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说说徐基锠老师的那些事儿

徐基锠老师八十大寿庆


这里不仅有乡土味

微信公众号:乡土宁海

原文标题:
徐基锠老师印象记 
他有点厉害。勤耕杏坛二十余载,育桃李无数,惠及缑城众多学子,曾是一位享有盛名的宁海中学英语大先生、好老师。

他有点特别。学生时代是一等一的外语学霸,六十年代初以嘉兴(含湖州)地区统考俄语夺魁、且数理化亦全面优秀的光环保送浙大外语系,毕业留校外语系俄语教研室任教; 不仅如此,他还乘上改革开放的头班车,毅然放下教鞭,华丽转身于外贸商海,成了一名开放之初的成功转型者。

耕耘于教坛,起舞于翻译、对外经贸、国际商会处长及跨国公司领导等涉外领域,这诸多的角色均成功转换在他的身上,他都游刃有余,这不能不引起人们对他的好奇与兴趣。

徐基锠老师
来自徐基锠先生的相册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也曾经有这样一位老师,时常被他的学生心心念念,并在每个逢十的庆生时点,共同张罗专属于他的庆生仪式,已成为他弟子们的约定。这位老师不是别人,乃是现届耄耋之年、原宁海中学英语老师徐基锠。而常围着徐老师身边转的,就是他当年执教于宁中那一拨英语小班的高足们。他与这帮弟子们的关系,依我看来,足以称为现象级的经典存在。这不,今次徐老师八十寿辰的庆生派对,在初夏的甬城,江北一个叫东福园饭店翩翩而至。

提到徐老师,确有些写头。他祖籍绍兴,只是祖父童年时走出夏履桥村(李兰娟院士的故乡)到杭州当学徒,出山后去湖州一丝绸庄。由于人勤好学,对人诚恳,当时老板将女儿许配给他。惜原配命短,又从绍兴娶来一房,即为徐老师的祖母。由于上两辈一直生活在湖埠,所以他也就成了一个湖州人。

徐老师肤色白皙,个子高瘦,挺拔儒雅,其貌其言,往往是人们眼中辨识度很高的那一类人。学生时代,凭其地区统考力拔俄语头魁而保送进浙大,年纪也就16岁多一点。60年代初,当时国家是要把浙江大学改办成中国第二科技大学,在政治过左风下,徐老师们就是这时被保送进浙大速成学外语,算是大跃进之余波。

在浙大外语系俄语专业,他也是一枚妥妥的学霸级人物。毕业后留校任教,自然不在话下。后来,鉴于当时政治形势的变化,为响应贯彻落实整顿、调整、充实、提高 八字方针,只能选择了支援山区海疆这一途。学校某次座谈会上,他因迟到,胡乱地在海宁的位置上,重重地用笔勾下了他的选择,最终却阴差阳错被分配到濒海小城宁海。那年去工作地宁海报到,听从同学建议,从杭城出发,绕嵊县、过新昌、转江口、经奉化,兜兜转转,一路颠簸,才最终落脚于咱们宁海小城。自此,他与宁海结下了不解之缘。

老师说,到宁海中学的头晚,一首打油诗风格的《海宁错》,就写在他当天的日记上。诗日:
仰赞正学坊,腑叹柔石园。
不思海宁错,举步跨桃源。

看来,老师对陌生之地宁海,显然还是做足了功课。要不然,哪能知晓方孝孺、柔石等宁海地方名人和文化先贤,还有那当时有着地标意义的桃源石桥呢。一个字,其实也道出了他初到宁海时的一种复杂心绪。

当年的老师风华正茂,在宁海绝对是一个特殊的存在。论他的长相,怎一个字了得;其说话语态,语气音调,明显异于当地人。况且他的口语特棒,让听他课的人印象至深。以至于文革之初,作兴学生给老师贴大字报,即使新教师套不上上纲上线的帽子,也给他贴了张真像个上海人的大字报(意即怕吃苦遇事挑肥拣瘦的贬义) ,那真是特殊年代特有的荒唐事。每当想到此事,老师觉得啼笑皆非。送走学生一茬茬,迎来新生一批批。就这样,他在宁海中学这所当地最高学府里,执教鞭,育英才,在神圣的杏坛上度过了他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

