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邹贺:《说岳全传》成书年代考

一直以来,《说岳全传》的最终成书时间是个悬而未决的疑案,分歧在究竟是康熙二十三年还是乾隆九年。

有益堂刊本《说岳全传》

支持康熙成书说得有《明清小说观止》[1]、《明清小说序跋选》[2]、《中国古代禁毁小说漫话》[3]等书。

支持乾隆成书说得有《伦敦所见中国小说书目提要》[4]、《古本小说集成》之《说岳全传·前言》等。

还有些书干脆二说兼取,如《中国小说史漫稿》[5]、《中国小说史》[6]等。

对这个问题作过讨论的有杜颖陶[7]、李琳[8]等人,二人都持乾隆成书说,但其论证却难称完善,颇有值得商榷之处。

题为“仁和钱彩锦文氏编次,永福金丰大有氏增订”的《说岳全传》,其篇首金丰序言的结尾作:“甲子孟春上浣永福金丰识于余庆堂”。[9]对此处“甲子”的年代判定正是造成分歧的根源。

01
“康熙二十三年成书说”质疑

 现存《说岳全传》最早的两个版本都是嘉庆年间,一是嘉庆三年(公元1798 年),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辽宁图书馆藏[10],书口题:《说岳全传》,书笺题:《新镌精忠演义说本岳王全传》,十册,二十卷八十回。

另一个稍晚的是保存在英国博物馆的嘉庆六年福文堂刻本,九集八十回。“封面横刻:‘嘉庆辛酉新镌’(即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正中书名《说岳全传》,右方仁和钱彩先生编次,左为福文堂藏板,附有金丰序言。”[11]

清刊本《新镌精忠演义说本岳王全传》

由此可知在嘉庆三年前的某个甲子就是由金丰作序的《说岳全传》最终成书的时间。而嘉庆三年之前的二个甲子依次是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5)和乾隆九年(公元1745)。

除了上述的嘉庆三年、六年本,《小说书坊录》提到了二个年代更早的本子,但是有疑问,不能断定。

第一种是吉林大学图书馆藏“顺治年间宏道堂刻本《说岳全传》”。此本太过古怪,最大的疑点是“顺治年间”根本不合“甲子”之说,其次也不见它的题名、版式,需要进一步验证。

在笔者所见的几种图书馆藏书目,如《北京图书馆普通古籍总目》、《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中文古籍书目》、《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古籍书目》、《清华大学图书馆藏善本书目》、《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普通古籍目录》里都查不到同样的记载,而按《小说书坊录》的说法这个宏道堂本就是“海内孤本”。

宏道堂是清代比较有名的书坊,此本存在的真实性当不用怀疑,笔者认为还是版本年代判断出了问题;

宏道堂刊本《说岳全传》

第二种是大连图书馆藏“金氏余庆堂《增订精忠演义说岳全传》”,标为康熙二十三年刻本。[12]如果此本属实,它将是现存的唯一的《说岳全传》余庆堂初刻本!

但从未见任何人对这个本子有具体的描述,而它恰恰是可以为《说岳全传》成书时间提供结论性证据的,这么重要的依据却没人利用说明这个版本本身有问题。

再者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古本小说集成》在影印《说岳全传》时,选取的底本却是同馆所藏、年代未定的锦春堂本,试想如果此本真是时间确定的余庆堂初刻本的话,又怎会放着这样的初刻本,弃而不用?所以这个本子所谓的“康熙二十三年”大概也只是没确凿依据的推测而已。

1996年1月,辽宁古籍出版社出版简体、横排、校勘、标点本《中国十大历史演义小说》之《说岳全传》。郑荣撰《校点后记》称:“此次校点以金丰于‘甲子孟春’作序于‘余庆堂’的‘校正新镌’本为底本,并参之光绪二十三年戊戌本校点整理。”意思是指采用的底本就是金丰余庆堂初刻本。

锦春堂刊本《说岳全传》

笔者将它与锦春堂本两相比较,发现二者惊人地一致(可惜未见底本,不能检其避讳情况),据此笔者放胆断言:此本就是锦春堂本,大连图书馆馆藏目录必然有误。故上述二本可以不置入本文考察范围。

目前尚未有任何直接证据能够证明《说岳全传》的确切成书年代,持康熙二十三年成书说者没有做出任何具体论证,其依据主要有三条:

一是《说岳全传》是一部反映民族战争的历史小说,因此清初民族矛盾未定时更符合其产生的背景。

这只是一种臆测,事实是《说岳全传》中两大对立角色岳飞和兀术都称得上英雄,作者毫不吝惜笔墨对以兀术为首的金国将领的赞美,如第四十二回“打碎免战牌岳公子犯令、挑死大王子韩彦直冲营”中对金弹子的赞辞:“相貌希奇,如同黑狮子摇头;身材雄壮,浑似狠狻猊摆尾。双锤舞动,借认李元霸重生;匹马咆哮,却象黑麒麟出现。”接着是金弹子和何元庆对战的赞辞:“两马如游龙戏水,四锤似霹雳轰山。金弹子,拼命冲锋图社稷;何元庆,舍身苦战定华夷。宋朝将士,矻支支咬碎口中牙;金国平章,光油油睁圆眉下眼。你看那两员勇将,扬尘摇土风云变;这时节一对英雄,搅海翻江华岳摇。真个是:将遇良才无胜败,棋逢敌手怎输赢?”

