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位神秘的平民书法家,写下一卷千古名作,却遭同行批评,米芾:没人比他更懂“二王”!

一说到草书,人们想到的可能是王羲之、王献之、张旭、怀素这几位,毕竟他们都是能称“圣”的大师。其实在唐代,有一位被长期低估的草书大家,此人的生卒年和籍贯甚至都存在争议,但只要学书法理论和草书,就肯定无法绕过他,此人就是孙过庭。

孙过庭名虔礼,过庭是他的,约生于唐贞观二十年(646年),籍贯也有富阳和陈留两种说法,因为他自称为吴郡人,所以学界采信富阳这一说法。孙过庭家世寒微,出身贫民阶层,但酷爱书法,据说他奋斗到四十岁,才做了一名小官,但很快又被构陷丢官。

在此之后他潜心书法并撰写书论,终因贫病交加暴卒于洛阳客舍。孙过庭与诗人陈子昂是至交,陈子昂称赞孙过庭:“元常既殁,墨妙不传,君之遗翰,旷代同仙。”将他与钟繇相提并论。孙过庭深研魏晋笔法,尤其是“二王”,更是学到了精髓。

米芾认为孙过庭是唐代最懂“二王”笔法的人,他在《海岳名言》中点评:“孙过庭草书《书谱》,甚有右军法……凡唐草得二王法,无出其右。”《书谱》既是孙过庭的草书经典作,也是他的书学理论精华。

此帖完成于垂拱三年(687年),全卷共351行、3500余字,可谓煌煌巨制,单字大小约2.5厘米。此作完成后不久,就遭到了同行的批评,窦臮在《述书赋》中认为此作“闾阎之风,千纸一类,一字万同”,即是说出于凡夫俗子之手,写得也缺少变化。

窦臮的说法得到了后世一众书家的反驳,明代焦谓反驳道:“昔人评孙书,谓千字一律……余谓《书谱》虽运笔烂熟,而中藏轨法,故自森然。”此帖行笔自由洒脱但内蕴法度,笔法变化丰富,藏露、中侧变化自如,横画、捺画顿笔重按,后顺笔出锋,一笔中出现两种变化,值得玩味。

《书谱》结字瘦挺、俯仰得宜,常有一笔书;用墨燥润参差,见浑然天成之妙。《书谱》自完成以来,收获的赞誉远多于诋毁,孙承泽认为:“孙虔礼之《书谱》,天真潇洒,掉臂独行,无意求合,而无不宛合,此有唐第一妙腕!”

此帖不仅是学草书者不应错过的千古名帖,其中关于书法发展、师承、书写技巧的理论知识更是具有指导性和启发性,学界称它是古代书法理论史上一部具有里程碑性质的著述,标志中国书学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此帖先后被宣和内府、孙承泽安岐清内府,如今存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幅汇聚书法精华的字,连米芾都赞叹不已,喜欢草书的一定要看!
【学习书法】草书入门——孙过庭《书谱》笔法解析
唐代书法:孙过庭草书《书谱》欣赏
孙过庭《书谱》养眼
孙过庭除了书谱还有其他作品吗?
孙过庭草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