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朝宰相 真宗朝(997—1022年)10/12 ​​丁谓

丁谓(966年-1037年),字谓之,后更字公言。苏州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中国北宋文学家、大臣,“五鬼”之一。

丁谓于淳化三年(992年),进士及第,授大理评事、通判饶州。宋真宗即位后,历任知制诰、三司使等职。宋真宗朝伪造天书、营建宫观、东封西祀、假造祥瑞,丁谓与王钦若为主要谋划者。后丁谓累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兼修国史、玉清昭应宫使。乾兴元年(1022年),封为晋国公。宋仁宗即位后,因丁谓前后欺罔及与宦官勾结,累贬崖州司户参军。后徙雷州(今广东雷州)、道州(今湖南道州)。明道二年(1033年),以秘书监致仕,死于光州。

丁谓代表作有《知命集》《谈录》《天香传》等,他一生著述甚富,多达数百卷,今所存者唯《谈录》1卷、《天香传》1卷 及《全宋诗》《全宋文》所辑得的诗文3卷。

别    名    丁晋公

字          谓之、公言

所处时代    北宋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苏州长洲(今江苏苏州)

出生日期    966年

逝世日期    1037年

主要成就    巧造宫殿,治理边疆

主要作品    晋公集

本    名    丁谓

一、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丁谓,字谓之,后来改字为公言,苏州长洲人。 [《宋史-卷二百八十三-列传第四十二》丁谓,字谓之,后更字公言,苏州长洲人。]

淳化三年,丁谓中进士甲科,任大理评事、饶州通判。 [《宋史-卷二百八十三-列传第四十二》淳化三年,登进士甲科,为大理评事、通判饶州。]

过一年,任直史馆,以太子中允衔任福建路采访使。回朝后,上奏茶盐的利弊,于是任转运使,升三司户部判官。 [《宋史-卷二百八十三-列传第四十二》逾年,直史馆,以太子中允为福建路采访。还,上茶盐利害,遂为转运使,除三司户部判官。]

治理边疆

峡州路少数民族骚扰边境,朝廷命令他前去考察解决。回朝上奏符合皇帝的意图,任峡州路转运使,多次升官至尚书工部员外郎,恰好分川峡为四路,改任夔州路转运使。 [《宋史-卷二百八十三-列传第四十二》峡路蛮扰边,命往体量。还奏称旨,领峡路转运使,累迁尚书工部员外郎,会分川峡为四路,改夔州路。]

起初,王均反叛,朝廷调遣施、黔、高、溪州蛮族武装抵御王均,不久这些少数民族武装反而成为贼寇,丁谓到此,召集少数民族酋长,开导晓谕他们,且说皇帝有诏赦免不杀他们。酋长感动流涕,愿意世代进贡。于是立誓言刻于石柱,竖立在边境上。少数民族地区富产粮食而缺乏食盐,丁谓允许用粮食交换食盐,当地人十分高兴。以前,朝廷驻军施州却吃夔州、万州的粮食。至此,百姓没有转运军饷的劳役,施州各寨,积蓄聚集起来的粮食都可以自给。朝廷特别升丁谓为刑部员外郎,赏赐白银三百两。 [《宋史-卷二百八十三-列传第四十二》初,王均叛,朝廷调施、黔、高、溪州蛮子弟以捍贼,既而反为寇。谓至,召其种酋开谕之,且言有诏赦不杀。酋感泣,愿世奉贡。乃作誓刻石柱,立境上。蛮地饶粟而常乏盐,谓听以粟易盐,蛮人大悦。先时,屯兵施州而馈以夔、万州粟。至是,民无转饷之劳,施之诸砦,积聚皆可给。特迁刑部员外郎,赐白金三百两。]

当时溪蛮另外一些部落入境骚扰,丁谓调遣高、溪少数民族首领率其兵讨击,又派宋兵援助他们,俘生蛮六百六十人,获得他们所抢掠的汉人四百多口。 [《宋史-卷二百八十三-列传第四十二》时溪蛮别种有入寇者,谓遣高、溪酋帅其徒讨击,出兵援之,擒生蛮六百六十,得所掠汉口四百余人。]

丁谓又上奏说:“黔南的少数民族大多擅长养马,请转告三馆衙门,犒赏绵帛,每年收购马匹。”此后又迁徙少数民族定居于夔州城寨,都是丁谓所治理筹划的。 [《宋史-卷二百八十三-列传第四十二》复上言:黔南蛮族多善马,请致馆,犒给缗帛,岁收市之。其后徙置夔州城砦,皆谓所经画也。]

