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郑卢医学脉法在临床上的应用
userphoto

2023.12.21 四川

关注

郑卢医学脉法在临床上的应用

彭进

(郑卢扶阳医学第五代传人)

提要

一、判断先后天状态

二、判断正气肾气状态

三、判断阴虚阳虚

四、判断疾病的预后

五、辩证

六、确定治疗方案

七、判断疗效

前言

在临床上,这几个问题都是临床医生的卡点,也是临床医生最想了解,最想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了,我们的临床疗效就会上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那我们郑卢医学是用什么方法,是怎样去找答案的,今天就从脉的角度试着给大家作一个汇报。

一、判断先后天状态

先后天的问题对临床有没有意义?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很多的临床医生在这一点上的认识是模糊的,表现在过用克伐药寒凉药。我们认为了解先后天的状态很重要,了解先后天的状态,就是了解人身体的"资本"的状态,就是了解身体还有多少本钱可以供你调用!就比如一个经营者,一个老板,你有多少家底,多少存款,你都不知道,怎么做生意?怎么赚钱?那只有一个结果,亏本!生意可以亏,身体亏不起!如果一个临床医生不知先后天状态,一味攻伐,总想毕其功于一役,这就是不知家底,不知先后天、顾此失彼,临床上就会茫然失措,效果自然不好。郑卢医学是通过肾脉的强弱和当下的状态比较,来判断先后天状态。再具体说,判断先后天是从两个方面,一是肾脉,二是病人平素的生活起居。

比如,今年7月的一个病人 女(龙某),今年3月份发现乳房包块,7月份做了穿刺,病检为中期乳腺癌淋巴结转移.这个病人来的时候看起来还比较壮实,平时生病都是扛过去的,饮食也很随意,经常吃来不消化,拉肚子,从不知道什么养生。但一摸脉,肾脉还可以,我们由此判断,此人先天不差,估计疗效不会错,果然,服药后很快应药,症状很快缓解,脉象应药而变,这样就给后期治疗留下了回旋空间和时间.目前此病患还在治疗过程当中,疗效还不错。再举个例子。

李某 41岁

胰腺肿瘤切除术后半年,头痛,睡眠不佳,心累,胃胀。胰腺肿瘤手术切除,病检浆液性囊腺瘤。手术后胃口一直不好,胃顶胀,打嗝。说话稍多心累出汗,经常睡眠不好,入睡慢,梦多.怕冷怕风。大便无力,解不尽。经常头痛,近一个月头昏沉、重,气紧.血压偏低,低于90/60就会出现气紧、胸闷,有时晕倒。两年前查出动脉硬化,动脉斑块,高血脂。最后一次月经8月19日来,月经期间容易头痛,近2个月月经期间有晕倒。从症状看,这个病人一派阳虚象,我们再来看脉。

脉象】:左手:轻取稍气滞湿滞带稍紧匆忙。沉取稍气滞湿滞带稍紧匆忙。膀胱稍浮稍湿滞沉微紧.左尺沉微紧力可,久摸不变。肝稍紧带微浮稍湿滞。胆微浮微紧。心稍紧+欠柔和不洪欠勾。心包稍滞稍紧稍欠柔和欠洪勾。右手:肺稍紧稍湿滞欠毛。膈间稍湿滞稍紧+。胃稍滞微紧.脾稍湿滞带气滞微紧。命门沉微紧+乏力乏神。

【判断】:从脉象来看,各种不正之象,浮、紧、滞都有,但肾脉还可以,且久摸不变。所以我们判断先天不弱。因此,我们在立法用药时,是偏重于去邪?还是扶阳为主?这个脉象就给出了指导性意见,可以在去邪上多用点力。我们可以来看一下具体处方。

一方:

桂枝30g、苍术15g、石菖蒲20g、茯神15g、陈皮15g、天麻15g、山楂20g炙甘草15g、生姜60g

二方:

附片60g、桂枝30g、白术15g、茯神15g、法半夏20g、山楂20g、石菖蒲20g、西砂仁15g、炙甘草15g、生姜60g

三方:

附片60g、桂枝30g、白术15g、茯神15g、法半夏20g、山楂20g、炒小茴香20g、丁香15g、石菖蒲20g、西砂仁15g、炙甘草15g、生姜60g

反应:药后睡眠好些,醒后人清爽,手脚热和些,怕冷怕风感明显减轻些。血脂总胆固醇降到正常范围了,做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吃药后发热大汗,汗后没有不适。头昏沉、重,气紧减轻。经期头还有点痛,人还有点累,气不够,还有点怕冷。

总结:这个反应基本符合我们的预期,那么,邪气减轻,要及时扶阳巩固疗效。我们要认识到去邪也是扶阳,只有邪气去了,才能减少阳气耗损。为什么这两个病案效果会比较好,实际上在初诊时就有一个预判。这就是通过对先后天状态的判断,指导我们立法用药。对先后天状态的判断,特别是重病病人意义很大,有了判断就知道我们还有多大回旋空间和时间。

二、判断正气肾气状态

正气肾气是反应病人当下的状态。郑卢医学判断正气肾气主要是两部脉,沉取(五脏)脉和肾脉正气肾气足,病轻、治疗快、病程短。正气肾气不足,病重、治疗慢、病程长。因为正气肾气足,心肾相交就好,就充分。另外,影响正气肾气,影响心肾相交的主要因素,从脉象看,除了考虑肾脉,还要考虑心脉和肝脉。肾阳弱了,肾气就升不起来,心脉弱了,心火就降不下来,这就变成离坎未济了。心肾是两端,是首尾的关系,也是升降关系,肾气弱,心阳也起不来,反之心阳弱了,肾气也会变弱。心肾脉正常,才能升降自如。还有就是肝气的因素,肝脉不畅,心肾相交就受阻碍。所以在临床上我们想知道心肾相交的情况,心肾肝三部脉都需要考察。对正气肾气的判断,会影响我们的立法用药。所以临床上沉取(五脏)脉和肾脉就很重要,我们要重点去体会沉取(五脏)脉、肾脉。比如,前面那个病人,虽然沉取脉紧滞,脾胃脉、肺脉、肝脉都紧滞,但肾脉力还可以,我们在立法用药时去邪的力度就可以大点。判断清楚了,立法用药才能清楚。也举个病案来说明:

2012年在南沙培训,晚上陈玉琴老师从海南飞到南沙找我,一定要我去海口出个诊,这个海南的病人,是个省级的领导干部,原发性肝癌术后,肝内转移,脑转移,在国内外很多顶尖的医院都去治疗过的,是陈玉琴老师的病人,目前病情危重,处于昏迷状态,住在重症监护室ICU里面,一直在抢救,听到这种情况我有点不敢去,但陈老师再三要我去,我跟陈老师关系比较好,碍于面子,只好硬着头皮去了,看了病人,给他诊完脉,开了个方子。他的方子都要经过他们保健局审查之后才可以用的。当时在南沙的学员都在猜大师兄会开个什么方子,有的猜要用四逆汤,有的猜要用四逆汤加人参。按照大家的正常思维,人都昏迷了得赶紧回阳救逆,大剂量的附子得赶紧上,救命要紧。当看到我开的方子都吃了一惊,我开了一剂麻黄汤法,只有六味药,效果奇好。一副药还没有喝完,病人就从昏睡中清醒过来了,第二天就从重症监护室转出到普通病房。

总结】:这种性命攸关的时刻,为什么敢用麻黄汤法,完全是对肾气正气的把握。当时的脉象是左尺脉能明显摸到,说明肾脉有根,膀胱脉很沉紧,说明气机完全被寒束缚,麻黄汤一去,膀胱道路打开,一阳能升起,气机流行,病人自然就苏醒过来。遇到这种情况,我们敢不敢用?要是一副药下去,人就走了,那怎么办?为什么敢用?判断在哪里?就在脉上!这就体现了脉的重要性,体现了把握肾气正气的重要性

