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说庄道巷/聊聊泰兴城的苏利巷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在这里跟你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吟哦娱笔,抒怀述志,点情碰心...... 


我的童年和少年都是在乡下度过的,因为我出生在一个标准的农民家庭,所以从小生活在乡下这是很自然的,我对乡下的东村西庄、池塘木桥、沟坎坟地、乡俗乡风的了解与熟悉和对城里街巷的不太了解与不太熟悉同样也是很自然的。但我对泰兴城里的街巷却很感兴趣,尤其是挂鞭以后。这些街巷与我所住的村子一样,都是颇有来历的,颇有一些掌故与传说的。有的不仅很有文化底蕴,而且还是一些古今名人之故居所在呢!这泰兴城里的苏利巷便是一例。           

苏利巷是我到城里的省泰中上学才知道的,才有所熟悉的。那会,常去看电影院看电影,那巷子的东巷首就紧挨着电影院的南边,巷头就有个标牌,写着“苏利巷”三个大字,只是字迹有些模糊,另一边则是手写的墙体字“人民巷”,我每每见了唯觉滑稽,仅此而已,并不知其个中原委,历史渊源。当时我又哪里能知道苏利巷“1”号就是现在著名的学者型书法家南师大的文学院教授陈仲明先生的家呢?估计那会仲明先生正以知青的身份还在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呢!同样的,那个辰光我亦不知道这苏利巷的“3”号竟是另一位知名人士复旦大学教授朱东润的襁褓之地。那个时候,尚在文革中期,朱东润的名字是并不见香的。

后来,我知道了三井巷的故事,自然也就知道了这三井巷南边的苏利巷的许多事儿。原来在三井巷南巷南头,旧时有一木质牌坊,古时漆成红色,民间就喊出人尽皆知的“红牌坊口”。红牌坊将那东西走向的巷子截然分成“两断”,牌坊向东就是苏家巷;牌坊向西,却喊出一个古怪的名称“尼寺前”。民国三十七年官方绘制的《泰兴县城地图》上就有“尼寺前”这个名称了,标在巷西头靠南草巷的一个小寺庙旁。原来,小寺庙是一个尼姑庵,原先还有几个尼姑,以后逐渐还俗,尼寺改为民舍(上世纪九十年代两扇土红色的庙门尚在)。尼寺门外的东西巷道近中偏东处,向北曲折沿现在中心幼儿园南围墙东出,向南几乎在同一南北线上,也有一条小道,曲折向东出三井南巷,这些小道以尼寺为中心构成“卍”字形(民国地图注得不错)。加上东侧的三井南巷、西侧的南草巷,巷道多而曲折,好像蜘蛛网一样,民间就喊出“尼寺缠”了。后来又觉得“缠”字不怎么样,于是顺口喊出“尼寺前”。这一块地段,做生意的居多,为图吉利,故意喊成“利市钱”。1935年警察局局长张恨愚钉街巷门牌时,就取东、西巷的头一个字,统一巷名为“苏利巷”,直到现在(“文革”中曾一度改为“人民巷”)。如今东段已扩建而完全改变了原有模样,西段(尼寺前)旧巷“面目”大致仍在。

     我知道苏利巷“1”号曾是陈仲明先生的家,自然是仲明先生成名后了。据说先生祖籍东台,民国年间时,其父陈宝信勤劳创业,手头渐宽,由此在泰兴苏利巷东巷口买下了前后三进的房屋而定居于此。三进房屋这在当时的泰兴算得上是大户人家了。遗憾的是这三进房屋现在已见之不得了。我后来于多处欣赏过仲明先生的书法墨宝,听说过他的许多故事,知道了他曾经的人生艰辛、曲折及不向命运屈服而顽强拼搏进取名扬四海的事迹,知道他是“一棵有思想的芦苇”,由此更对仲明先生心生仰慕,更为仲明先生的旧居未能得到有效保护而不由唏嘘不已!
  

         至于苏利巷“3”号是朱东润先生的襁褓之地,我还是从仲明先生的有关访谈录及他的有关随笔中才得知的,这之前我只知道朱东润先生的故居在泰兴城鼓楼南路五亭桥北,东鞠家巷东首,公园路33号。那里我去过,前后两进,西侧厢房,青砖黛瓦,古色古香,保护得挺好。

         苏利巷的详细情况与人文故事,自然还是仲明先生最为熟悉了,他熟悉此巷的一砖一瓦,甚至可以熟悉到各家的门牌号码,甚至对泰兴城里的各条巷子他都是颇为熟悉的。所以,如有机会,定会去听他说那街巷里的故事,听他诉乡愁,道乡情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寿县古城“三街六巷七十二拐”指哪些?
寿县的“三街六巷七十二拐头”
滁城地名细说“七十二条半”
苏州街巷--王天井巷
【南旅北游】漫步苏州街巷
沿着一扇窗,我喊出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