丁谓位居此职五年,朝廷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代替他,就下诏求自愿替代该职的人,丁谓于是入朝为权三司盐铁副使。没多久,被提拔为知制诰,判吏部流内铨。 [《宋史-卷二百八十三-列传第四十二》居五年,不得代,乃诏举自代者,于是入权三司盐铁副使。未几,擢知制诰,判吏部流内铨。]

计退契丹

景德四年,契丹入侵河北,真宗亲征澶渊,任丁谓为郓州知州兼齐、濮等安抚使,提举转运兵马巡检事。契丹侵入内陆,百姓惊慌骚乱,争着奔向杨刘渡,而船主高价求利,不按时间开船渡河。丁谓拿犯了死罪的人假扮成船主,斩杀在黄河岸边,船主畏惧,百姓得以坐船渡过黄河。丁谓于是安排军队,使士兵沿着黄河岸边执旗帜,击打刁斗,呼喊声百里外可听到,契丹兵随即退去。 [《宋史-卷二百八十三-列传第四十二》景德四年,契丹犯河北,真宗幸澶渊,以谓知郓州兼齐、濮等州安抚使,提举转运兵马巡检事。契丹深入,民惊扰,争趣杨刘渡,而舟人邀利,不时济。谓取死罪绐为舟人,斩河上,舟人惧,民得悉渡。遂立部分,使并河执旗帜,击刁斗,呼声闻百余里,契丹遂引去。]

管理赋税

第二年,丁谓被召任为右谏议大夫、权三司使。他进献《会计录》,按照景德四年百姓纳税户口的名册,比较咸平六年的数额,全部送上史馆,请求从今以后以咸平年间赋税名册作为定额,每年比较该定额报告当年赋税情况,皇帝下诏嘉奖他。不久他加任枢密直学士。 [《宋史-卷二百八十三-列传第四十二》明年,召为右谏议大夫、权三司使。上《会计录》,以景德四年民赋户口之籍,较咸平六年之数,具上史馆,请自今以咸平籍为额,岁较其数以闻,诏奖之。寻加枢密直学士。]

东封西祀

大中祥符初,朝廷商议封禅,未定下来,真宗问此行的经费情况,丁谓答以“估计有余”,封禅之事才定下来。于是诏令丁谓任计度泰山路粮草使。 [《宋史-卷二百八十三-列传第四十二》大中祥符初,议封禅,未决,帝问以经费,谓对"大计有余",议乃决。因诏谓为计度泰山路粮草使。]

起初,商议在宫城乾地建玉清昭应宫,真宗身边人有进谏反对的。真宗召丁谓询问,丁谓回答:“皇上拥有天下的财富,修建一宫奉侍天帝,况且是用以祈求皇嗣的。群臣中有阻止皇上的,希望用此反驳他们。”王旦秘密上疏进谏,真宗按丁谓所回答的告诉他,王旦不再敢言。真宗于是以丁谓任修玉清昭应宫使,又任天书扶侍使,升任给事中,实授三司使。 [《宋史-卷二百八十三-列传第四十二》初,议即宫城乾地营玉清昭应宫,左右有谏者。帝召问,谓对曰:"陛下有天下之富,建一宫奉上帝,且所以祈皇嗣也。群臣有沮陛下者,愿以此论之。"王旦密疏谏,帝如谓所对告之,旦不复敢言。乃以谓为修玉清昭应宫使,复为天书扶侍使,迁给事中,真拜三司使。]

祭祀汾阴时,任行在三司使。建造会灵观,丁谓又总管该事。调任尚书礼部侍郎,升户部,参知政事。建安军铸造玉皇像,任迎奉使。朝拜太清宫,任奉祀经度制置使、判亳州。真宗赐宴赋诗以使他此行荣耀,任命他暂代管勾驾前兵马事。丁谓判礼仪院,又任修景灵宫使,摹写天书雕刻玉书箱,为玉清昭应宫副使。皇宫内着火,丁谓任修葺使。历任工、刑、兵三部尚书,又任天书仪卫副使,授平江军节度使、昇州知州。 [《宋史-卷二百八十三-列传第四十二》祀汾阴,为行在三司使。建会灵观,谓复总领之。迁尚书礼部侍郎,进户部,参知政事。建安军铸玉皇像,为迎奉使。朝谒太清宫,为奉祀经度制置使、判亳州。帝赐宴赋诗以宠其行,命权管勾驾前兵马事。谓献白鹿并灵芝九万五千本。还,判礼仪院,又为修景灵宫使,摹写天书刻玉笈,玉清昭应宫副使。大内火,为修葺使。历工、刑、兵三部尚书,再为天书仪卫副使,拜平江军节度使、知升州。]

