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近60斤的金器被农民发现,差点引起哄抢,两家博物馆竞相收藏


我们现在经常能听到某些大收藏家将文物捐献给国家的新闻,这种行为体现了高尚的情怀,也能让文物得到更好地传承和保护,因此从建国之后就屡见不鲜。其实,并非所有人都有条件捐献,也有不少文物被人发现后,差点流落民间甚至流失海外,还是社会各界的艰辛努力,才让它们能成为博物馆中的瑰宝。

1982年,江苏盱眙县就爆出了一个特大新闻。当地南窑庄村的一位姓万的村民在疏通河道时,发现锄头碰到硬物。他本来不以为意,当作是碰到了大石头。后来才觉得声音不同,连忙用手去摸,结果提上来一个沉甸甸的东西。


刚提出来的时候,这只是全身覆盖淤泥的东西,看不出真实模样。但农民随手一抹,发现了金光灿灿的颜色。虽然当时的文物意识没有现在这么浓厚,农民也根本不知道到底是何物。但是,他总会产生联想,认定是一件宝贝,便欣喜若狂地带回家。

而且,他还留了个心眼,回家后带着自己的哥哥去原地再进行摸索。结果还真有个巨大的收获,找到了一个外形奇特的铜壶,倒出来一看,里面是闪闪的各式各样金币。


这一切,如同童话故事一样,却真实地发生了。而且,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他们家挖到宝贝的消息,迅速在十里八乡传播开来。不到半天时间,他们家就被围得水泄不通。有人在看热闹,更多的人眼红嫉妒,吵闹着要两兄弟交出宝贝,大家同分。

事情越闹越大,当地派出所都派出了警员维持。得知消息的南京博物院也派专家前来验证消息。尽管有私心,尽管百般不舍,但在专家耐心地劝导之下,两兄弟还是按照《文物法》的有关规定,将所有的文物如数上交,还获得了一万元的奖励。


在那个“人人争当万元户”的年代,能获得如此重赏,自然有道理的。当专家们看到所有被发现的文物时,确实吓了一跳。那个被挖出来的铜壶,造型古朴,而且里面塞满了各种各样的金币。经过辨认,共有9块半金饼、15块马蹄金和麟趾金、11块金版“郢爰”,共计20公斤即40斤。

这些都是不同时期重要的金质货币,只有在赏赐功臣或大宗交易中才使用,考古价值极高。然而,它们相比最先挖出的文物,就相形见绌了。那是一只像虎像狮又像豹的异兽,金质,慵懒地趴在地上。它将头枕在前腿上,蜷曲着身体,一派悠闲自得的表情。然而,它的双眼圆睁,又不失该有的警惕。


在它的底座内壁上有小篆“黄六”二字,这是秦汉时期的文字,也是判断年代的重要标志。专家估计“黄”是表示金质,“六”是表示重量。因为不能确定它到底是什么动物,甚至不能确定它的用途,所以只能命名为西汉金兽。

经过测量,它的含金量竟然高达99%,重量为9.1公斤,超过了18斤。再加上铜壶中的金币,这两位农民的发现,居然带来了超过60斤的古代金器。难怪普通群众会心动,甚至引起了北京钱币博物馆的重视。他们派人来到盱眙,提出了征集文物的主张,并表示可以补偿南京博物院和当地政府。


根据文物保管和收藏的相关规定,南京博物院还是因为所在地的优势,得以将所有文物悉数收藏。他们还派人在发掘工作,却再也一无所得。也就是说,这是古代人为藏匿的窖藏而非墓葬。关于它们的来历,史料没有只言片语的记录,这些谜团只能等待后人的发现,也许也会是永久的谜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农民挖到全国考古发现中最重的一件金器,直接奔向小康社会
南京博物院镇馆之宝
农民一锹挖出罕见西汉金兽 重达18斤
博物馆镇馆之宝——南京博物院十大镇馆之宝
农民一铁楸下去,挖出惊世宝藏!
四川博物院馆藏 战国嵌错宴乐攻战纹铜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