而毛泽东主席,也是这么想的。在他看来,中苏关系已经走上了死局,双方甚至有可能发生更多的冲突。因为地缘接近,苏联对中国的威胁要远远大于大洋彼岸的美国。

当时的中国必须避免被“两面夹击”,在苏联和美国之间,争取其中一方。‍‍‍‍

能争取的,有争取可能的,只能是美国。‍‍‍

而这样的争取,是孤掌难鸣的,美国早就放出过“暗示”。

1967年,还在准备参加总统竞选的尼克松,就在发表的文章中提出:我们不可能永远和中共隔离。

在第二年竞选总统的过程中,又对记者说:我们绝不能忘记中国,必须经常寻求机会与他谈判,如同与苏联谈判一样。‍‍‍‍‍‍‍‍‍‍‍

在就任总统后,尼克松在多个场合、以多种形式,表达过希望同中国建立联系的愿望。尼克松是一位心想事成的总统。

在中美尚未建交的时候,有两个国家和他们的领导,成为了中美之间的传话人。这两个国家和领导分别是罗马尼亚的总统齐奥塞斯库(中学历史中鼎鼎大名的人物)和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

1970年10月,齐奥塞斯库在美国出席了联合国成立25周年的欢迎宴会。宴会上,东道主美国总统尼克松,使用了一个让人惊讶的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英文是“Pepole Republic of China”。

而在此之前,所有美国官方对我们的称呼措辞,都是“共产党中国”,英文是“Communist China”。

齐奥塞斯库心领神会,政治家的敏锐度必须超乎常人。

对于美国方面发出的各类信号,我们也密切关注、心领神会,并且摆出了默契配合的姿态。尤其是1971年初的“乒乓外交”。这让我想到这几天布林肯拿起吉他好像要搞音乐外交,不知道他针对的对象是谁?

序曲

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正在巴基斯坦进行访问。8号晚上,参加了叶海亚总统为他举行的欢迎晚宴。宴席进行到一半,基辛格痛苦的捂住了肚子。‍‍‍

此时,一旁的叶海亚总统大声说,会让基辛格去自己在伊朗的私人别墅修养两天。

随后,基辛格立即和少数几个随行人员直奔机场,甩掉了一行100多人中的绝大多数。

他是假装肚子疼、也不会去伊朗修养,这些都是为了掩人耳目的烟雾弹,他秘密要去的地方,是中国。为了防止时间长走漏风声,基辛格一行的行程只有48小时。基辛格把这次秘密访华行动命名为“菠萝一号”,菠萝来自马可·波罗,叫一号自然是希望还有二号。

还是有意外发生了。当时一名在机场的巴基斯坦籍英国记者认出了基辛格,并打听到要去中国。这名记者立即向伦敦的报社发电,但稿子被值班编辑弃用了。编辑觉得记者可能是喝多了,基辛格怎么会去中国。

我们这边,早在6月初的时候,就开始实际准备工作,周恩来总理亲自调度和落实。负责接待的钓鱼台国宾馆相关人员接到通知,一个月不准回家,目前就是为了保密。其中极少几位得知情况的人,才知道是有一个美国秘密代表团来访问。

客人下榻的地方,是5号楼。这座小楼面积不大,位置相对偏僻,便于保密和警卫。而由于“文革”期间,钓鱼台国宾馆几乎停摆并不再接待外宾,很多楼的庭院都已荒芜。5号楼因为是周恩来办公和休息的地方,所以保持的还算整洁。

按照周恩来的指示,房间做了重新布置,随处可见的“红卫兵”举刀弄枪瓷器和墙上“文革”宣传画都被拿走了,换成明清时期文物。房间里的报刊书籍也做了调整,不再是清一色的《毛选》。‍‍‍‍‍‍

中方四人提前到达巴基斯坦机场迎接,带队的人是时任外交部西欧北美大洋司司长张文晋,此外还有礼宾司一位副司长、一位副处长和一位翻译。机构设置是职能最好的说明书,当时外交部西欧、北美、大洋洲这三个区域,居然是一个司来管。查阅外交部网站,现在是欧洲司、北美大洋洲司两个司负责。看来北美和大洋洲在一个司,是外交部历史传统。‍‍‍‍‍

中方人员迎接人员在飞机上注意到,美方两名特工神情高度紧张,而且都用手铐将自己的手和黑色文件箱的提手锁在一起。这也难怪,两名特工在登机前一小时才被告知要随行去中国。‍‍‍

7月9日中午12点20分,专机抵达北京南苑机场。叶剑英在机场迎接。握手之后,基辛格坐上了红旗轿车,一路直达钓鱼台国宾馆。‍‍‍‍

因为这时是“文革”期间,市区到处都挂着革命标语,不知道美国方面看到之后的感想是什么,尤其还有“打倒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美国官员在通过翻译知道了标语的含义后,一脸沉重的表情。