天禧初年,丁谓调任保信军节度使。 [《宋史-卷二百八十三-列传第四十二》天禧初,徙保信军节度使。]

天禧三年,以吏部尚书官复任参知政事。这年,南郊祭祀,辅佐大臣一同升官。 [《宋史-卷二百八十三-列传第四十二》三年,以吏部尚书复参知政事。是岁,祀南郊,辅臣俱进官。]

党同伐异

先例,曾为宰相而授官枢密使,才能升仆射,真宗只以丁谓任检校太尉兼本官为枢密使。当时寇准当宰相,他特别厌恶丁谓,丁谓诬陷寇准,寇准于是被罢免宰相职务。旋即授丁谓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玉清昭应宫使。周怀政之事败露,主张再贬寇准,真宗本意想贬寇准到江、淮之间,丁谓降其职,任寇准为道州司马。同僚大臣不敢言,只有王曾用真宗的话质问丁谓,丁谓反而说:“让寇准居住的人不要再说了。”这是指王曾把房屋借给寇准之事。 [《宋史-卷二百八十三-列传第四十二》故事,尝为宰相而除枢密使,始得迁仆射,乃以谓检校太尉兼本官为枢密使。时寇准为相,尤恶谓,谓媒蘖其过,遂罢准相。既而拜谓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玉清昭应宫使。周怀政事败,议再贬准,帝意欲谪准江、淮间,谓退,除道州司马。同列不敢言,独王曾以帝语质之,谓顾曰:"居停主人勿复言。"盖指曾以第舍假准也。]

此后真宗诏令皇太子赵祯听政,皇后在内宫裁决发令,丁谓以二府兼任东宫官职,于是加官门下侍郎兼太子少傅,而李迪已经先兼少傅,丁谓就加中书侍郎兼尚书左丞。先例,左右丞不由两省的侍郎兼任,而丁谓企图特以此抑制李迪。 [《宋史-卷二百八十三-列传第四十二》其后诏皇太子听政,皇后裁制于内,以二府兼东宫官,遂加谓门下侍郎兼太子少傅,而李迪先兼少傅,乃加中书侍郎兼尚书左丞。故事,左、右丞非两省侍郎所兼,而谓意特以抑迪也。]

丁谓所亲善的林特,从宾客改任詹事,丁谓想引荐他任枢密副使兼宾客,李迪坚持不答应,因而大骂李迪。李迪入见皇帝,斥责丁谓奸邪违法之事,愿与丁谓一起交付御史共受处理。皇帝于是纠正前制令未下,就罢丁谓任户部尚书,李迪任户部侍郎,不久让丁谓知河南府,李迪知郓州。第二天,丁谓入宫谢恩,皇帝责问他们所争的情形,丁谓回答说:“不是我敢与他争,而是李迪怨恨辱骂我,我希望再留任。”皇帝遂赐座给他。左右正要设墩,丁谓对他们说:“有圣旨恢复我任平章事。”左右就换成小凳进来,立即入中书省像过去一样管理政事。丁谓又升任尚书左仆射、门下侍郎、平章事兼太子少师。 [《宋史-卷二百八十三-列传第四十二》谓所善林特,自宾客改詹事,谓欲引为枢密副使兼宾客,迪执不可,因大诟之。既入对,斥谓奸邪不法事,愿与俱付御史杂治,语在《迪传》。帝因格前制不下,乃罢谓为户部尚书,迪为户部侍郎;寻以谓知河南府,迪知郓州。明日,入谢,帝诘所争状,谓对曰:"非臣敢争,乃迪忿詈臣尔,愿复留。"遂赐坐。左右欲设墩,谓顾曰:"有旨复平章事。"乃更以杌进,即入中书视事如故。仍进尚书左仆射、门下侍郎、平章事兼太子少师。]

天章阁建成,授丁谓司空。 [《宋史-卷二百八十三-列传第四十二》天章阁成,拜司空。]

乾兴元年,封丁谓为晋国公。 [《宋史-卷二百八十三-列传第四十二》乾兴元年,封晋国公。]

