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建忠:一生景行随夫子——追忆恩师孙逊先生


题记:

昨天上午,恩师孙逊先生突然辞世,我用了两个词:难以置信、难以接受。夜里看到上海师范大学的讣告,说先生遗愿:丧事从简,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

我理解先生的为人与个性,不愿意麻烦任何人。所以,追思、追怀,就是与先生最好的告别。一时无从着笔,找出两篇旧作,一诗一文,以表达我对先生师母的怀念。

孙逊教授

七律·恭贺孙逊师生日

当年景行随夫子,

仰望高山似拱辰。

沪上风云皆伟业,

丹阳草木亦知春。

一川兰蕙成知己,

两岸松筠蔼后尘。

玉树诸郎频致贺,

思源万斛溢芳醇。

(我导师生日,今年七十有二,风度翩翩。一个字:帅;两个字:太帅)

菊图腾

1

11月5日,下午,上海龙华殡仪馆二楼归德厅,两边挤满了人群,中间的一个通道显得格外狭窄;大厅外人群环绕,遮蔽了高高的门楣;远处两支长队遥遥排过来,延伸到了中间的楼梯口,不断有人排进队伍。

孙逊教授与夫人孙菊园教授

人流如织,盛况空前。

无论白发苍苍的老人,还是花季少年,每人手持一支白色的菊花,氛围凝重而肃穆。

告别仪式2:30时开始,我1:45时赶到,看到远远的队伍,问清是归德厅,就排进了队伍。

大约过了20分钟,我还在远远的队伍后面。一师妹闻知,拉我直奔大厅内,挤过密密的人群,来到导师面前。

身材颀长、儒雅潇洒的导师,两眼红肿,声音嘶哑,脸庞有点变形。被这种气氛感染,竟一时凝咽,只说了一句“先生保重”,由于声音太轻,可能先生也没有听到。先生还要招呼方方面面的人,我很快退到了一边。

从四面八方赶来送行的,仍然络绎不绝,有的从美国的,有的从北京。大部分是先生师母夫妇的好友、弟子,我在匆匆之间看到了华东师大、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朋友,更多的是上海师范大学的老师、学生。

2

我们是赶来为师母送行的。

孙逊教授与夫人孙菊园教授

师母姓孙,名菊园,是上海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的著名教授,有人称她是著名宋史研究专家。

2001年,我慕名投奔孙逊先生,攻读博士学位。

先生一身中装,手持折扇,加之学富五车,声名卓著,举手投足之间,流露一股高雅倜傥之气。尽管先生对我关爱有加,但总是带着几分敬畏。

当我们见到师母之后,气氛立马活跃起来,我们感到非常亲切、自然、放松,甚至敢讲一点学问之外的笑话。

由于先生、师母同姓,我请教师兄如何称呼。他告诉我:称导师为“孙先生”,称师母“孙老师”。从此,我们称菊园师为“老师”。

每次打电话、见导师,都是菊园师安排,她对我们每一个博士生、硕士生,情况非常熟悉,对为人、学问、个性了然于胸,如数家珍。在先生与弟子们的聚会中,先生从来没有褒贬,只是喜欢听我们聊天;但我们更喜欢师母的表扬,也乐于接受师母的批评。

作者博士论文答辩会现场

先生不用手机、不用电子邮箱,我们发短信、发邮件,都是找师母。记得我的博士论文初稿完成后,先生要先看一看。我就通过电子邮件发过去。过了一段时间,我去师大面见导师,师母批评我:周建忠啊,你的博士论文可是我打印给你导师看的,二百多页呢!我心里一愣,确实粗心了!连连与师母招呼,认罚认罚。

孙门对弟子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每个星期三,全天到古籍工作室,在师母的领导下,校对古籍,编纂辞典,浸淫旧学,磨炼砥砺。由于我与师弟新林身兼行政工作、师弟锡南课业较重,没等先生开口,师母就主动免予我们参与,我们很是感动了一阵。现在想来,是失去了追随师母、接受师母教诲的好机会。

师母对我们的恩泽,太多太多。

没想到造化弄人,活力无限、笑靥如花的师母罹患肠癌,先后手术化疗,承受了人间最大的最长久的苦难,于2日下午4时多仙逝。

3

仪式马上开始。

事前同门弟子通知:先生吩咐不收礼金不收花圈;如能参加仪式,就直接过去。所以来的人很多,但没有送礼金的,只偶尔看到有人拿着花圈。

《中国古典小说美学资料汇粹》

现场播放的音乐,也不是熟悉的哀乐,而是古典名曲《梁祝》。

四周的环境布置独出心裁,几个花圈花篮是至亲家人与单位的,主要是浓浓的艳艳的怒放的菊花背景上镶嵌着师母靓丽活跃神情丰富的不同时期的放大了的照片。一边大概有五张,由于人多,我只看到三四张,有的只看到身影的一部分。

