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献》2023年第5期目录与内容摘要

《文献》2023年第5期

版本目录学研究专刊

国家图书馆藏弘治十四年刻本《夏忠靖公集》

明中叶仿宋本考论  杨森

内容摘要:明弘治、正德年间印本书籍的版本风格发生重大变化,仿宋本开始出现,并以苏州地区为中心逐渐流行开来,这与当时古书旧本的流通规模扩大有关。早期仿宋本据字体风格可分为软体与硬体两种,软体字本因与明前期本风格近似,刻工更容易实现技术上的衔接与转换而较早出现,具体呈现面貌则受到同时期吴门书派的影响。正德以后,由于硬体风格更适应刻工奏刀习惯,且随着不断地技术改良,刻书效率极大提升,适应了当时士大夫阶层对书籍的数量需求和成本考虑,越来越被广泛应用于印本刊刻中。从仿宋本书籍种类和数量的变化中,也可看出弘正年间复古文学的取法对象和观念主张从不明确到明确的阶段性特征,以及复古派与吴中文人间文学理念的异同。

关键词:明中叶 仿宋本 软体 硬体 文学思潮

试谈古籍影抄本及其制作方法  樊长远

内容摘要:古籍抄本有一般抄本和影抄本两种形式。传统观点认为,影抄本系用质薄坚韧的纸张覆盖于所据底本之上,按照底本的点画行款摹写而成。毛氏汲古阁影抄本就是其典型代表。近年来,有学者否认这种看法,认为并不存在覆纸影抄法,只有仿写法,即影抄本并非将纸覆在原书之上摹写,而是抄手模仿原书字体照抄而成。但是,勾稽文献记载、查验现存影抄本可知,影抄本是将底本拆散,以薄且透字效果好的纸蒙在书叶上摹写而成,所以仿写的新说法不能成立,仍然应该坚持传统概念。考察古人对“影抄”这一概念的使用习惯并查验现存实物可知,确有部分古籍是仿写而成却被著录为影抄本,相关著录当结合精微细致的概念辨析与科学精确的实物鉴定予以纠正。

关键词:影抄本 覆写 仿写 汲古阁

《切韵指掌图》各版本

近代石印、铅印书籍之雕版翻印本考述  孙云霄

内容摘要:西方的石印和铅印术传入我国之初,由于生产成本较高,缺乏竞争力;光绪以后,技术虽然得到改良,但因运输条件落后和社会环境动荡等,在内陆的发展仍较为迟缓。而中国传统的雕版印刷技术简易、成本较低、传播广泛,于是出现雕版翻印石印、铅印书籍的现象,其操作方式又分为影刻和翻刻。有的影刻本摹印精善,导致今人错误著录为石印或铅印本,因而需从纸张、墨色、字体和版式等方面进行鉴别。同时也存在作伪现象,书坊翻印时会篡改原书的题名、序跋和牌记等,这就给底本溯源工作造成了一定困难。至于石印、铅印书籍影刻本的校勘和刻印质量,总体上讹误占比较低;但当原书小字密行或者笔画纤细时,容易出现形近而讹的错字,且书板易受磨损,文多漫漶。

关键词:近代 石印 铅印 影刻 雕版印刷

《史通》明蜀刻本考   刘占召

内容摘要:《史通》传世最早版本,学界多误认为是明嘉靖十四年陆深刻本。事实上,该本的祖本——正德、嘉靖间的蜀本尚存世,洪业、王献唐各有四篇题记。陆深修订蜀本当是先在原板上剜改,后又改板翻刻。蜀本《因习》篇题目下注“缺文”,陆深抽出《鉴识》620字拼凑了假的《因习》。蜀本《补注》中仍保存《因习》755字,与张之象本文本相同。陆深又以《曲笔》491字窜入《鉴识》,这点可以张之象本正之。蜀本的再发现,证实《史通》传世版本的文本具有一致性。蜀本、陆本、陆本的翻刻本常被混淆,如张之象本校勘记所称之蜀本、顾广圻校订本所称之陆本,均为陆本的翻刻本。厘清蜀本、陆本与翻陆本不同的版本样态和递承关系,对《史通》文献校勘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史通》 蜀本 陆本 翻陆本 错简