仁宗即位,丁谓升任司徒兼侍中,为山陵使。寇准、李迪再次贬官,丁谓取诏令草稿改为:“当恶徒干预朝纲之际,恰好是先王有病初起,遭遇这种令人震惊的事,使先王病情加剧。”凡是与寇准友好的,全部放逐。 [《宋史-卷二百八十三-列传第四十二》仁宗即位,进司徒兼侍中,为山陵使。寇准、李迪再贬,谓取制草改曰:"当丑徒干纪之际,属先王违豫之初,罹此震惊,遂至沈剧。"凡与准善者,尽逐之。]

暗通宦官

当时二府定夺商议,太后与皇帝每五天亲临一次便殿听政。既得皇帝下旨,而丁谓暗中交结内侍雷允恭,要他秘密请求太后降下手书,军国大事的处理只送入盖印。学士起草皇帝的诏书,雷允恭先拿给丁谓看,丁谓阅毕才送给皇帝。丁谓想只任雷允恭传达皇帝圣旨,而不想让同僚大臣参与闻知机密大事。雷允恭依仗丁谓的势力,更加横行无所惮惧。 [《宋史-卷二百八十三-列传第四十二》是时二府定议,太后与帝五日一御便殿听政。既得旨,而谓潜结内侍雷允恭,令密请太后降手书,军国事进入印画。学士草制辞,允恭先持示谓,阅讫乃进。盖谓欲独任允恭传达中旨,而不欲同列与闻机政也。允恭倚谓势,益横无所惮。]

雷允恭刚任山陵都监,与判司天监邢中和擅自更换皇陵堂地。夏守恩带领工匠数万人开凿挖地,土石各占一半,众人的议论一天比一天大,害怕不能成功,半途停下来,上奏请示待命。丁谓包庇雷允恭,故意拖着不作处理。内侍毛昌达从山陵下回来,把这事奏报皇帝,皇帝问丁谓,丁谓才请求派使臣去调查。不久大家都说再使用旧地,于是诏令冯拯、曹利用等人到丁谓家商议,派王曾再去视察,遂诛杀雷允恭。 [《宋史-卷二百八十三-列传第四十二》允恭方为山陵都监,与判司天监邢中和擅易皇堂地。夏守恩领工徒数万穿地,土石相半,众议日喧,惧不能成功,中作而罢,奏请待命。谓庇允恭,依违不决。内侍毛昌达自陵下还,以其事奏,诏问谓,谓始请遣使按视。既而咸谓复用旧地,乃诏冯拯、曹利用等就谓第议,遣王曾覆视,遂诛允恭。]

几天后,太后与仁宗坐在承明殿,召冯拯、曹利用等人晓谕说:“丁谓任宰相,竟然与宦官交结串通。”于是拿出丁谓曾托雷允恭令皇宫后苑工匠所造金酒器给他们看,又拿出雷允恭曾找丁谓取管勾皇城司及三司衙司的凭证,接着说:“丁谓先前依靠雷允恭奏事,都说已经同你们这些人商议好了,所以我都准许他的奏议,而且营建奉侍先帝的陵寝,竟擅自更易陵地,几乎误了大事。”冯拯等人奏说:“自从先帝故去,政事都是丁谓与雷允恭一同议定的,他们声称是得旨于皇上。我们这些人没有能辨别真假,仰仗英明的皇上明察他们的邪恶,这是国家之福啊。”于是降丁谓为太子少保,分司西京。先例,罢免宰相都要下正式诏令,当时要立即执行,只令冯拯等人就殿庐内召舍人草拟诏词,仍旧张榜公布在朝堂上,发布晓谕天下。 [《宋史-卷二百八十三-列传第四十二》后数日,太后与帝坐承明殿,召拯、利用等谕曰:"丁谓为宰辅,乃与宦官交通。"因出谓尝托允恭令后苑匠所造金酒器示之,又出允恭尝干谓求管勾皇城司及三司衙司状,因曰:"谓前附允恭奏事,皆言已与卿等议定,故皆可其奏;且营奉先帝陵寝,而擅有迁易,几误大事。"拯等奏曰:"自先帝登遐,政事皆谓与允恭同议,称得旨禁中。臣等莫辨虚实,赖圣神察其奸,此宗社之福也。"乃降谓太子少保、分司西京。故事,黜宰相皆降制,时欲亟行,止令拯等即殿庐召舍人草词,仍榜朝堂,布谕天下。]

