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吴敢:我与戏剧“前海学派”


“前海学派”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行内称谓,也是一个卓有成效的业内领袖和学术团体。前海学派由张庚、郭汉城领衔创建,其前期围绕在他们周围,开展了一系列广有影响的戏剧活动和颇有建树的学术研究,造成几乎牵涉两三代中国戏剧活动和研究的官方半官方效果。

《前海戏曲研究丛书》

我不知中国艺术研究院在界定前海学派时如何描述,也不知在纪念张庚、郭汉城先生时如何评誉,这里谨说一说我与前海学人的交往。此篇仅涉及张庚、郭汉城、何为、傅晓航、胡芝风、孙崇涛、朱文相、薛若琳诸位师友。

1981年9月底至10月19日,为撰写硕士论文,我在北京读书。其间一日(因为该时日记丢失记不清具体时间了),因为撰写论文与读书事宜去恭王府中国艺术研究院持杨德勋(江苏省柳琴剧团导演,后任团长)介绍信拜访张庚、郭汉城先生。杨德勋1656年自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以后分在中国戏曲研究院跟张庚先生做秘书,并随其下放到徐州,后即在徐州成家。

张先生简单问了一下杨德勋的情况,便说这些事都请汉城先生安排即可。这是我第一次面见张庚先生,感觉是距离很远。

倒是郭汉城先生亲切热情,他正在门口料理花草,立刻放下工具接谈。郭先生听说我的毕业论文选题是《赵氏孤儿剧目研究》,不但自己讲了很多,还介绍我们与何为、傅晓航先生交谈。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郭汉城、何为、傅晓航也是我们的启蒙老师。我与傅晓航先生一直保持着联系,1999—2006年每年都有贺年卡致意。

1984年3月30日江苏省文化厅在扬州召开创作会议,张庚先生做主题报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云。会间,并代杨德勋向其问好。他只是点了点头,依然距离很远。

1985年8月28日上午,随王鸿(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梁冰(中国剧协江苏分会副主席)、汤池(江苏省文化厅原副厅长)、连福和(江苏省文化厅处级干部)、张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等去徐州站接北京来宾郭汉城、杨毓敏、鲁煤、杨哲民、胡金兆、于允科。午江苏省委常委、徐州市委书记孙家正、徐州市市长何赋硕宴请南北二京来宾于南郊宾馆,我随苏士语、张艳等作陪。晚即陪南北二京来宾去地区会堂看江苏省柳琴剧团演出《瓜棚风月》,苏士语(市委常委、副市长)、张艳等与观。

1985年8月28日郭汉城、杨毓敏、鲁煤、杨哲民、胡金兆、于允科、王鸿、王进珊等观看江苏省柳琴剧团演出《瓜棚风月》合影于徐州市人民会堂

8月29日上午,召开《瓜棚风月》座谈会,我主持,南北二京来宾、江苏省柳琴剧团负责人、该剧组主要演员、市属各县观摩人员出席。午市文联宴请南北二京来宾,我随苏士语、张艳等与宴。下午市文化局举办学术报告会,请郭汉城、杨毓敏先生讲学,我主持,苏士语、张艳与听。晚陪南北二京来宾去地区会堂看江苏省柳琴剧团演出《新台啼血》,苏士语、张艳等与看。

8月30日上午,召开《新台啼血》座谈会,我主持,南北二京来宾、江苏省柳琴剧团负责人、该剧组主要演员、市属各县观摩人员出席。下午偕丁爱华(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陪郭汉城先生在徐州市区参观。

1985年8月30日与郭汉城、丁爱华合影于徐州淮塔

1988年6月14——23日,中国戏曲学会第一届常务理事扩大会在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开幕。这次会议是江苏省文化厅厅长王鸿要我承办的,规格很高,我当然格外重视。会议由中国戏曲学会主办,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戏曲学会协办,徐州市文化局承办。

中国戏曲学会1985年10月经文化部批准,1987年4月28日在北京成立,会长:张庚。

副会长:郭汉城、刘厚生、赵寻、冯其庸、袁雪芬、徐朔方、薛若琳、俞琳、马少波、徐晓钟、陈恭敏。

顾问:王季思、王济夫、王朝闻、任二北、阿甲、吴雪、张君秋、英若诚、周巍峙、俞振飞、高占祥、曹禺、黄佐临。

常务理事:马远、申列荣、何为、李国经、余从、完艺周、马龙文、乐美琴、陈光、沈达人、方杰、孙毅、陈巅、吴同宾、王肯、曲六乙、陈幼韩、苏国荣、王鸿、朱文相、陈先佯、王世一、刘世徳、陈贻亮、张武明、王鸣秋、范敏、刘敬贤、杨明、范正明、邓兴器、刘颖南、杨毓民、周庆辉、史书训、任光伟、李超、金和增、叶长海、纪根垠、李筠、林涵表、叶开源、吕端明、林毓熙、顾锡东、寒声、胡沙、席明真、游默、谢彬筹、余百巍、董新民、荆乃立、柯子铭、梁冰、柳以真、梁沛锦、颜长珂、祝肇年、黄克、洛桑多吉、黄天骥、流沙、黄竹三、郭士星、黄菊盛、章力挥、高介云、章利阜、钱法成、顾建国、龚啸岚。