《校正绣像说岳全传》

第五十六回“述往事王佐献图、明正邪曹宁弑父”中对金将完木陀赤的赞辞:“若不是原水镇上王彦章,必定是灞陵桥边张翼德”接下来描述宋、金两军对峙的赞辞:“那边一意夺乾坤,拼得你死我生;这里忠心报社稷,博个拜将封侯。”把金国将领比作中华英雄,不吝溢美之辞。

这些恰恰说明作者态度超然于民族对立情绪,承认金国也是为了争江山社稷,同时不否认南宋初年将士有为自己前途拼杀的心理。这显然不是有民族情绪的人操持的观点,与清初民族矛盾激烈动荡的现实并不符合。

二是小说出现了明代的职官、地理称谓,因此作者可能是由明入清者。

比如林香娥先生的说法:“从小说频繁使用明朝的职官、地理称谓的情况看,小说的作者应该是由明入清的文人,可将小说出版时间定在康熙二十三年。”[13]

本堂藏板《说岳全传》

此言于理不通,试想作者写的是南宋初年的故事,如果把清代官职、地理称谓写入书中,岂非引起读者怀疑:

岳飞时代的官名、地名怎么竟与自己时代的一样?而引用明代官职、地名,恰恰表示作者生年距离明代已远,作者没有准确的知识,故以明代官名、地名误入南宋的故事。如此比较而言,仍以乾隆九年更为合理。

三是乾隆年间归安姚氏刊《禁书总目》[14]里有《说岳全传》一书,因此前推到康熙二十三年。

乾隆年间禁《说岳全传》的确切时间是乾隆四十七年,“七月十三日奏准,江西巡抚郝硕奏缴十二种……《说岳全传》十本,仁和钱彩编次。内有指斥金人语,且词内多涉荒诞。应请销燬”。[15]这个证据的不妥显而易见,因为乾隆九年同样在禁书之前,因此它说明不了任何问题。

由此可见,“康熙二十三年成书说”本身理由并不充足可信。

02
“乾隆九年成书说”新证

本衙藏板《说岳全传》

前文提到的杜、李二位先生的讨论都是立足于间接的文献资料来探讨的,本文亦试图引征某些文献记载来印证《说岳全传》的成书年代 。

杜、李二位先生都引用《说岳全传》第十回“大相国寺闲听评话,小教场中私抢状元”里的资料作为论据。

杜文云“在第九回里叙述杨再兴和罗延庆在大相国寺里听评话,听到讲‘第七条好汉罗成’。按:罗成是第七条好汉一说是由于《说唐演义》流行起的,《说唐演义》又是乾隆初年才面世的。”[16]

李文云:“今本《说岳全传》第九回叙杨再兴与罗延庆在大相国寺听评话,评书云:‘第七条好汉罗成’等等,罗成为天下第七条好汉之说始见于《说唐演义》,《说岳全传》既采此说,则成书可能与《说唐演义》同时或稍后。《说唐演义全传》约成书于雍正年间,卷首有乾隆元年(公元1736)如莲居士序言。据此则《说岳全传》正是成书于乾隆初年的可能性较大。”[17]

但仔细推敲会发现这条论证是有问题的:

大文堂刊本《说岳全传》

首先在现在通行的《说岳全传》版本中杨再兴、罗延庆听评话是在第十回中,非是第九回,二位先生以其为第九回,可能是根据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据同治庚午木刻本的排印本而说的,这个务本堂本是七十九回,故造成回数的不同。其原文如下:

 却说牛皋跟了那两个人走进围场里来,举眼看时,却是一个说评话的,摆着一个书场,聚了许多人,坐在那里听他说评话。那先生看见三个人进来,慌忙立起身,说到:“三位相公请坐。”那两个人也不谦逊,竟朝上坐下。牛皋也就在肩下坐定,听他说评话。却说的“北宋金枪倒马传”的故事。正说到:“太宗皇帝驾幸五台山进香……此叫做八虎闯幽州,杨家将的故事。”说到那里就不说了……原来与对门一样说书的。这道友见他三个进来,也叫声:“请坐!”那三个坐定,听他说的是“兴唐传”。正说到:“秦王李世民在枷锁山赴五龙会,内有一员大将,天下数他是第七条好汉,姓罗名成。”[18]