关于沿途标语的影响和是否处置,接待组请示过毛泽东主席,毛主席的回复是:保持原样。‍‍‍‍‍‍

下榻之后,初来乍到的各种紧张感就消解了很多,原因是得到通知:周恩来总理马上要来看望他们。

周总理坐车来到5号楼前,基辛格一行早已列队迎候,并迎上前握手。

基辛格后来回忆说,这是一种外交礼遇。因为根据外交程序,东道国一般安排在政府大楼迎接来访代表团。当时基辛格只相当于副部长级,和周总理差了三级。

周总理在和美方来访人员握手时,和每个人都说了一句事先提前准备好的话。

比如,在和一名助手握手时,周总理说:我看过你写日本情况的文章。是不是真的看过不重要,但是表达很重要,至少是提前做了准备的。

在和特工握手时,周总理开玩笑说:我们的茅台酒很厉害,你们要小心。

握手寒暄之后,就坐进会议室,开始第一轮沟通。

此时基辛格从公文包里拿出了文件,足足有7厘米厚。而周总理面前,只有一张纸,上面有几条提纲。

大家耐心听完基辛格朗读由他和尼克松共同起草的讲稿。‍‍

基辛格一开场说:我们几个人很高兴来到这个神秘的国家。

周总理则马上插话回答:等你们了解这个国家后,就不会再感到神秘了。

在48个小时的时间里,周总理和基辛格一共进行了6次会谈。‍‍

其实基辛格秘密访华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接下来可能实现的尼克松访华打前站。之所以必须保密,因为一旦没能实现,美国方面也不会丢失面子。

根据解密档案,会谈中提到频率最高,占用时间最多的,是”台湾问题“。

美方在基辛格到访之前,已经做出了一些调整和改变,比如终止第七舰队在台湾海峡巡逻、撤出一个中队的空中加油机等。

我们的态度是异常坚决的: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前提,就是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属于中国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这一点,现在依然未变。

在中方的坚决态度下,基辛格表示:美国不支持”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也不支持”台独“,不再重复”台湾地位未定论“。

台湾问题取得了一致意见,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在会谈过程中,基辛格说过一段话:强大的发展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美国的任何根本利益都不构成威胁。在没有同你们讨论和没有考虑你们意见的情况下,美国不会采取涉及你们利益的任何重大步骤。

这段话,彰显了基辛格卓越政治家的本色,也可以看做基辛格代表的美国官方的重要承诺。只可惜,现在的美国,好像已经没有了政治家,只有演员。问题出在哪?是他们的制度出了问题吗?还是双方的利益分歧已经大到无法产生政治家。

基辛格的这次访问,没有提出要见毛泽东主席。后来在著作《论中国》中写道:因为我很清楚,尼克松总统希望成为第一位见到毛泽东的美国官员。就冲这情商,怎么不是一个好下属。

最后一场会谈在7月11号上午举行,一直进行到将近11点,而基辛格原定12:20分就要离开北京。

接下来的送行宴,由叶剑英主陪。两天来的紧张氛围这时已经逐渐消散,所有人都喝了茅台酒。

基辛格的随行人员感慨,这是来到北京之后吃的最香的一顿饭。之前由于工作需要,这些人滴酒不沾,并且高度紧张。这一次,连两名特工都喝酒了,把随身鞋带的文件箱也放在了一边。

离开的时候,钓鱼台国宾馆的负责人、服务员和厨师,在门前列队欢送,大家相互握手。中方向美方赠送了一些工艺品和他们在北京的影集(很用心),而美方主动索要了《人民日报》,还要了几瓶茅台酒,说要带给总统和夫人尝尝。

主题曲

1971年7月15日,中美双方同时发布了一份震惊世界的公告:

周恩来总理和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亨利·基辛格于1971年7月9日到11日在北京进行了会谈。

获悉,尼克松总统曾表示希望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于1972年5月以前的适当时间访问中国。尼克松总统愉快地接受了这一邀请。

中美两国领导人的会晤是为了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并就双方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公告是有修改过程的,周总理提出加”获悉“,回避主动访华,让美方感到适当和体面。基辛格投桃报李,加了”愉快地“。文字很重要。

1972年2月21日上午11点30分,美国总统尼克松乘坐的“空军一号”飞机降落在北京机场,开始了对中国为期七天的历史性访问。

当尼克松及夫人走下舷梯,向前去迎接的周恩来总理伸出了手,中美两国领导人的手握在一起,结束了20多年的隔绝状态,标志着中美关系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访问期间,毛泽东主席会见了尼克松总统。周恩来总理与尼克松总统进行了会谈,双方就国际形势和中美关系交换了意见,着重讨论了印支问题和台湾问题。

2月28日,中美上海联合公报发表,宣布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作者简介:原国企员工;现跨学科终身学习者,独立管理咨询顾问,原创音乐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家记忆》11月3日播出《中美1972》系列 第四集《谈判桌上的较量》
经义:百岁基辛格去世,略记他的二三事
外交神器:新中国国宴上的白酒与烤鸭
基辛格与周总理交谈17个小时后被折服,尼克松:你“叛变”了?
【钩沉】中美破冰前,周恩来给上海布置了两个特殊任务
【尼克松访华时间是哪一年】尼克松访华对中国的影响与历史意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