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打孩子,一定要趁早!

教育·美文·感悟

-1-

熊孩子要不要打?这个问题向来存在较大争议。

有人认为,“只有不会管的家长,没有管不好的孩子”,用打解决问题,是家长无能的表现,只会给孩子带来伤害。

而赞同打孩子的家长认为,打也是管的一种方式,当其他方式不能奏效的时候,打就是必然的选择。

-2-

其实道理谁都懂,如果通过和颜悦色的言传身教能够起到的作用,没有家长会选择动手。

不过,理想归理想,现实归现实。

总有一些孩子,你怎么说也听不进去,总有一些家长,可能没有足够的教育技巧。

这时候,恐怕很多家长都会靠武力说话。

在新浪网有一个关于家长是否打过孩子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6.4%的网友选择了“从未打过孩子”,可见,在生活中一个指头也没有动过孩子的家长只是少数。

-3-

不过,有家长曾向我诉说苦恼:

孩子叛逆不听话,他气极了,把孩子痛打了一顿!

结果,孩子不但毫不服软,而且还越来越不服管教,甚至,动不动就离家出走。

这位家长的话吓了我一跳。

我告诉他,孩子都上初中了,不应该再打孩子了。

因为通过打或者其他惩戒方式教育孩子,只适用于孩子小的时候。换句话说,打孩子也一定要趁早!

比如在孩子幼儿时期,他对电门好奇用手去摸,可能你怎么说都不顶用,你在他的手上打一下,就能解决问题;因为无理要求得不到满足而躺在地板上撒波,你采取冷暴力对其置之不理,或者干脆拎起来在屁股上打几下,都能立竿见影,而且下次不会再犯。

孩子小的时候,通过这些方式规范其行为是可以的。但当长大了以后,尤其到了青春期,自尊心较强,思想有些叛逆,打的话很可能会产生反作用。

比如麦家对于家庭教育的痛苦,就来自于父亲在青春期打了自己,而自己又重复了父亲的错误,让两代父子之间都产生了裂痕。

-4-

打孩子要趁早的观点,其实是有理论支撑的。

比如《广州日报》就曾报道,美国密歇根州大学心理学教授Marjorie Gunnoe女士在由“儿童发展研究协会”主办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发表研究成果表示:“和出名一样,打孩子也要趁早,而打孩子的最佳时段是2岁到6岁之间。”

Marjorie Gunnoe教授研究发现,那些直到6岁还挨打的孩子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性格特征的表现都优于那些从未挨打的孩子。

6岁之前挨过父母打的孩子,上学后很可能成为校园里的好学生,更愿意做社会公益工作,而且冒险和考大学的欲望,会比那些从来没有挨过打的孩子强烈得多。而在7岁到11岁之间还挨打的孩子的学习成绩也优于那些从未挨打的学生,但是在一些性格行为特征表现逊色。相对而言,只有那些一直被父母打到大的孩子,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在各方面都不如那些从未挨打的孩子。

可见,父母不是不可以打孩子,而是不能对孩子一直从小打到大。

-5-

对于父母打孩子,笔者有一个独特的比喻:打孩子是父母的“核武器”,让孩子知道你有,但最好从来不用。

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孩子,如果没有一个心里怕的东西,肯定会肆无忌惮。

从小就给孩子建立起底线意识,让他知道你有些东西不能容忍,让他从小就知道有一条底线不可逾越,这是最佳状态。

孩子小时候犯了错误,通过一两次威严的惩戒,孩子就会知道你有不可挑战的底线,此时,你手里就有了一件小小的“核武器”。

而当孩子明白了家长不会惯着自己,以后肯定不会跟你来浑的。这时候,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谈话、讲道理解决,你大可以放心做你的慈父或慈母。

作者:遗君明珠,时评人,自媒体平台作者。侧重于教育、美文、人生感悟。微信公众号“明珠絮语”,ID:tsliuchanghai,欢迎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挨打的孩子和没挨过打的孩子,长大后差距明显,家长别忽视
教育孩子最有效的方式,不是打孩子,也不是用爱教育
你的家庭教育是“底线教育”还是“条件教育”?
你越吼,孩子越差劲!这么做,比你吼一万句都顶用!
中国“最牛”父亲!子女全是风云人物,教育方式却只有三句话!
智慧的父母这样教育孩子!6种教育方式,点醒了99%的家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