结交道士

先前,女道士刘德妙,曾以巫师身份出入丁谓家中。丁谓事败,官府逮捕刘德妙,内侍审讯她。刘德妙与丁谓友好,丁谓曾教她说:“你所做的不过是求神占卜,不如假托老君言祸福之事,足以使人心动。”于是她就在丁谓家设神像,晚上在园中设坛祭祀,雷允恭多次来祈祷。到真宗死去,引她进入宫中。又由于凿地得龟蛇,令刘德妙拿入内宫,欺骗说它们出自他家山洞中。丁谓又教她说:“皇上如果问你,所侍奉的怎么知道是老君,你只说'宰相不是凡人,应当知道这事’。”丁谓又作颂,标题是“混元皇帝赐德妙”,辞语牵涉妖言荒诞。遂贬丁谓为崖州司户参军。 [《宋史-卷二百八十三-列传第四十二》先是,女道士刘德妙者,尝以巫师出入谓家。谓败,逮系德妙,内侍鞫之。德妙通款,谓尝教言:"若所为不过巫事,不若托言老君言祸福,足以动人。"于是即谓家设神像,夜醮于园中,允恭数至请祷。及帝崩,引入禁中。又因穿地得龟蛇,令德妙持入内,绐言出其家山洞中。仍复教云:"上即问若,所事何知为老君,第云'相公非凡人,当知之'。"谓又作颂,题曰"混元皇帝赐德妙",语涉妖诞。遂贬崖州司户参军。]籍没丁谓的家,抄得四方贿赂赠送的物品,无法统计。 [《宋史-卷二百八十三-列传第四十二》籍其家,得四方赂遗,不可胜纪。]因丁谓事件犯罪罢官的从参知政事任中正以下达十几人。 [《宋史-卷二百八十三-列传第四十二》坐谓罢者,自参知政事任中正而下十数人。]

丁谓在崖州满三年,调到雷州,又过五年,调到道州。 [《宋史-卷二百八十三-列传第四十二》在崖州逾三年,徙雷州,又五年,徙道州。]

明道年间,丁谓被授秘书监退休,住在光州时死去。皇帝下诏赐钱十万、绢白匹。 [《宋史-卷二百八十三-列传第四十二》明道中,授秘书监致仕,居光州,卒。诏赐钱十万、绢百匹。]

文章累计数十万字,他浏览一遍就能背诵。 [《宋史-卷二百八十三-列传第四十二》文字累数千百言,一览辄诵。]

任职三司,案件文书繁多积压,官吏很久难以解决的,他一句话就判决了,众人都解除忧虑。 [《宋史-卷二百八十三-列传第四十二》在三司,案牍繁委,吏久难解者,一言判之,众皆释然。]

真宗时营造宫观,上奏吉祥灾异之事,多为丁谓与王钦若发起的。 [《宋史-卷二百八十三-列传第四十二》真宗朝营造宫观,奏祥异之事,多谓与王钦若发之。]

起初,商议营建昭应宫,预料工期需二十五年,丁谓下令夜以继日地干,每绘一壁要供应两只蜡烛,七年就建成了。 [《宋史-卷二百八十三-列传第四十二》初,议营昭应宫,料功须二十五年,谓令以夜继昼,每绘一壁给二烛,七年乃成。]

丁谓在贬所,专门研究佛家因果之说,他所著的诗和文章也有数万字。 [《宋史-卷二百八十三-列传第四十二》在贬所,专事浮屠因果之说,其所著诗并文亦数万言。]

二、历史评价

・赵恒:懿辞硕画播朝中,造膝询谋礼遇丰。文石延登彰顺美,高牙前导表畴庸。书生仗钺今尤贵,旧里分符古罕逢。昼锦买臣安敢比,黄枢早日接从容。 [《赐丁谓·其一》懿辞硕画播朝中,造膝询谋礼遇丰。文石延登彰顺美,高牙前导表畴庸。书生仗钺今尤贵,旧里分符古罕逢。昼锦买臣安敢比,黄枢早日接从容。]

王禹偁:三百年来文不振,直从韩柳到孙丁。如今便可令修史,二子文章似六经。 [《涑水记闻·卷二》三百年来文不振,直从韩柳到孙丁。 如今便可令修史,二子文章似六经。]

・寇准:丁谓、钱惟演,佞人也,不可以辅少主。 [《宋史·卷二百八十一·列传第四十》丁谓、钱惟演,佞人也,不可以辅少主。]