张庚、郭汉城、刘厚生、赵寻,薛若琳,马少波、吴雪、李超、林毓熙、朱文相、黄克、杨毓敏、金和增、王蕴明、龚和德、简慧、万素、陈恭敏、黄菊盛、叶长海、高介云、吴同宾、王鸿、李培健、梁冰、寒声、杨孟衡、黄竹三、窦楷、荆乃立、叶开源、陈光、任光伟、周一良、完艺周、吕树坤、龚啸岚、陈先祥、流沙、马龙文、纪根垠、孙毅、董新民、陈贻亮、柯子铭、周庆辉、谢彬、刘志群、陈巅、王定欧、顾建国、何为、颜长珂、马远等出席了该次会议。

1988年6月14日中国戏曲学会第一届常务理事扩大会合影于徐州中国矿业大学

14日上午,会议在中国矿业大学开幕,江苏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光炜,徐州市委书记郑良玉,徐州市副市长王希龙,矿大党委副书记郭育光、罗承选,副校长沈通生出席,马少波主持并致开幕词,王光炜、王希龙、沈通生致词,张庚讲话。

下午全体会,郭汉城主持,讨论通过《中国戏曲学会章程》,讨论通过《中国戏曲学会基金会章程》,对1987年4月28日民主推荐的学会会长、副会长正式确认,宣布顾问名单。晚全体与会人员去江苏省柳琴剧团排练厅观看徐州市戏曲青年演员专场汇报演出,徐州市长许仲林、王希龙等与观。

1988年6月14日晚为中国戏曲学会常务理事会专场演出折子戏合影于江苏省柳琴剧团

6月15日上午全体会,刘厚生主持,中心议题《当前戏曲的形势和戏曲学会的任务》。下午全体会,陈恭敏主持,议题同前。晚与会人员去淮海堂观看常州市滑稽剧团演出《多情的小和尚》,我随王光炜、王鸿、梁冰陪看。

6月16日上午全体会,张庚主持,议题同前。午辛原(徐州市文化局原局长)、曲永庆(徐州市文化局艺术科原科长)宴请张庚、郭汉城、马少波于体育场餐厅,王人三(徐州市委原书记)、陈方树和我作陪。晚与会人员去徐州会堂观看丰县小凤凰梆子剧团演出《双坐轿》,孟庆华(徐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希龙等陪看。

1988年6月17日中国古代戏曲学会第一次常务理事会主要负责人与工作人员合影

6月17日上午全体会,赵寻主持,议题是《团体会员、个人会员的发展工作问题》《海外、国外名誉会员的发展工作问题》《对中国戏曲学会基金会开展工作的建议》。会间,中国戏曲学会主要负责人接见江苏省与徐州市会务工作人员与徐州市优秀青年演员。下午闭幕式,薛若琳主持,吴雪、郭汉城、赵寻、马少波、陈恭敏讲话。

1988年6月17日中国戏曲学会首届常务理事会扩大会主要负责人与徐州青年演员合影

6月18日上午,徐州文化局与丰县政府于中山饭店邀请张庚、郭汉城、刘厚生、赵寻、马少波、吴雪、薛若琳、顾锡东、杨毓珉、李超、王蕴明、柯子铭、陈贻亮、龚啸岚、马远、完艺周、寒声、金和增、梁冰、简慧等座谈徐州两场汇报演出,我与王建华(丰县副县长)主持。

6月18—23日,中国戏曲学会、江苏省戏曲学会在中国矿业大学外招举办“中国戏曲学术讲座”。

18日上午主持人为王蕴明,梁冰致词,罗承选讲话,刘厚生讲《戏曲的出路在于提高》。下午主持人为龚和德,叶长海讲《当代戏剧的理论思考》。

19日上午主持人为李培健(江苏省文化厅剧目室主任),王蕴明讲《当代文化生态下的张庚戏曲艺术》。19日下午主持人为梁冰,德国布莱希特研究专家、德国洪堡大学教授舒马赫尔应邀开讲《布莱希特学派与当代世界戏剧》。

20日上午主持人为李培健,陈贻亮讲《关于历史剧创作的几点体会》,何为讲《时代新声与历史传统》。下午主持人为龚和德,陈先祥讲《戏曲变革中的几个问题》。

21日上午主持人为梁冰,马少波讲《戏曲的剧目建设》,吴敢讲《<金瓶梅>与中国戏曲》。

22日上午主持人为梁冰,顾锡东讲《因时而变,因情而迁》。下午主持人为龚和德,陈恭敏讲《戏剧创作为什么要研究美学》。

23日上午主持人为梁冰,郭汉城讲《努力提高艺术质量是戏曲改革的根本》,张庚讲《中国戏曲艺术体系的探讨》。下午主持人为李培健,薛若琳与龚和德讲《反思与探索》,毕颁发结业证书。

