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根脉悠悠情,叙说八角井
userphoto

2022.05.07 江苏省

关注

三    坔    夜   话

一方水土有一方文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井“是一个最简单的汉字,讲的则是最古老的故事。“黄帝穿井”、“伯益作井”,都是史前的事。《击壤歌》据说是帝尧时代的歌谣,这么唱:“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古人凿井耕田,劳动作息,就这样,围绕着井慢慢生出村落城镇。自古以来,老巷与古井始终是无法分开而谈的话题,有井才有巷,有井才有庄,有井才衍生出那一个个鲜活的故事。
在古人眼里,“井”,就是“有方形护栏的水坑”,于是一个“井”字,就像河姆渡的那个井框,两横两竖,几千年不变。在金文和小篆里,井的中间多了一点,变成“丼”,到隶书以后,那一点又去掉了。中间加一点,是表示井里的水,还是舀水的容器?或者是,一个正在俯瞰水中容颜的姑娘?古井古井,井虽古,却是永远不会也无法让历史忘记的!
何尝不是的呢?历史就没有忘记延令泰邑东的”八角井“,笔者的先人更是巧妙地用心良苦的让后辈们记住了这李氏陇西堂于延令之根源的”八角井“。

据笔者衣胞居地王坔李氏族谱载:”溯吾家系出何时?由陇西西谅公嵩之后,遂平随乱代久世,远及五季作乱,难以同束,而迁延令泰邑者,历唐、宋、元、明代多贤士,先序已明,无待更曰矣;至吾族谱始祖士镇公携眷于延令泰邑东东沙村八角井迁居泰邑城北大王坔楼止,后生文贵公、文盛公、文武公,三公以下又各生支派,传之诗书,教之礼乐;唯文武公生显宗公,其子播迁镇江,生娶数世,迨至长林状元及第,不知归宗,无足深考,是以族人立谱遂以明八角井迁居大王坔楼之士镇公为王坔李氏不迁之宗,而尊为王坔李氏族谱一世。”
由此可知,泰兴八角井这个古庄名至少明代就已有之。那么,八角井究竟在泰兴城东何处?此处又因何称做八角井的呢?
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泰兴县志》载:“(城东南)五十五里梧桐树八角井。”这告诉我们,八角井是这里的标志物,庄名之称亦起源于这个标志物。八角井庄之庄名由古沿用至今,庄子在现在的珊瑚镇境内。庄台西濒季黄河,南眺焦土港,位于新姜八线的两侧、老姜八线的西边,新长铁路在庄东贯穿南北。
古井多来历不凡,桑梓“三井头”、“仙井汪”,其美传便是很好说明,“八角井“自然也不例外。有关资料表明,早在唐代,泰兴就有李氏先人了,元末明初时,王坔李氏一世士镇公就是这李氏中的一支之后,士镇公应该是最先到八角井的开辟者。相传,当年士镇公携眷到这里造屋建舍,打井取水。挖井时,下挖数丈,却不见水,故特请资深地理先生观之。地理先生观察一番,在八角井的位置,取出罗盘摆弄良久,掐指默念:“乾、坤、坎、离、震、艮、巽、兑”。然后断然,此处“上坤下坎,为师卦,井下数丈,水养一方”。果不其言,井成水至。因见罗盘八角之灵气,故取名“八角井”。这一说与延令城的建造多用地理之象还是比较一致的,由此可信度也就相对强一点了。
又传,古时候,延令邑四周是一片汪洋。一天,东海龙王来到这里,龙颜大怒说:“这里有清风明月,本是个藏风聚气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怎么会变成大水一片呢?”龙王立即吩咐道:“查个清楚,是哪个水怪盘踞此地?”查的结果是黑龙小妖在横行霸道,兴风作浪,还淹死了上千个黎民百姓。龙王听后,把脚一跺,下令道:“捉拿黑妖,就地问罪,将此地变成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的好地方。”说话之间,黑龙小妖捉到,被用粗粗的铁链子锁着,动弹不得。就在这一夜,在龙王爷东归大海时,其龙尾处四周出现了城墙,环绕城墙还有清凉的河水。城墙上长满花草,红的绿的,鲜艳夺目。百姓们高兴地唱出了这样的歌谣:“花城环四壁,清水弯弯转,鹤啼松头月,金银福寿天。”歌谣唱的起劲时,不知谁喊了一句:“快往东看呐,那儿出了八角井了!”人们闻说便一下子涌了过去。是真的!通往东海的地眼变成了八角井,砖砌得整齐平滑,井深无底,井口大如磨盘。井的水面横着一条铁链子,这是龙王把黑龙小妖锁在了井底,永远不让它危害延令的百姓。从此,延令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话题回到王坔族谱李氏始祖士镇公,既然士镇公彼时到此筑室而居,按卦掘井,那他为何又要离开八角井而迁至大王坔呢?或许是爱心使然,谦让于后来者吧!元末,朱元璋起兵抗元,张士诚亦起兵抗元,并与朱元璋争雄,且得到了苏州人的拥戴;后来,张士诚兵败,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就报复性地将苏南人驱散到江淮之间,史称"洪武赶散"。八角井的陈、袁、吴的祖先就是随着“洪武赶散”的人群,从苏州阊门一路颠簸来到这里的,士镇公也正是于此时离开八角井让居于他们,而再次携眷迁居至大王坔的。