三、判断阴虚阳虚

阴虚阳虚是重大问题,是方向性问题,也是临床医生很困惑的问题,很容易扯皮,纠结。我们一定要清楚阴虚阳虚是在病理层面而言,按钦安祖师的说法就是阴阳有偏盛才言阳虚阴虚。钦安祖师在《医理真传》卷二阳虚门问答前讲"阴盛则阳必虚,阳盛则阴必虚,不易之理也,然阴虚与阳虚俱有相似之处,学者每多不识,以致杀人…"这是在病理层面论述。钦安祖师在《医法圆通》正邪论"太和之气,弥纶六合,万物皆荣,人身太和充溢,百体安舒,太和之气有亏,鬼魅丛生,灾异迭见,诸疾蜂起矣.""元阴元阳...同盛同衰,一元之旨归不谬。论天道,则日月有盈虚,论人身,则禀赋有强弱,究竟循环盛衰之理,不作病看"这是在生理层面论述。郑卢医学继承了钦安祖师对阴阳的认识,在临床上我们判定阴虚阳虚一定是在病理层面来谈的.那怎么判定阴虚阳虚?也是望闻问切,在这里我们只从脉法上来讲如何判断阴虚阳虚,凡脉有紧象就是阳虚。紧主寒,哪部脉紧哪个部位就有寒、就是阳虚。还是举病案来说明。

刘某 63岁

不明原因低烧一年多。去年始有时人易疲乏,经常感冒症状,输液、吃药又好点。今年3-4月才发现低烧,38℃以下,晚上明显些。胃感塌起在,不痛、不胀,痛起时不想吃。口木。不痛时又能吃。手腕、足软,濡、酸痛一年多,有时小腿、手指抽筋。腰眼痛,左侧屁股、大腿后、膝后一线痛。右侧有时胀痛,以为是开车吹了风。人耙无力,心里难过,睡不好。检查各种指标正常,甚至做了骨穿检查没异常,只血沉稍高32mm/ h 。

脉象】:左手:轻取不缓匆忙稍紧气滞(湿)微滑膀胱稍紧稍浮。沉取不缓气滞湿滞短带稍紧.左尺沉滞微紧乏力乏神,肝脉气滞湿滞逆微紧不畅。胆脉.心脉气滞带紧欠洪勾。心包稍紧欠洪。右手:肺脉短紧湿滞气滞。胃脉气滞动得慢。脾脉气滞湿滞滑。命门沉滞微紧。舌:润,苔厚、黄白而,多裂。

【判断】风寒两感

一方:

桂枝30g、茅术15g、茯神15g、法夏20g、生楂肉20g、石菖蒲20g、生陈皮15g、防风15g、香白芷20g、炙甘草15g、生姜60g

二方:

加:西砂仁15g

反应:服药后第三天即退烧,之后未再发烧。

总结】:此病例其实就是一个长期太阳症,只是风寒日久,传至六经,生出各种症状。病家医家均未识得,才有这么多折腾。临床上长期发烧,特别是不明原因的长期发烧,医生都头疼,西医医生也头疼,各种检查,不知所以然。我们中医可能会简单点,只要对阳虚阴虚的判断正确,辩证正确,治疗不难,我们就是通过对脉象的把握,作出正确的判断。再举个病案来说明。

祁某 1岁

发烧一天,昨天晚上发烧39度,有汗,有点咳,自述是白天吹了风,晚上又登了被子。口腔长溃疡。饮食可,二便可,睡不安稳,翻来覆去,精神可。

脉象:左手:轻取稍滞微紧微浮。沉取稍滞微紧+。膀胱微浮+弹指。左尺沉,肝微浮微紧。心沉欠洪。右手:肺稍滞稍紧。胃稍浮弹指。脾稍滞微紧。

判断太阳兼阳明症

一方:

桂枝10g、白术5g、茯神5g、法半夏6g、山楂6g、炒麦芽6g、厚朴5g、石菖蒲6g、天麻5g、西砂仁5g、炙甘草5g、生姜20g

反应:服药后烧退,溃疡愈合。

总结】:这例病案是太阳兼阳明症,也是通过脉象来判断,沉取脉紧必然是阳虚症膀胱脉浮是太阳伤风,弹指是向阳明传变脉象症状都是太阳兼阳明的表现,有了这样的辨症,效果自然就出来了.很多医生,一见发烧,特别是小孩发烧,就紧张,不辨阴阳,马上用退烧药,用清热凉寒药,可能烧是退了,但可能会伤孩子的正气,影响以后的生发。希望我们的医生先把阴阳辨清楚,再立法用药,我们的疗效就会有大的提高

四、判断疾病的预后

临床上医生对疾病的转归、预后的判断非常重要,病情的发展是向好或者向坏,如果我们没有判断则有可能做出错误的治疗方案。郑卢医学是怎样来判断疾病的愈后的?是通过肾脉的变化来判断的。如果久取力神变弱,就说明病情是在向坏的方向发展,病人在走下坡路,遇到这种情况我们需要警惕,反之则是向好。我们也举病例来说明。

雁某 53岁

今年1月新冠后感觉肚子胀肛门下坠, CT检查下腹部包块,血清 CA -125偏高,穿刺病检为子宫卵巢腺癌。4月12日在四川省肿瘤医院全麻下行卵巢肿瘤细胞减灭术(全子宫切除+双附件切除+末端回肠切除+左半结肠、右半结肠切除+肠粘连松解+小肠壁结节切除+小肠修补+胆囊切除),历时7小时。术中术后输血,术后病理显示:宫颈查见粘液腺癌,术后化疗一个周期(灌注+输液)紫杉醇+卡铂。化疗反应不大。前天(5月4日)出院.术后肠梗阻,保守治疗缓解。目前伤口已拆线愈合,已拔管。容易拉肚子。精神一般,人较虚弱,脸色苍白,消瘦,走路自己可以走,神清。

脉象】:左手:轻取湿滞带稍紧.沉取湿滞带气滞带稍紧微滑.膀胱湿滞稍紧.左尺沉微紧+稍乏力无神,久取稍滞微紧无力无神。肝稍沉气滞稍逆微紧.胆稍紧微浮。心稍湿滞带微紧不洪欠勾。心包稍滞微紧稍欠洪勾。右手:肺稍沉湿滞微滑微紧欠毛.胃湿滞紧短稍欠柔和。脾沉湿滞。命门沉湿滞微紧无力无神。右沉取稍湿滞带气滞微紧似滑非滑。

总结】:此例病案肾脉初摸只是稍乏力神,久取则无力无神,因此我们做出了这个病人在走下坡路,预后向坏的判断,这种时候不管其他脉象如何只能以扶正为主,攻伐性的药物一定要少用。

五、辩证

临床上的症状千变万化,如果没有脉象我们很难把握疾病的本质,同样的症状往往有不同的病因。如何把握疾病的本质,如何抓住病机,郑卢医学提出了"四诊合参,以脉为主"的指导思想,并且提出了"病脉相合舍病从脉,病脉不合,或从脉,或从病"我们用病案来说明:

杨某 57岁

2020年3月26日,周四,三月初三。耳下、腮一过性电闪样痛,十余年,近二天发作,痛时伴随舌根不适,每年发作1-2次,或左,或右,耳下到腮一带一过性闪痛。有火辣之感,吃止痛片可稍缓解,西医曾考虑"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等。中医多认为上火,投以清热凉寒。中西医都治过,有时有效,反复发作,发作时坐卧不安,痛苦异常。

脉象:左手:轻取紧滞弹指。沉取稍滞稍紧弹指膀胱稍沉滞稍紧弹指。左尺沉滞乏力神。肝气湿滞带稍紧不柔和,胆稍紧微浮。心沉滞稍紧欠洪。心包稍湿滞。右手:肺稍沉滞微紧.胃稍滞稍紧弹指。脾稍滞稍紧。命门稍沉滞。

