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朱元璋亲自设置一物,目的是教训子孙,是谁狗胆包天弄丢了

朱元璋是创业最为艰难的皇帝,他做过乞丐、放过牛、当过和尚,最后历经生死,剿灭群雄,击败蒙古人,最终才建立大明王朝。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朱元璋是出身最低的大一统王朝皇帝。也就因为如此,明太祖对于得到的一切,都非常珍惜。

他厚待自己的子孙,将他们封为藩王,并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让他们都衣食无忧。另外,为了保住江山,朱元璋总结前朝经验教训,想出所能想到的防患于未然的办法。这其中一点就是防止宦官专权。

朱元璋定下了几条规矩,其中包括太监不得兼任外廷的文武官员,不得穿大臣们的服饰,官职不能超过四品等等。另外还有最具杀伤力的一个,那是在宫门外立了块铁牌,上面赫然写着:

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

可以说朱元璋费自以为凭他的权威,立下那块铁牌,会具有威慑作用,能让所有的宵小之徒望而却步。

然而有一个宦官却轻轻松松移开了这个铁牌,移走的不仅仅是太祖的权威,更是捆绑在宦官身上的枷锁,让明朝最终成为宦官危害最为严重的朝代。

这个宦官叫做王振,他敢于做这些事情,不光是明英宗的纵容,更是朱元璋的子孙们步步退让的结果。

朱元璋本人执行得比较好,终他一朝,没有任何宦官可以插手国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就有建文帝宫中的太监为他通风报信。他没有深思,宦官能出卖建文帝,迟早也能出卖自己和自己的子孙。不但如此,他反而对宦官还和信任。所以,《明史》评价:

盖明世宦官出使、专征、监军、分镇、刺臣民隐事诸大权,皆自永乐间始。

明成祖开始让宦官掌权做事,更为要命的是,设立了东厂,以亲信太监担任首领,这个机构成为太监陷害忠良的重要力量。

不过朱棣放任宦官掌握一部分权力的同时,也做出了一点限制,最重要的是不准宦官识字。作为文盲,根本看不懂奏章,又怎么可能从皇帝手中夺权。

朱棣让太监的权力更大,离危险越近一步。然而,是他最喜欢的孙子,却打开了一个潘多拉魔盒——明宣宗宣布废除“太监不得识字”的禁令,在宫中设立“内书堂”,专门教太监识字。

这个看起来非常人性化的举动,主要还是来自于明宣宗的懒惰。他的目的就是要找人能给他念奏章甚至批改奏章。可他万万没有想到,就在他开办的“内书堂”,就走出了明朝第一个权宦王振。他不仅专权,而且还将明朝皇帝送到了敌人的手中,差点让明朝突然死亡。

对于王振的早年生活,明朝史料记载语焉不详而且多有自相矛盾之处。有的说他是秀才,十年寒窗仍然没有中举才自行阉割入宫。有的又说他自幼入宫,陪伴宣宗,宣宗觉得很满意又赏赐给东宫太子使用。

不管怎么说,王振就是一名就读过“内书堂”,粗通文墨,很得英宗信赖。英宗继位之初,年纪还小,外事由朝廷中很有名望的“三杨”作主,而宫中则由他的祖母张太后把关。当时王振夹着尾巴做人,装作忧国忧民的样子,实际上却在暗地安插亲信。当朝中的三杨老去,张太后又去世后,王振便开始利用宋英宗的信任无法无天起来。

他将自己的亲信推荐到最为重要的部门,逐步控制了朝廷。宋英宗是一个昏聩的皇帝,不仅蒙在鼓里,还对王振言听计从,口口声声称他为“先生”。

在王振得势的时候,他看到那块禁止宦官干政的铁牌,觉得非常碍眼,便命人将他移走。糊涂的宋英宗每次经过,都毫不在意,而大臣们看到这么重要的东西弄丢了,心知肚明却没有一个人敢吭声。

后来亲政蒙古,就是王振为英宗挖的坑,英宗却毫不犹豫跳下去,差点粉身碎骨却没有怨恨过王振。等宋英宗回到京师,复位称帝后,他将忠心耿耿保住了明朝江山的于谦处死,却将差点害死他,灭亡明朝的王振立了祠堂,让人供奉。这种滑稽的场面不禁让人唏嘘不已。

喜欢请点击关注,每天带给你有趣的历史故事。

参考资料:《明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阳明为何名气不是很大?1
朱元璋留下宦官不得干政的祖训,为何后代子孙无视了这条祖训?
朱元璋为避免宦官干政,在宫门立碑刻有八个大字,为何后来被砸了
由宦官当权所想到的
朱元璋在宫中立一铁牌,上书十一字,子孙违反必亡国,后果然应验
明朝的内阁 内阁的形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