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景泰蓝的发展历程

景泰蓝的发展历程

2015-10-29 16:24:51   来源:   评论:0 点击:3
铜胎掐丝珐琅,又称为景泰蓝,是帝王家独享有的工艺,一直被誉为国之重器。它备受多朝帝王的喜爱,象征着帝王皇权的尊贵身份,下面简介景泰...
铜胎掐丝珐琅,又称为“景泰蓝”,是帝王家独享有的工艺,一直被誉为国之重器。它备受多朝帝王的喜爱,象征着帝王皇权的尊贵身份,下面简介景泰蓝的发展历程。
铜胎掐丝珐琅,顾名思义,是在铜胎上用细薄的扁铜丝掐成花样,再在铜丝立面围成的小隔间填充珐琅釉彩,经过反复烧制、镀金、打磨而成的珐琅器皿。
掐丝珐琅技术最早可追溯至元代,但元代工艺还很粗陋,胎型笨重,掐丝欠均匀,色彩也比较单调。到了明代中期,该工艺臻至成熟,不仅制胎巧夺天工,器型丰富多样,釉色更是变幻万端,在早期的宝石蓝、菜玉绿、鸡血红、车渠白之上,又新添了葡萄紫、翠蓝和玫瑰色,观之愈加纯净透亮,泛出晶莹可爱的宝石光泽。
明代晚期,山河破碎,民不聊生,掐丝珐琅工艺一度陷入低谷。直至康熙年间,掐丝珐琅器才重新开始烧造。但康熙帝痴迷于自法国传来的“画珐琅”技术,敕令造办处大量制造珐琅瓷。掐丝珐琅在雍正和乾隆年间才迎来了第二个高潮。
清代掐丝珐琅技艺较之前朝已有长足的进步,其一大特点是体量宏伟,器型已从盘、碗、盒、熏、炉、鼎、樽、壶等小巧物什,扩大到了日用家具,如桌椅、床榻、箱柜、屏风、鼎式大香炉等等。另一特点是将掐丝珐琅与錾胎珐琅、画珐琅、宝石镶嵌、漆雕、木雕等其他工艺相结合。
掐丝珐琅之所以在几百年里成为宫廷专有的华贵艺术,一方面因为铜胎掐丝珐琅价值不菲,尤其是元、明时期的掐丝珐琅器,胎体厚重,全由纯铜制成,极少的甚至用金做胎;另一方面,掐丝珐琅与生俱来的钟鼎富贵之气,与文人阶层的隐逸风度形成极大反照,因此被历代帝王当作独一无二的皇权与财富的象征。
掐丝珐琅器是国运昌盛、物阜民丰的佐证,一旦经济萧条,工艺便迅速衰落。解放前夕,掐丝珐琅工艺几乎已经人绝艺亡。解放后,国家开始重视保护传统文化和工艺。当下文物艺术品市场的繁荣,为掐丝珐琅工艺的再度崛起创造了契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掐丝珐琅:复兴的宫廷时尚
铜胎掐丝珐琅又称景泰蓝
东西合璧景泰蓝
流金岁月的技艺——珐琅的前世今生
明清铜胎烧珐琅与掐丝景泰蓝
铜胎掐丝珐琅当称国之重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