6月23日晚,南通市文化局副局长梁戈宴请张庚、郭汉城、薛若琳、龚和德于彭城饭店,偕李培健等作陪。

这是中国戏曲学会空前绝后的一次常务理事扩大会,也是到会规格最高最全的中国戏曲文化盛会。中国戏曲学会虽然不像中国古代戏曲学会后来那样红火,但其乃依托全国文化系统设立,因此对当代戏剧的影响,亦非中国古代戏曲学会所能比拟。

《中国戏曲学会章程》

杨德勋后来给我说:“张庚先生对你印象不错,说你会议安排得井井有条,很能干。”

1988年10月24日,胡芝风先生应丰县人民政府邀请来徐参加首届艺术节和丰县为小凤凰梆子剧团排戏。晚去南郊宾馆看望刘导生、刘辉、胡芝风、张辉(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杭文成、冯建民(以上两人为江苏省文化厅处级干部)等,为其介绍艺术节情况。

11月1日上午,去丰县出席丰县首届艺术节暨徐州市首届艺术节西片分会场开幕式,我代表市艺术节组委会讲话,刘导生、刘辉、胡芝风、魏云、杨华瑞、孟庆华、周嵩山、李鸿民(以上两人均为徐州市政协副主席)、尹世彬等历任县委书记等出席。午县委县政府宴请,我与王建华、刘辉、胡芝风、魏云、杨华瑞等同桌。

收到1988年11月3日胡芝风信函,曰:

吴局长:

      您好!我这次很荣幸地参加了贵市的艺术节活动,您主持的艺术节活动隆重热烈,丰富多彩,使我受到很大的鼓舞,同时学到不少东西。     

      还要特别感谢您,我每天到中山堂去为小凤凰排戏,都得到您的支持,在繁忙之中,为我派车,使我顺利地开展工作。

      10月30日我到丰县之后,每天三班为小凤凰排《白蛇传》。现已把《水漫金山》这一折排完,虽说疲劳一些,但是学生们对我说都有所收益,心中也就比较欣慰。

      这几天我在南京伊琳饭店参加省文化厅高级职称评委会,将于6日遵马厅长之意到扬州看戏指导。我打算7日赶回丰县继续排戏。由于北京市11月14日我被邀参加作他们北京市青年戏曲演员大奖赛评委,所以我13日务必由徐州动身回北京。为了节约时间,请您帮助我买一张13日软卧票,车次由您定,白天晚上都可。半夜上车倒不要紧,只要不是半夜到北京都行。否则半夜我一人下车就有困难了。给您添麻烦了!谢谢您了!我到丰县后,再请他们领导与您联系,得知确切的车次,我可向北京打电报。拜托您了!

胡芝风  

11.3于南京

      可以看出,胡大姐很忙,也很尽责。也可以感到,因为我们是一代人,又有弃工从文的相同经历,我和胡大姐的相处自然十分融洽。

1989年11月10日下午,作为苏鲁豫皖柳琴戏研究会首任会长去枣庄参加苏鲁豫皖第二届柳琴·泗洲·淮海戏剧节。晚访薛若琳、何为、胡芝风、完艺周、纪根垠,其为戏剧节评委也。
1989年12月3日,收到郭汉城先生信函,曰:

吴敢同志:

徐州市京剧团二位同志已见面,大涵敬悉。蒙邀参加明年市京剧团四十年团庆活动,谢谢!如工作或身体尚可,定当争取一行。附上题词一幅,请代转徐州市京剧团。此致

敬礼

                                    郭汉城

12.3

郭先生虽然没能参加京剧团团庆,但他参加了梆子剧团团庆,并观看了京剧团演出(参见下文)。

郭汉城先生

1990年3月14日收到朱文相先生的信函,曰:

吴敢局长:

您好!您托周传家同志介绍来参加导演研究班学习的张启民同志,现已入学。请放心。

贵市京剧团邵美荣、邵建伟同志拟来我院表演系参加进修班学习,该团(系)属于计划外办班,共学两年(第二年转为专业证书班,相当于大专学习),是定向培养,毕业仍回本团。每年每人学费两千五百元。我们很希望有志有才的青年演员来进修,如您认为可能,希望鼎力玉成为感。具体情况附上招生简章。我院表演系主任苏移同志也可能在四五月份到江苏招生,届时也可与其直接联系。

给您添麻烦。传家致候。此致

敬礼

                            朱文相  

90.3.14

虽然尽了努力,那次没人入学。因为1987年4月徐州市京剧团邵建伟、于朝红、邵美荣、陈惠敏曾在中国戏曲学院进修,该院教师王世续(辅导邵建伟全部《杨家将》)、叶澎(辅导邵建伟《捉放曹》)、于玉衡(辅导邵美荣《玉堂春》、陈惠敏《宇宙锋》)、王晓荣(辅导邵美荣《天女散花》)、夏韵龙(辅导余朝虹《姚期》)、艾名君、奎生等多有指导也。