・王曾:王钦若与丁谓、林特、陈彭年、刘承珪,时谓之“五鬼”。奸邪险伪,诚如圣谕。 [《宋史-卷二百八十三-列传第四十二》其后仁宗尝谓辅臣曰:"钦若久在政府,观其所为,真奸邪也。"王曾对曰:"钦若与丁谓、林特、陈彭年、刘承珪,时谓之'五鬼'。奸邪险伪,诚如圣谕。" 译文:其后仁宗曾对辅佐大臣说:“王钦若长久担任朝廷官职,观察他的所作所为,确实是奸邪。”王曾回答说:“王钦若与丁谓、林特、陈彭年、刘承珪,当时称他们为'五鬼’。奸猾邪恶、阴险诈伪,的确像皇上所说。”]

・张咏:近年虚国帑藏,竭生民膏血,以奉无用之土木,皆贼臣丁谓、王钦若启上侈心之为也。不诛死,无以谢天下。 [《宋史·卷二百九十三·列传第五十二》近年虚国帑藏,竭生民膏血,以奉无用之土木,皆贼臣丁谓、王钦若启上侈心之为也。不诛死,无以谢天下。]

・脱脱:①谓机敏有智谋,憸狡过人。 [《宋史-卷二百八十三-列传第四十二》谓机敏有智谋,憸狡过人。译文:丁谓机智敏捷有智谋,阴险狡猾超过常人。]②善谈笑,尤喜为诗,至于图画、博奕、音律,无不洞晓。 [《宋史-卷二百八十三-列传第四十二》善谈笑,尤喜为诗,至于图画、博奕、音律,无不洞晓。译文:他善谈笑,特别喜欢作诗,甚至对图画、博弈、音律,没有不通晓的。]③每休沐会宾客,尽陈之,听人人自便,而谓从容应接于其间,莫能出其意者。 [《宋史-卷二百八十三-列传第四十二》每休沐会宾客,尽陈之,听人人自便,而谓从容应接于其间,莫能出其意者。译文:每次休假见宾客,全部陈设各种娱乐玩具,听凭客人自己选择,而丁谓在这些人之间从容应酬接待,没有能超出他的意料的。]④王钦若、丁谓、夏竦,世皆指为奸邪。真宗时,海内乂安,文治洽和,群臣将顺不暇,而封禅之议成于谓,天书之诬造端于钦若,所谓以道事君者,固如是耶?竦阴谋猜阻,钩致成事,一居政府,排斥相踵,何其患得患失也!钦若以赃贿干吏议,其得免者幸矣。然而党恶丑正,几败国家,谓其尤者哉。 [《宋史-卷二百八十三-列传第四十二》论曰:王钦若、丁谓、夏竦,世皆指为奸邪。真宗时,海内乂安,文治洽和,群臣将顺不暇,而封禅之议成于谓,天书之诬造端于钦若,所谓以道事君者,固如是耶?竦阴谋猜阻,钩致成事,一居政府,排斥相踵,何其患得患失也!钦若以赃贿干吏议,其得免者幸矣。然而党恶丑正,几败国家,谓其尤者哉。]

・钟芳:鲸波容易去还来,雷竹飞钱竟作悲。到底不须论巧拙,瓦全何似玉成灰。 [《丁谓》鲸波容易去还来,雷竹飞钱竟作悲。到底不须论巧拙,瓦全何似玉成灰。]

三、轶事典故

貌类赞皇

丁谓最初通判饶州时,遇见奇异的人说:“你的容貌像李赞皇(李德裕)。”旋即又说:“李赞皇不如你。” [《宋史-卷二百八十三-列传第四十二》谓初通判饶州,遇异人曰:"君貌类李赞皇。"既而曰:"赞皇不及也。"]

面貌猴形

丁谓有睁眼仰视的相貌,像经常饥寒交迫的人,却地位显赫震动天下,相面的人认为是“真猴形”面相。 [《涑水记闻-卷三》谓貌睢盱,若常寒饿者,而贵震天下,相者以为真猴形。]

掉臂天门

丁谓有诗“天门九重开,终当掉臂入”。王禹偁读后,说:“入诸侯国君的朝门,还要敛身鞠躬呢,入天门怎么可以仰首摆臂呢?此人必定不会忠诚!”后来果然如他所说。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十五引曾慥《高斋诗话》:吕献可诲尝云:“丁谓诗有'天门九重开,终当掉臂入’,王元之禹偁读之,曰:'入公门犹鞠躬如也,天门岂可掉臂入乎?此人必不忠。’后果如其言。”]

