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期连载 | 我心目中的顾氏宗祠(上)
  小城故事  
小城故事多
充满喜和乐
若是你到小城来
收获特别多
看似一幅画
听像一首歌
人生境界真善美这里已包括
——邓丽君《小城故事》

我心目中的顾氏宗祠

文|  顾方平
世纪七十年代,一首《小城故事》经由邓丽君甜美多情的声线演绎,让人仿佛看到了水波氤氲但人情温暖的江南水乡。而这江南的小城故事,不仅仅是歌声里唱的“充满喜和乐”,它也有悲哀,更有消逝,也许只有那涤荡几百年的水波,才记得当年石子路上的足音和木宅门里的欢声笑语。

么,宁海的“玉带河”可曾记得那一座已悄然消失的顾氏宗祠呢?

 (网络资料图片)


(一)顾氏宗祠的前世

宗祠·族人·祭祀

 
年,在宁海县城有一条水角凌路,据清代乾隆年间的《顾氏族谱》记载,原是缑城历史悠久的“城北盛家街”,且“街”上有一座叫“花桥头”的石板护栏桥。此桥是贯穿缑城中大街与北门城墙口的交通枢纽之一。“花桥头”的南面有一口遐迩闻名的“盛家街古井”(俗称“大井头”),井水清澈甘醇,常年不竭,供世代宁海人享用,北面有由鹅卵石铺就的“秧田头”巷。民国24年10月,蒋介石率车队一行八人,在宁海站下车,在“县长”一班人的迎接陪同下,步行入城,从小北门至西门鸡行街口,往东转向中大街,据老班辈讲,在“牌坊脚”处瞻仰了樟木结构题有“明孺方正学先生故里”文字的正学故里坊、并观看了“义井”碑亭(题额曰“义井忠泉”),后经桃源桥至大北门视察县立初级中学(后改名为宁海中学),视察完毕出校,途经“蒲湖”(俗称“方河”)小路、“花桥头”及“秧田头”巷,返回小北门,到站乘车返奉。由西往东方向流经“花桥头”的河流系古城护城河“玉带河”水系流域,该河流沿着“蒲湖”旁边的原始水渠径直至宁海中学食堂大后门附近,再向大北门折转汇入“颜公河”流域。


氏宗祠,就在“花桥头”东南侧十几米远的地方。它为清代建筑,宗祠内,一方天井,石子道地。北面毗邻“花桥头”“玉带河”水渠及通往“蒲湖”的小路,可见老祖宗在建造宗祠的择址上还颇有消防意识,祖宗们未曾想到这基业躲得过“火着”等天灾,但究竟躲不过人祸。
 
果站在“蒲湖”小路上往西方向遥望,便可一览无遗领略到古朴庄重风格的顾氏宗祠后墙完美背影及“花桥头”处熙熙攘攘、人来人往的热闹景象,宗祠后墙处就有顾家的“祀田”“义田”, 周围绿树浓荫,鹊声四起,东北面毗邻水鸟相映、碧波荡漾、鱼欢波惊的“蒲湖”。“蒲湖”由大小不一、彼此相隔的五个湖面组成,其中与宁海中学食堂后门西面邻近的湖面为最大,令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蔚为壮观。
 
《顾氏族谱》里详尽地阐明记载了顾氏宗祠的“祀产”:“祀田”“义田”的地点、方位、亩数及用途(大北门田洋畈还有田亩)。“祀田”就是族人每年轮流管理耕种而置的田产,其收入用作春秋祭祀与聚餐,及对本族子弟有发展前途的“尖子生”进行助学、奖学,使其考取功名,进入仕途,荣宗耀祖。“义田”就是赡养族人或贫困者而置的田产。所以早前受过“儒家文化”教育后的出国留学生,学业有成,就归心似箭,立马回国效命,为的是感恩、报答族人、宗亲及乡亲的精心“栽培”,归根到底就是“报效祖国”。据《顾氏宗谱》记载,族人顾毓琇,在民国17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博士学位后,其报国心切,立马回国,先后出任国立浙江大学电机工程系教授兼系主任、国立中央大学工学院院长、国民政府教育部政务次长(非党派人士)、国立中央大学校长、国立政治大学校长等职,抗战胜利后被任命为中国陆军总司令部中将参议,并出席南京日本投降受降典礼。“抗战”时国难当头,众多海外学子、华侨心系祖国,出钱出力,“土八路”军队里居然有从德国留学归来的洋博士化学专家,为八路军配制弹药、制造地雷、手榴弹,抗击日寇。本族有顾氏南洋华侨顾鸿章在“抗战”时捐了不少洋钿。
 
曾定居在顾氏宗祠内的老班辈族人回忆,连同“祀田”“义田”、宗祠厅堂及天井、石子道地、厢房一直延伸至“花桥头”水角凌路口,总面积至少有几千平方米,何等恢弘庞大!当时宗祠中堂内摆设有高大的神龛,龛内供奉着历代几百尊祖宗神主牌位 ,这些鎏着金粉的祖宗神主牌位在烛光中熠熠生辉,呈“梯田”般地从上到下、错落有至地竖立排列着,仿佛是祖先们依长幼次序端坐在神主龛上、神主龛香烟袅袅……这也许就是安放祖宗灵魂的栖息地吧!龛前摆有烛台、香炉等祭祀器皿,顾氏宗祠中堂横梁上曾悬挂一幅底面鎏金粉的匾额,匾额内题有遒劲有力且精雕细刻的“名门节孝”四个红色大字,使整个宗祠显得格外庄重、肃穆、静谧、古老。宗祠的厢房里还预先安顿着几口族人的“寿材”,也就是人生前准备的棺材,邻族人避恐不及而不该贸然进入,又使宗祠增添了几份诡异的氛围。
 

(网络资料图片)


到清明日,宗祠都要举行联宗祭祖活动。族人们先敬香、祭祀宗祠龛内的祖宗神主牌位,然后再上山至各房各家的墓地,用方块状清明馍糍、胙肉(祭祀的肉,用大铁锅加白水煮熟,不加任何调料,而且还有很多的白色的肥肉,很难下咽)、整条蒸熟的大黄鱼(不能去除鱼鳞、鱼腮,听老班辈讲黄鱼的鳞与祖宗的灵魂相随)等祭品放在红祭盘中祭祀祖宗祖先,祭祀完毕后再返回到宗祠一起聚餐,筵席散场时每人还可分得些许胙肉。
 
到冬至日早上,不管是落雪落雪石子,还是风和日丽的天气,邻近宗祠的族人们会从家里出来双手捧着红祭盘,红祭盘上的瓷碗里盛着热气腾腾加有红糖的糯米圆,趁热摆放到宗祠的香炉烛台上虔诚地供奉祭祀祖宗祖先,通过祭祀来祈求和报答老祖宗的庇护和保佑,年复一年未曾间断。


 三期连载,未完待续


□ 文章:顾方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的祠堂文化
【知识】祠 堂 概 述
覃家人必看!覃氏宗亲转起!咱们自已覃家各地的族规家训大合集
千万族人转起来:罗氏宗祠与族谱
中国家谱体例概说(六)
家族宗祠的起源与演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