1990年9月5—11日,江苏省梆子剧团举办40周年团庆。9月8日下午,去徐州站接265次郭汉城、韩健民夫妇,刘厚生,冯其庸,何为,霍大寿,龚和德,胡晓峰,吴大维等,即宴请于虹光大酒店,先期到达的南京来宾王鸿、谭慕平(江苏省剧协秘书长)亦在座,吴晶(徐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孟庆华作陪。

晚团庆在徐州会堂举行开幕式,我主持,吴晶致开幕词,刘厚生、王鸿讲话,及巨涛(江苏省梆子剧团团长)致答谢词,胡振龙(徐州市委副书记)、孟庆华(徐州市委常委、秘书长)、张建国(徐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丁养华(徐州市副市长)出席。接着演出《潘金莲与李瓶儿》(后定名为《李瓶儿》),南北二京来宾与观。

1990年9月9日与郭汉城、冯其庸、王鸿、何为、刘辉、谭慕平等合影于徐州江苏省梆子剧团40年团庆

9月9日上午,在南郊宾馆召开《潘金莲与李瓶儿》座谈会,我主持,南北二京来宾与会,确定为推荐江苏省梆子剧团青年演员张虹进京争取梅花奖的主演剧目。

晚即去徐州会堂陪南北二京来宾观看张虹折子戏专场,吴晶(徐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孟庆华、张建国、丁养华与观。

1990年9月8日与郭汉城、冯其庸、王鸿、何为、刘辉、霍大寿、龚和德等合影于徐州会堂江苏省梆子剧团40周年团庆

9月10日上午,在南郊宾馆召开张虹表演艺术座谈会,我主持,南北二京来宾与会,给张虹很多鼓励。午在友谊酒家宴请南北二京来宾,萧树平(徐州政协副主席)等作陪。

江苏省梆子剧团40周年团庆为其晋京演出和张虹荣获梅花奖奠定了基础。

1991年3月5日,胡芝风夫妇专程来徐指导张虹。下午遂去看望,张虹有拜师、胡芝风亦有收徒之意。

3月10日,郭汉城夫妇、刘厚生、龚和德、李培健自苏州来徐看戏。3月11日午,宴请南北二京来宾于友谊酒家,张建国、丁养华、杨徳勋等作陪。下午即去徐州市京剧团观看李雪梅、李水莲、张大环、邵建伟折子戏专场。晚去华东输油管道局礼堂观看江苏省梆子剧团演出《李瓶儿》。

3月12日上午,在徐州市乡财政培训中心召开座谈会,评议前天所看两台戏,郭汉城、刘厚生等均对徐州市的青年演员寄予希望。

4月,江苏省梆子剧团《李瓶儿》剧组应中国戏曲学会、中国戏剧家协会艺术委员会和中国《金瓶梅》学会邀请,江苏省文化厅、中国剧协江苏分会推荐晋京演出。徐州市组建了以副市长丁养华为领队,文化局长吴敢为副领队的晋京演出组委会。

4月14日晚,偕张虹、杨徳勋、吴安琳(徐州市文化局科级干部)拜访张庚、赵寻、荣高棠于其居。

1991年4月15日与郭汉城、张虹合影于北京郭府

4月15日晚,偕张虹、杨徳勋、吴安琳拜访郭汉城、冯其庸、何为、徐晓钟于其居。

4月16日晚,去人民剧场观看江苏省昆剧院首演《桃花扇》,石小梅经典剧目也。荣高棠、张庚、郭汉城等与观。

4月19日下午王鸿、郭汉城、薛若琳来北方饭店看望。

1991年4月20日晚徐州梆子《李瓶儿》演出合影于北京吉祥剧院

4月20日晚,《李瓶儿》在吉祥戏院首场演出。

4月22日晚,张虹折子戏专场在吉祥戏院首场演出。

1991年4月22日晚张虹折子戏专场演出合影于北京吉祥戏院

4月23日晚,陈秀兰折子戏专场在吉祥戏院首场演出。梅花奖评委及有关专家、领导张庚、郭汉城、赵寻、马少波、阿甲、舒强、李超、李紫贵、何为、徐晓钟、严正、俞琳、齐致翔、李超、李紫贵、刘诗嵘、张书义、李维新、薛若琳、霍大寿、吴祖光、曲六乙、沈达人、王育生、石维坚、吴晓铃、王利器、冯其庸、杜维沫、沈天佑、卢兴基、杜维沫、刘辉、郭林祥、李雪峰、粱光第、刘导生、荣高棠、高占祥、曲润海、凌启鸿(江苏省副省长)、王鸿、胡振龙(徐州市委副书记)等出席观看。

4月23日上午,中国戏剧家协会艺术委员会在吉祥戏院贵宾室召开“江苏梆子戏《李瓶儿》座谈会”。郭汉城主持,近六十位专家学者与会。马少波、冯其庸、王利器、刘辉、沈天佑、卢兴基、齐志翔、李紫贵等先后发言,对《李瓶儿》剧组和主演张虹给予高度评价。马少波说:“徐州市文化局冒天下之大不韪,将《金瓶梅》搬上戏剧舞台,是个创举,非常有魄力。江苏梆子征服了首都舞台、首都观众,也征服了首都戏剧界的专家。”马少波并于座谈会上当场宣布收《李瓶儿》编剧周长钟为学生。

