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门几近消失的手艺,藏在宁海的角落里

视频:老手艺“锔瓷包边”

这门几近消失的手艺

藏在宁海的角落里

文 | 章麒

邵天达师傅在工作

有句老话叫“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说的就是把打碎的瓷器,用像订书钉一样的金属锔钉,再修复起来的技术,而掌握这门技术的匠人被称为“锢炉匠”,也称“锔匠”,宁海人方言叫“擒碗”。

曾经在宁海,家里的锅碗瓶盆,甚至大缸碎了,都需要锢炉匠。随着宁海人民的生活条件日渐提高,物质需求越来越丰富,打碎的瓷器直接换新的成为首选,几乎就无人再找锢炉匠来修补。锔瓷这门手艺几近失传,许多年轻的宁海人可能都没听过这门手艺。


在宁海的东大街藏着一家小店,门上牌匾写着“锔缮铺”三个大字,店主人是一位80后小伙,名叫邵天达。邵师傅从小醉心传统文化,23岁时开始接触和田玉、橄榄核雕、紫砂壶、瓷器等传统文玩,常常在各类文玩展览会上流连忘返。经过自己多年的坚持,不断学习摸索,拥有了一定鉴别眼力和相应技术。正是因为他多年收藏紫砂壶、瓷器等器皿,而这类旧物基本都是“十老九残”,需求专业的师傅进行修补,于是邵师傅萌生了自己去学锔瓷这门手艺的念头。

邵师傅先是购买了大量相关的书籍资料,在网络上向前辈匠人拜师,通过自己自学和视频语音教学,每天都学习实践到凌晨。因缘际会,邵天达经人介绍,结识了75岁的林春元老师傅,林老师傅是宁海当年有名“锢炉匠”。刚开始练习,用碎瓷片进行尝试,难度很高。这中间特别是用金刚钻打孔,是对锔瓷人的一大考验,有些瓷器厚度就几毫米,打孔时手要拿得稳,对得准,然后孔要对称,不能有一点偏差。于是邵天达拜师学艺,通过跟前辈匠人讨教经验,邵师傅自己经过无数次的操作尝试,坏了不知道多少练手的瓷器,终于懂得了其中的奥秘,掌握了锔瓷的诀窍。



2015年,邵天达师傅开始在宁海开设锔瓷铺经营文玩瓷器修补的行当,他诚信经营,绝不用市面上流行的冲床制作的成品钉,坚持使用自己亲自手工打磨手工钉。他制作的锔钉,大小一致,精致小巧,对于修补一些胎薄瓷面是非常有利的。

除了锔瓷,邵师傅还研究金工包口技术,也是一项精妙的传统手艺。瓷器、玉器等一切器皿 可以用铜或银,甚至金来包镶。除了装饰作用外,其实更多的是因为瓷器等物边口等边缘特别容易破碎,需要用铜、银来焊接骧接起来,补上缺口。包口如果技术不到位,很容易损毁器皿,特别是收口收得不好,也容易不贴服、会转动、会发皱,难度较高。邵师傅不断的求教摸索练习,终于让自己的瓷器包口技术也日益精深。


现在,邵师傅的锔瓷技艺精湛、价格公道,远在内蒙古、上海、苏州、杭州等地的瓷器藏家、茶馆经营者,都慕名而来。


因为热爱传统工艺文化,邵天达师傅投身“锢炉匠”行当,通过向前辈们学习,继承了锔瓷这项手工艺,也传承了勤劳、朴实、一丝不苟的锢炉匠精神,这就是工匠精神。邵师傅也有个心愿,希望我们的孩子们不会忘记这些传统技艺,未来邵师傅也将继续传承传统文化,在锔瓷的行当里此志不渝。

□撰稿:章麒

□ 排版:水东居士

□ 审核:天姥老人

□ 宁海县乡土文化俱乐部出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补瓷器
“动画天才”新海诚的日式浪漫藏在了日本的每一个角落
师傅这手艺简直绝了
这些快失传的老手艺,你见过多少?
去景德镇老厂的街边走走,终于明白为什么景德镇瓷器的价格那么低
渐渐失传的乡村手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