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家主母:我又一次反省到,“中华文化”传播还是得仰仗影视剧!

本文作者: 春梅狐狸

大家好,我又来交反省作业了,本期内容主要是对不少网友心目中的文化输出功臣“欢娱”的新作《当家主母》表达一下自己的悔过检讨,希望大家监督!

本文将完全尊重“欢娱”的版权理念,不出现任何与《当家主母》相关的任何剧照或截屏。尽管我国法律说“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本文绝对不是为了说明或者介绍什么,完全是为了自我反思,所以不在此列。

没穿越南五身袄!

首先我要向大家坦白一件事,早在2020年9月于正先生开始曝光本剧相关物料的时候,我就发微博表示这服装不明不清,做出来的效果反而特别像“越南五身袄”

△ 微博截屏

并且当时,就已经出现有志之士路见不平地指出了我思想上的问题。

△ 微博截屏

然而,当时头脑发昏的我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觉得自己只是在点评“欢娱”的戏服,戏服不就是当代影视设计出来的东西嘛,怎么能上升不到它是明是清,抑或是华是越的高度上去呢?我错了,我真的错了,我完全没有认知到“欢娱”是文化输出功臣、是中国传统文化标准代言人的身份,竟然只以戏服论戏服,认知水平严重不足,如果史实与欢娱作品有出入,那必须参考义士们的看法,希望史实以欢娱为准,也进行一番自我管改造!

一年前的我,狭隘闭塞,思想缺乏高度,没有认识到“欢娱”团队的用心良苦。为什么他们做明风《玉楼春》和做清风《当家主母》,以及做清宫《延禧攻略》的服装如此相似呢?是他们分不出明代、清代,以及清代的旗装汉装嘛?是他们收集了太多资料,其实却只是另存为网络图片,以至于分不出资料的出处和年代吗?是他们沉迷于表面化的宣传包装,而根本没有系统化去了解服饰史知识吗?……当然不是,统统不是!他们是站在大中华的立场上去规划自己的古装剧,将这小一千年的服饰风格杂糅混合在自己的作品之中,做到“千年一服,服适千年”(本口号待售)。

△ 在欢娱宇宙里,这些怎么会不一样?(仅为示意图)

至于为什么最终成果那么像越南的五身袄,原因又怎么可能是大家都是清代服装的发展衍生,设计脑洞又十分狭隘、穷贵的缘故呢!?退一万步来说,同样是接过满清服饰的“接力棒”,越南也必须是抄袭之罪,而“欢娱”也显然是传承之光啊!

△ 五身袄

看到这里,是不是就对那个怎么也去不掉的白领子恍然大悟了呢!怎么会有人把那个说成是欢娱犯下的错误呢,这分明是欢娱坚守的大中华底线啊!白线在,欢娱就在,中华文化同在!

没把围嘴当云肩!

更何况,最终的剧集里,“欢娱”大量采用了《延禧攻略》里出现过的云肩元素,这就是越南五身袄所不具备的。《延禧攻略》里为什么要有那么多云肩,是剧组不知道服饰的民族区别吗?还是剧组收集了道光帝孝全成皇后的画像后,错别特例当通例了吗?还是资本路径依赖,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复制了?……当然不是,统统不是!分明是“欢娱”提早一步站在了中华民族融合的高度上。在很多网友没看过的论文里有指出,清代时期满汉融合是形成中华民族的重要过程,这点上“欢娱”就比许多网友显得积极进步,不愧为文化输出的标杆和表率。

△ 孝全成皇后与幼女像

△ 节选自《党校教育研究》

“云肩”在欢娱手里,不再是错误的服化道标记,而是他们站得高、看得远的印记。虽然,每次我发影视剧服化道的历史向科普文章以后,只有欢娱第一时间向平台举报我(平台也是不识相,每次都判定欢娱举报不成立),但他们依然会不计前嫌地使用我文章里出现过的图片,纳入自己的服化道设计里面。并且,为了照顾我那可怜且脆弱的自尊心,不通知我,等待我自己去发现这个惊喜。

△ 旧文中配图的云肩

不仅如此,我还发现了朋友完售的闪缎面料也出现在了欢娱主角的服饰上。朋友几年前从1955年的老资料里挑出了这款黑白图案,并且设计成了可织造的循环纹样。虽然她选的是明代的纹样,但考虑到后续的用途,参考清代实物染成了月白色(另有青黄和藕白),并且织成当时还没同类商家做过的闪缎