且说陈、袁、吴三姓先民们来到现在的八角井区域垦荒造田,栽树种粮,并定居植根在这个地方。《易经·井卦》曰“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意为改邑落而不改建水井,等于什么也没有干。井水汲之不竭,注之不盈,无丧无得,喻井德之有常不变,始终无改。居民来来往往不断取水而赖以为生,比喻井德养物不穷。先民们住到这里50年左右,因原来的井破损,加之人口渐多,用水紧张,故决定将位于官路(由官方造的大道,季黄公路的前身)西侧旧井改扩建成一口更大一点的新水井。
先民们围绕水井建舍筑房,陈姓居住在井的西南,袁姓居住在井的南边,吴姓居住在井的北边。因水井紧靠交通要道,行人多,仿旧制设八角形青皮石井栏一座,以防人畜、瞎子跑路不注意而发生意外。据说还在井台上增建了一个八角亭。由于井栏是八角形的,井亭又是八角形的,加之先前这里的八角井已小有名气,又有了一些美传,从此,八角井名声大振,四乡八庄无不知晓。《玉篇·井部》曰“井,因井为市也”,井是人口聚居之处,更是乡里家宅的一种表达。
井水深深,庄史悠悠。八角井距今至少已有600余年的历史了,以八角井为庄名自然也就有了多种说法。除上所述外,还有一个路客定庄名的说法。据说,因八角井、丁家垈两庄的人们分别居住在官路的东西两侧,丁家垈西头第一家万老扒(本姓丁万,老扒是浑名)紧挨官路而居,与八角井周围的陈、吴、袁三家相距不到三丈远,有路从两庄的中间穿过,它的东侧有一条似蚂蚁槽子的南北小沟,小沟上有一座耀桥,丁家垈人到井上来玩很方便,丁老扒也喜欢到井亭来坐坐;官路是过去人们北上姜堰、曲塘,南下苏、锡、常的一条陆上通道,因此跑路做生意的人不管是严冬还是酷暑,赶路口渴后都要到这井上打桶水喝个够,有个路客一次到这里来打井水喝,就问在井亭休息的丁老扒这里的庄名叫什么,丁老扒告诉他,还没有个正式庄名,路客一听,便指着井栏说,就叫八角井呀!由此八角井的庄名便叫了开来。

“八角井”的水质清甜无杂质,较其他井水更黏稠。人们都爱伏到井上照井水,并久而成为习俗。井水中的身影近在咫尺,有一种身在水中荡漾的感觉。八角井几百年来备受人们的厚爱,特别是姑娘嫂子奶奶们,在严冬,她们聚集在井边洗衣裳,东家长,西家短,张三好,李四刁,世态炎凉,评头论足,蜚短流长,都在井台周围汇聚、交流、沟通,形成了特有的风景线。曾经的这里,每天早晨四更天,挑水的人就到井上排队打水,等待打水的人,大多是肩上的扁担往两只水桶上一横放,便坐在扁担上抽烟讲山海经。这种等待打水的场面,一般要持续到太阳出来树头高,井上才能恢复平静。大年三十夜更是热闹,家家户户都要图个吉利,家中的水缸装得满满的,那是因为有正月初一“不汲水”的禁忌。一般从下午三点钟就有人到井上来挑水,一直到家家户户放炮仗、敬菩萨,井边才能平静。

井栏上留下的吊桶竹子、绳子磨出一道道沟槽,是井的年轮。这年轮见证了古井的历史悠久;这年轮也是井的日记,记载了几百年来它所奉献的甘泉清水,滋润着这里的一代代的人。八角井是八角井村庄的底片,几百年来的沧桑巨变,尽收于此。1958年,因公路拓宽铺石子,几百年的老井被移到村一小队(6队)的一住家户院子里,井水依然甘甜,且清澈照人。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条件改善,八角井庄上世纪70年代起,几乎家家户户都拱了一口井,八角井至此基本完成了其历史使命,而差不多单纯地成了地理坐标,井亭早无了踪迹,井栏则被太平庄文物爱好者收藏。而今,所有的庄户均用上了自来水,八角井从此变成了人们的记忆和老人嘴上的故事。
是的,故事传承了八角井的悠悠历史。八角井成了非遗历史文化。古老的八角井是见证明代“奉旨迁徙”“洪武赶散”的活化石,也是笔者寻根的根脉所在。20世纪70年代,世居在这里的人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愚公移山”的精神,全庄男女老少凭着勤苦的双手奋斗一冬天,开挖整治了一条从季黄河至庄东头的长达1500多米的生产生活河,史称“引江水入庄”工程,使旱谷作物完成历史使命,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当年改制面积达耕地总面积的65%,为八角井的老百姓奔小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八角井因掘井而居成为村名,建庄近600年后,因引江水进庄,改写了八角井的农业史。八角井的建庄史、发展史就是一部水文化史。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泰兴县分四辖,其中印辖与黄辖以季黄公路段八角井村为界;民国时期八角井村与八户乡搭界;1929至1956年及1963至1969年八角井去角为八井,区划名称为八井乡、八井小公社。2002 年与丁达、二甲合并成为八达村,隶属泰兴市珊瑚镇。
长情贯微,与君碰心;杏园秋雨,期盼几许!作者杏园秋雨(原名,李长贯,签约作家),挂鞭归去来兮杏园翁,好吟喜文,著有长篇小说《杏雨烛泪》,常以涂鸦知会。欢迎关注、鼓励与赐稿(来稿可附百字内简介和生活小照一张)!QQ邮箱:398746528@qq.com 微信号:txxfry分享是一种美德、关注是一种智慧 请↙↙↙点击“阅读原文” (1)一往情何深,结缘延陵荟 (2)乡野风景异,赋诗又填词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镇古井井栏被盗,井水至今用了一百多年
含山的古井,竟然是龙王的宅邸!
泰州多古井
钱水贤·让古井重放光彩 一一诸暨古井重在修缮和保护
沸井之谜 (上、下集)
一庭一井,一步一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