判断太阳伤寒化燥。

一方:

桂枝30g、苍术15g、茯神15g、法夏20g、生楂肉20g、生陈皮15g、油厚朴15g、香白芷20g、炙甘草15g、生姜去皮60g

二方(不痛则止)

加:骨碎补15g

三方:

桂枝30g、茅术15g、茯神15g、法夏20g、生楂肉20g、石菖蒲20g、西砂仁15g、炙甘草15g、生姜60g

反应:服后疼痛缓解,后又痛过二次都很轻,没吃止痛片,一付药即缓解。

总结:此病案病程较长,中西医都治过,但通过脉象我们发现,膀胱脉紧弹指、胃脉紧弹指,这个就是本质,就是病机。我们判断为长期太阳伤寒化燥,因此就有了上面的立法遣药,抓住了病机,疗效自然很好。再举个病案:

卢某 46岁

偏头痛位置不固定20余年,每月发作几次,发作厉害时呕吐,有博动感,要睡觉后才会缓解。易疲劳。梦多,大便几天一次,饮食不好,吃的少,经常口腔溃疡。

脉象:左手:轻取紧。沉取稍沉滞紧.膀胱紧.左尺沉紧.肝稍滞紧。右手:肺短紧.胃紧滞.脾稍沉滞而紧。

判断太阳伤寒,太少两感。

一方:

桂枝30g、苍术15g、生楂肉20g、生陈皮15g、炙甘草15g、生姜60g

二方:

加:附子60g

反应:服药后头痛很快缓解,以后也很少发作,即使感冒头痛,程度也轻,时间也短。

总结】:这例病案病程也很长,偏头痛二十几年,各种治疗效果都不好,病人非常痛苦。在我们看来其至病原因其实很简单,膀胱脉紧,左尺脉紧,就是一个太少两感,在此判断下先用了麻黄汤法,再用麻黄汤法加附子,取麻黄附子细辛汤的意,先解太阳之寒,再解少阴之寒,病即痊愈。再举一例。

张某 33岁,前天开始咽痛。

脉象】:左手:轻取湿滞带微紧,沉取湿滞带微紧,膀胱微浮稍湿滞,左尺欠沉,肝稍浮稍宽微紧。胆稍浮。心稍湿滞微紧欠洪勾,心包微紧稍欠洪勾。右手:肺稍湿滞欠毛.膈间稍湿滞.胃稍紧.脾稍湿滞稍紧。命门沉微紧.判断:虚火上浮。

一方:

附片60g、炙甘草15g、生姜60g、葱白三根

反应】:服药后咽痛缓解。

总结】:咽痛是我们临床上非常常见的症状,大多医生容易判断为"上火",多用滋阴降火的方子,但是咽痛是不是就是"上火"?通过脉象我们可以发现咽痛的实质。我们发现临床上大部分的咽痛和口腔溃疡都是太阳阳明兼症,此例病案虽然是咽痛,没有阳明症的脉象。通过脉象可以发现,其尺脉不沉,因此我们判断为虚火上浮,所以用了四逆白通汤使其坎中一阳归位,症状自然缓解。因此膀胱脉和左尺脉在临床中非常重要

六、确定治疗方案

当我们第一次面对病人初诊时,通过四诊了解了病人的状态后需要制定个完整的治疗方案,要对错综复杂的脉象进行整合判断,抓住主要矛盾,层层解决,有方案、有判断才能保证战之能胜,这就是不打无准备之仗。我们还是用病案来说明。

雷某 15岁

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一年加重3个月。14岁开始出现叛逆,与家长有冲突,情绪不稳定,有多次割腕,自觉看到血心里会舒服些。睡眠不好,食欲不振。自己也有感觉要改变自己的状况。近20天才开始治疗,在眉山市中医院就诊,吃中药加盐酸舍曲林,睡眠食欲都有改善。