4月29日晚,应中顾委办公厅邀请,晚张虹折子戏专场(三休樊梨花、打神告庙、别父)演出于中央警卫局礼堂,彭冲,郭林祥,王平、荣高棠、张平化、廖志高、舒同、杜义德等近30位中顾委委员,以及全军党建理论读书班的52位将军(其中有北京军区副司令邹玉琪中将、广州军区副政委刘新增中将、成都军区副政委王永宁中将、国防科技大学校长陈启智中将、兰州军区副司令陈超少将等),阿甲、胡芝凤夫妇、凌启鸿、胡振龙、丁养华等与观。

1991年4月29日张虹折子戏专场演出于中央警卫局礼堂合影

4月30日,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会议室举行拜师会,张虹拜胡芝风为师。张庚、阿甲、郭汉城、马少波、李希凡、冯其庸、刘颖南、薛若琳、齐致翔、苏国荣、龚和德、安志强、吴乾浩、谭志湘、王鸿、丁养华等出席。毕宴请于大三元酒家牡丹厅,张庚、郭汉城、冯其庸、刘颖南、阿甲、谭志湘、胡芝风夫妇、丁养华、张虹、杨徳勋、及巨涛在座。

1991年4月30日张虹拜胡芝风为师合影于中国艺术研究院

张虹的演出轰动了京城,北京的戏剧家们纷纷称赞。

郭汉城说:“从张虹的创作看,她最可贵的是在开拓中进取,在进取中开拓。在《打神告庙》中,张虹的水袖给人一种情之所生的感觉。一双水袖仿佛化入人物情绪情感之中,又与身段、表演、音乐融为一体,达到了形与神相结合,动与静相统一。”

高占祥说:“张虹的表演声情并茂,唱做俱佳,圆中见方,柔中见刚。”赵寻说:“张虹的演出非常成功,《打神告庙》我尤其喜欢,能演出人物性格,这点很可贵。”马少波说:“张虹的唱、做都见功夫,而且切合身份。所以她的戏看起来比较深沉。”阿甲说:“张虹的唱腔、表演,各方面的功夫都很好。”

收到1991年5月1日胡芝风先生信函,曰:

吴局长:

 您好!

      您这次带队来京,辛苦了!

      您们的戏得到首都专家和观众的好评和强烈的反响,我衷心地向您表示祝贺!这些成绩都浸透了您的心血,我要向您学习!

      张虹的成长,是您一手培养的。您让我和张虹结成师生之缘,这也是对我一个激励和鞭策。我当为徐州的文艺事业贡献我一点微薄的力量,以不辜负您和前辈师长对我的期望。

      附上文化报,由于删去了几百字,只剩短短小文,请指正。祝您愉快!

胡芝风  

1991.5.1

徐州文化的发展,有一份胡大姐的贡献。

1991年5月13日,收到薛若琳先生信函,曰:

吴局长:

您好!前次您率团进京演出,我观照不周,乞望海涵。

九日前,徐州市京剧团团长赵碧凌同志来京找我。转达了您对我的问候,谢谢!您推荐她报考我院硕士研究生进修班,我当鼎力帮助。我当即把小赵同志介绍给研究生部的两位领导,他们把详细情况跟小赵同志交谈过,第一印象颇好,小赵报考,我想料无大的问题,请放心。

何时再来北京叙谈?问及团长好!

再见。

顺祝

撰安!

                           薛若琳  

1991.5.13

若琳兄是当时“前海学派”的主事之人,也是中国戏曲学会的副会长兼秘书长,江苏省梆子剧团晋京演出前后,没少麻烦他,他也很尽力。他做事总是如此有始有终,这应该是他周到的工作作风和敦厚的道德品质所然。

1991年12月16日吴敢与谭元寿、胡芝风夫妇等合影于徐州市文化局

收到胡芝风先生1991年6月10日信函,曰:

吴局长:
您好!
      最近工作可忙,身体可安,念念!北京一别,我就赴黄石市排练《灰阑记》。前不久,到扬州观摩现代戏,见到吴安琳和老杨同志,他们在观摩之余,抓紧做了不少工作,我很感动。
      张虹在北京演出成功,是徐州市和江苏省的骄傲。张虹是幸运儿,有您这样育才爱才的领导的培养,张虹将取得更大的成绩。从徐州市蓬勃的文艺事业业绩中,看到您的强烈事业心和工作魄力,激起我对您的由衷的崇敬!
      张虹与我商量“红楼”的剧目,我认为,《焚稿》《哭灵》《尤三姐》(一折)是可以考虑的。三折戏三个行当,色彩比较丰富,可以发挥张虹表演的长处。至于现代戏,我们从各方面找找本子。目前陈牧手头的写宋庆龄掩护孙中山的一出戏不知可合适(孙中山暗场处理的)?您可多方权衡后作决定。排练中,若需要我做的,请顺时来信,我当尽力而为!这里排练可以机动处理的。最晚,我将于7月10日前回京。
不多写了,祝愉快!
胡芝风  
6.10

