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长绸当舞:“白绫打戏”沦落至此,还有的救么?

本文作者: 春梅狐狸

节前的加班狗,竟然还吃到了最近S+古装剧打戏的一些吐槽瓜。我也看了一下B站上的一些对比视频,主要都是写“绸缎打戏”,部分写“白绫打戏”。不管哪种写法,所以能看懂想表达的是什么,但这个命名本身就有点怪了,也透露出一个很根本的问题——大家根本不知道这类武器该叫什么。而不知道的原因就是,它本身就是一种被臆想出来的武器

比如常常被阿婆主拿来作为对比素材的《神雕侠侣》小龙女,在书中的武器叫“金铃索”,因绸带最前端缀着圆铃而得名

△ 李若彤版“小龙女”

金庸作为新派武侠小说作者,他本人是没有武术功底的,武功招式基本靠“掰”,想一些比较有噱头的名词,比如“降龙十八掌”出自《周易》。虽然缺乏现实依据,但金庸常常会给出一个看似合理又有点玄乎的方法,比如武当派绝学“纵云梯”是两个脚互相踩就能飞上去了,并且也不像古装剧里这样无限乱飞,有一定的适用限制的

而金铃索这种在绸带前面缀重物的设计,也显然比直接用绸带做武器听起来像那么一回事。并且有了这个金铃,也使武器从名称到外观,更契合小龙女的人物气质。

但在影视化的实现方式里,大量使用绸带可以丰富画面,是性价比更高的造景道具了。尤其早年影视剧制作,还是比较精打细算的,绸带的价格相比它带来的效果真的是很划算了。

△ 《太子妃升职记》

设定角色以绸带为武器,尤其是女性角色,也几乎成了一种带有刻板印象的思路。风华绝代的女主,啥时候用过大砍刀呢?而绸带用于本身的虚构性,非常用于在影视应用中氛围化,而动作设计舞蹈化。

比如这次屡屡被拿出来对比的2006年刘亦菲版“小龙女”就很明显有这样的特征。可能是现在受众的年龄缘故,对于这一版的印象会更深一点,但对于我这个年纪来说,印象里的武打戏会更干脆凌厉,不会增加那么多光影下的定格动作。刘亦菲版还有很经典的定格,她身下仿佛炸开了一朵绸带花,这个设计也是视觉意义更大一点

△ 刘亦菲版“小龙女”

△ 《聊斋奇女子》

现在可以使用特效后期制作这些绸带的,比起十几年来得一遍遍重来,原本应该是技术上的进步,但由于动作设计上的空泛和画面调度上的苍白,反而成了另一种形式的敷衍。就像明星们的表演,并不是为了刻画角色,而更像是针对粉丝精准投放的视频周边。

△ 《且试天下》

假如抛开实战效果,仅仅考虑画面效果,绸带即便不缀重物、没有镜头以外的工作人员辅助拉拽抛,也是可以做到的,比如戏曲里的长水袖、舞蹈里的长绸舞。只是,这里所耗费的功夫,以及得到的区区回报,是如今的影视圈完全不屑一顾的吧!

“长袖善舞”这个表现元素,早早就被古人发现了,并且我们可以从许多陶俑、古画中看到一些表现。尽管,我们可能无从得知他们具体是如何起舞的,不同时期之间的袖舞之间是否有着传承关系,可至少告诉我们这种形式美该如何去呈现,就像当年古典舞所进行参考的那样(扩展阅读见《汉舞:“秀”从何处来?》)。

戏曲里的水袖所担负的功能就更多了,可以用来表现情绪,夸大演员的表现,还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成很长的水袖。

比如去年5月份上映的粤剧电影《白蛇传·情》,我当时写了一篇《白蛇传·情:那些年「戏曲电影」带我看过的美人、美衣与美景》,后来去年10月份又看到了舞台版本的。虽说新编剧里的戏服跟传统的有了很大的不同,但也出现了好几种袖子。

与许仙初相见的时候,外层是如今古装剧常见的大袖,但里面套着水袖。在符合一些观众审美趣味的同时,也可以使用水袖来表现人物的情感互动。

△ 粤剧《白蛇传·情》

“盗仙草”这段,青白二人的武器是剑,所以并没有用到水袖,而是把袖口扎起。别看现在古装影视在影响戏曲,戏曲以前才是牵着影视走的,这种装束也是很多武侠剧里女侠造型的来源。

