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初群雄事略 卷九 卷十

●卷九

○台州方谷真

谷真姓方氏,台之黄岩人。初名国珍,后更名真(避庙讳也。)又改国为谷,名谷真(避高帝御字也,《仁宗实录》诸书概从旧名,误矣,当以宋濂《神道碑》正之)。至正八年聚众海上,据有温、台、庆元等处。太祖吴元年十二月来降,凡二十年,授资善大夫、广西等处行中书省左丞。洪武七年三月壬辰,卒于京师钟山里之私第,年五十又六,葬于城东二十里五山之原。

至正八年戊子十一月,台州方国珍为乱,聚众海上,命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朵儿只班讨之。

台州黄岩民方国珍为蔡乱头、王伏之仇逼,遂入海为乱,劫掠漕运粮,执海道千户德流于实。事闻,诏江浙参政朵儿只班总舟师捕之,追至福州五虎门,国珍知事危,焚舟将遁,官军自相惊溃,朵儿只班遂被执。国珍迫其上招降之状,朝廷从之,国珍兄弟皆授之以官,国珍不肯赴,势益暴横。(《元史泰 不华传》)

国珍名珍,以字行,世以贩盐浮海为业,长身黑面,颇沉勇。至正中,同里蔡乱头啸聚恶少年行劫海上,有司发兵捕逐。国珍怨家陈氏诬构国珍与寇通,国珍怒杀陈氏,陈氏属诉于官。官发兵捕之急,国珍遂与兄国璋、弟国瑛、国珉及邻里之惧祸逃难者亡入海中。旬月间,得数千人,劫掠漕粮,执海道千户。事闻,诏行省参政朵儿只班总舟师捕之,兵败,反为所执。国珍因迫使请于朝,下招安之诏,元主从之,遂授庆元定海尉。国珍虽受官还故里,而兵聚不解。(《太祖实录 方国珍本传》)

国珍,台之宁海人。其居有山,在其中曰杨屿。尝有童谣曰:“杨屿青,出贼精。”其初亦欲为国宣功,后失望,遂出忿言,曰:“蔡能为盗,我岂不能耶!”遂叛。先是,蔡乱头剽劫海商,始为格命捕之。方家杨屿,力能走及奔马,慕赏功官爵,募众至数千人。时台总管焦鼎等纳蔡之贿,薄其罪而不加诛,玩忽岁月。方遂与兄国璋、弟国瑛、侄亚初入海为寇,官兵皆不战而败。朝廷恐为海运之梗,招安之,即啖以海运千户,及既定,濒海之民与万户箫载之谋袭杀之,不果,又叛。(《草木子》)

谷真为台州土豪,至正初,造船千艘于海上劫掠商贾,集蛮卒数万,阻元之海运,霸占浙东、西濒海州邑。时有“杨屿青,出贼精”之谣。谷真所居有山曰杨屿,一曰洋屿山,素无草木。是年青草遍生,国珍之兵果起。(《方氏事迹》)

公长七尺,状貌魁梧,身白如瓠,有伟丈夫量,未尝宿怨,识者已知其为贵人。至正初,李大翁啸众倡乱,出入海岛,劫杀漕运舟,杀使者。有司捕索久不获,因从而缓辑之。剧盗蔡乱头闻其事,谓国家不足畏,复效尤为乱,势鸱张甚。中书参知政事朵儿只班发郡县兵讨之,公之怨家诬构与其通,逮系甚急,屡捐赀贿吏,寻捕如初。公谋于家曰:“朝廷失政,总兵者玩寇,区区小丑不能平,乱自此始。今酷吏藉之为奸,媒孽及良民,吾若束手就毙,一家枉作泉下鬼,不若入海为得计耳。”咸欣然从之。郡县无以塞命,妄械齐民以为功。民亡公所者,旬日得数千,久屯不解。朝臣察其非罪,奏为庆元定海尉,使散众各安其居。(洪武九年十一月,翰林学士承旨宋濂奉敕撰《神道碑铭》,其子礼请于朝,留守都卫经历天台詹鼎撰《行状》。)

至正九年己丑。

至正十年庚寅十二月己酉,方国珍攻温州。

国珍复入海,烧掠沿海州郡。(《元史 泰不华传》)

至正十一年辛卯正月庚申,命江浙行省左丞孛罗帖木儿讨方国珍。六月,孛罗帖木儿为国珍所败。

二月,诏孛罗帖木儿为江浙行省左丞,总兵至庆元。以泰不华谂知贼情状,迁浙东道宣慰使都元帅,分兵于温州,使夹攻之。未几,国珍寇温,泰不华纵火焚之,一夕遁去。既而孛罗帖木儿密与泰不华约,以六月乙未合兵进讨。孛罗帖木儿乃以壬辰先期至大闾洋,国珍夜率劲卒纵火鼓噪,官军不战而溃,赴水死者过半。孛罗帖木儿被执,反为国珍饰词上闻。泰不华闻之,痛哭辍食数日。朝廷弗之知,复遣大司农达识帖睦迩、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樊执敬等至黄岩招之,国珍兄弟皆登岸罗拜,退止民间小楼。是夕,中秋月明,泰不华欲令壮士袭杀之,达识帖睦迩适夜过,泰不华密以事白之,达识帖睦迩曰:“我受诏招安耳,公欲擅命耶?”事乃止。檄泰不华亲至海滨,散其徒众,拘其器舟。国珍兄弟复受官有差。(《元史 泰不华传》)

朝廷命参政孛罗讨方国珍,兵末交,先溃,郝万户为所获,方拘置舟中,使求招安。郝故出高丽后位下,请托得行,遂特旨释之,进爵免拜参矣。呜呼!边方贪官既失之于始,中宫宠后又失之于终,刑赏无章,纪纲大坏,而中原之寇起矣。(《草木子》)

至正十二年壬辰三月,方国珍复劫其党下海,入黄岩港,台州路达鲁花赤泰不华率官军与战,死之。

朝廷征徐州,命江浙省臣募舟师守大江,国珍怀疑,复入海以叛。泰不华发兵扼黄岩之澄江,而遣义士王大用抵国珍,示约信,使之来归。国珍益疑,拘大用不遣,以小舸二百突海门,入州港,犯马鞍诸山。国珍戚党陈仲达往来计议,陈其可降状。泰不华率部众,张受降旗乘潮而前,船触沙不能行,猝与国珍遇,呼仲达申前议,仲达目动气索,泰不华觉其心异,手斩之。即前搏贼船,射死五人,贼跃入船,复所死二人,贼举槊来刺,辄斫折之。贼群至欲抱持过国珍船,泰不华目叱之,脱起,夺贼刀,又杀二人。贼攒槊刺之,中颈死,犹植立不仆,投其尸海中。僮名抱琴,及临海尉李辅德、千户赤盏、义士张君璧皆死之。(《元史 泰不华传》)

