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光年间出土的文物,消失100年后突然出现,铭文内容引起轰动

然而,这件重器,匆匆现身之后就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在那个年代,既没有文物保护的相关法律,清廷又进入了衰弱期。这件国宝级文物仅仅流传在金石界的口中,无人知道它的下落。人们一直弄不清它到底是流失海外,还是被人藏匿。

直到100来年后的1959年,这件重要青铜器突然在上海出现,并被国家文物部门收藏。此时,它才真正闯入人们的视野,考古工作者对它进行了细致的研究。这是西周初年的典型器型,肃穆大气,更为重要的是,专家在内底发现了用大篆写下有铭文八行七十七字:

乙亥,王又大丰。王凡三方,王祀于天室。降,天亡又王。衣祀于王丕显考文王,事喜上帝。文王德在上,丕显王作省,丕肆王作赓。丕克乞衣王祀。丁丑,王飨大宜。王降。亡得爵复觵。唯朕又蔑,每扬王休于尊簋。

这七十七个字的铭文,记录了一件大事和制作该簋的来由。在武王灭商之后,武王在乙亥日举行了一场祭祀大典。他祭告自己的父亲周文王,已经完成了克商大业,并宣布周王取代了商王的地位。这场大典的助手是一个叫做“天亡”的人,祭典之后武王为了表彰他的功劳,给予了他众多赏赐,他因此制作了这个簋,来纪念此事。

按照青铜器命名的规则,这件重要的文物才有了名字,它以制作者命名为天亡簋。因为在铭文之中出现了“王又大丰”的语句,所以有人又称他为大丰簋。

小珏曾经在以前的文章中介绍过西周利簋,西周利簋记载的就是武王伐纣当天的情况,这两篇铭文,一前一后,几乎完整地向我们展现了周朝初年的风貌,让我们穿越近三千年,回到那个开创历史的年代之中。而且,西周利簋与天亡簋的形制几乎一模一样,也生动再现了当时的工艺水平和审美情趣。

但是,关于“天亡”这个人,却一直有不同的声音。主流观点认为,这很可能是周武王身边深得信任的近臣,官位不高却能够参与重大的祭祀活动,有的人却认为,他很可能是属于大祭祀之类的人物,所以能够助祭。

还有个观点则非常独特,他们认为,“天亡”这两个字都是通假字,“天”通“太”,“亡”通“望”,“天亡”这个人即太公望姜子牙,可不是泛泛无名之辈。更为重要的佐证是,在铭文之中,有“天亡又王”的字眼。这里的“又”是通“佑”,是辅佐、辅佑的意思。

古人用词非常准确,周武王是开国之君,并非普普通通的人能够有资格说辅佐他的,在西周初年,能够够得上资格辅佐的,非姜子牙莫属。所以,按照他们的理解,这件国宝天亡簋的主人应该是姜子牙。

小珏认为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也有说不通的地方,比如后面铭文直接说“亡得爵复觵”,如果“亡”通“望”是不该省略前面的“天”字。但不管怎么说,有争议是一件好事,集思广益才能有所进步。如今的天亡簋,正静静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之内。因为它的特殊地位和重要性,被列为第三批禁止出国(出境)展览的文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件文物的铭文内容太过重要,短短77个字,字字重要
中华国宝重器:大丰簋(西周)
西周天亡簋铭文(香山梦辑)
天亡簋
先秦《天亡簋》
国庆献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