崖州为大

丁谓被贬为崖州司户,渡海时曾经和客人说:“天下的州郡哪个是最大的呢?”客人说:“京师最大。”丁谓说:“朝廷宰相现在是崖州司户,则只有崖州是最大的州郡。”船上的客

人听了后都大笑。 [龚明之:《中吴纪闻》卷一:(丁谓)在海上,对客问:“天下州郡孰大?”客曰:“唯京师。”公曰:“朝廷宰相只作崖州司户,则崖州为大。”众皆大笑。]

鱼畏龙颜

真宗时期年年都要赏花钓鱼,群臣应皇帝下诏作文赋诗。曾有一年,真宗在池边垂钓很久都没有鱼儿上钩,当时丁谓作《应制诗》说:“莺惊凤辇穿花去,鱼畏龙颜上钓迟。”真宗称赞赏识,群臣都自认为不如丁谓。 [《归田录·卷二》真宗朝岁岁赏花钓鱼,群臣应制。尝一岁,临池久之,而御钓不食,时丁晋公谓《应制诗》云:“莺惊凤辇穿花去,鱼畏龙颜上钓迟。”真宗称赏,群臣皆自以为不及也。]

触怒太后

真宗逝世,商议草拟遗诏,军国大事同时要取得皇太后处理同意,丁谓就增加“权”字;等到太后称制听政,他又主张每月送钱充作后宫用度,因此太后很厌恶他,由于雷允恭事件就一起审查丁谓前后欺君蒙骗之事而放逐他。 [《宋史-卷二百八十三-列传第四十二》真宗崩,议草遗制,军国事兼取皇太后处分,谓乃增以"权"字。及太后称制,又议月进钱充宫掖之用,由是太后深恶之,因雷允恭遂并录谓前后欺罔事窜之。]

耻居何下

不久,孙何在考试中拔得头筹,丁谓却名列第四,丁谓自认为其与孙何齐名,以名次排在其后为耻。太宗传达名次时,丁谓在殿内颇有微词。太宗说:“甲乙丙丁,你姓丁,应当名列第四,还有什么可说?” [《东都事略-卷第四十九》既而何冠多士,而谓第四,自以与何齐名,耻居其下。胪传之际,殿下有言。太宗曰:“甲乙丙丁,合居第四。尚何言?”]

酒价几何

真宗问近臣说:“唐朝酒价多少钱?”丁谓答道:“一斗酒三百钱。”真宗问为什么,丁谓说:“臣看杜甫有诗说'速须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真宗非常高兴,说:“杜甫的诗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朝代的历史。” [《尧山堂外纪·卷四十四》真宗问近臣:“唐酒价几何?”丁晋公对曰:“斗直三百。”上问故,曰:“臣观杜甫诗:'速须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上大喜,曰:“子美诗可谓一代之史也。”]

羹污准须

当初,丁谓出自寇准门下任职至参政,他事奉寇准很小心。曾经在中书省一起吃饭,寇准的胡须沾上了菜汤,丁谓起身为寇准慢慢擦拭胡须。寇准笑着说:“参政是国家的大臣,是替长官擦胡须的吗?”丁谓十分羞愧,从此他排挤陷害寇准一天比一天厉害,是为“溜须”的由来。 [《宋史-卷二百八十一-列传第四十》初,丁谓出准门至参政,事准甚谨。尝会食中书,羹污准须,谓起,徐拂之。准笑曰:"参政国之大臣,乃为官长拂须邪?"谓甚愧之,由是倾构日深。]

独眠孤馆

唐州押衙崔庆成押运香药纲到内库,抵达皇华驿舍时,晚上见到美丽的女鬼,女鬼丢了一张字条给他,上面写着:“川中狗,百姓眼,妈扑儿,御厨饭。”崔庆成不解。后来被丁谓看到,丁谓解释说:“川中狗就是蜀犬,合为'独(獨)’;百姓眼就是民目,合为'眠’;妈扑儿是瓜子,合为'孤’;御厨饭就是官食,合为'馆(館)’。是'独眠孤馆’四字。” [曾慥:《类说》卷三十四:唐州押衙崔庆成,辖香药纲诣内库,抵皇华驿舍,夜见美妇人日:“今日见君,君必有疑。今日舍君,我宁不悔?俟君回辕,别图后会。”掷字云:“川中狗,百姓眼,妈扑儿,御厨饭。”洎还,不敢宿皇华驿,寓旅邸,前妇人来日:“今日之事可谐否?十二字能辨否?”庆成不对,因命青衣进酒,终不举盏,乃作诗云:“妖魂芳魄自古灵,多情心胆似平生,知君不是风流物,却上幽原怨月明。”青衣日:“小娘子尝养鹦鹉十余年,竟不言,乃其验乎?”妇人叹日:“是矣!”乃作《哑鹦鹉诗》云:“雕笼驯养许多时,终岁曾无一句词。深恨化工情大误,因何偏与好毛衣。”掷纸于地,灯火俱灭。丁晋公尝见十二字,日:“川中狗,蜀犬也,'独’字。百姓眼,民目也,'眠’字。妈扑儿,瓜子也,'孤’字。御厨饭,官食也,'馆’字。乃'独眠孤馆”四字。”]