仪式开始,先生的公子主持,语言简洁,感谢各方亲朋好友前来为母亲送行,没有介绍长长的政要、名流以及有关单位的名单。

接着是先生致辞。

先生简要介绍了师母的生平与患病、治疗过程。

先生重点介绍师母人生的磨难:幼年失母,二岁丧父,19岁患肺结核,50岁左右又遭遇病魔,直到最后患肠癌,两次手术、14次化疗。师母以顽强的意志与病魔抗争,这时候,师母是为家人而活,为亲人而活,为爱她的人而活。

《唐诗汇评》

先生继而介绍师母人生的几多精彩:参军时作为文艺骨干,与后来成为总参谋长的迟浩田上将同台主持过大型演出;大学时间,是令人羡慕的校花;大学毕业以后,一向浪漫开朗的师母从事寂寞枯燥的古籍校勘工作,也很有成就,有《续资治通鉴长编》、《汉书补注》、《唐诗汇评》、《域外汉文小说集成》等;60岁以后,与院内教师周游列国,渡过了人生最惬意的十年。

先生接着的阐述很有哲理,也是最最感人之处。他说,师母的逝世,对家人来说,是一次不归的远行;对师母来说,是苦难的最后解脱。

今天的环境布置,以菊花为主题,到处洋溢着菊花的意象,一是切合师母“菊园”的名字,二是对师母最好的送别。

今天的音乐,播放的是“梁祝”。这一乐曲是师母生前最喜欢的乐曲;曾经见证了先生与师母的爱情萌发与发展历程;最后的“化蝶”则是对师母涅槃之后的美好祝愿,契合师母浪漫飘逸的情怀!

孙逊教授夫妇与诸生游国清寺

先生特别说明:这些安排,都是师母生前商定的。

先生最后感谢大家前来送行,也是对师母最崇高的评价。进而告诫我们:生命非常脆弱,死亡离我们不是很远。

——先生娓娓道来,周围抽泣不断,哭声时起。

当时的感觉是,师母就是师母,活得精彩,走得痛苦,走后遗爱。

先生悼念怀着深情,追忆充满爱意,恸哭饱含理性,悲哀显出高贵,推己及人,关爱天下。这是何等的情怀,何等的境界!

最后是与师母告别,队伍缓缓而行,鞠躬、献花、注目、抽泣,再与先生握手时,我说不出一句话。

4

出了归德厅,师妹领我到纪念品发放处:领一本先生师母签章的新著《红楼梦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8月第1版,2012年3月第2次印刷。

《红楼梦鉴赏辞典》

书中夹一精致的书签,一面是师母年轻貌美笑靥靓丽的照片,下面是生平简介与学术成就;反面是菊花图案,题“黄花如是”四字,仿佛师母写照。

接着想到大厅有一副先生亲撰的挽联,切合、高华、动人。由于人多,看不清全部,只记得上联:“芳姿掩东篱潜心校古籍七十年华对幽冥”;下联:“真情留亲友遗爱在学子一生功德”,接着的三个字没看到。

于是,请师妹核对。师妹去找先生,知道三个字为“存世间”,而上联末三字为“付幽冥”,这样一合,一副挽联完整再现:

芳姿掩东篱潜心校古籍七十年华付幽冥

真情留亲友遗爱在学子一生功德存世间

——东篱采菊之典,再次烘托了告别仪式的菊花主题。

作者答辩后与孙逊教授等合影

由此想到,我曾经研究过郑穆公、刘兰芝的“兰图腾”,而“菊花”应该就是师母孙菊园的“图腾”。

与“兰图腾”所不同的是,师母远行之时,正是菊花绽放之日;菊花盛装而出,啸傲天下,正是师母音容笑貌爽朗人生的再现。

附注:

1.本文写于2012年11月5日,参加师母追悼会之夜。曾得到先生审阅、认可,《文汇报》拟发。后来编辑部跟我说,先生追悼会讲话全文照发,编辑部有人认为不能发两篇。我同意撤稿,全文录入我的日记。

2. 2012年9月9日我的微博:明天是教师节,给我的导师打电话,祝贺他获得上海市育才奖,同时小心翼翼询问师母病情,先生告,第二次手术后一病不起,长年住在医院。最近脑子清醒的,但身体虚弱,似乎坚持不了多久,所以每天夜里都到医院陪伴,与之聊天,回忆往事。——听了既伤感又感动,这是先生给师母最伟大的教师节礼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恩师 您走好
弟子马凤柏全家悼念恩师孙其峰大师
谢显宁 :痛 定 思 痛 忆 恩 师 ——我心中的孙法理教授
天津美院教授、著名画家孙贵璞忆恩师孙其峰老师高尚品德记事
心弦一阙:恩师春华先生
【张红芳】 赞孙又新先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