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养殖模式变化助力中国进口大豆高增长

过去15年,中国大豆进口量增长迅速,从2000/01年度的1320万吨增长至2015/16年度的8320万吨,增长了5倍有余,年平均增速高达11.5%。进口大豆主要用于压榨生产豆油和豆粕,豆油用于饮食消费,豆粕则主要用作饲料,人口与经济的增长是支撑豆油及豆粕消费的主要动力。

仅就豆粕消费而言,人口增长与收入水平提高,支撑中国肉蛋奶的消费即养殖行业的快速发展,进而形成豆粕需求。但从养殖总量的增速看,从2000年至2015年,我国猪肉产量年平均增速2.2%,禽蛋产量年均增速2.1%,禽肉产量年均增速3%,水产人工养殖产品产量年均增速5.7%,均要远低于豆粕供给的增长速度。换句话说,2000年我国2000万吨的大豆压榨即提供了生产6000万吨肉类的饲料需求,2015年我国大豆压榨增长至7400万吨,但肉类产量仅仅增长至8600万吨左右,显然养殖总量的扩张并不能完全解释我国大豆需求的高速增长。

由于豆粕性价比优势等因素导致豆粕使用比例的增加进而对杂粕形成替代是其中原因之一,在此不做进一步说明。另一点则是由于养殖模式的改变,导致一般性蛋白原料使用比例的提高。两千年初期,在广大的农村地带,户均一头猪,附带一窝鸡的现象非常普遍,这也是早期中国肉蛋供给的重要力量,而这种养殖模式,其饲料来源则主要是牧草、厨余等,极少用到工业饲料。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人民的选择也变得更多,这种散户养殖模式的机会成本加大,竞争劣势越加明显,使得家庭养殖逐渐被公司规模化养殖所取代,与此同时,工业饲料的使用比例也出现快速的增加,这也造成了中国肉类产量增速远低于饲料蛋白供给增速的现象。

可见,散户养殖的淘汰,规模化养殖比例的增加,是支撑中国大豆进口量高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且在未来一段时间之内,还将继续发挥作用。

作者:【陈李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做农产品产业链必看,推演玉米、豆粕与鸡蛋价格相关性特点
饲料需求疲软 豆粕高处不胜寒
大豆进口量为何再创新高
80:20模式以豆粕型饲料养殖草鱼
《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5-2024)》
农业部对中国农产品市场十年展望,哪条与你有关?( 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