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孔子与《论语》
userphoto

2023.10.12 辽宁

关注

     孔子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集大成者,是儒家学派思想的始祖。在礼崩乐坏的社会变革时代,孔子怀抱匡世济俗之志,倡办私学,编订六经,培养了众多弟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发展和传承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第一章  孔子其人

一、孔子的生平经历

      孔子先世系宋国贵族,其曾祖父孔防叔避难奔鲁,从此孔氏在陬邑(就是当今的山东省曲阜市)定居,变成了鲁国人。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出身军人世家,是当时鲁士有名的武士,力大无穷,建立过两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以武力闻于诸候。先有一妻,生九女,一妾生一子名孟皮,却不幸是跛脚,无法继承他“士”的身份,无奈娶小他50岁的少女颜徾在,终于盼望到儿子一一孔丘。其实,叔梁纥姓孔,名纥,叔梁是他的字。如仲尼就是孔丘长大后取的字,而孔子是人们对他的尊称。

1、青少年时期

    孔子3岁时,父亲去世,便跟着母亲相依为命。17岁时,孔子的母亲颜氏离开人世,孔子想尽办法,终将父母亲合葬在一起。自父而继的“士”身份对他无甚作用,孔子就开始自学发愤,礼节 、音乐、射箭、识字计算等,无所不通。

    19岁时,迎娶了亓官氏,后一年便有了第一个儿子孔鲤。据说,儿子的名字是因鲁国国君(鲁桓公)赐给一条鲤鱼而起的。

    孔子自20多岁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对治理国家的诸种问题,经常进行思考,也常发表一些见解。是年孔子开始为委吏,管理仓库。23岁,孔子开始招收徒弟,在民间进行讲学。30岁精通六艺,开始声名远播,很多人前来拜师求教,终于三十而立。       孔子开设了私人讲学之风,提出了因材施教等教育方法,只要能拿得出10条肉干作入学礼,不管身份高还是普通百姓都有资格学习。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大进步。

2、齐国经历

3、从政鲁国

​4、周游列国

5、晚年结局

     孔子的一生,可以说是坎坷曲折,幼年丧父,青年丧母,过早地尝到了生活的艰辛;他虽有“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之志, 胸怀匡扶社稷之雄才大略,却屡屡受挫、四处奔波,不是难容于权贵,就是见诽于佞人,终日凄凄惶惶,甚至连生活都难以为继。晚年生活虽稍有安顿,却又大难迭起: 67岁时老伴亡故,69岁时独子丧亡,悲伤不绝;71岁时鲁哀公射死瑞兽麒麟,孔子哀叹“吾道穷矣”;72岁时爱徒颜渊病逝于鲁,他呼天抢地;73岁时挚徒子路惨死于卫,孔子悲伤欲绝。4个月后,也就是公元前479年,一代伟人孔子“寝疾,七日而殁”。孔子卒后,被葬于鲁城北泗水之滨。鲁哀公亲祭诔文,呼之为“尼父”;弟子们以父母之丧礼之,皆服孝三年。

     孔子的一生又是伟大不屈的一生。 他无名分可依,无势力可援,甚至有时想列“士”也不能,但却逆境奋发,勤学不辍,终成世所公认的博学之人。他从政时日虽短,却政绩卓然,他所办的私学无论就规模还是就影响而言, 都堪称春秋之最,不仅培养了许多有才干的弟子,而且在教育理论上解决了许多前人未曾解决的问题,开辟了中国古代教育的新纪元。

    孔子一生虽述而不著,但68岁回到鲁国后,潜心研究学问,并迷上了《易经》,留下了“韦编三绝”的典故,又全力整理诗歌和音乐,让《诗经》得以流芳千古,并修订整理了史书《春秋》。

二、孔子的思想

​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主义。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

     孔子的美学思想核心为“美”和“善”的统一,孔子提倡“诗教”,把文学艺术当作改变社会和政治的手段,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

​ 孔子的财富观:

    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孔子认为,对待“义”与“利”的态度,可以区别君子与小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这段话的意思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的学生子贡问:“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回答道:“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对于那些斤斤计较于蝇头小利的人,孔子劝告道:“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就是因小失大,得不偿失的意思。

    如果财富不能取之有道的话,孔子认为:“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简而言之就是要安贫乐道。

    孔子不仇富,他也反对好吃懒做而贫贱的人,“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而贵焉,耻也”。

    对于那些先富起来的人,孔子告诫:“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意思是奢侈显得骄傲,节俭显得寒伧,与其骄傲,宁可寒伧。

     孔子的学生子贡请教如何处理政事,治理百姓。孔子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搞好经济建设,加强国防,争取民心。子贡又问:如果这三者必不得已而去其一,该去哪个呢?孔子说:“去兵”;子贡又问:“如果两者再去掉一个,应先去什么?”。孔子说:“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在孔子看来,取得老百姓的信任是第一位的,经济建设其次,国防再次。

三、孔子的地位与影响

第二章  关于《论语》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言简意赅。

一、《论语》的命名与来由

   《论语》成书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

二、《论语》的背景与历史

三、《论语》的主要思想内容

四、《论语》的地位与影响

​第三章  关于儒家

一、儒家经典

二、儒家学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华传统文化思维导图|四书五经之《论语》知识归纳
孔子,孔子简介
1《论语》讲习录之摘录
品读国学经典之感悟
#每日学论语#11.18【2017-4-15】
论语全文及翻译|孔子论语全文及译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