五月,命江南行台御史大夫纳麟给宣敕与台州民陈子由、杨恕卿、赵士正、戴甲,令其集民丁夹攻方国珍。

十二年五月,方国珍寇台州,自中津桥直上登楼,骑屋山,内薄临城,城中人方拒击,楼忽自坏,登者尽压死。贼遂纵火焚郭外民舍,楼并毁。(刘基台州《天妃庙碑》)

方寇起,濒海豪杰如蒲圻赵家、戴纲司家、陈子游等,倾家募士,为官收捕,至兄弟子侄皆歼于盗手,卒不沾一命之及,屯膏吝赏至于此。其大盗一招再招,官已至极品矣。由是上下解体,人不向功,皆甘心为盗。先是国珍初乱,朝廷颁谕数道、敕十数道,悬以购人立功。及有功,亦竟不与。又获功之官,于法非得风宪体覆牒文,不辄命官;宪使招权,非得数千缗不与行遣。有功无钱者,事从中辍,皆抱怨望。其后盗塞寰区,空名宣敕,遇微功即填给,人已不荣之矣。(《草木子》)

八月,方国珍率其众攻台州城,浙东元帅也忒迷失、福建元帅黑的儿击退之。

至正十三年癸巳正月丙子,方国珍复降。

中书参知政事帖里帖穆尔出为江浙行省左丞,领征讨事。贼闻之,因守帅吴世显纳款请降,奏上,有诏,命左丞与南台侍御史左答纳实理同往察,便宜以行招讨。二公至台州,遣使宣谕,方氏兄弟悉归所俘民,愿岁率其徒防漕粮至直沽以自效。于是,海上悉平。(刘基《天妃庙碑》)

三月,命江浙行省左丞帖里帖木儿、江南行台侍御史左答纳失里抚谕方国珍。

十月庚戌,授方国珍徽州路治中,国璋广德路治中,国瑛信州路治中。

从帖里及左答二人之请也。于是督遣之任,国珍疑惧,不受命。(《元史》)

至正十四年甲午四月,以阿儿海沙为江浙行省右丞,恩宁普为本省参知政事,总兵讨方国珍。

先是帖里帖木儿等招谕国珍,报国珍已降,乞立巡防千户所,朝廷授以五晶流官,令纳其船,散遣徒众。国珍不从,拥船一千三百余艘,仍据海道,阻绝粮运。以故御史台臣纠言二人之罪,令阿儿海沙等讨之。(《元史》)

帖里帖木儿招谕方寇,辟公为行省都事。公建议以为方氏首乱,掠平民,杀官吏,其兄弟宜捕而斩之,余党宜从招安。方氏惧,请重赂公,公不受。左丞以公所议请于朝。方氏乃悉其贿,使人浮海至燕京赂,省院台俱纳之,准招安,授国珍以官,罢左丞辈,羁管公于绍兴。是后,方氏益横。(《诚意伯刘基行状》)

按:《诚意伯行状》与《元史》异,盖《元史》所据者,一时省台之议,与左丞辈相左者也。当以《行状》为正。

九月,方国珍拘执元帅也忒迷失、黄岩州达鲁花赤宋伯颜不花、知州赵宜浩以俟诏命。

国珍攻台州久不下,有渔者九人,尝夜从水关入城,渔毕则出,既久,乃就国珍献计,国珍与谋而遣之。一夕,国珍兵至西门,渔者使数人于西门大噪放火,城中官兵尽趋救之。又数人密从东门斩关而出,纳外兵,遂陷台州。(《月山丛谈》)

至正壬辰春,国珍率海岛贫民千余艘突入刘家河,烧运船无算,遂抵太仓,大肆焚掠。浙省参政宝哥、樊执敬以兵数千来援,遣平江奕十字军为前锋,溃于张泾,贼大获金帛而归。十四年,国珍复率兰秀山贼来寇,水军副万户董抟霄御之于刘家河,及半泾,斩首数百级,贼遂遁去。(《嘉定县志》)

至正十五年乙未,方国珍剽掠温州、庆元等路,朝廷招谕不下。

方氏陷温、台、庆三郡,俱在甲午、乙未间,《元史》及《实录》俱不详。

至正十六年丙申三月戊申,方国珍复降,以为海道运粮漕运万户,兼防御海道运粮万户。其兄国璋为衢州路总管,兼防御海道事。

至正十七年丁酉,方国珍据温、台、庆元等处。

厥后,汝、颍兵大起,海内鼎沸,齐国忠襄王李察罕保河、雒、晋、冀,李思齐、张思道号令关陕,陈友谅、明玉珍分有江、汉、荆、益,张士诚据淮、浙,公亦有庆元、台、温三郡之地。同县张子善者,好从横之术,走说公曰:“夷狄无百年之运,元数将极,不待知者而后知。今豪杰并起,有分裂之势。足下奋袂一呼,千百之舟,数十万之众,可立而待。溯江而上,则南北中绝。擅馈运之粟,舟师四出,则青、徐、辽、海、闽、广、瓯、越,可传檄而定。审能行此,人心有所属,而伯业可成也。”公曰:“君言诚是,然知谋之士,不为祸始,不为福先。朝廷虽无道,犹可以延岁月。豪杰虽并起,智均力敌,然且莫适为主,保境安民,以俟真人之出,斯吾志也。愿君勿复言。”子善谢去。(《神道碑》)

八月乙丑,升左丞方国珍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海道运粮万户如故。

公累迁至江浙行中书参知政事。会有诏征兵讨张士诚,公遂出师。士诚知公且至,遣其将史文炳、吕真统十将军兵七万御公于昆山。昆山去姑苏七十里,士诚之伪都在焉。文炳、真陈兵城中,乃以步骑夹岸为阵。士诚命游兵往来,旌旗数十里不绝,气势甚盛,公曰:“滨海之地非四达之衢,乃复参用步骑兵,虽众不足畏也。”公舟师仅五万,身率壮士数百趋钅义子桥。文炳、真使十将军薄水战,矢石如雨。公戒其众持苇席,藉涂泥,冒矢石,文炳、真急奋呼夹岸之军,以火箭乱射,公燎及须鬓,横刀大呼而入,杀两将军及十余人,军大溃。公与壮士追击,趋其中坚,文炳、真接战,公出入阵中,所向辄披靡,桥左右水骑迄不得成列,而岸上军又败北,文炳、真弃马走,亡七将军,溺死者万计,公乃次兵于岸。明日又战,七战七捷,直至城下。士诚得报,遣使者送款,请奉元正朔。公还,遂授公节钺镇浙东,开治于鄞。元之君臣多公之勋,复数加爵赏,俄至太尉、江浙行省左丞相,赐衢国公印章。昆弟子姓宾客皆至大官。(《神道碑》)

伪周张士诚据姑苏、常、湖等郡,元患之,且欲藉国珍收士诚,因授江浙行省参知政事,兄弟转官有差。令其将兵讨士诚,国珍遂率兄弟诸侄以舟师五万,进击昆山州,七战七捷。会士诚亦送降款于元,元从其请,遂命国珍罢兵。国珍还,开治于庆元,而兼领温、台,全有三郡之地。遂以兄国璋、弟国瑛居台,侄明善居温,而留弟国珉自副。(《太祖实录 方国珍本传》)

