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框架效应

关于框架理论已经是比较熟悉的概念了,框架效应分为宽窄两种。

我对这个概念的了解,是在卡尼曼的经典著作《思考快与慢》之后变得清晰的,之前的接触都是零零散散。虽然对这个理论知识挺了解,但是生活中也没有什么明显的应用,反而不如我老婆理智。

用框架效应理解抽象的话,可以把宽框架对应为理性思考,它用到的是大脑的深度思考,一般是遇到重大的决策或复杂的问题是启用的,这就是理性思考。

这也是当代人一直提倡的思考方式,当然有的人天生就有这样的特质,比如像我老婆这类慢性子的人,这类人看似慢,但做事成功概率会大一些。因为性子慢,不得不在单位时间内接受大脑更多的理性决策。

与理性思考相对应的是直觉思考,就是今天主题中所说的窄框架效应。通常各种书籍资料中谈的最多的就是窄框架带来的各种问题。

因为这就是进化的选择,它是刻在人们心中的一个特质,让人们在复杂的生存环境中迅速做出求生的反应。在那个面临生存的年代,这种框架的思考帮助人类生存下去。

不过当今的时代,人类很少会面临生存的危机,所以窄框架的快思考就带来了很多问题,不过至今快思考还是很重要的思考方式。

人们对窄框架下的行为做出了很多的分类,比如过度自信、组织效应、心理账户、从众心理、沉没成本等等。也有很多是名字不同,但行为类似的,比如从众心理和沉默成本。

在股市投资中大部分的亏损散户基本都是窄框架的思考,因为人们对复杂事物的计算喜欢用简化的思维去处理。就像分析一只股票,有的人就不愿意计算市盈率,市净率等各类指标,而是倾向于用直觉去感觉去投资,有的可能是小道消息,有的可能是对某只股票的名字有好感,或者是自己家乡的企业。这都是懒于思考的表现,我也是其中一员,特别是在学了很多投资知识之后,对一些分析的指标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基本是仅仅知道概念,具体的计算方法没有实践过。

这也和我平时给自己“对数字不敏感,数学差”这类行为做的心理暗示,长期以往就对数学形成了在窄框架下的思考。遇到问题就会躲避或者用极简化的方式去计算,这带来的后果就是误差极大。

这种长期的心理暗示或者生活环境,最终会塑造一个人的思考方式。习惯性的理性思考,本质上也是基于直觉思考下的一种思考的方式,说白了就是从小到大养成的思考习惯。

比如我老婆遇事就想得很深很具体乃至很复杂,这种思考是相当深入的,但是让我在那一瞬间理性思考就会很难。而她则是很自然的把思考转向了慢思考,这种思考方式最大特点就是做事的时候看似很慢效率很低,但是成功率会相对高一些。

有了对象最大的感受就是让我有了一个很具体的样本去观察人的行为,而且和我的性格有鲜明的对比还是极好的,我们俩就是一个天生的宽框架效应思考,一个是天生的窄框架效应思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思考,快与慢的读后感10篇
一文读懂一文读通——《思考快与慢》精读笔记 思维脑图
《 思考,快与慢》想让思维更高级,需要明白这三点
思考要清醒,必须避免的52种错误思维方法
行为经济学和直觉偏误
《刘嘉心理学30讲》 · 语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