脉象】:左手:轻取欠缓湿滞微滑。沉取气滞湿滞带稍滑,膀胱稍紧湿滞沉微紧.左尺沉稍湿滞无力神,久摸微紧.肝宽微紧微逆微浮稍湿滞.胆稍浮微紧.心沉稍气湿滞微滑欠洪勾.心包稍湿滞带微紧欠洪勾。右手:肺沉湿滞微紧欠毛.膈间脉稍湿滞稍紧微带力。胃稍湿滞稍紧微带力.脾气滞中塌湿滞欠缓.命门沉稍湿滞微紧稍乏力神。

右沉取气滞带湿滞。

判断正气肾气弱,太阳伤寒,肝气郁滞,脾阳弱肺气弱,心神弱

一方:

桂枝15g、苍术5g、茯神15g、法半夏9g、山楂10g、厚朴8g、陈皮5g、石菖蒲7g、天麻8g、炙甘草5g、生姜30g

二方:

附片30g、桂枝15g、白术8g、茯神5g、法半夏9g、山楂10g、炒麦芽10g、石菖蒲7g、青皮5g、佛手8g、砂仁5g、炙甘草5g、生姜30g

三方:

附片30g、桂枝15g、白术8g、茯神15g、法半夏9g、山楂10g、炒麦芽10g、炒小茴香7g、青皮5g、砂仁5g、炙甘草5g、淫羊蕾7g、生姜30g

总结】:这个病案从脉象来判断,最初是因长期太阳症影响心肾相交,伤及肾气、心阳,至使情绪不稳、肝郁脾滞。由此辩证后治疗方案应先从太阳入手,用桂枝法解决太阳症,再调肝脾,再调心肾。这是个刚接的初诊病人,药没吃完,还没来复诊,有机会我会给你们汇报这个病例的效果。

赵某 12岁

2岁开始长期肚子痛,服保和丸可稍缓,但反复发作。胃口小,稍多吃一点或者吃辣点、冷的或者蛋白多点肚子就会痛,大便后稍缓解一会。大便次数多,有一点就要解、急。华西医院检查蛋白质不耐受。偏瘦,偏矮,力小.食量小,爱吃坚果但吃后不消化。手脚易出汗。

脉象:左手:轻取稍浮稍湿滞.沉稍湿滞微紧.膀胱微浮微紧。左尺沉稍湿滞稍乏力神。肝稍湿滞微紧.胆微紧。心稍湿滞微紧欠洪。心包稍湿滞微紧。右手:肺稍沉湿滞欠毛.膈间稍湿滞微紧.胃稍浮微紧+。脾稍湿滞微紧。命门沉微紧稍湿滞气滞。

判断:风寒两感,肺气弱,脾胃伤生冷,命门火弱。

一方:

桂枝15g、白术8g、茯神15g、法半夏10g、山楂10g、石菖蒲7g、天麻8g西砂仁5g、炙甘草5g、生姜30g

二方:

桂枝15g、白术8g、茯神15g、法半夏10g、山楂10g、炒麦芽10g、五灵脂8g、炒小茴香7g、西砂仁5g、炙甘草5g、生姜30g

三方:

附片30g、桂枝15g、白术8g、茯神15g、法半夏10g、山楂10g、炒麦芽10g炒小茴香7g、西砂仁5g、炙甘草5g、淫羊覆7g、生姜30g

反应】:目前来诊三次,一诊后肚子只痛了一次,解大便之后缓解。二诊后再无腹痛。

总结】:从脉象来判断,风寒两感,肺气弱,脾胃伤生冷,命门火弱。治疗方案则为先从太阳入手用桂枝法解决太阳症,再用建中法调脾胃。脾阳起来,肺气自然起来,气机流行顺畅,腹痛自然缓解。卢铸之在其论述中提出"病解灵法,法解灵方",那么疗效的前提就是准确的辩证,辩证的前提是有精准的脉法,这样我们才能制定出好的治疗方案.