△ 粤剧《白蛇传·情》

后面“水漫金山”的高潮戏,也是让我感到舞台和荧幕区别最大的地方。

扮演白娘子的曾小敏,使用超长的水袖表现角色的施法过程,而其他演员则与她默契配合。一般在武侠剧里,即便不使用特效制作绸带的效果,也会使用剪辑与场外协助的方式,给本身看着使不上力的绸带一些辅助的拉拽抛,舞台就没这个条件了。所以我们能看到的看似水袖施法打倒对手的效果,完全就是水袖功力与其他演员节奏上的精准把控完成的,这就需要大量的场外训练。

△ 粤剧《白蛇传·情》

▲ 相关商品

随着影视技术的进步,原本比较难以实现的效果都变得容易了。而对于现在的影视创作来说,也变得可“偷懒”的余地变大了。舞台版“水漫金山”这段,完全高光,水袖舞得超级动人心魄。在电影版里,我觉得应该有拍摄角度或者后期的加成,直到我看到现场,没想到完全是可以自主完成的。很显然,影视技术对于没什么本事的人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帮助,啥都可以靠别人帮你填充修改,连五官都可以修。但对于一些有真功夫的人来说,荧幕似乎反而限制了发挥,也因为其他人的滥用特效特技而削弱了观感。

里面还有一段完全0失误的踢枪表演,行话也叫“打出手”,就是把武器枪械丢出来,再踢回去,常常用在鬼怪斗法中表现破除对方功法上。我在微博上看到了他们的训练视频,真的是挺不容易的。

△ 粤剧《白蛇传·情》

我写这篇的时候,仔细翻了拍回来的照片,发现使用绸带作为武器,在镜头里还有一个被忽视的坑。由于这个“武器”是软的,所以在镜头中对于力的表现十分敏感和清晰。人眼其实长时间处在对于类似现象的观察之中,有时候绸带是转起来了飘起来了,可只要看一下绸带形态人眼就能就可以分辨,到底是不是出力了、出了几分力。这条粉丝除外,我们只讨论普通观众的一般观影能力。

△ 粤剧《白蛇传·情》

最明显的是,我翻到了几张水袖几乎完全展开的照片。可以明显观察出,这个水袖的力量是从“白娘子”身上向外延伸的,而不是配合的演员将水袖拉到了自己的身上。所以其他演员配合做翻滚跳跃之类的动作,在巧妙的时机配合下,就像是被“打倒”了,而不会有“我自己摔我自己”的错位感。

△ 粤剧《白蛇传·情》

这里说的是水袖,如果将绸带与服装本身脱离,挥舞服装以外的绸带,在影视剧里更加常见。也可以看到一些绘画中有所表现,夸张程度则是随着题材本身的虚构性逐渐上升的

舞台上可供参考的对象也不少,比如梅兰芳的《天女散花》就有“一套变化多端而优美空灵的绸带舞”。以前的剧照水平有限,但是通过“舞谱”还是可以看出这段对于绸带的把控很强。


▲ 相关书籍



△ 梅兰芳《天女散花》

粉丝估计要说了,人家就是吃这碗饭的,明星连演戏都是走过场,叫人家加练这些水袖、绸带,我家爱豆自己愿意,经纪公司和剧组可能也不愿意呢!

这其实也不难,给绸带加个棍儿就行了,绸带就会变得很容易了。在我国历史悠久,且已经传承到广场地界的中老年人身上,年纪轻轻的明星们该不会也比不上吧!

解决的方法其实很多,不论是导演的锅、演员的锅,道具的锅,还是动作设计的锅,但背后都是贫瘠的思维

既无法在美学上向传统借鉴,也无法在后期上向力学致敬,连最基本的实现方式也无法在创意上向已有的方法的学习。那真的就是,救不了,真的救不了……

感谢阅读,喜欢请记得分享哦^_^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国产良心上映,她又该火了
粤剧电影《白蛇传·情》40年一遇的经典艺术!这才是白蛇传该有的样子
万万没想到,我竟被一部粤剧电影迷得神魂颠倒!
《白蛇传·情》:戏曲电影的一次新尝试
今年国产片的第一名就长这样了
人间值得,白蛇痴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