士诚屡为我军所败,又南与杨完者接境,方国珍乘隙,又以海滨攻击昆山。乃托丁氏往来说合,结为婚姻,于是两境之民稍息。(《秘阁元龟政要》)

张士诚据平江,国珍已归元,以温、台、明三州之师来称克复。张氏遣其将吕珍守{夭明}子,有漕户倪蓬头者,为国珍内应,潜袭吕珍,珍仅以身免。后张氏降元,国珍复来寇,士诚复遣吕珍迎之,大破三州兵,浮尸蔽江,江水为之不流。自是方氏不敢复为寇。(《嘉定县志》)

按:《神道碑》但记{夭明}子之胜,而《志》兼记三州之败,盖各从其国记耳。又元授国珍参政在于酉八月,士诚降元亦在是月,而《政要》诸书纪两家结好,乃在丙申之十二月,其误明矣。郑元《白云海记》云:“丁酉,海寇劫昆山。”即国珍兵也。

至正十八年戊戌十月丁亥,御史大夫拜住哥诱杀枢密院判迈里古思。

方国珍遣兵侵据绍兴属县,枢密院判官迈里古思曰:“国珍本海贼,今既降,为大官,而复来害我民,可乎!”欲率兵往问罪。先遣部将黄中取上虞,中还,请益兵。朝廷方倚重国珍,资其舟以运粮,而御史大夫拜住哥与国珍素通贿赂,愤迈里古思擅举兵,且恐生事,即召迈里古思至其私第,与计事,命左右以铁锤挝死之,断其头,掷厕溷中。黄中乃率其众复仇,尽杀拜住哥家人及台府官员掾史,独留拜住哥不杀,以告于张士诚,士诚乃遣其将以兵守绍兴。(《元史 迈里古思传》)

戊戌十月二十二日,迈里古思出兵与方谷真部下冯万户斗,不利,驻军东关,单骑驰归。二十三日迟明,拜住哥召君私第议事,至中门左右,以铁锤挝杀之。部将黄中率众为复仇,入拜家,举其尸,无元,大索三日,得于溺池中。(《辍耕录》)

十二月,大明太祖皇帝遣主簿蔡元刚、儒士陈显道往庆元招谕方国珍。

时上亲取婺州。(《太祖实录》)

按:《方氏事迹》诸书并云:是年,上遣典签刘辰使庆元,却国珍所遣侍姬,而《实录》不载。

至正十九年己亥正月乙卯,方国珍遣使奉书来献黄金五十斤,白金百斤,金织文绮百端。

蔡元刚至庆元,国珍与其下谋曰:“方今元运将终,豪杰并起,惟江左号令严明,所向莫敌。今又东下婺州,恐不能与抗。况与我敌者,西有张士诚,南有陈友定,莫若姑示顺从,藉为声援,以观其变。”众以为然。至是,遣使奉书献金币,愿合兵共灭张士诚。书略曰:“国珍生长海滨,鱼盐负贩,无闻于时。向者因怨构诬,逃死无所,遂窜海岛,为众所推,连有三郡,非敢称乱,迫于自救而已。惟明公倡义濠梁,东渡江左,据有形胜,以制四方,奋扬威武,以安百姓。国珍向风慕义,欲归命之日久矣,道路壅遏,不能自通。今闻亲下婺城,抚安浙左,威德所被,人心景从。不弃犷愚,猥加诲谕,开其昏蒙,俾见天日,此国珍所素愿也。谨遣使奉书上陈恳款。或有指挥,愿效奔走。首言为定,明神实临。”上复遣省都镇抚孙养浩报之。国珍虽纳款,然尚阴持两端。

三月丁巳,方国珍遣郎中张本仁以温、台、庆元三郡来献,且以其次子关(关,后改名明完,一作亚关)为质。上厚赐而遣之。

公遣子完入侍,上喜曰:“英雄以义气相许,当如青天白日,事成同享富贵,何以质子为?”遂使完归。公复遣使者,愿守城邑,如钱谬故事,岁贡白金以给军赀,上许之。然犹白海道输粟元都,上方励志中原,公独屏蔽江滨,使者交于二境,上惟求庇民而已。(《神道碑》)

九月甲寅,太祖遣博士夏煜授方国珍兄弟行省平章等官有差。

上遣煜授国珍福建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国璋行中书省右丞,国瑛行中书省参政,国珉江南行枢密院佥院,各给符印,乃以本部兵马城守,俟命征讨。煜至庆元,国珍欲不受,业已降;欲受,又恐受制。乃诈称疾,但受平章印,告老不任职,遇使者亦颇倨。惟国珉开枢密分院署事,用枢密院印,其余印信留而不用,心持两端。太祖宽容之。(《国初事迹》、《太祖实录》同)

太祖遣亚关回,降以银印,令奉龙凤正朔,遣博士夏煜赍往庆元分署。(《月山丛谈》)

十月,元以方国珍为江浙行省平章政事。

方是时,元每岁遣官督国珍备海舟,至张士诚所,征漕米十万余石,渡海北输元都,累加国珍官至太尉、江浙行省左丞相。自是,国珍兄弟子侄贪虐日甚,虽时遣人入贡,其实假此以为觇伺。

至正二十年庚子正月,夏煜还,太祖复遣都事杨宪、傅仲彰往庆元谕国珍。

时夏煜自庆元还,言国珍奸诈状。上曰:“吾方致力姑苏,未暇与较。”乃遣都事杨宪、傅仲彰往谕之,曰:“吾始以汝为豪杰,识时务,不待征讨,幡然归命。嘉汝之意,命以高官,兄弟显荣,自制一面,岂效他人阳交阴备,徒为羁縻之国而已。岂意汝自迷惑,昧远大之图,为覆灭之计,外虽纳降,内实反覆。欲觇我虚实,则遣质子欲却我官爵,则称老病。此何为者?吾宁不能遣一偏裨,将十万众,直穷海岛,以取汝耶!顾以汝率先来归,姑忍须臾,待汝自改耳。汝及今洗心改过,不负初心,则三郡之地庶几可全,福禄庶几可保。不然,吾恐汝兄弟败亡,妻子为﹃,徒为人所指笑。夫智者转败为功,因祸成福,汝其图之。”国珍不省。(《太祖实录》)

十一月甲寅,太祖复遣博士夏煜、陈显道往谕方国珍。

甲寅朔,上复遣博士夏煜、陈显道谕国珍,曰:“福基于至诚,祸生于反覆,谲诈者亡,负固者灭,隗嚣、公孙述之事可以鉴矣。汝首致甘言,终怀反覆,大军一出,不可以甘言解也。汝宜深思之。”国珍始惶惧,对使者谢曰:“鄙人无状,致烦训谕。”使者归,遂遣人谢过。(《太祖实录》)