尽管我与老师别后有好多年,但在我的记忆里,依旧清晰地保留着他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执教我班英语时的样子。直到现在,也感觉他未曾有过大的变化,始终保持着那份优雅。以至别后重逢,冲着一下子能叫出学生名字这一点,让我感到与他没有一点生分。


徐老师是好学的。当初他利用留浙大任教俄语期间,还旁听自修第二外语(英语) 足见他的好学与努力,从而为他以后从教从商打下扎实的英语基础。有关他转型英语,其实与一个当时复课闹革命中所亲遇的一个故事刺激及此后不久的中美公开互动不无关系。说是有一天,他进某班去上俄语课,黑板上画着一只大白鹅在放屁,标写着俄语。两旁边的对联是`反帝先反修,反修必抗俄',中间横批是老师请回
徐老师也有尴尬之时。他刚到宁海中学的这一学期,仅剩一个多月了。期未征询教学意见,高一(2)班的同学皆是来自农村的,他们写道,我们新来的俄语老师,教俄语是外语,讲中国话也是外语,我们上外语课是鸭听动雷。这或是新来的外地老师们难免会遇到的常事。
徐老师在忆及在宁中工作时,似乎觉得有几件事蛮值得回忆。他说,记得在工作的时候,从不会夸自己如何这般的,也从不有目的地去接触学校的任何领导。在他们看来,我本人比较清高。真正知道我外语水平底实的有两位同事:一位是解放前毕业于之江大学外交系、改革开放前升为教导处副主任的陈雅来老师;另一位就是原浙江大学外语系和南京中央大学法律系双料毕业、文革前的校教导处原副主任童泽欧老师。言及于此,徐老师对宁中的这两位前辈同事,总是心怀感念。
关于教书生涯,他还提及到另一件事。有次,由宁海中学承接全宁波地区外语公开课。一堂初中课和一堂高中课都是由他一个人担任教授的。课后的座谈会上,当各地观摩教师得知他是从俄语转行教英语时,都十分惊讶。他们说,一人承担了初中的听说领先示范课(即词不离词组、词组句子不离情景的教学法)和一节高中动词不定式语法课,全堂课都以简单的常用英语贯穿全课。尤其是学生在教师诱导下,总结几篇曾要求背诵黙写的老课文中有关动词不定式范例句型所进行的师生互动,然后经学生小组互动,再提纲挈领地总结动词不定式的基本用法。最后由学生解析新范例句子,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两堂课的不同教授法,得到了观摩老师的一致好评。课后,他借机向地区教研员提出,希望有机会到外语院校去进修,得到的回答是:还是让有此要求的教师到你这儿来进修吧!算是鼓励,还是婉拒?他一直不解。进修之意尽管未曾如愿,不过,至少也说明他教学的实力在那里。
提起徐老师的教学水平,还有一件事例可以解读。说的是他曾赴杭看病,临走之前,由初中一年级刚升入二年级的(3)班英语课,当时别的老师无人敢接。只听闻其他老师说起,这班学生的反应比他们想象的还快。这也从另一侧面佐证了徐老师教学质量的厚实。
文革期间无任何英语教材(大学教材被批视为学术权威贩卖洋奴哲学的工具),只能学《毛主席语录》和《老三篇》等毛主席著作。他以英语版毛主席语录(《CHAIMAN MAO'S QUOTATIONS》和文革期间唯能私藏保留的外语教研组财产《老三篇》唱片为教材,即《为人民服务》(《SERVE THE PEOPLE 》), 《纪念白求恩》(IN MEMORY OF NORMAN BETHUNE》)和《愚公移山》(AN OLD FOOLISHMAN MOVES MOUTAINS》唱片)。
 