收到胡芝风先生1991年9月3日信函,曰:

吴局长:
您好!
      寄上《文艺界通讯》,这是我刚从外地回来才收到的,其中P57页的文章写得很好,我真替《李瓶儿》一剧高兴!
      今匆匆寄上,我马上要动身参加全国政协委员赴浙江的视察活动,9月21日回京。张虹的具体计划可有定下?
      我很惦念您们,想必工作、身体一切均好!祝您愉快!
胡芝风 匆此  
1991.9.3
    郭汉城老师已将“张虹”的评论交霍大寿同志了。

1992年1月25日吴敢与胡芝风、黄晓萍、谭慕平等合影于徐州市中山堂

收到胡芝风先生1991年9月12日信函,曰:

吴局长:
      我随全国政协视察团到杭州,昨天陈牧来电话,说张虹告诉他,要到丰县合作进京演出。我听了这事感到很好,这无形中又是张虹一次“进京”的机会。我匆匆地给张虹写了封信,争取去京演一个“专场”,三折戏固然好,但二折戏也够了,前面让别人加一折,这样丰县也会高兴的,这是两全其美的极好的机会。对于上次来京,个别“犹豫”的评委可以作一次补充,无疑可为张虹竞选添加一定的实力。我想肯定是您的高见妙着。
     不多写了,祝您愉快!
      我将于22日左右回北京。

胡芝风  

1991.9.12

胡大姐是真把张虹当作学生,这一方面她看到张虹有潜质,另一方面也是她视艺术和艺术人才为生命。1991年夏天以后发生了令人不愉快的第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风波,是非曲直,胡大姐是清楚的。这件事,全国艺术界都清楚,只有江苏省个别领导装糊涂。
还收到胡芝风先生1994年3月21日、1996年9月30日信函,不赘。

1991年6月4—10日,“1991年柳琴·泗洲·淮海戏音乐研讨会暨中国戏曲音乐学会会员代表大会”在徐州市召开。会议由中国戏曲音乐学会、徐州市文化局主办,徐州市文化艺术研究所承办。

1991年6月4日与何为合影于徐州市乡财政培训中心

6月4日上午,“柳琴·泗洲·淮海戏音乐研讨会”在徐州市乡财政培训中心举行开幕式,武俊达(中国戏曲音乐学会副会长、江苏省戏曲音乐学会会长)主持,何为(中国戏曲音乐学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所研究员)致开幕词,吴敢、王世一(内蒙古文化厅顾问)、纪根垠(山东省艺术研究所研究员)致词。晚去江苏省柳琴剧团排练厅陪与会人员观看“柳琴·泗洲·淮海戏音乐研讨会”专场演出。

6日下午,柳琴·泗洲·淮海戏音乐研讨会举行闭幕式,我主持,何为致闭幕词。晚宴请,与张云生(徐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为、武俊达、王世一、纪根垠等同桌。

8日上午,“中国戏曲音乐学会会员代表大会”在市财政培训中心举行开幕式,武俊达主持,何为做学会工作报告,我随丁养华、薛家佩(徐州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前去祝贺,丁养华讲话。晚去江苏省柳琴剧团排练厅陪与会人员观看“中国戏曲音乐学会会员代表大会专场演出”。

1991年6月8日中国戏曲音乐学会代表大会合影于徐州市乡财政培训中心

1991年11月—1992年1月,谭慕平新创作剧目《孙尚香》在徐州市京剧团付排,黄晓萍(A)、李水莲(B)饬孙尚香,邀请胡芝凤任导演。晚宴请谭慕平、胡芝凤、黄晓萍、汪人立于工贸宾馆。

12月15日下午,与谭慕平、胡芝风、黄晓萍谈《孙尚香》创作与排练事。

12月18日上午,召开《孙尚香》付排动员会,谭慕平、胡芝风、黄晓萍亦有讲话。

1992年1月5日上午,召开《孙尚香》排练调度会。晚宴请胡芝风夫妇、黄晓萍、汪人立等于月亮大酒店,何赋硕(徐州市政协主席)、张建国等在座。

1月25日晚,去中山堂观看京剧团A组演出《孙尚香》,何赋硕、张连珍(徐州市委副书记)、周嵩山、李鸿民、陈希明(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谭慕平、李培健、方洪友、苏位东(以上两人江苏省文化厅处级干部)等与观。

1月26日,下午出席李培健召开之《孙尚香》座谈会,晚即宴请于徐州会堂,胡芝风夫妇、丁养华、薛家佩等在座。晚即去中山堂观看京剧团B组演出《孙尚香》。

1994年7月3日上午,偕赵寻、杨徳勋、滕为(徐州市剧目工作室副主任)、吴安琳访张庚先生于北京张府,张先生笑谈戏剧界往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云,说了很多话。

1994年7月3日与张庚合影于北京张府

1997年10月18日下午偕杨徳勋、吴安琳、朱心田(徐州律师)、周长钟到北京访张庚、赵寻先生,第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风波事,张先生、赵先生观点非常明确。