方国珍既献三郡,不奉正朔,太祖累遣夏煜、李谦、孙养浩、杨宪、傅仲彰、程明善往谕之,国珍答曰:“当初献三郡,为保百姓,请上国多发军马来守,交还城池。倘遽奉正朔,张士诚、陈友定来攻,援若不及,则危矣。姑以至正为名,彼则无名罪我。果欲从命,必须多发军马,即当以三郡交还,国珍愿领弟侄赴京听命,止乞一身不仕,以报元之恩德。”上曰:“姑置之,俟我克苏州,彼虽欲奉正朔则迟矣!”(《国初事迹》)

至正二十一年辛丑三月戊寅,方国珍遣检校燕敬来谢夏煜之命,且以金五饰马鞍辔来献。太祖却之。

时上正克江西,李善长遣其使就往进献,上谓其使曰:“我取天下用马,奚取此物!”次年,国珍又进大西马四匹,上曰:“此马可踏街。”随赐将官,以克苏州。(《国初事迹》)

至正二十二年壬寅二月,大明苗军降将蒋英、李福叛,方国璋率兵邀击,死之。

降将蒋英、李福既叛,将由台州走福建,方国璋率兵邀击于仙居,为所败,被杀。(《太祖实录 方国珍本传》)

苗军刘震、蒋英等叛婺州,杀首帅胡大海,持其首来曰:“愿隶麾下。”众皆贺,独公不许,曰:“吾昔遣使效钱谬,言犹在耳,令纳其叛人,是见小利而忘大信也。”遂帅师击之,仲兄中流矢而殁。上遣使吊祭,且慰抚其遗孤。(《神道碑》)

至正二十三年癸卯。

至正二十四年甲辰九月,方明善攻平阳,大明参军胡深遣兵击败之。

先是温州土豪周宗道据温之严阳,屡为明善所逼,归降于我。明善怒,益率兵攻之,宗道求援于深,深出师击败之,遂攻下瑞安,进兵温州。明善惧,与国珍谋输岁贡银二万两充军费,请守乡郡,如钱Α故事。上许之,命深班师。(《太祖实录》)

至正二十五年乙巳十月,元以方国珍为淮南行省左丞相,开省庆元。

至正二十六年丙午四月,方国珍遣经历刘庸等来贡白金二万两。

十月,元以方国珍为江浙行省左丞相,弟国瑛、国珉、侄明善并为江浙行省平章政事。

公世为善人,而其父尤柔良,人弱之,屡致侵蚀。父叹曰:“吾诸子当有兴者,无久苦我”。其后五子果贵显。元季以公之贵,赠曾祖、祖皆行省平章、勋柱国、越国公,父伯奇淮南行省左丞相、上柱国,追封越国公,曾祖妣暨两妻董氏皆封越国夫人。(《神道碑》)

明善小字亚初。(《方氏事迹》)

吴元年丁未四月己未,太祖以方国珍反覆,以书数其十二过。

国珍既入贡,复阴泛海北通扩廓帖木儿,南交陈友定。王师讨姑苏,国珍拥兵坐视,屡假贡献觇胜败,为叛服计。上以书数其过曰:“当尔起事之初,元尚承平,天下谁敢称乱?惟尔倡兵海隅,元官皆世袭子弟,顾惜妻子,其军久不知战,故临阵而怯,尔得鸱张于海隅。及天下乱,尔遂陷三州之地,扼海道之冲,窃据海岛二十余年,朝送款于西,暮送款于北,此岂大丈夫之所为?尔过一也。吾下婺时,四方强敌甚多,岂暇用兵海岛与汝较短长?尔自怀惧,遣子纳降。吾以诚心待人,不逆尔诈,既遣还尔子,尔乃诡诈多端,不数年间迭生兵隙,尔过二也。近者浙左会稽,浙右钱塘诸郡皆下,尔阴蓄异志,时遣人觇我虚实,尔过三也。未有衅端,先起猜忌,自怀反侧,尔过四也。易交而轻侮,尔过五也。扩廓帖木儿以曹操之奸,将乌合之兵,东奔西扰,顿师乏粮,又为李思齐、张思道逐出潼关。三秦已失,中原、徐、宿、邳郡为吾{潘}篱,大可为吾门户,吾舟师往来如入无人之境,尔不能料中原事势,顾且泛海交好,声言击我,虚张声势,以速怨尤,尔过六也。彼若仓卒有事,尔隔海滨,岂能应援,败亡由尔;彼若无事,交疏礼薄,则豪杰之怨,祸乱之生,由此始矣。尔过七也。尔兄弟无功于元朝,无恩于下民,盗据海隅,以势要君,以私贿下,坐邀名爵,跋扈万状。今归于我,而又不能善保富贵,欲驱民于锋镝,尔过八也。尔兵数出掠我并海之民,上帝好生,下民思治,乃违天虐民,尔过九也。尔若有大志,尽驱温、台、庆元之民,与我较胜负,此果决丈夫之志也。今不能此,徒遣数舟,狗偷鼠窃,小举而兴大怨,尔过十也。吾遣兵入浙,下湖州,军旧馆,张氏将士尽皆降附,遂捣姑苏,、对垒深沟,民安如故。尔乃诱我海上土豪作乱,近已平定,匿其首恶,此岂良谋?尔过十一也。福建陈友定奸谋稔恶,以致阮德柔辈自相吞噬,彼可合乎?尔乃阴扇潜结,遥为声援,以诈交诈,岂能长久,如吾以诚待尔,反自疑贰,辄以诈罔。所谓“首言为定”者何在?尔过十二也。吾为尔计,当未交敌国之先,不必送款纳降,但有豪杰,止以平礼相好,守分保民,自安海隅,临事而处,见几而作,不轻屈膝,亦不生衅。此尔之福,民之福。今大敌未至,自生疑惑,起事危身,非计之善。亮此非尔本情,或由左右所误。如左右有豪杰之士,能为尔谋,择交大敌,有一无二,保全必多矣。尔其深烛成败,高览远虑,自求多福,尚可图也”。国珍得书不报。(《太祖实录》)

