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𝑱. 𝑴𝒂𝒕𝒆𝒓. 𝑪𝒉𝒆𝒎. 𝑩│药物-金纳米颗粒结合的纳米药物:设计、构建...

纳米载体在解决现有小分子药物的溶解性、体内稳定性,以及疾病靶向性方面表现出独特优势。随着研究的深入,纳米载体的标准化合成、体内过程,以及纳米药物结构与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逐渐引起广泛关注。药物-金纳米颗粒结合物(Drug-conjugated gold nanoparticles)是通过各种共价和非共价的方式,将药物分子负载于金纳米颗粒表面的一类纳米前药集合体。此类纳米前药是前药(Prodrug)概念的纳米化和集成化,具有载药量高、体内循环性质稳定、特定部位药物可控释放、治疗效果好和系统毒性低等优良性质。

近日,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丁娅教授团队受邀在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B 发表题为“Gold nanoparticle-conjugated nanomedicine: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structure-efficacy relationship studies”的综述文章(DOI:10.1039/C9TB02924A)。该综述主要结合课题组近十年来的相关研究,系统地介绍了药物-金纳米结合物的研究进展、方法与策略、构效关系研究,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相关应用(图 1)。

图 1. 基于药物-金纳米粒结合物在纳米药物发展进程中的代表性例证。

在药物分子化学结构中,任何功能团的存在和改变均有可能对药物的理化性质、生物活性、生物利用度和毒性产生重要影响。由此发展的药物“定量构效关系研究”(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QSAR)已为药物结构设计和优化提供有利的参考和指导。与小分子药物相比,由药物、纳米载体和辅助材料构成的纳米药物具有更加复杂的结构,其各个组成单元对纳米药物整体的性质和效能也具有重要贡献。对纳米药物各个组成单元的合理选择和性质调控将有效调节药物-金纳米结合物的体内、外理化性质、生物学效应,以及毒副作用。以药物-金纳米结合物为模型系统,对纳米药物构效关系的深入研究和成果,为无机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材料学、药学和生物学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首先,本文回顾和总结了药物-金纳米结合物体系构建的一般方法,包括非共价和共价的方法。非共价构建主要依赖于药物分子与金纳米颗粒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和疏水相互作用,该结合方式相对较弱,优点在于制备难度低,药物易于释放,但缺点在于药物稳定性差,有可能会发生提前释放。共价构建主要通过 S-Au 共价共价键将药物分子结合在金纳米粒表面,包括:(1)含巯基药物与金纳米颗粒直接相连(Bao & Ding, et al., Int. J. Pharm. 2013, 446, 112–118.);(2)不含巯基的药物分子,通过巯基修饰后连接在金纳米颗粒表面;(3)不含巯基的药物分子,通过多种连接链与金纳米颗粒相连,连接链可包括小分子、聚合物,以及核苷酸等(Ding & Zhang, et al., Biomaterials 2013, 34, 10217–10227.)。

其次,本文对药物-金纳米结合物的构效关系进行了讨论,着重探讨了该纳米药物体系中药物分子与连接链的相对位置(Cui & Ding, et al.,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17, 9, 8569–8580.)、金纳米粒的尺寸大小(Wu & Ding, et al., Nano Res. 2018, 11, 3396–3410.)对其体内、外性质的影响。

然后,在药物-金纳米结合物体系中增加特异性靶向肿瘤细胞的小分子或多肽配体,能够进一步提升该药物递送系统的有效性和选择性(Ding & Zhang, et al., Part. Part. Syst. Charact. 2014, 31, 347–356; Gao & Ding, et al.,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17, 9, 31458–31468.)。

此外,将药物-金纳米结合物与其他有机纳米载体结合构成杂合结构的药物递送系统(Bao & Ding, et al., Colloids Surf., B, 2016, 146, 475–481; Bao & Ding, et al., Int. J. Pharm. 2014, 477, 408–415; Zhang & Ding, et al., Biomaterials 2016, 74, 280–291.),不仅继承了药物-金纳米结合物的优良性质,更使其具备成像、光热、自由基清除等多种功能。

最后,文章提出了基于金纳米粒的纳米药物在生物医学应用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并展望了其在未来抗肿瘤治疗中的研究方向。

论文详情

  • Gold nanoparticle-conjugated nanomedicine: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structure–efficacy relationship studies
    Wenjie Wang, Jing Wang and Ya Ding*(丁娅,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
    J. Mater. Chem. B, 2020,8, 4813-4830
    http://dx.doi.org/10.1039/C9TB02924A

论文作者

王文杰

中国药科大学硕士生,导师为丁娅教授。主要从事靶向递送的生物正交反应体系研究。

王晶

2020 年于中国药科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导师为丁娅教授。主要从事纳米技术用于抗肿瘤免疫治疗研究。

丁娅 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药科大学

2007 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获分析化学博士学位,其后在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做生物学博士后研究,2014 年赴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安默斯特分校化学系做访问学者。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333 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长期致力于药物分析新材料和新技术,以及纳米材料生物学效应等方向的研究。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 项。《药学学报》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 中英双刊青年编委,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通讯编委,《中国药科大学学报》编委。

相关期刊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B

rsc.li/materials-b

Publishing frequency: 48 issues per year
Time to first decision: 29 days **
IF: 5.344 *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BC 报道材料化学各领域的高质量理论或实验研究工作。这三本期刊发表的论文侧重于报道对材料及其性质的新理解、材料的新应用以及材料合成的新方法。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BC 的区别在于所报道材料的不同预期用途。粗略的划分是,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报道材料在能源和可持续性方面的应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B 报道材料在生物学和医学方面的应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 报道材料在光学、磁学和电子设备方面的应用。

Editor-in-Chief

  • Jeroen Cornelissen
    荷兰特温特大学

Associate editors

  • Jiang Chang (常江)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

  • Guoping Chen (陈国平)
    日本国立材料科学研究所

  • Elizabeth Cosgriff-Hernandez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

  • Gemma-Louise Davies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

  • Ji Jian (计剑)
    浙江大学

  • Shaoqin Liu (刘绍琴)
    哈尔滨工业大学

  • Marc in het Panhuis
    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

  • Xiaogang Qu (曲晓刚)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

  • Jessica Winter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

Editorial board members

  • Claus Feldmann
    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








欢迎联系我们发布论文报道
📧 RSCChina@rsc.org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日一专业,高考不迷茫!-《纳米材料与技术》
什么是黄金纳米技术?黄金催化剂可以净化空气和废水!
【特别推荐】国防2045:新兴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的应用前景
39分Nature子刊综述:细胞外囊泡——下一代药物递送平台
晶准生物:专注多次跨膜药靶纳米抗体研发,做中国版Abylnx
超声波纳米材料乳化分散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