△ 资料原图(左),朋友成品布料自制的服装

△ 朋友们讨论颜色挑选的聊天截图

我们不敢独占这份惊喜,毕竟所有的设计都不是我们从盘古开天地开始创造的,并且文化传承之事必然是名气大者占功最巨,欢娱能让无名之辈的我们悄然参与其中就已经是我们莫大的荣幸了。我今天非常忐忑地将这些事在这里说出来,虽然阴暗的内心里是有蹭欢娱的名气的企图,但我更想让更多人去看这部在豆瓣有79.9%的人打出1星的好剧,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彩蛋”,看看你们是否也有这份荣幸被欢娱选中了!

△ 百度百科资料快照截图

在《当家主母》不让我放出来的截屏里可以看到,为了深化“云肩”这个元素,“欢娱”显然是将这个元素深入加工了。

比如,人家放整个云肩,他们就放几分之一个。我一眼就看出,他们是收集到了从海外搬运到微博的图片,那些博主未经解释的残片,述说的难道不是我国文物的离散史吗?尽管云肩的存世量不小,但欢娱也是重视起来了,以残片当整个儿入镜,用无声地控诉彰显他们的文化担当!

△ 完整的云肩→剧中的云肩(仅为示意图)

△ 完整的云肩→剧中的云肩(仅为示意图)

所以,大家大胆猜猜看,为什么云肩的尺寸有时候会那么小,形制又那么古怪,是因为他们将“围涎”也当作了云肩放在了戏服上了吗?哦,那个所谓围涎,就是围嘴,功能性上主要是防止婴幼儿口水溢出以及吃东西弄脏衣服用的。围涎有的造型很像云肩,但是只要考察图案和尺寸还是很容易区分的,所以怎么可能是“欢娱”又一次存图不看数据搞错了呢?更不可能是“欢娱”根本没有意识到有一种似云肩而非云肩的物件呀!放小尺寸或者放婴幼儿用品放在成年演员的角色上,是为了表达“欢娱”对于传统文化的拳拳赤子之心啊!(纸巾和眼药水麻烦递一下)

△ 1989年版《红楼梦》

△ 2008年《胭脂雪》

没把缂丝当噱头!

欢娱的创始人曾经有过这样一段振聋发聩的言论,虽然现在看不到了,但我还是从某瓣上找到了全文——

传播中华文化并不是一味的科普和叙述,这样的话有纪录片就够了。而是要在科普和叙述的同时融入到故事和运用中。文化有价值,首先是使用价值,然后是观赏价值,再有是精神传递。所以爱情故事、职场故事、悬疑故事都是载体,只要能让大家领略到中华文化之美就是“成功”!

于是我们看到,欢娱这份对于传统、对于非遗的热爱,还体现在《当家主母》最重要的选题“缂丝”上。虽然,剧本改成一家人是开餐馆的、开澡堂子的都不影响故事的走向,但采用“缂丝”就可以看出“欢娱”卓然不同的思想高度。此情此景,我再一次对于自己看到戏服只能想到越南五身袄而感到羞愧难当,并且又踹了一脚对自己面料斤斤计较的朋友。

虽然,“欢娱”不曾提起“缂丝”与“缂毛”的那段渊源,宣传时只能以“源远流长”和“很难考证”一笔带过,但我为了赎罪愿意补充说明我国境内的缂织(通经断纬织物)文物至少可以追溯到汉代。不过,那不是一块缂丝,而是缂毛,在很多网友没看过的专著里都有提到,这种织法最早用于毛织物,唐代时才用于丝织物,《国家宝藏》亮相过的张雄墓出土的木偶身上就有一条年代明确的唐代缂丝织物。

△ 缂毛织物

△ 唐代缂丝

“欢娱”在宣传上不提到这点,怎么可能是因为他们不懂不了解呢?相反,“欢娱”一定是非常懂、非常了解。因为很多网友没看过的专著一般还会提到,缂毛在四千多年前就出现在欧亚大陆上,这就意味着缂丝可能是一种文化输入产物,至少也得是西域产物,而非网友喜闻乐见的文化输出,作为输出标杆的“欢娱”当然要回避这点。尽管,“欢娱”可以找人翻资料后用世界上最早的缂毛织物在我国新疆的小河墓地被发现来进行解释,但他们一定不是看不到这份材料,而是觉得要解释丝路沿线其他文明风格的缂毛织物太麻烦了。