揣摩人心

丁谓被贬后,他家人寓居洛阳,他曾写信克责自己,叙说国家的厚恩,告诫家人不要总是心怀不满,他派人送信给洛阳太守刘烨,请刘烨把信交给他家人。他告诫送信的人等刘烨会见众同僚时送给刘烨,刘烨得到丁谓的信不敢私自处理,立即把它送呈皇帝。仁宗看信后受感动,起了恻隐之心,就调丁谓到雷州,这也说明丁谓会揣摩人的心理。 [《宋史-卷二百八十三-列传第四十二》在崖州逾三年,徙雷州,又五年,徙道州。] [《宋史-卷二百八十三-列传第四十二》家寓洛阳,尝为书自克责,叙国厚恩,戒家人毋辄怨望,遣人致于洛守刘烨,祈付其家。戒使者伺烨会众僚时达之,烨得书不敢私,即以闻。帝见感恻,遂徙雷州,亦出于揣摩也。]

一举三得

大中祥符年间,宫中着火。当时丁谓主持重建宫室,被取土地很远所困扰。丁谓于是命令从大街取土,没几天就成了大渠。于是挖通汴河水进入渠中,各地水运的资材,都通过汴河和大渠运至宫门口。重建工作完成后,用工程废弃的瓦砾回填入渠中,水渠又变成了街道。做了一件事情而完成了三个任务,省下的费用要用亿万来计算。 [《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二》祥符中,禁火。时丁晋公主营复宫室,患取土远,公乃令凿通衢取土,不日皆成巨堑。乃决汴水入堑中,引诸道竹木排筏及船运杂材,尽自堑中入至宫门。事毕,却以斥弃瓦砾灰尘壤实於堑中,复为街衢。一举而三役济,计省费以亿万计。]

世谓孙丁

丁谓年轻时与孙何友善,同把文章藏在袖子里拜见王禹偁,王禹偁很惊奇重视他们,认为从唐朝韩愈、柳宗元以后,二百年才有如此之作。世人称他们为“孙、丁”。 [《宋史-卷二百八十三-列传第四十二》少与孙何友善,同袖文谒王禹偁,禹偁大惊重之,以为自唐韩愈、柳宗元后,二百年始有此作。世谓之"孙丁"。]丁谓和孙何考中进士,还没有名气,翰林学士王禹偁见到他们的文章,非常赞赏,赠诗说:“三百年来文不振,直从韩柳到孙丁。如今便可令修史,二子文章似六经。”两人因此名声大振。 [《涑水记闻·卷二》孙何、丁谓举进士第,未有名,翰林学士王禹偁见其文,大赏之,赠诗云:“三百年来文不振,直从韩柳到孙丁。如今便可令修史,二子文章似六经。”二人由是名大振。]

四、人际关系

弟:丁诵、丁说、丁谏(因丁谓捏造祥瑞,丁诵、丁说、丁谏全部降职罢官。 [《宋史-卷二百八十三-列传第四十二》其弟诵、说、谏悉降黜。])

子:丁珙、丁珝、丁玘、丁珷(因丁谓与雷允恭交结串通,追夺丁谓之子丁珙、丁珝、丁玘、丁珷一级官,解除丁珙的馆职。 [《宋史-卷二百八十三-列传第四十二》追其子珙、珝、玘、珷一官,落珙馆职。]因丁谓捏造祥瑞,丁谓诸子一并勒令停职。丁玘又犯与刘德妙通奸罪,被除名,发配复州服劳役。 [《宋史-卷二百八十三-列传第四十二》诸子并勒停。玘又坐与德妙奸,除名,配隶复州。])

五、主要作品

丁谓著有《景德会计录》、《建安茶录》、《刀笔集》、《青衿集》、《晋公集》、《晋公谈录》、《丁晋公词》等十多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史·陈恕传》原文及翻译
李迪传
宋,王旦
澶州之战 | 宋辽之间的恩怨情仇?
中国历史上十大断案高手之五:寇准
旷世大才寇准的不成熟政治生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