七、判断疗效

郑卢医学对疗效的判断既要看症状也要看脉象,而更主要的是看脉象,有时是症状先改善,有时是脉象先改善,症状有明显的改善是应药的表现,症状没有明显的改善而脉象有改善也是应药的表现,只要脉象有改善说明治疗方案是正确的,症状也一定会有改善。

王某 54岁

冠心病安心脏支架15年,1年前左手无知觉,流口水,嘴歪送医,轻微脑梗,住院一周。安支架后一直手脚无力。有时心前区有刺感持续10-30分钟。头昏,活动后有时胸闷,右侧腰有点痛,人疲乏,动易汗。

脉象:左手:轻取稍湿滞紧+稍欠柔和。沉湿滞带气滞微滑微紧+微欠柔和.膀胱稍沉稍湿滞微紧乏力乏神.左尺沉微紧稍湿滞稍乏力神久摸紧。肝稍浮带微紧+稍湿滞气滞,胆微浮微紧.心沉稍湿滞带微紧不洪勾.心包稍湿滞气滞带微紧欠洪勾.右手:肺稍湿滞稍紧力稍大欠毛.膈间稍湿滞气滞稍短微紧.胃稍紧带微浮稍欠柔和。脾稍沉湿滞带稍紧,命门沉乏力乏神。

判断:膀胱气化弱,肾有寒,肾气弱。心神弱,肺有寒。脾阳稍弱,肝有内风

一方:

桂枝30g、白术15g、茯神15g、法半夏20g、山楂20g、石菖蒲20g、厚朴15g、天麻15g、西砂仁15g、炙甘草15g、生姜60g

二方:

桂枝30g、白术15g、茯神15g、法半夏20g、山楂20g、炒麦芽20g、天麻15g、石菖蒲20g、刺五加15g、西砂仁15g、炙甘草15g、生姜60g

三方:

附片60g、桂枝30g、白术15g、茯神15g、法半夏20g、山楂20g、炒麦芽20g、石菖蒲20g、天麻15g、刺五加15g、砂仁15g、炙甘草15g、生姜60g

反应:手脚无力、头昏、胸闷、腰痛、人疲乏、动易汗等症状均缓解。心前区偶有轻微刺痛减轻.喝药后有发热感,没出汗,大便不稀。自觉病已好,问是否需要继续服药。

复诊脉象:左手:轻取稍湿滞带气滞微紧+稍欠柔和。沉取湿滞带气滞微紧+微欠柔和。膀胱稍沉稍湿滞乏力乏神。左尺沉微紧稍湿滞乏力乏神。肝稍浮稍湿滞气滞稍宽微逆,胆稍浮。心沉稍湿滞微紧欠洪勾。心包稍湿滞带微紧﹣欠洪勾。肺稍湿滞微紧稍短稍带力欠毛。膈间稍湿滞稍短微紧+.胃稍浮带微紧力稍大.脾稍湿滞带气滞微紧+。命门沉稍湿滞乏力乏神。

这个病人目前来诊两次。

总结】:此病案病程也很长,中西医都治疗过,症状无明显改善,经过一诊治疗病人自觉病已好,但通过切脉发现,脉象并无明显改善,故疗效还没达到,如果此时停药症状势必复发。不能因为病人症状的缓解做出病好的判断。也体现了脉诊在判断疗效时的重要性.

总结:

一、判断先后天状态━━━耗损情况和肾脉情况。

二、判断正气肾气状态━━━反应当下状态,沉取(五脏)脉和肾脉,了解心肾相交的情况,心肾肝三部脉都需要考察。

三、判断阴虚阳虚━━━凡有紧脉都是阳虚。

四、判断疾病的预后━━━肾脉的变化。

五、辩证━━━四诊合参,以脉为主。

六、确定治疗方案━━━病解灵法。

七、判断疗效━━━脉象变化和症状变化。



注:本文作者彭进老师是扶阳大医彭重善之子,分享本文只是希望能对大家学习扶阳医学有所帮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内科医案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14
简单讲金匮肾气芄和桂附地黄芄的区别
肾阳虚的泄泻为啥用四神丸无效?
仲景治寒神方,寒邪导致的各种疾病皆可治
迟脉症辩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