《庄子注疏》传本考述    丰子翔

内容摘要:《庄子注疏》主要版本举凡有七。雕版于南宋的魏岘本是存世最早的刻本,道藏本的文本由魏岘本的文本衍生而来。宫内厅本、足利本、庆应义塾本、中野本四种日系传本的内容既有相似性又存在个性,符合日本旧抄本的文献特征。庆应义塾本是以魏岘本系统的文本为基础,参定其他版本而成。中野本虽为刻本,但其内容出自另一部日本旧抄本,文字多存抄本旧貌。杨守敬校刻的《古逸丛书》本是近代以来研治《庄子》的通行本,虽题为“覆刻”,但实际上是拼凑魏岘本、道藏本、中野本三本的内容,并加臆改而成的新读本。

关键词:《庄子注疏》 魏岘本 道藏本 日本汉籍 《古逸丛书》

《玄应音义》赵城金藏本补雕页

赵城金藏本《玄应音义》版本研究

——兼谈《金藏》的补雕依据和大藏经的流传   吴成洋

内容摘要:赵城金藏本《玄应音义》,原版、补板相间,呈现了元初补雕《金藏》的一些细节,反映出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异,有版本学、校勘学和史学研究价值,而学界关注较少。将其与高丽藏初雕本、再雕本比勘,发现三者虽同出一源——开宝藏本,但是细节上仍有不少差异。初雕本忠实于底本,赵城本原版与初雕本高度一致。再雕本和赵城本补板叶则修订略多,且二者增补内容一致,有共同的修订依据——契丹藏本,这为理清《金藏》的补雕依据提供了可靠例证。赵城本的补板多在局部,总体面貌变化不大;再雕本则据原有版式重新写刻。通过比勘,厘清了《玄应音义》早期刻本之间的源流、递修关系,还可对宋元时期中国北方汉文大藏经的流传、递修做新的探讨。

关键词:《玄应音义》 《契丹藏》 《赵城金藏》  《高丽藏》

陆贽《文集》版本及其源流考论   谢久胜

内容摘要:传世陆贽《文集》主要分为二十四卷、二十二卷、十五卷,前二者为白文本,皆含有《制诰》《中书奏议》《奏草》三部分;后者源于宋人郎晔所注,仅含《中书奏议》《奏草》。后世以“翰苑集”指代陆贽《文集》源出唐人权德舆整理的二十四卷本《翰苑集》;十卷本《翰苑集》源出唐人韦处厚,是“《制诰》一十卷”的别称,属于陆贽《文集》的一部分,南宋后鲜有单独流传。从《奏议》的篇目编次、析卷方式来看:一、最迟于南宋中后期合刻的二十二卷本是白文本系统的主流;二、今日本静嘉堂文库所藏《中书奏议》残卷当属二十二卷本残存,宋刻还是元刻未可定谳;三、今台图所藏宋刻郎晔注残本的白文底本与二十二卷本应是同源,但郎晔注释时别有所采;四、元代翠岩精舍重刻十五卷本是宋郎晔注原刻本的删节版本,且重新编次析卷,是后世注本系统的主流;五、二十四卷本是以二十二卷本为主体,糅合郎晔注本,重新编次析卷,并托古权德舆,大约是元代或明初的产物;六、元潘仁《唐丞相陆宣公奏议纂注》是对二十二卷本所含《奏议》的独注,属注本系统支流。要之,陆贽《文集》的版本研究是集部文献和史部文献交叉的典型案例,亦揭示了“正名”与篇目编次、析卷方式对于版本研究的重要性,既是个案,又可以对集部文献整体研究有所启发。