七月,太祖遣使责国珍贡粮二十三万石,仍以书谕之。

国珍之初降也,约云:“杭城下,即纳地来朝。”及克杭州,据境自若,时时遣间谍觇我虚实。上以书责之,曰:“汝初纳款,谓杭州克,即献土来归。此汝左右之士,共保富贵之良谋也。岂意汝怀奸挟诈,阳降阴叛,数相愚弄。张士诚与尔坏地相接,取尔甚易,然所以不敢加兵于尔者,诚以吾力能制之。尔故得以安处海隅,坐享三郡之富,是吾大庇于尔也。尔乃自为不祥,背弃信义,时遣奸细觇我动静,潜结陈友定以图相援。彼自救不暇,何暇救人?尔何惑之甚也!今明以告尔,吾师下姑苏,南取温、台、庆元,水陆并进,无能御也。尔早于此时改过效顺,能尽以小事大之义,犹可保其富贵,以诒子孙,以及下人。如其不然,集三郡之兵,与我较一胜负,亦大丈夫之所为。更不然,舍三郡之民,为偷生之计,扬帆乘舟,窜入海岛。然吾恐子女玉帛,反为尔累,舟中自生敌国,徒为豪杰所笑也。非分之恩,不可数得。尔宜慎思之”。书至,国珍大惧,集弟侄及诸将佐决去就。其郎中张本仁曰:“江左之兵方围姑苏,姑苏勃敌也,国富兵强,高城深池,怀必死之志,胜负难必。彼安能轻越千里而取我?”刘庸曰:“江左兵多步骑,步骑平地用也。施诸海滨,其如吾海舟何?”国珍弟侄多以为然,唯邱楠争曰:“此二者皆非所以为公福也。惟智可以决事,惟信可以守国,惟直可以用兵。江左一下姑苏,出兵南向,乘胜而驱,责吾背叛之罪,辞直而师壮,吾谁与为援者?将一败涂地矣。莫若遣使奉书,明示不敢背德,庶几可以解纷息兵,而公得以常保富贵,福及子孙。不然,祸至无日矣!”国珍素戆暗,不能决,惟日夜运珍宝,集巨舰,为泛海计。(《太祖实录》)

九月甲戌,太祖命参政朱亮祖帅浙江衢州、金华等卫马步舟师讨方国珍。

上谓诸将曰:“国珍鱼盐负贩,╃窳偷生,观望从违,志怀首鼠。今出师讨之,势当必克,彼无长策,惟有泛海遁耳。三州之民,疲困已甚,城下之日,毋杀一人。”(《太祖实录》)

丁酉,朱亮祖进攻台州,方国瑛出兵拒战,我师击败之。辛丑,克台州,国瑛奔黄岩。

国瑛闻王师至,即欲遁去,其都事马克让自庆元还,言国珍方治兵为城守计,劝国瑛勿去,始乘城拒守,士卒往往逃溃。我师攻之,急以巨舰载妻子夜出兴善门,守黄岩。亮祖入其城,徇下仙居诸县。十月,兵至黄岩州,国瑛烧廨宇民居,遁海上,守将哈儿鲁降。(《太祖实录》)

癸丑,太祖命御史大夫汤和为征南将军,佥大都督府事吴祯为副将军,帅常州、长兴、宜兴、江阴诸军讨方国珍于庆元。

国珍闻之益惧,遂乘大舶遁入海岛。和与祯引舟乘潮夜入曹娥江,夷坝通道,潜师出其不意,直抵车厩。(《方氏事迹》)

己巳,朱亮祖攻温州,方明善挈家遁去。

亮祖自黄岩进兵温州,击败国珍部将,于城南七里破其太平寨,遣指挥张俊、汤克明攻其西门,徐秀攻东门,柴虎将游兵应援。晡时,克其城,获其员外郎刘本,方明善先已挈妻子遁去,亮祖分兵徇瑞安,枢密同佥谢伯通以城降。(《太祖实录》)

亮祖阵于温州城南七里,明善将黄宗云、朱景达来降,亮祖纳之,授以元帅。时李文忠遣耿天璧将苏州兵抵温州太平岭下,方明善遣卫兵拒战,我师失利,宗云等叛去。明日,天璧复引兵攻之,明善来御,奋击,大败之,遂北至生娄门外,连破其太平寨。亮祖分兵急攻,遂克其城,明善遁去。宗云等复诣章溢降,溢怒其反覆,戮之。

十一月癸酉,朱亮祖袭方明善败之。

亮祖率舟师袭败明善于乐清之盘屿,追至楚门海口,遣百户李德招谕之。(《太祖实录》)

癸未,大明兵取庆元路。

汤和兵至绍兴,渡曹娥江,进次余杭,降其知州李枢、上虞县尹沈煜,遂进兵庆元,府判徐善等出降。方国珍驱部下乘海舟遁去,和率兵追之,国珍以众力战,我师击败之,擒其伪副枢方惟益、元帅戴廷芳等。国珍率余众入海,和还师庆元,徇下定海、慈溪等县。丁酉,和等兵至车厩,会降者言方氏已挈家入海,祯即引师追至盘屿,及之,国珍还师来拒,合战至夜三鼓,败之。国珍复挈妻子,弃其师而遁,尽获其战船锱重而还。遂下庆元,分兵戍之。乙未,和等进兵温州。

己丑,方国珍入海岛,太祖命中书平章廖永忠为征南副将军,帅师自海道会和讨之。

时方国瑛遣经历郭春及其子文信诣朱亮祖纳款。壬辰,方国珍部将徐元帅、李佥院等率所部诣汤和降。国珍见诸将皆叛,不得已,亦遣郎中陈广、员外郎陈永奉书于和乞降,又遣其子明完、明则、从子明巩等纳其省院及诸司银印、铜印二十六并银一万两、钱二千缗于和。(《太祖实录》)

丙申送方国瑛及其侄明善之建康。

朱亮祖兵至黄岩南槛,方国瑛及其兄子明善来见,汤和送之建康。(《太祖实录》)

十二月,方国珍归于大明。

大将军平姑苏,缚士诚献京师。公以久疾不视事,又幕府宾客无所陈说,失朝贺礼,上怒,大军且压鄞。公忧惧不知所为,乃封府库,具民数,使城守者出迎,躬挈妻孥避去海上,使完奉表谢曰:“臣闻天无所不覆,地无所不载。王者体天法地,于人无所不容。臣荷陛下覆载生成之德久矣,安敢自绝于天地,敢一陈愚衷,惟陛下垂鉴。臣本庸才,处乎季世,保境安民,非有黄屋左纛之念。曩者,陛下霆击雷掣之师,至于婺州,臣愚以为天命有在,遣子入侍,于时固已知陛下有今日矣。所谓依日月之末光,望雨露之余泽者也。而陛下开诚布公,赐手书,归质子,俾守郡县,如钱Α故事。十年之间,与中吴角立,皆陛下之赐戢也。逮天兵下临吴会,臣尝上书,谓朝定杭、越,暮归田里。不意今年以来,老病交攻,顿成昏昧,而弟兄子侄,志意不齐,致烦陛下兴问罪之师,方怀忧惧,未能自明,而大军已至台、温,令臣计无所出。虽遣使再三,而承诏之师势不容己。是以封府库,开城郭,以俟王师之至。然犹未免为浮海之计者,昔有孝子于其亲也,遇小杖则受,大杖则走,臣之事适与相类。虽然,臣一介草莽,亦安敢自绝于天地。故每自思,欲面缚待罪阙庭,复恐陛下万一震雷霆之怒,天下后世议者,不谓臣得罪之深,将谓陛下不能容臣,岂不累天地之大德哉!谨昧死奉表以闻,俯伏俟命。”上览表,趣公入觐。公至京师,上且喜且让曰:“若来何晚耶!”公即叩首谢罪。(《神道碑》)