△ 拜占庭缂毛

缂丝传播目前可以看到非常明确的路线,从西域回纥到西夏地区,两宋时从北方传到定州再传到内陆,南宋的临安便是当时的缂丝主要产地。明清时,缂丝也随着其他丝绸生产以江南地区为中心。宋代时期,缂丝多用艺术欣赏所用,但唐代与辽代则多用服饰实用。之所以产生这个区别,是因为宋代所处的地区各种提花织机非常普及,基本可以满足需求,相较之下缂丝所费人工巨大,反而迎合宋帝对于书画的喜好。缂丝虽然是一种“织”,但它的装饰织造上更似一种“绣”,可以灵活表现色彩丰富的非循环图案。

那为什么“欢娱”没有说清楚这些问题,还常常说它是“美锦”呢?是因为他们分不出织锦和缂丝吗?是他们不了解缂丝在西夏、辽代、元代的发展情况吗?……当然不是,统统不是!虽然电视剧有几十集,拍摄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弘扬和传承缂丝非遗技术”,但还是要分出不少篇幅交代角色之间的爱恨情仇,其他的知识还是需要观众们自习啊!有些知识,还是不好点太透的那种,就好像有的真相不太适合所有人知晓,就好比很多网友没看过的专著里竟然还有,清代受到西方缂毛挂毯影响而发展出来的“缂丝毛”,以及民间偷懒的缂丝加画产物

△ 清代缂丝毛

△ 缂画

虽然,很多人看完电视剧,依然连个两层楼高的花楼织机和缂丝用的简单的平纹织机都分不出,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夸奖欢娱创始人为中国文化所做出的贡献啊!我在某书上看到某位搞缂丝收(dao)藏(mai)的博主说,欢娱创始人“凭《延禧攻略》捧红了绒花和团扇,凭《当家主母》捧红了缂丝”,尽管这位博主自己也分不出织机,但不妨碍我把掌声送给他的眼光。他所代表的,不正是被欢娱所拯救的非遗“产业”吗?他所展露出来的欢喜,不正是欢娱创始人所要传递的“中华文化之美”吗?

△ 某书截图

△ 云锦花楼织机

△ 缂丝平纹织机

看到如此给力的宣传效果,又怎么能说缂丝只是本剧的噱头,是欢娱拿来堵嘴的武器呢?我竟然还看到无耻的yxh写“结果一直看到第五集,缂丝是什么不知道,就知道曾宝琴和沈翠喜一直在狂打架”。中国有一句老话说得好,欢娱领进门,学习靠个人。为什么我能学习缂丝的历史,而他们却只是多认识了一个“缂”字呢?这肯定不是因为我优秀,更不是因为剧情光顾着女性角色扯头发假装女性主义啦,而是因为有些粉丝实在是带不动啊!

更何况,前面不就说了吗?文化传播的功劳,名气大者占的最多!就像是绒花,虽然绒花一直挺好的,早几年街边都有卖,但是对于某些人来说就是欢娱名气最大,就是欢娱功劳也最大,毕竟这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不知道的观众太多了,欢娱的电视剧怎么能有人没看过呢?看过即学习嘛!隔壁不是还有个《图兰朵》电影宣传四大发明里的火药吗?虽然是过街老鼠都知道的事儿,但影视行业宣传了,影视行业名气最大,功劳就必须都给影视行业。孔子撑死也就三千个学生,中华文化怎么轮得到他,也该把位置让给咱们创始人了呀!

好的,本期自我反省就在如此深刻的中心思想里结束了,接下来我要在欢娱的鞭策下继续好好学习去了。

感谢阅读,喜欢请记得分享哦^_^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先行军@哈佛|欢娱影视于正: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是这一代影视人的责任
“好超前的剧宣”上热搜,《为有暗香来》如何把“格局打开”
从《延禧攻略》中看清代服饰究竟有多美
振兴苏州丝绸:文化+设计
马惠娟 ,40年以梭代笔 雕“缂”时光 | 藏拍·人物
【南京x文创】精美绝伦的工艺传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