关键词:陆贽《文集》 白文本 郎晔注本 篇目编次 版本源流

《阳明先生文录续编》、《王文成公全书》

明嘉靖徐必进刻本《阳明先生文录续编》考论   芦婷婷

内容摘要:通过对比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 徐必进刻本《阳明先生文录续编》与明隆庆六年(1572) 谢廷杰杭州刻本《王文成公全书》续编前四卷和世德纪及附录部分,兼及明万历元年(1573)谢廷杰南京重刻本《王文成公全书》和当前学界使用范围较广的阳明全书、全集的对应部分,考查《阳明先生文录续编》的刊刻缘起、刊刻者、卷数及卷次,所存佚诗、脱文、佚文及形成背景、原因等,并以此为切入点剖析隆庆本《全书》的编纂、刊刻过程及时代背景。《阳明先生文录续编》编者钱德洪秉持应收尽收的原则,编辑续编之初衷更多体现传播阳明学术、激励后学的醇正目的。而《王文成公全书》之编纂则带有一定政治性,对所收单行本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增补和删改。

关键词:王阳明 《阳明先生文录续编》 《王文成公全书》 嘉靖本 隆庆本

《奎章总目》发覆  袁成

内容摘要:朝鲜书目之中,《奎章总目》备受学界关注,然其成书、版本等问题却有待进一步厘清。正祖时期,以徐命膺为首的徐氏家族奉命编撰《奎章总目》。起初《奎章总目》包括两部分:皆有窝所藏华本(《皆有窝书目》)以及西库所藏东本(《西库书目》),但由于体例的原因,最终《西库书目》未能纳入,故今所见《奎章总目》完全等同于《皆有窝书目》。纯祖时期,经前朝参编者徐滢修的提请,《奎章总目》得到校正与增订。现今通行的奎章阁本乃纯祖朝增订本,而无人问津的伯克利本乃正祖朝修撰本。《奎章总目》作为官修书目,虽有增修校订的过程,但仍存在不少失察之处,宜作补正。

关键词:《奎章总目》 朝鲜书目 奎章阁本 伯克利本

天一阁博物院藏《四库全书总目》抄本初探  陈丹琪

内容摘要:天一阁博物院所藏朱鼎煦旧藏的《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抄本1册,内容是卷一一三子部艺术类二、卷一一四艺术类存目。此抄本的性质当为私家录副本,其底本的文本形成时间下限在乾隆五十二年至五十四年之间。现存稿抄本《总目》中,仅上海图书馆藏稿本中有卷一一三的零页,卷一一四的内容则不见于各种稿抄本,是以此抄本可补现有稿抄本《总目》卷次之阙,也有助于深入考察《总目》艺术类的编纂过程。借助此本还可发现,浙本《总目》在刊板后又经过剜改、重雕等修改。

关键词:《四库全书总目》 录副本 天一阁 浙本

《中国通俗小说书目》

“簿录分类”:目录学视域下中国通俗小说部类之学的建立及其意义  叶楚炎

内容摘要:孙楷第的《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不仅标志着通俗小说专科目录的成熟与正式建立,也是目录学视域下中国通俗小说部类之学的奠基之作。作为专科目录的杰出代表,《经义考》《小学考》以及《曲录》等为通俗小说部类之学的形成提供了足够丰富的资源,而通过对《都城纪胜》《梦粱录》《醉翁谈录》等典籍目录学价值的挖掘和转化,孙楷第也找寻到在通俗小说内部分门别类的依据和范例。经由对这些资源的精微辨析和审慎取舍,孙楷第将“讲史”与“小说”确定为部类体系的核心,并由此设置了总类,同时又借鉴《中国小说史略》的分类法设置子目,通俗小说的部类之学正式建立。但由于通俗小说复杂的文体特性,出于让部类之学更大地发挥“考镜源流”作用的考虑,就不得不牺牲“秩然不紊”的要求,孙楷第所创立的通俗小说部类之学所受到的非议和误解都由此而来。

关键词:专科目录学 孙楷第 通俗小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目答问》:《四库全书总目》之后影响最大的目录学著作
版本目录学的思考与实践 ——《上海图书馆善本题跋真迹》编后记
《汲古阁珍藏秘本书目》的著录体例及其价值述论
刘明丨《鲍氏集》:汲古阁影宋抄本的实物考察与成书层次的推定
李裕民:论《四库全书》文渊阁本的缺陷—以宋代文献为中心
抄本的鉴赏与收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