这里清清楚楚写的是《兴唐传》,并非《说唐演义》。

《兴唐传》本身是一部评话,与《说唐演义》前半部分故事梗概相仿,但并不相同。《兴唐传》一直未成书,直到1956年才由金受申整理、通俗文艺出版社出版。

所以可以肯定《说岳全传》此处所说的《兴唐传》就是真正的清代评书,并非以小说形式出现的《说唐演义》。

集经堂刊本《说岳全传》

而且若按杜、李二位先生的看法推论,《说岳全传》在此前提到的《北宋金枪倒马传》也应该是成书的小说,但是由《北宋志传》改编而来的《北宋金枪全传》是在道光癸未年(公元1823年)成书的,[19]而《说岳全传》是不可能引用晚于嘉庆三年的资料的,所以在这里杜、李二位先生的观点就有自相矛盾之处了。

至于第七条好汉的说法也不能认定是《说唐演义》的独创,孙楷第先生云《说唐演义》“盖取之市井伎艺人所说,复以褚书为底本而涂抹之,因成此本。唯其书甚流行于闾里间,书场演说多与之合,而乡村佃民尤津津乐道不置,盖俗人避文就质,所嗜实在此等。”[20]可见小说取材于评话的可能还是很大的。

至于说《兴唐传》和《北宋金枪倒马传》是评话也是有文献依据的,《听雨轩笔记》载:“评话则皆海市蜃楼凭空架造,如列国、东西汉、三国、隋唐、残唐、飞龙、金枪、精忠、英烈传之类是已。”[21]

卷后跋称此部分“馀纪”的文章编辑于“壬子暮春”,考察前文,应当是乾隆五十六年。而《听雨轩笔记》是作者清凉道人二十年游历见闻的笔记,可以推知以上那些评话都是清凉道人在乾隆年间听到过的,那么《说岳全传》的作者在乾隆年间听到并录入书中的可能也就有了间接的依据。

剑光阁刊本《说岳全传》

《说岳全传》引用评话“金枪”在书中尚有一处,是第五十五回“陆殿下单身战五将,王统制断臂假降金”里王佐入金营招降陆文龙时,曾给陆文龙讲“骅骝向北”的故事,说孟良盗取了辽邦的名驹“日月骕驦马”,此马入宋后向北嘶鸣,七日不食而死。

而在《杨家府世代忠勇演义志传》和《北宋志传》中却都是说孟良入辽原为的是取老令公骸骨,与马无关,而且此马本就是西羊国进贡给大宋半路又被辽军夺走的,因而它根本不存在向辽邦尽忠的道理。

《杨家府世代忠勇演义志传》和《北宋志传》二书均成书于明代,在《说岳全传》成书前已经流行,但《说岳全传》关于辽邦名驹的说法完全与之相左,可见《说岳全传》此桥段的作者没有参考《杨家府演义》和《北宋志传》,而直接取材自评话——可能就是前文所说的《北宋金枪倒马传》(“倒马”二字不可解,疑就是“盗马”之误)。

《听雨轩笔记》还提到了“飞龙”,这是以赵匡胤为主角的评话。相应的小说是《飞龙传》,以及吴璿在此基础上加工写成的、成书于乾隆三十三年的小说《飞龙全传》。把《飞龙全传》与《说岳全传》两相比较,也发现了值得注意的地方。

老二酉堂刊本《说岳全传》

《说岳全传》第一回与《飞龙全传》第十七回都有关于赵匡胤和陈摶老祖对弈的情节,下面试比较二者的区别。

《说岳全传》第一回“天遣赤须龙下界,佛谪金翅鸟降凡”中仙童明月称:“小弟记得当年赵太祖去关西之时,在此地经过,被我师父将神风摄上山来下棋,赢了太祖二百两银子。逼他写卖华山文契,却是小青龙柴世宗、饿虎星郑子明做中保。”[22]

《飞龙全传》第十七回“褚玄师求丹疗病,陈摶祖设棋输赢”中写到了赵匡胤与神鬼庄五鬼赌钱,身受鬼邪之气侵袭,病卧华山神丹观,康复后拜访陈摶,因而与之对弈,输了三百两银子,监局作保的是西岳华山仙翁。[23]

另外《飞龙全传》第七回“柴君贵贩伞登古道,赵匡胤割税闹金桥”中写道“且说又有一位好汉,乃按上界黑虎财神星临凡,姓郑名恩,字子明。”[24]这也与《说岳全传》中写郑恩为饿虎星有异。