此后公开的中美互动,偶尔能弄到英语《北京周报》( 《PEAKINGREVIEW》)和字典,也成了他开始恢复和自学英语的动力。

从1983年下半年至1984年上半年,老师有了一段重返母校回浙大任教的经历。老师告诉我,想来这是一段因祸得福的小插曲。事情的起因是,83年5、6月份,当时宁海人民医院,把他的胆结石、慢性胆囊炎误诊为肝炎,这是他去了杭州在浙一复查的时候,浙一医院下的结论。因肝功能不正常,故浙一医院的一位外科医生建议暂不动手术,可到一位老中医那儿作保守治疗。于是,他一边定期看中医,一边在浙大进修由英国文化委员会(British Council)派来的一位专家给外文系教师进修班的课程。当时英国British Council 派遣专家赴浙大办在职教师进修班,是专为从他校英语本科生毕业分配到浙大外语系工作的年轻教师办的,目的是使他们取得硕士资格,从而符合教育部规定的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才能任教本科大学的要求。希拉莉.威尔逊老师与他交谈后,她给出的建议是,叫徐老师边给浙大学生上课,边自己参加进修,就可免交1000元进修费(500元/1学期)。不承想一年后,由于他的《重复中培养语言能力》(《Developing the Ability of a Language Through Repeating 》)一文,得到了希拉莉.威尔森老师的高分A,她推举徐老师留浙大任教,而复检时肝功能指标也正常了。他幽默地戏称:至今胆囊炎没有发作过,充满了整整一胆囊泥沙样结石的胆囊还在安稳地休息睡觉。就这样,他在浙大工作学习一段时间。

徐老师是有眼光与魄力的。到了1984年,当时仍属开放之初,国家急需外语翻译人才,而徐老师的英语水平早已名满甬上,加上基础扎实,口语出色,正好派上用场,被当时的宁波外经贸委慧眼识中,视为至宝,成了一名外贸翻译。外语发音要求高,他口齿特别清晰,他天生有语言天赋,绝对是个可靠嘴吃饭的人。他放弃了舒适稳定的执教生活,干起了一种全新的行当---宁波外经委和国际贸易促进会接待外宾和接送外国油轮的译员与业务员。这意味着一切从头开始,虽有挑战,但更显其魄力与勇气。老师是幸运的,而且翻译一做就做了好些年。

老师貌似文弱,但是个敢想敢做的人,也是个认真的人,浙商加徽商(其外祖父)的基因,多多少少也在他身上烙下一些。此后,他在商海摸爬滚打,从翻译做到老总,还到国外的跨国公司当领导。在不同的领域,他都干得风生水起,摇曳多姿,闯出一番属于自己的天地。后到海外闯荡,并有不错的斩获。

徐老师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宁波市分会国际展览部部长(处长)的任上,还两次受到市府的表彰。第一次受表彰,因宁波市贸促分会国际展览量在全国各贸促分会中名列第四,由市级机关下指标给宁波市经贸委及贸促会被评上的;第二次表彰为宁波市市级机关优秀工作者,是因没花宁波市人民政府一分钱,成功在阿联酋和韓国汉城(首尔)成功举办宁波市对外改革开放投资环境介绍会和某个投资环境详介会,由出席会议的市府领导点名而获评。他还将翻译费与业务介绍费共计人民币8700元和4600美元上交国家,这在当时是一笔不菲的数目; 还提交了一篇《宁波市出口产品1993年度宁波市国际贸易促多元化策略--宁波市贸易促进分会国际展览部1993年度总结》被刊登在中国贸促总会的《中国对外经贸》月刋上。

徐老师是个重感情的人。我毕业后,确与先生未曾联系或走动。记得十多年前,在宁海天明山温泉大酒店有巧遇的一幕。那晚,我刚好单位有客人,在酒店服务总台安排客人住宿,正逢徐老师也领着几位外商在准备办入住手续。我听闻到好熟悉的一个声音,不时地用中英文两种语言流利转换,如数家珍般介绍起宁海及温泉的相关情况,我抬头一瞅,这不正是我当年的徐老师吗?遂走上前去与他打了声招呼。让我颇感意外的是,他稍忖一下,竟能叫出这个当年英语成绩很烂的学生名字,毕竟彼此快有三十年未曾谋面,我惊诧于老师那超常超强的记忆力的同时,也免不了有几分受宠若惊之感。

