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两材”重组投资热点多,哪些股将受益?

国资委网站消息称,近日,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中材集团公司实施重组。这也是继宝钢与武钢、中粮与中纺、国旅与港中旅之后,今年以来,国资委推出的第四组集团层面的央企重组。虽然采用的仍然是行政推动的方式,实行“两两合并”,但是,很明显,“两材”重组,比起此前的三组重组,看点更多,可以投资的热点以及想象的空间也更多。

众所周知,国企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央企是国企的核心,央企改革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国资国企改革的成败。央企改革成功了,国资国企改革也就基本达到了目的。否则,就很难达到目的。

虽然说从上世纪90年代起,国企改革就已经正式启动了,并在一些地方取得了一定经验。但是,主要是发生在地方,是地方的国企在改革跑在了前面。在央企层面,集团层面的改革基本没动,主要局限于低层级等次的企业,如三级、四级甚至五级。改革的方式,也主要是合并、关闭或下放给地方,未能象地方国企一样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直到国资委成立以后,央企改革才算真正进入到议事日程,并出现了集团层面的改革。即便如此,改革也主要是在体制内打转,也就是在央企与央企之间的合合并并,而没有与其他所有制资本结合起来。为什么前些年各大央企都在进行规模扩张,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怕规模太小,被其他央企“吃”掉。

很显然,新一轮改革首先启动的就是集团层面,亦即一级企业的改革。由于集团层面涉及的面太广、关系太复杂,因此,从目前已经推出的几家企业的改革情况来看,用行政手段推动仍然是最主要的方式。这种方式的最突出优点,就是动作快、矛盾少、风险相对较小。可能存在的缺点是,重组以后的问题多、整合难度大、优势互补效果差。

而从今年已经推出的四组重组方案来看,“两材”重组的优势明显要多于其他三组重组企业,可能产生的优势互补、行业细分、产业优化、业务融合、人员整合的效果也会好于其他三组重组。尤其在如何压缩产能、提高效率方面会比其他三组企业效果更佳。

资料显示,中国建材集团旗下的中国建材和中材集团旗下的天山股份、宁夏建材、祁连山、中材股份等多家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均为水泥,同业竞争问题严重。特别是中材集团底下的水泥企业,更是没有形成有效的竞争优势。重组以后,自然可以依据需要,以及各家企业的优势,对业务进行细分,将耗能大、效率低、投入产出效果差的产能淘汰掉,将没有科技含量的技术淘汰掉,将优势产能、高技术产品产能提升。更重要,可以将各家企业的技术力量进行适当的整合与融合,在技术研发、产品深度加工、高技术产品的研发等方面下功夫,全面提升重组后企业的档次与水平。

不仅如此,由于中国建材是国资委确定的首批“四项改革”试点企业之一,在此前的两年中,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特别在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因此,重组以后,在改革方面会比其他三组重组更有经验、更有动力,也更有信心。毕竟,中国建材也好,中村集团也罢,都非公益类企业,都能够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即便集团层面需要保持国有独资,二、三级企业也可以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

也正因为如此,“两材”重组,对广大投资者来说,也是一次很好的机会。相关资料显示,中材集团现有直属单位及控股公司69家,其中1家H股和7家A股上市公司,国家级科研设计院所13家。中国建材则有全资、控股企业9家,控股上市公司6家,其中海外上市公司2家。特别是A股的上市公司,数量达到11家,在重组以后,一定会在业务方面有较大调整,在资产注入方面有更大空间。如果能够抓住机会,还是有较高的投资想象空间的。

从总体上讲,“两材”重组,无论对企业还是对投资者,都有一定的期待和向往,都有很多看点和投资点。如何把握,要看投资者的判断,看投资者有没有耐心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机构押宝国资整合平台-2014-8-21
好消息:央改再次提速成功崛起,必翻倍龙头股横空出世!
大盘能否走强还要看改革
国有企业要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
央企“四项改革”试点第一批名单公布
63岁宋志平卸任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守望央企四十载 一生做好一件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