上始怒国珍反覆,览表怜之,乃赐书曰:“吾当以汝此诚为诚,不以前过为过,汝勿自疑。”(《太祖实录》)

辛亥,方国珍率其弟国珉见汤和于军门,和乃送国珍等赴京师。

凡得其部卒九千二百人,水军一万四千三百人,官吏六百五十人,马一百九十匹,海舟四百二十艘,粮一十五万一千九百石。(《太祖实录》)

国珍实欲泛海,以风不顺,不得已,归命。(《月山丛谈》)

戊午,徙方国珍所署伪官左右丞、元帅刘庸等居于濠州。

洪武二年己酉十月,以方国珍为广西行省左丞,李思齐为江西行省左丞,俱不之官,食禄于京师。

洪武三年庚戌十二月,命方国珍子孙世袭指挥金事。

洪武七年甲寅三月壬辰,广西行省中书左丞方国珍卒。

太祖命汤和攻庆元,国珍惧,十年不改正朔,下海避之。继又请降,惟侄方明善拒敌,后亦降。太祖以国珍既降,不念旧恶,授广西行省参政,起造千步廊一百间报功。其次子亚关献三郡海船水手数万。及建言沿海筑城立卫所防倭,太祖从之。(《国初事迹》)

谷真朝毕,宣升奉天殿,赐以龙衣冠带,命于大臣班坐而宴。(俞本《纪事录》)

上以公诚悫,遇之特厚,每赐宴飨,皆与功臣列坐。未几,有广西左丞之命,俾奉朝请。一日侍上燕,坐不能兴,舆至第,则成末疾矣。上数遣中使赐问,官其子礼广洋卫指挥佥事,完虎贲卫千户所镇抚,令得亲见之。已而疾革,上遣中使问所欲言,公指使者中坐,良久,曰:“臣荷陛下厚恩,无尺寸之功,而子孙椎鲁,绝不知人间事。幸陛下以臣故,曲加保全,则臣感恩九泉,为犬马报陛下矣。”言毕而逝。上亲御翰墨为文,命官致祭,皇太子暨亲王亦如之。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亦皆奉上旨临祭,成礼而去。先是,公病时,尝属诸子曰:“我即死,无归葬海滨。皇上遇我过厚,可求京城外之地埋焉,且使后人习于礼义”。及是,卜城东二十里玉山之原,礼部为奏请,上欣然可之。(《神道碑》)

国珍与兄弟俱不知书,时佐其谋议者,同邑刘仁本、张本仁、郑永思、永嘉丘楠辈,惟丘楠颇廉慎,余皆由州县胥吏进用,贪贿营私,无深虑远略。其兄弟子侄分治二郡,政刑租赋,率任意为轻重。侄明善居温,颇循法度。而兄国璋、弟国瑛居台,惟以买田、造舟、殖货,为富家计。及国珍降,其参佐皆被杖死,惟赦楠,仕为韶州知府。(《太祖实录 方国珍本传》)

●卷十

○汝宁李思齐

思齐,姓李氏,字世贤,汝宁罗山县人。累官银青光禄大夫、太尉、中书平章政事,兼知枢密院事,封许国公。洪武二年来降,授资善大夫、江西行省左丞。三年,除荣禄大夫、中书平章政事。七年九月四日卒,年五十二。

至正十二年壬辰,察罕帖木儿与信阳之罗山人李思齐同起义兵,袭破罗山,授察罕帖木儿为汝宁府达鲁花赤,李思齐为汝宁府知府。

当元之季,汝、颍兵起,公招集义旅,数平郡县,宫中顺大夫、汝宁府知府。(宋濂撰《平章李公权厝志》)

罗山县典史李思齐与察罕克复罗山县。(《庚申外史》)

至正十七年丁酉二月,察罕帖木儿与李思齐以兵自虢援陕西,以察罕帖木儿为陕西行省左丞,思齐为四川行省右丞。

至正十八年戊戌正月,察罕帖木儿、李思齐合兵于凤翔,诏察罕帖木儿屯陕西,思齐屯凤翔。

四月,察罕帖木儿、李思齐会宣慰张良弼等讨李喜喜于巩昌,喜喜败入蜀。察罕帖木儿驻清湫,李思齐驻斜坡,张良弼驻秦州,郭择善驻崇信,拜帖木儿等驻通渭,定住驻临洮,各自除路、府、州、县官,征纳军需。李思齐、张良弼同谋袭拜帖木儿杀之,分总其兵。

五月,思齐杀同佥枢密院事郭择善。

至正二十一年辛丑正月,李思齐进兵平伏羌县等处。

五月癸丑,四川明玉珍陷嘉定等路,李思齐遣兵击败之。

按:《实录》明玉珍陷嘉定在十八年,而《元史》书于二十一年五月,未详孰是。

李思齐受李武、崔德降。

九月,四川贼兵陷东川郡县,李思齐调兵击之。

十一月,察罕帖木儿、李思齐遣兵围鹿台,攻张良弼,诏和解之,俾各还信地,兵乃解。

至正二十二年壬寅正月,诏李思齐讨四川,张良弼平襄汉。

时两军不和,故有是命。(《元史 顺帝纪》)

二月,知枢密院事秃坚帖木儿奉诏谕李思齐讨四川。

时思齐退保凤翔,使至,进兵益门镇;使还,复归凤翔。(《元史 顺帝纪》)

三月,李思齐遣兵攻张良弼,至于武功,良弼伏兵大破之。

六月戊子,田丰、王士诚刺杀察罕帖木儿。

至正二十三年癸卯四月,孛罗帖木儿、李思齐互相交兵。

六月,孛罗帖木儿方奉诏讨襄汉,扩廓帖木儿部将歹驴等驻兵蓝田、七盘,思齐攻围兴平,遂据,踵袭其后,孛罗帖木儿遣竹贞等入陕西,据其省治。扩廓帖木儿遣部将貊高与思齐合兵攻之,竹贞出降。

至正二十五年乙巳正月癸亥,诏封李思齐为许国公。

三月,皇太子下令于扩廓帖木儿军中,以孛罗帖木儿袭据京师,命扩廓帖木儿及陕西平章政事李思齐各统军马,奋义恢复。

六月,皇太子加李思齐银青荣禄大夫、国公、中书平章政事、皇太子詹事,兼四川行枢密院事。

进保关陕,历官至银青光禄大夫、太尉、中书平章政事,兼知枢密院事。全境安民,卫元社稷,其功为多。(《权厝志》)

至正二十六年丙午二月,扩廓帖木儿还河南,调度各处军马,陕西张良弼拒命,李思齐、脱烈伯、孔兴等兵皆与良弼合。

初,李思齐与察罕帖木儿同起义师,齿位相等。及是,扩廓帖木儿总其兵,思齐心不能平,而张良弼首拒命,孔兴、脱烈伯等亦皆以功自持,请别为一军,莫肯统属。扩廓帖木儿乃遣关保、虎林赤以兵西攻良弼于鹿台,而思齐亦与良弼合,兵连不能罢。(《元史 察罕帖木儿传》)