缘分这东西,真的很奇妙。我并不是老师眼中优秀的那一个他,而他却能牢牢记住你的名字,关注你的过去与现在,不时地在微信里打个招呼或发个问候的图片。你说,这就是可贵的师生情呀。
自此,我也会偶尔在金德意口中得知老师近况之一二。最近的一次,也就是金同学公子大婚之日,她邀请了徐老师伉俪一同赴宴,恰好安排我与先生同桌,并有不错的互动。
在弟子们的心目中,徐老师首先是位严师,但严中透爱,重视鼓励鼓舞学生,总是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说起他的认真与严谨,在学校里可出了名,他的弟子金德意至今仍清楚地记得当年读书时的情景。她由于平时马虎粗心,一段时间成绩下滑很快,曾有过放弃的念头,是徐老师的及时关心,让她的学业得以止跌回升,是老师的一席劝慰,给她以信心,让她在低落动摇中得以坚定坚持。要不然,她的人生还真难预测,将来会是一个怎样的样貌,连她自己都不敢往下想。类似金德意这样的弟子,又何止她一个。在宁中还有很多的学子得蒙先生的关爱与关照,并通过自身的努力,使他或她们改变了不一样的人生。这种感恩感激,他们时时萦绕于心。读书高考,确实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 

最使英语小班同学们对他们的英语老师出自内心感激的是,他(她)们一致觉得在外语院校或者外语系上学,觉得自己的语音、语调、听力不同于其他小城市和县级中学的同学。因一旦步入大学,老师基本上就用全英语授课。而徐老师给英语小班同学上课,基本上也是用英语上课,必要时用中文解释一下(I'm conduting my classes in complete ,but simple English with some Chinese explanation  when necessary .)。据弟子孙宁初回忆,刚进大学时,美国老师判断说:"你中学时肯定有个好老师。”到美国时,人们认为她是ABC (American born Chinese 在美国出生的中国一代)。这使徐老师听了大受鼓舞,也颇有几分成就感。

徐老师凭其一腔热情与努力,有力地回应了“宁海人不是学外语的料"的偏见。


严师亦恩师,师恩大于山。他的弟子们因为懂得恩师如父,所以他(她)们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将敬师如父这一传统美德得以演绎与延展。老师的生日,他们始终记得。七十大寿这帮弟子想到了,也办得热热闹闹。今年的八十大寿,他的弟子徐小干专程远从青岛飞来;他的女弟子孙宁初,也从开游节的一个重要论坛间隙,抽出时间赴宴;他的大弟子浙大的吴宗杰以及顾一萱、徐亚萍等其他在杭的学生也来了,在宁海的陈益强及赵志坚夫妇等学生也来了。一众弟子带着对老师的祝福,从四面八方赶过来,云集于此,庆贺老师生日快乐。尽管还有一些弟子因各种事情不能到场,但她们纷纷以各种方式表达敬意。比如他的女弟子在浙大工作的高奋教授,尽管公务繁忙,无法抽身到甬祝寿,但她夫妇俩仍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心意,其夫君寿勤泽先生,寄来一幅他亲书的寿式隶体“寿”字书法以示庆贺。
  
席间,庆生宴的主角当然是寿星徐老师本人。烛光摇曵,人影朦胧,在众人默默注视下,寿翁双掌合十,口里默念,祈愿祝福,更少不了大家生日快乐歌的加持。此景令人感慨。

先生是有福的,因为他有一批懂得感恩的学生; 反之亦然,这批学生也是有福的,正因为有这样一位慈父般的老师,才使得他们有了不一般的人生样貌。

徐基锠老师寿宴
来自作者的相机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作为转型人,徐老师是成功的。他的学生们,也不乏成功者。大概老师喜欢学生热闹的气氛场景吧,因为这是他当年做老师时再熟悉不过的场景。老师有老师的情怀,学生有学生的心意,有了这场景,应了这气氛,谁能不喜,哪个不欢。光阴荏苒,遥想当年,菁菁校园,先生为弟子们的成绩学业操碎了心;而今现在,弟子们各奔西东,事业有成,时常心心念念牵挂着老师与师母的安否?乐否?可贵乎,真情也。