收到1999年4月162孙崇涛先生信函,曰:

吴敢学弟如晤:
徐州一别,倏忽又是半年。半年来,一切都顺利否?时在惦记之中。此半年间,多承吾弟带携,如资金参会,两次选载拙文于大编“古代戏曲论坛” 与贵校“学报”等,无任感激!今特致函,谨表谢意。拙稿原属“锦考之十”将连载于《中华戏曲》(合订修订本连同锦本笺校,中华书局争取在9月份中大会议前合套赶出,届时再奉上请教),吾弟先发亦不妨,不知者不为过,况且让更多人了解锦本就里,又未尝不是一件善举。顺便请弟代帮一点小忙,在贵处开会时,见学报上连载大作《南戏总目》,但未全,仅见上中,而未见下。我希望将其凑齐,请您交待编辑部补寄一册(当时98年4期?)。地址附上(寄学报时有误,望更正)。耑此布达,顺颂
笔健!
孙崇涛  
一九九年四月十六日  北京

1998年10月19—21日徐州教育学院主办《中国古代戏曲专题研讨会》,崇涛师兄出席了该次会议,所以才有“徐州一别”之说。“学弟”云云,乃我们均系浙江大学本科毕业,其年级略高,且徐朔方先生均为我俩师长也。信写得工工整整,叠装得方方正正,一如其人。

孙崇涛教授

2000年3月31日至4月6日,“首届中国(苏州)昆剧艺术节暨优秀古典名剧展演”在苏州举行。4月3日下午,偕李水莲访胡芝凤,盖胡芝凤、李水莲亦有师生之谊也,晚即去开明大戏院观看湖南省昆剧团演出《荆钗记》。

收到孙师兄2006年1月23日信函,曰:

吴敢学兄道席:

久疏联络,吾兄近年一切可好?至念。贵处的戏曲研究项目,想来大功垂成,因时见尊编目录等撰刊于书刊。拙撰《戏曲文献学》想附录《复庄今乐府选》全目,最好是原件复制,因遍寻无着,或有问题,故今特您求助,因为据悉吾兄发表过有关文章(未见)。请您将所据的此目原件,复制一份掷下,感谢不尽。愚已退休多年,去美国教过一段时间书,回国后深居简出:年近古稀,诸事力难从心故也。旧历新年将届,借此特向您与嫂夫人及阖家大小

顺祝

吉祥平安

                    孙崇涛

二00六年元月二十三日

收到孙师兄2006年2月25日电邮,曰:

吴敢学弟:

寄下的目录收到,可谓雪中送炭,十分感谢。复庄目我手头曾有多种,弟之所寄,是否即是“浙图”所藏张宗祥编纂的那一份?再请赐示。

  挂号寄上新出拙著《戏曲十论》一册(邮寄贵宅),谨请拨冗阅正。其中有关《金瓶梅》戏曲史料一论,推想吾弟会更感兴趣。

  我正在高则诚家乡瑞安市策划明年暑假举办《琵琶记》国际研讨会,如果顺利,想再次邀弟温州一会,如何?

  专此奉复。即颂

  研安!

             孙崇涛 2006-02-25 北京

附:电子信箱:

chongtaosun@163.com

移动电话:13426022498

2006年3月25日8:30,“纪念王季思、董每戡百年诞辰暨中国传统校区学术讨论会”举行开幕式(参见附件17)。

浙大校友孙崇涛、黄仕忠、谢雍君、吴敢2006年3月25日合影于广州戏曲会议

晚会议宴请于佛山宾馆,我与拙荆、赵兴勤夫妇、孙崇涛、郭英德、张大新、胡大雷、谢雍君、杜海军同桌。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开设“古典戏曲研究”“金瓶梅研究”“楚汉文化研究”专栏,请我主編,2006年12月13日,遂为约稿,计有:黃霖、潘承玉、霍现俊、程芸、解玉峰、俞为民、吴新雷、王星琦、黄仕忠、赵山林、孙崇涛、王汝梅、徐永明、孙秋克、项裕荣、邢慧玲,同时拜年。

收到孙师兄2006年12月27日信函,曰:

吴敢学弟如晤:

大函并稿约奉悉,承蒙垂顾,不胜感荷。

愚近患小疾,正住院治疗。欣闻吾弟主编学报栏目,理应大力捧持,奈心有余而力不足,盼予宽谅。

阅“用稿要点”第一条,窃计收入前奉之《戏曲十轮》中之《西厢题材别论》拙文,差强符合。此文此前从未正式发表,如弟不避重复,可以“转载方式” ,附骥大编;如感不妥,可作罢,新作另俟他日提供郢正。

耑此奉复,顺颂

新年快乐!