这种差别说明《说岳全传》引用的或者是前文所涉及的乾隆年间评话“飞龙”,或者是旧本《飞龙传》内容,即《飞龙全传》所据原本,其书现佚,故原本《飞龙传》成书年代不得而知,吴璿自序称自己是在乾隆十四年所得,则《飞龙传》成书当在此之前,显然又是以乾隆九年与之最接近。

此外还有二条旁证,可供参考。

同元堂刊本《说岳全传》

首先,明末清初在江南活动的著名说书艺人柳敬亭表演的节目中也含有岳飞题材。清初周容所撰《春酒堂文集》之《杂忆七传·柳敬亭》载:“癸巳值柳敬亭天虞山,听其说数日,见汉壮缪,唐李、郭,见宋鄂、蘄二王。剑戟刀槊钲鼓起伏,髑髅模糊,跳踯绕座,四壁阴风旋不已。”[25]

柳敬亭卒于康熙十年(公元1671),故这里的“癸巳”应当是指顺治十年(公元1653)。可见在顺治末、康熙初,最有影响的说书家那里,仍然以岳、韩合传(最早的南宋王六大夫表演时是四人合传),在长篇叙事的文艺作品方面,岳飞题材并未独立成章,那么此时骤然产生一部五十万言、以岳飞为单一主角的长篇叙事小说,从传承上看似乎略显突兀不合情理。

其次,《说岳全传》各版本的刊印时间跨度也可以引为佐证。就目前已知的所有版本来看,由于最早的金丰余庆堂初刻本时代不知,故在嘉庆三年本之前,无论把余庆堂本断在乾隆九年还是康熙二十三年,在版本呈递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空白期。

务本堂刊本《说岳全传》

断在乾隆九年,则间隔五十四年,而若断康熙二十三年,竟然要达到一百一十四年!这从侧面反映了“《说岳全传》康熙二十三年成书说”的不可靠。

总结全文,《说岳全传》中引用的“兴唐传”一条是评话而非小说《说唐演义》;引用的“八虎闯幽州”和“骅骝向北”两条都来自评话“金枪”;引用的赵匡胤与陈摶老祖对弈一条既可能是来自评话“飞龙”,也可能是来自小说《飞龙传》。这其中评话“金枪”(《说岳全传》中写成“北宋金枪倒马传”)、“飞龙”以及小说《飞龙传》最早的文字记载都在乾隆年间。

以文居刊本《说岳全传》

虽然不能否定它们在康熙二十三年前出现的可能,但毕竟目前没有发现直接记载的例证。

根据目下已知的文献记载,只能暂且得出如下结论:《说岳全传》乾隆九年成书说成立的可能性要高于康熙二十三年成书说。


上滑动查看注释

注释:

       [1]陈绪万,尚永亮.明清小说观止[G].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255.

       [2]大连图书馆参考部.明清小说序跋选[G].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148.

       [3]李时人等.中国古代禁毁小说漫话[M].北京: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9:269.

       [4]柳存仁.伦敦所见中国小说书目提要[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145.

       [5]李悔吾.中国小说史漫稿[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465.

       [6]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小说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297.

       [7]杜颖陶.岳飞故事戏曲说唱集:后记[G].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1-9.

       [8]李琳.《说岳全传》“说本”来源和乾隆成书说新证[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7(5):151-154.

       [9]钱彩,金丰.说岳全传:卷一[M]//古本小说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10]郑振铎.西谛书目[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62.

       [11]柳存仁.伦敦所见中国小说书目提要[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144.

       [12]韩锡铎、王清原.小说书坊录[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25.

       [13]林香娥.岳飞题材小说戏曲的历史演变[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4(2):100.

       [14]王利器.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第一编[G].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51.

       [15]雷梦辰.清代各省禁书汇考[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110.

       [16]杜颖陶.岳飞故事戏曲说唱集:后记[G].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6.

       [17]李琳.《说岳全传》“说本”来源和乾隆成书说新证[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7(5):153.

       [18]钱彩,金丰.说岳全传:卷一[M]//古本小说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192,194-196.

       [19]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卷二[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56.

       [20]孙楷第.戏曲小说书录解题[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89.

       [21]清凉道人.听雨轩笔记:卷三[M]//笔记小说大观.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342.

       [22]钱彩,金丰.说岳全传:卷一[M]//古本小说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6-7.

       [23]吴璿.飞龙全传[M]//古本小说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379-424.

       [24]吴璿.飞龙全传[M]//古本小说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175.

       [25]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下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0:38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说唐”里可爱的草莽英雄
许建平:张竹坡家世及生平资料的发现
中国地方志大全(第五部分)
中國名山勝迹志叢刊目录
稀见中国地方志汇刊(全50册)
稀见中国地方志汇刊目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