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有西 | 宁海的历史为什么缺了1300年!

1300

宁海建县于西晋,

却为何到明崇祯年间才有县志?

1300年的历史为何空缺?

这段历史能重修吗?

历史上,宁海虽为偏僻之地,

诗礼传家却代有遗风,

方言习俗留有古都的印记,

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且听大律师陈有西为你一一道来

《宁海古村落》二集序

| 陈有西 /   | 乡土宁海

这本《宁海古村落》第二卷,是第一卷(收入九个古村落)的续编,收入宁海古村名里共十家,分别是长街、大湖、山头、东南溪、梅枝田、箬岙、马岙、大蔡、岭口、峡山。这些古村依山临海,人文幽远,在宁海当地都广为人知,享有盛名。编入二集,实至名归。李恒迁、徐培良两位主编嘱我作序,敬佩和感谢他们乡村历史文化整理工程获得丰硕成果的同时,我想正好也借此机会,说说该书出版的另外一种意义。这就是离开宁海地方文化的范畴,从更广的含义上审视弥补方志信史不足方面的意义。

宁海地处人文色彩浓厚的天台山脉濒临东海的一面,魏晋南北朝道教兴起时,宁海就开始在中国闻名。隋唐时,她已经成为文人墨客向往游历的迷人的地方。唐诗宋词中,记载了大量这方面的历史镜像。从会稽郡山阴道上过来的“唐诗之路”,登天台山,就是要经过新昌、宁海。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中所述的天姥峰,就在宁海新昌之间,“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的蓬莱方丈,也只有在天台华顶山巅,东望宁海时,才能见到。为此,徐霞客登天台山主峰,才会选择从宁海县城出西门,过梁皇山,一路西上。魏晋隋唐那个时期,宁海交通十分不便,但却是风景秀丽、宜于避乱修仙的好去处。

“丹邱白峤古笱区,西接天台东尾闾,一带文明回浦水,千秋灵气出名儒。”这首清末流行的《宁海县歌》,比较凝练地表达了历史上被称为山陬海隅之地宁海的山川、风物、地理、人文的一些特点。

崇祯《宁海县志·舆地志》载:“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平吴,王濬以兵狥地,请析临海之北二百户、鄞地八百户置宁海县,治白峤。”从西晋武帝太康元年建县以来,宁海迄今已经1738年。建县(280年)11年后(元康元年,291年),西晋就发生了八王之乱,历时16年。天下大乱,政权不稳,从中央到地方都疲于应对,因此新成立的宁海县史资料一开始就鲜有保留。以后宁海也几度修志,由于战乱火灾等诸多原因,已经大部散佚。

宁海县图书馆现藏最早的县志是明崇祯年间的《宁海县志》。“万历己丑冬,程(曹学程)来知宁海。”感于“原板久毁,旧志亦罕存焉”,于是博访旁搜,“三年之间,凡四易其稿,视前志稍加删润,幸完斯编,为志凡有十卷。” 该志创修于万历十八年(1590年),二十年(1592年)告成,有曹学程自序及秦雷鸣、石承芳、周家栋诸序。此书见《千顷堂书目》、《内阁藏书目录》著录,文本不存。“崇祯辛未,奎光承乏浙东之宁海。”纂修明崇祯《宁海县志》,“仍者十之六,益者十之四,凡得十二卷。”明思宗朱由检崇祯年间(1628-1644)正式印行。按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开始修志,距西晋太康元年(280年)建县,已经有1310年。也就是说,宁海县的信史,就这样一直缺失了1300多年。

崇祯年间修志,按照当时修纂者在序言中所述,基本是依靠当时人们重新调查及口口相传的历史记忆编纂的。光绪《宁海县志》“凡例”中说:“宁邑设县,始于晋,降至唐宋,并无舆地图经,殊嫌缺典。至前明,而志书始出,其初稿盖出于邑人手,后经各宰官相继重修。”“盖因兵焚后藏书遭毁,档册失稽,无从考据,致多漏略。此次重修姑仍之。” 

因此,1300年后,根据口头传承而编写出来的明清《县志》,也只是文人修志时的一些采访记录,和比较粗糙的较勘研纂,并无信史可稽。而且基本上是口头调查收集,是新修而不是有史料的重修。以至这1300多年的宁海职官志都没有,宁海历史上有名的县令,五代十国吴越王钱镠(852-932)时期的写过抗税绝命诗的陈长官,真实名字是什么,都没有人知道。而他竟靠一首文学绝命诗留名传世。

我在编著《吴晋江山》一书时,曾想把这1300多年的历代宁海县令职官考据一番,理出历代职官志,再以此为主线,考察二十四史中的《晋书》、《资治通鉴》、《浙江通志》、《赤城志》、《天台山志》等国史方志,来恢复历史事件碎片,这样,宁海县的历史或可大致再现。但是后来发现,没有这种可能,找不到史料。后来我想,要恢复宁海的这1300多年的历史脉络,只有一个途径,就是依赖宁海的各大族姓的宗谱和家谱,根据这些各个家族之间的浩如烟海的记载中的序言、传记、人物行状,或可恢复出各朝宁海的一些重要人物的主线。因为在中国,只有种姓谱系,是真实无误的编年史,代不断编,真实纪录。即便对祖先人物有一些溢美之辞,但年份行状,则基本靠谱,不会有虚假混编。

宁海西晋建县时,析鄞地、临海人口为县,只有千户,人烟稀少。但是县境却很广袤。相当于现在的宁海县、象山县、三门县、天台县全境、奉化、新昌、仙居、黄岩、椒江的一部。因此天台山东麓海边,有很多无人居住的深山冷岙。