徐老师有才情。除一口流利纯正的英语外,还满腹才气。记得老师在当年宁海中学迁址参加校庆典礼,赋诗留言一首《苗苗皆得深情种》 --寄语宁中、跃龙两校后辈同行:
妙峰山巅瞰跃龙,
葱茏跃龙似卧童。
踮脚妙峰望珠峰,
飘渺郎玛顶苍穹。
傲立屋脊览群雄,
中华崛起盛宇胸。
清华摇篮北大童,
苗苗皆得深情种。

此诗饱含着他对曾工作过的宁中深情厚意,也是对宁中广大学子寄以厚望。

老师还记得,2003年,文革中被解散的当年宁海中学一百多位的教师回到宁中,济济一堂。最年长的教师,是位40年代就在宁海中学任教的老先生,由子女们搀扶来的,场面非常感动。聚首酒会后,徐老师又诗兴大发,写了另一首《又写海宁错》。这距他第一次到宁海当晚写的《海宁错》,足足隔了40余年。诗云:

昔日海宁醋,  巧釀桃源陈。
大鹏五洲行, 花甲重返青。
山乡励弱儒, 俄文转英文。
举杯桃源陈, 腑酬缑城恩。

一如当年的打油风,老师将诗句开头“错”换成了“醋”,颇值玩味。老师还写下“举杯斟满桃源醇酩,酬谢当年贫瘠的山乡海疆、如今山富海庶的缑城孝孺乡邻之情” 等语备注。可以想见,是日聚会,与老同事别后重逢,已届花甲的徐老师心情大好,微醺之余,颇有感触,不免有了行吟的冲动。毕竟是他当时心情畅快的真实写照呀。

徐老师也是个有心人。一个小小的细节很能说明问题。譬如,先生这次给每位来宾精心准备了一份小巧而别致的伴手礼。一个棕色的礼合封套,内装一台壁挂式充电LED感应灯,并印上一首先生自制的诗及中英文“施比受更为有福”等内容。小小礼品透着一个大大的善与福的主基调。在这个专属定制的特殊礼物,刻上每位来客惠存,附每人英文名字,并留有老师名字敬赠的字样。一切皆源自心意与心意的交融,这跨越四十余载的师生之情,证明了师生友谊之绵久,也见证了缘分之魅力。老师说,他现有七八个微信群,就数以英语小班群互动最密最勤,故他到如此年纪,至少在英语上不至背时落伍。这或许是师生情谊持久保鲜的秘诀吧。

徐基锠老师


徐老师子女事业有成,其夫人亦是宁波人,原先在宁海石油公司工作,后随丈夫闯南走北,可谓妇随夫唱,琴瑟和鸣。

还是让老师亲撰的一首诗来结束本文吧。

志高远学子莘莘,
勤栽培园丁本分。
忆紫汀蜂蝶萦绕,
盼再聚九秩寿辰。

诗中的紫汀,提及到2011年他们曾在溪口花园的温馨一聚。激活师生情,点燃朋辈谊。这是老师的心愿,也是大家的心声,更是师生之间一个最美的约定。看来,这批弟子们与她们的老师关于缘分的故事,还得续写下去。我们祝愿徐师伉俪岁月静好、寿延福绵;我们期待下一个十年,将共同迎唱专属徐老师九秩寿辰的快乐颂。

是师,更是友。我对徐老师作如是印象记。
  

乡土宁海公益平台

□ 作者:王灵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原创)​别有情趣的外语课
小学生怎样学好英语
怎么让孩子学好外语?(本文非广告,深度好文)
陈楚淮教我读原著│董晓林(求是村72)
如何学好英语(或外语)?快来看看这18条不错的建议吧!
【峰言锋语】有一点动心 | 我的追星梦(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