七月甲申,以李思齐为太尉。

扩廓帖木儿遣关保、虎林赤合兵渡河,会竹贞、商皓,且约李思齐以攻张良弼。良弼遣子弟质于思齐以求援,良弼拒守,关保等不利,思齐请诏和解之。

九月,李思齐兵下盐井,获川贼余继隆,诛之。

礼部侍郎满尚宾、吏部侍郎掩笃剌哈自凤翔还京师。

先是,尚宾等持诏谕思齐开通川蜀道路,思齐方兵争,不奉诏,留凤翔一年,至是始还。(《元史 顺帝纪》)

至正二十七年丁未正月,李思齐、张良弼、脱烈伯自会于含元殿基,推李思齐为盟主,同拒扩廓帖木儿。

五月,李思齐遣张良弼部将郭谦等守黄连寨,关保、虎林赤等引兵拔其寨,郭谦走;会貊高等为变,关保、虎林赤夜遁,李思齐速解而西。

六月,李思齐据长安,与商皓拒战,侯伯颜达世进兵攻思齐,秦州守将萧公达降思齐。思齐知关保等兵退,遣蔡琳等破其营,侯伯颜达世奔溃。

七月,李思齐遣许国佐、薛穆飞会张良弼、脱烈伯兵屯于华阴。

时朝命秃鲁为陕西行省左丞相,思齐不悦,遣其部将郑应祥等守陕西,而自还凤翔。(《元史 顺帝纪》)

八月,诏命皇太子亲出总天下军马,而分命扩廓帖木儿自潼关以东,肃清江淮;李思齐自凤翔以西,进取川蜀;秃鲁与张良弼、孔兴、脱烈伯等取襄樊。

十月丙辰,大明太祖高皇帝遣使以书谕元将李思齐、张思道。

书曰:“曩者元君失驭,天下土崩,群雄欲成霸功者甚众。然处非其地,徒扰扰以伤民,今十有七年矣,功业之建,概乎无闻。迩者,吾将军傅友德守徐州,师至中滦,获王保保部将,始知二公割据秦中,而王氏亦已守之,三分其险。数年之间,民无一定之归,使人旁观似无智者。以吾料之,非智不足也,患在因循。假元君之旧号,决志不速,而使民横遭涂炭耳。区区虽昧于见闻,然尝与高明长者才能之士,论访海内形势,天运去留之几,颇知一二。况人之常言,天道所助者在德;地利可据者在险。今百二山河,二公割据,不相上下,必欲相为犄角,分富贵于其中。恐可保其暂,未可保其终也。今吾不畏二公之怒,直辞相告,二公当揣其福德、威力足慰民望者,推一人为尊,抚定关中,以一民心,拥精兵,守要害,虎视太行之东、大河南、北。使君尊于上,公卿将相各安于下,家乐其业,人全其生,不亦可乎!若乃各据一隅,以杀戮相尚,虽快志一时,必有不测之祸。脱有不虞,身名俱灭,比之屈节揣分,尊朋友有德者为君,己为公卿将相,永保功名富贵者,其贤不肖,岂不大相远哉!若我以用兵争强之事相告,使二公彼此角力,以决雌雄,是秦民未有休息之日,终非贤人君子知天运者之所为。今以相尊、相让之事告二公者,盖欲休兵息民,为二公之福不浅也。二公当度之揣之,其势其德可尊者谁?苟为不然,鹬蚌相持,渔者获利,悔将无及。”(《太祖实录》)

十二月,诏陕西行省左丞相秃鲁总统张良弼、脱烈伯、孔兴各枝军马,以李思齐为副总统,统御关中,抚安军民;脱烈伯、孔兴等出潼关,及取顺便山路,渡黄河,合势东行,共勤王事。思齐等皆不奉命。

诏分潼关以西属李思齐,以东属扩廓帖木儿,各罢兵还镇。于是关保退电潞州,商皓留屯潼关。

洪武元年戊申二月,元诏削扩廓帖木儿爵邑,命秃鲁、李思齐等讨之。

大明兵至河南,李思齐、张良弼等解兵西还,思齐次渭南,良弼次栎阳。

时李思齐、张良弼、孔兴、脱烈伯与扩廓相持日久,大明兵已至河南,思齐、良弼皆遣使诣扩廓告以出师非本心,乃解兵大掠西归。(《元史 察罕帖木儿传》)

三月,大明兵取河南。李思齐、张良弼会兵驻潼关,火焚良弼营,思齐移军葫芦滩,调所部张德钦、穆薛飞守潼关。

大明兵入潼关,攻李思齐营,思齐弃辎重奔于凤翔。

四月甲子,大明将军冯宗异进攻潼关,李思齐、张思道弃关宵遁。

初,思齐与思道闻王师取河南,即驻兵潼关以拒。既而,火焚思道营,思齐乃移军退守葫芦滩,遣部将张德钦、穆薛飞守关。及王师至,思齐弃辎重走凤翔,思道奔城。丙寅,宗异遂入潼关,引兵西取华州。(《太祖实录》)

大军攻潼关,张、李、脱、孔四军皆溃而西。(《庚中外史》)

思齐、思道各拥大众夹武功、东川而军,思齐在东,思道在西,以御我军。(《鸿猷录》)

五月,李克彝弃河南城,奔陕西,推李思齐为总兵,驻兵岐山。

是月,李思齐部将忽林赤、脱脱、张意据,商皓据武功,李克彝据岐山,任从政据陇州。(《元史 顺帝纪》)

七月,李思齐会李克彝、商皓、张意、脱烈伯于凤翔。

元太尉李思齐守凤翔,总辖山外二十四州之地。上察参政孙希孟、都府经历王均美等与侍卫指挥毛骧、张焕盟为昆季,饮生鸡血酒为誓。上疑之,鞭希孟、均美,遣赍敕往谕思齐,思齐不听,缚于陕西菜市,剐之。(俞本《纪事录》)

闰七月丁巳,元诏李思齐南出七盘、金、商,图复汴、洛,与扩廓帖木儿等四道进兵。思齐兵未出,扩廓帖木儿退守太原。

丙寅元帝北奔。

八月庚午,大明兵入元都。

洪武二年己酉三月庚子,大将军徐达师出鹿台,遂入奉元路。

癸卯副将军常遇春、冯宗异发陕西进取凤翔。丙午李思齐奔临洮。

元太尉李思齐总关陕、秦陇之兵,西至吐蕃,南至矶头关,东至商雒,北至环庆,皆思齐主之,精兵不下十余万。闻大军至,弃陕西之凤翔,陕西父老迎达降。(俞本《纪事录》)