“地至东南尽,城孤邑屡迁。行山云作路,垒石海为田。”从西晋八王之乱、唐朝安史之乱、宋代宗室南渡等中国历史上重大战乱,几次中国人口大南迁的时期,宁海各个秀丽的山山岙岙,渔村海湾,接纳了很多南逃人口,或者战乱后官方安排填实的人口,隐居了很多中原和北方南逃的世家大族及其后裔。可谓“一村一大姓,一岙一望族”。这些大族往往是覆亡前朝的重臣,乡绅世家,为避祸从北方逃到官兵不至的山岙里,或者是新朝北方士族到宁海为官,迁族而居,封闭式生存。耕读自养,诗礼传家,私塾家学,祖孙相授,因此形成了独有的宁海文化传统。出现了一些比较独特的现象。

一是宗族聚居。往往一个山岙或者溪边盆地里一个大村,一个大村都是一个大姓,同一祖宗,相传繁衍;有的古村落往往同姓子孙者占百分之九十以上。

二是诗礼传家。宁海的偏辟乡村里,住的往往并不是没有文化的山民,而是文化底蕴深厚的仕宦人家;各朝科举每有才俊出世,祖孙相授,文化传承源远流长。

三是家国情怀。由于世家望族的传统,宁海山岙私塾里教育出来的文人,往往有大格局和政治士大夫的情怀。比如南宋右相叶梦鼎,晚年回东仓隐居,遗嘱不准子孙为官。但其四代孙叶伯巨,仍然在明代上书谏皇帝,被杀;方孝孺与其父方克勤、弟方孝友,皆因忠议朝政,不屈服被杀;卢原质是宁海历史上考进殿试一甲的人,明洪武廷试的第三名“探花”。是方孝孺姑妈的儿子,与方孝孺为表兄弟。《县志》说他“不善与世俯仰”。朱棣叔侄争皇位政变时,他同方孝孺一样,被召见要求他反水,“不屈,死之,族其家”。他弟弟卢原朴等全家人都被杀。近人赵平复(柔石),也是因为坚持自己的政治原则和信仰,被当时政权所杀。所以,历史上宁海这样一个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小县,但是文化上,却代有名人,而且代表着孺家文化的正宗脉统传承,非常奇特。

宁海这些隐居山间海边的世家大族,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道统、伦常上,都继承了中国正统主流社会的很多元素。但是,他又是在非常封闭的地理环境里,自我生长,繁衍传承的,同外界没有交流。因此宁海成了很多社会历史阶段符号的活化石,古风尚存。很多习惯、习俗、方言、节气,都保留了长安、汴梁、临安的历史呼应。全县各古村落,都非常重视自己的寻根系祖,保留了很好的修缉族谱的风俗。名门望族都有很完备的“玉叶分支”的各族各房的谱系记载。宁海的某一家族的谱系的太公太祖,往往就是从北方迁居而来的始祖。可以知道这一种姓,是从什么朝代、什么原因而南迁的。可以发现,除了避乱而来,还有不少大族是征服江南后,到南方为官的人的后裔。

回顾了前述的这些背景,我们就能够看出,这套两卷《宁海古村落》,其重要意义,就不只是罗列了宁海的一些历史名村的遗存这么简单,而是可以从中接通很多散失的历史符号,为宁海的县史变迁,提供可信的微观方面的证据。

这本书在对每一古村落的研究介绍中,寻经据典,考证信史,重现了很多鲜活的历史元素。“古村经纬”考据了古村的由来和历史变迁;“古村风貌”介绍了地理风光,配以实景图片;“文物古迹”列举了古村落中有代表性的历代遗存;“特色民居”选粹了古村中的历史建筑;“风土人情”汇集了古村中的乡贤名宿、历史人物;“传统民俗”考察记录了当地特有的社会人文四时习俗。“诗文精选”选取了意文俱佳的古村落中历代文士的诗文,主要来源于当地的宗谱族谱记载。“古村新貌”实录了古村落在现时代的发展兴旺。因此,这是一本很有欣赏价值、收藏价值、研究价值的好书。是研究整理宁海真实的历史文化脉络的重要工具书。本书的各位作者,为宁海人民乃至全国方志历史的研究者做了一件有意义的好事。

南宋宁海进士储国秀《宁海县赋》云:厥惟風敎所關,非但室家相慶,亦或厭世味之甘辛;悟法身之清淨,傳遠祖之衣缽,擅上方之名勝,惟此舊俗安於遐陬;不從軍而走馬,不带刀而賣牛;僅守田園之業,以紓衣食之謀。“宁海的很多历史上珍贵的信息,就散见于我们的祖辈生生不息的山山岙岙,那些古村的斜阳溪畔。让我们好好地品读手中的这本书,去寻访古村落,同先人对话,去追寻远古之先声,发蓬山之遐思。

□文稿:陈有西

□ 照片:选自《宁海古村落二》

□ 编辑:水东居士

□ 审核:天姥老人

□ 宁海县乡土文化俱乐部出品

 “传播乡土文化,弘扬宁海精神”,投稿热线:nbnh3889@163.com

乡土宁海

xiangtuninghai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宁波宁海最美8大古村落,去过一半的人少之又少
宁海县志
【纪录片】觅江南·江南古村 第30集 诗礼传家(一)
觅江南·江南古村 第30集 诗礼传家(一)
丰城一古村走红,没有人挤人只有好风景
顾鸿安 |“南田诗人”在宁海谱志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