孙崇涛  

二00六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拙撰《戏曲文献学》正在印制中,不日出版,定奉上请教。又及

《戏缘:孙崇涛自述》

2007年10月22日,收到孙师兄电邮:

吴敢学弟:

顷阅电函,惊悉吾弟贵体欠安,不能参加温州会议,甚憾。希吾弟及早致电温州联络人,申明情况,免使对方仍为您作到会安排。

瑞安市政府拟向到会正式代表赠送中华线装套印版《古本琵琶记汇编》一套,价格不菲(定价1800元)。没有到会者能否获赠,情况不详。本人可以向他们提建议,但未必能准;弟如已递交论文(准备出书),或许会多一层说法理由。专此布复。谨希保重。

痴兄崇涛复。

2007.10.22

2008年1月30日,收到孙师兄电邮:

吴敢学弟:

电函收悉,谢谢关心与问候。喜闻吾弟身体康复,至为欣慰。遗憾温州会议被错过,未能与您相聚,只好冀来日另有其他机遇。

拙著《戏曲文献学》被出版社一拖再拖,延误了出版日期,现已答应于最近间即可付印出版。吾弟对拙著多有关心与帮助,对此,愚已在书序表示过感谢。拙著出版,愚当在第一时间寄奉吾弟请教,望留意收取。顺祝

新年顺利、安健!

                    孙崇涛 

2008/01/30

2008年3月8日,收到孙师兄电邮:

《戏曲文献学》

吴敢学弟:

拙著《戏曲文献学》已于昨日挂号寄上,收后盼能回复。阅后如有所感,请写点评介文字发表,以壮该学声色。

兄 孙崇涛专此 

08-03-08

5月12日,发孙崇涛电邮:

崇涛师兄如晤:

大著奉收,谢谢!

大著高屋建瓴,浏览一过,即获益匪浅。大著为戏曲文献学的学科建设,奠定了厚实的根基。大著既是戏曲文献学的开山之作,又是戏曲文献学的经典之作。弟正为徐州师范大学戏剧戏曲学专业硕士生开设戏曲文献学课程,故而兴趣尤浓。弟当认真拜读,写出读书心得,请师兄教正!

春祺

                                  吴敢

2008.5.12 17:40

2008年5月12日,收到孙师兄电邮:

吴敢学弟:

近况可好?念念。拙撰《戏曲文献学》谅必通览,未知对吾弟教学有无助益?阅后有否所感?贵校学生有没订购?大家有哪些意见或建议?这些都是本人关注之事,目的主要想了解大家对该学科建设的想法。吾弟打算要写篇评介文章,不知动笔了没有?如果文章不是太长,就请寄交杨胜生拿到文化报上发表;如果较长,就发在《中国戏剧》或交叶长海拿到《戏剧艺术》发表。未知吾弟意下如何?顺问

教安

孙崇涛 

2008-05-12

《南戏论丛》

当时忙着筹备两个会议(江苏省明清小说研究会2008年会、第六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没有及时开笔。后又因健康原因搁置大半年,错过了书评时份,真是对不住孙师兄。今借此文成稿之际,用为赎责,略谈读书心得如次:

戏曲文献学是正在建设与发展的学科。戏曲学约可区分为六大部分:戏曲文献、戏曲历史、戏曲理论、戏曲文学、戏曲音乐、戏曲演艺。戏曲文献既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又是戏曲学的基础与起点。

20世纪是中国古代各体文学竞相比效、著书立说的时期,其中尤以戏曲研究最具筚路蓝缕、发凡起例之功。标明通史的大作便有近二十部之多,断代史、剧种史、批评史的专著更在七八十种以上,作家作品研究的论文与结集一度呈燎原之势,资料汇编、语词集释、剧目综录、剧本校注、史实考订、文物索引、文化发探等亦复蔚成大观。而戏曲文献的收藏、寻访、著录、整理与编刊,正是这幅曲论画卷中的浓笔重彩。应当说,没有20世纪戏曲文献的发展,便没有20世纪戏曲研究的繁荣。可以说,建立戏曲文献学,既是水到渠成,又是应时所需。

戏曲文献学的研究对象,愚以为约可细分为目录提要、总集丛刊、选本别集、曲律曲谱、版本辑校、序跋评点、报刊杂记、剧场演出、文物图录九大部类。孙崇涛著《戏曲文献学》从其所分戏曲目录学、戏曲版本学、戏曲校勘学、戏曲编纂学四大类别之中,分别将这九大部类蕴含其中,糅捲和合,分则呈现,浑然一体,既是戏曲文献学的开山之作,又是戏曲文献学的经典之作。

这部大著,足可见其学术敏感性和学科把控力,也可见其历史担当和学问示范。

《回眸集》

孙崇涛先生一生研究戏曲,一世戏曲情怀。近年“一周一曲”,吟唱京剧、越剧、歌曲等,截止2022年10月29日,我已收到宁澹轩京华版159期。

吴敢  

2022年11月2日于彭城敏宝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江苏柳琴戏
徐州1960年的10张照片
2021江苏省徐州市高三5月考前模拟考(南通徐州四模攻略)
柳琴戏名家访谈:破茧成蝶---季艳秋
重温经典:朱树龙主讲《柳琴戏的表演风格与声腔特色》
这里让苏州无锡羡慕不已,人口近900万,成江苏唯一供暖城市!_【今日爆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