初李思齐据凤翔,副将许国英、穆薛飞等守关中,张思道、孔兴、脱烈伯、金牌张、龙济民、李景春等驻鹿台,以卫奉元。及大兵入关,思道等先三日由野鱼口遁去。师至凤翔,李思齐惧,率所部十余万西奔临洮。遇春入凤翔,获其部将薛平章等。(《太祖实录》)

四月丁丑,右副将军冯宗异师至临洮,李思齐降。

时大军追李思齐至凤翔,遇春军至,思齐已遁至固关,见万木夹道,遣人砍木截路,以阻袭军。遇春令军士步者攀崖逾岭,骑士断木焚之。四月,至巩昌,土官汪灵真保降。十二月,达遣冯胜追思齐至临洮,土官平章赵脱儿挟思齐出降,达以金吾卫指挥潘寻守之,令骑士送思齐、灵真保、脱儿三人赴京。(俞本《纪事录》)

大将军在凤翔议师所向,诸将咸以张思道之才不如李思齐,庆阳易于临洮,欲先由幽州取庆阳,然后从陇西攻临洮。达曰:“不然。思道城险而兵悍,未易猝拔;临洮之地,西通蕃夷,北界河汉,我师取之,其人足以备战斗,其产足以供军储。今以大军蹙之,思齐不西走胡,则束手就降矣。临洮既克,则旁郡自下。”遂移师趋陇西,下巩昌,遣右副将军宗异将天策、羽林、骁骑、雄武、金吾、豹韬等卫将士征临洮,李思齐降。初,思齐之在凤翔也,上以书谕之,曰:“前日遣使通问,至今未还。岂所使非人,忤足下而留之欤?抑元使适至,足下不能隐而杀之欤?若然,亦时势之常,大丈夫磊磊落落,岂以小嫌介意哉!夫坚甲利兵,深沟高垒,必欲极力抗我军,不知竟欲何为?昔足下在秦中,人以兵众地险而从之,虽有张思道专尚诈力,孔兴等自为保守,扩廓帖木儿以兵出没其间,然皆非敌。足下当时不能图秦自王,已失此机。今中原全为我有,向与足下相为犄角者,皆披靡窜伏,足下以孤军相持,徒伤物命,终无所益,厚德者岂为是哉!朕知足下不守凤翔,则必深入沙漠,以图后举。足下初入其地,胡或面从。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据其地不足以为资,失其地适足以自殒。使兵威常强,尚云可也;倘中原相从之众,以胡地荒凉,或不乐居,其心叵测,一旦变生肘腋,孑然孤弱,妻孥不能相保矣。且足下本汝南之英,祖宗坟墓所在,深思远虑,独不及此乎?诚能以信相许,去夷就华,当以汉待窦融之礼相报。否则,非朕所知也。”思齐见书,有降意。其养子赵琦与其麾下绐之,与西入吐蕃,思齐信之,遂俱奔临洮。琦等思窃宝货妇女避匿山谷间,思齐遂穷蹙。至是,举临洮降,琦等亦相继来归。琦,狄道人,一名脱脱帖木儿,时呼为赵脱儿,世为元土官云。(《太祖实录》)

魏国公统兵定中原,公驻军临洮,遂率士马数万来归。(《权厝志》)

五月乙卯,大将军达遣指挥曹崇送李思齐赴京。

达至临洮,以所获临洮银印一,白金五千两,黄金百两送陕西行省。(《太祖实录》)

十月,以方国珍为广西行省左丞,李思齐为江西行省左丞,俱不之官,食禄于京师。

洪武三年庚戌,李思齐从大将军达破定西王保保,还取兴元,升中书平章政事。

从大将军征定西,复汉中。(《权厝志》)

是年冬,论功,赏文绮及帛各二十四匹。十二月辛巳,升中书平章,子孙世袭指挥佥事。思齐等皆起兵归附之臣,上欲优之,命食禄而不视事。(《太祖实录》)

洪武七年甲寅八月,以李思齐子李世昌为金吾卫指挥同知。

诰曰:“昔君天下者,赏有功而官有德。圣人之心,明如日月,历代相承,永为模范。尔李世昌年虽未冠,而授兵卫之职者何?盖为尔父遭时大乱,能率众以保关内,是以民安而地辟。及至胡人退遁,诸雄有无知者,以汉人弃父母之邦,遗邱陇,从胡人复仇,我中国迄无所成。惟尔父效窦融之事,帅二万骑及步兵之众,助朕成功,至今关内之民时思之。尔当习将之谋略,以待成人而备侮。特授尔某官,永为世袭,尔懋哉!”(高皇帝《御制文集》)

九月戊辰,中书平章政事李思齐卒。

前六年,公复从大将军征大同,至代县得疾而还。宠劳备至,遣医官络绎治疗。且幸其第视之,寻赐新第一区,官其子世昌怀远将军,同知金吾右卫指挥使司事,甥郑玉武略将军、羽林卫镇抚,以慰其心。岂期公荏苒沉疴,竟弗能瘳。卒之日,侧室临汝陈氏年三十三,亦自经而死。事闻,上皆亲制文,遣使者祭之,且赠陈氏淑人,谥以贞烈,是月二十日,与公合殡京城上元县之向村,以俟他日归葬礼也。(《权厝志》)

甲寅岁,上遣思齐往谕沙漠河南王王保保。至则待之以礼,留数日,遣归,令骑士送至界上,骑士辞思齐曰:“总兵有旨,请留物以作遗念。”思齐曰:“我为公差远来,无以留赠。”骑士曰:“请留一臂。”思齐知不可免,断一臂与之,还京而死。上以其幼子为指挥使,厚恤其家。(俞本《纪事录》)

按:思齐之死,俞本所记为确。《权厝志》云:“从征大同得疾而还。”又云:“荏苒沉疴,竟弗能瘳。”虽讳言其实,而其微词亦可思矣。洪武八年乙卯正月辛未,遣官祭功臣于鸡笼山庙,增祀故淮安侯华云龙、平章李思齐等百八人。

上御制《祭李思齐文》,曰:“卿昔为民中原,时逢世乱,独能仗义施仁,挺身奋臂,率义旅以保关中,臣元有年矣。何元纲不振,社稷陵替,卿尚能固守臣节,斩我行人,忠臣之义,可谓尽矣。然大厦将倾,非一木可支。未几,胡君遁去,中原之地复我汉人,朕遂为生民主。当是时,汉人弃邱垅从胡,为我中国仇雠。至今身膏草野,骨委沙漠。惟卿退守临洮,心思父母之邦,义忠族类,是以全境保民,助我成功,今七年矣。夫何久疾不痊,以致长往。噫!握兵一世,又得善终,亦人之所难。卿能如是,岂不美哉!朕闻卿殒,不胜痛悼,今遣某官用牲醴致祭,卿其享之。”(高皇帝《御制文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方国珍
方国珍时而投降,时而起义,在与元朝的博弈中,实力越来越强
第88卷
明史纪事本末(清)谷应泰-卷五
蒙古南侵和金朝的衰亡(六)(209)
元史探微之元代名将察罕帖木儿纪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