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们做纪录片的理由 | 导演竹内亮与制片人赵萍访谈

五年前,纪录片导演竹内亮和他夫人赵萍女士,抱着“增进中日两国人民相互了解”的初心,双双辞职来到中国。刚开始时茫然无措,后来通过新媒体账号,持续创作原创内容,与粉丝交流,寻找内容与观众的良性互动之路。

2020年,他们的作品《南京抗疫现场》在日本获得几千万的观看量,《好久不见,武汉》在新浪微博上线首日,登全站日榜第一,上线十天,话题阅读量破1亿。

近日,新鲜提案真实影像大会联合创始人肖龙对竹内亮和赵萍进行了访谈。访谈中,他们分享了做纪录片的初心、原则与方法、拍摄幕后故事、对观众和赞助商的态度、以及对纪录片的理解。

《好久不见,武汉》剧照

作者:肖龙
纪录片制片人,
新鲜提案真实影像大会联合创始人
访谈时间:2020826日,1027

肖龙:从《好久不见,武汉》开始吧。很多观众是通过这个片子认识竹内先生的。你们在新媒体平台发出这个片子的时候,想到会成为爆款吗?
 
赵萍:完全没想到。平时我们通过微博发片子,也会看一下数据。平常每天能有几百的转发量就很开心了。这个片子发出去后,几乎每刷一次都能看到增长,每天转发量能到好几万,后来微博官方也发现了这个片子,联系我们说能否推广一下,我们说完全可以啊。

其实我们之前已经拍了十几部跟疫情相关的,比如在疫情期间,在日本生活的武汉人如何募捐、在日本为疫情募捐的穿中国旗袍的女孩、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的日本护士、未离开中国的外国人、住在日本的华人,等等。但这些片子都没火,而是《好久不见,武汉》(以下简称《武汉》)和《南京抗疫现场》这两个片子火了。

肖龙:当时为什么要拍《武汉》这个片子?
 
竹内亮:当中国已经逐渐复工复产时,日本的疫情还非常严重。《南京抗疫现场》是我们为日本雅虎拍的一个短片,没想到在日本反响非常好,在日本有几千万人看,很多媒体和电视台都在转载和转播,或者来采访我。日本的主流电视台也就七、八家,有些台的不同栏目都来采访我,大约有十几次的采访,我的脸整天在日本电视台上出现。很多朋友都说“我在电视上看到你了”。

拍《武汉》的时候,我就是单纯地想把武汉的情况介绍给国外。当时有些日本媒体邀请的评论家,对中国的评论很不友好,我就想让大家看看,武汉是不是你们说的那个样子。

《好久不见,武汉》剧照

肖龙:《武汉》和《南京》的操作思路有什么不同?

赵萍:《南京》是个有点网络Up主风格的纪实短片,《武汉》更偏向于深度纪录片,拍到了具体的人物和故事。《武汉》是一个小时的片子,而日本雅虎只能要10分钟左右的。另外操作时间太紧了,我们已经预告说26号要新片上线,当天做完片子已经很晚了。平时我们会选择一个比较好的上线时间,现在也顾不上了,觉得微博的审核速度比较快,我们就先在微博上发了,之后在其他的新媒体平台也先后发了。
 
肖龙:你们的片子是做给谁看的?
 
竹内亮:希望了解日本的中国人,以及希望了解中国的日本人。
 
赵萍:2013年我俩从日本双双辞职到中国来,初心就是希望能增进两国人民的互相了解。当时很传统地认为只要能做出好内容就行,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2015年我们发现了新媒体平台。现在我们主要的新媒体平台是微博,B站和YouTube

我们最早做的,也是坚持最久的节目是《我住在这里的理由》。先前的节目只有中文字幕,因此主要观众是海内外的华人。后来我们加上了日语字幕,于是对中国感兴趣的日本人也来看。后来有些节目也加上英语字幕,方便更多的观众观看。

但我们一直坚持,我们做的片子,是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给外国观众看中国的一个节目。拍《武汉》的时候,竹内亮的定位是,要满足国外观众的好奇心,他们对武汉的了解几乎是零。

《好久不见,武汉》剧照

肖龙:但很多中国观众通过你们的片子,也更多地了解了武汉。
 
竹内亮:很多中国人通过我们的片子了解中国,这个效果确实没想到,可能是因为外国人的视角很新奇吧?
 
赵萍:这个确实有点意外。我们做一个给外国人看的有关中国的片子,但中国观众的反应也很积极。比如《南京》片子中呈现的一些南京抗疫措施,很多南京人都不知道。我们把很多外国媒体采访竹内亮的截图发出来,中国网友就觉得很新鲜,想知道外国人是怎么看中国的。可能因为我们生活在中国,粉丝主要是中国人。但这两个片子在日本以及海外也被很多人看到。
 
肖龙:能简单介绍一下你们的观众群体吗?
 
赵萍:没做过详细统计。我们每年都举办粉丝见面会,据我们的直观印象,粉丝年龄大约在20-30岁,有很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经济基础,男女比例接近7:3,男性居多。在北京的粉丝见面会上,参会者平均年龄更大,媒体人偏多。广州的很年轻,会日语的很多,纯粹喜欢日本文化。南京比较杂,因为全国各地粉丝都来。前年我们还在东京办了一场,今年如果条件允许,我们可能在武汉办一场(后来确定125日在武汉举办粉丝见面会)。我们自己的员工,有些就是从前的粉丝。

现在有赞助商找我们拍片子,一个很重要的理由就是我们粉丝的质量很高,虽然片子的点击量不太高,但赞助商也比较满意。
 
肖龙:你们的观众喜欢看什么样的内容?
 
萍:我们也在一直在摸索。之前日本观众对中国历史、风光感兴趣。但疫情期间,说实话中国在全球的形象有些受损。外国观众一旦有抵触情绪,他们容易把正常的节目理解为宣传。一旦对方都没兴趣了解你,那就很难吸引他们。

但是中国的疫情,外国观众很感兴趣。因此《南京》和《武汉》两个节目也让我们思索,有些硬核的东西要去碰,要让观众看到。比如我们一定要去拍武汉的华南海鲜市场,现在到底什么情况,在那里工作的人到底是什么感受。观众在不同时期,兴趣点也不一样。碰到重大事件,如果采取绕着走的方式,观众就不感兴趣。
 
竹内亮:我们的粉丝喜欢真实的东西。如果我拍了虚假的东西,他们是不买账的。我做片子不能双标,我不做国际和国内两个版本,因为双标是不真实的。其实大家也都能看得到。
 
赵萍:我们有自己的艺术标准和底线,也就难赚钱(笑)。我们首先考虑的是粉丝和观众的利益,不拍假的东西,否则观众发现了,所有的信誉都完了。打个比方,如果去拍一个家庭,主人觉得房间有点脏乱,被人看到会难为情,但观众看了会觉得很有趣,有生活气息,并相信这是真实的。如果主人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那就缺乏了生活感和真实性,观众也索然无味。

但是,我们希望传达正面信息,获得观众的尊敬,并产生交流的欲望,而不是互相挖负面,让大家互相鄙视和仇恨。
 
竹内亮:我们要站在中间的立场,坚持客观。拍纪录片不赚钱,如果连自己的原则都不能坚持,那为啥还要做?我就找别的工作好了。当初我们回中国做片子,就是希望更多的日本人了解中国,让更多的中国人了解日本,这是个比较单纯又愚蠢的想法,但这是我们的梦想和理想,不能改变这个原则。

《好久不见,武汉》剧照
 
肖龙:你们觉得你们的片子,增进了双方的了解吗?
 
赵萍:平时看我们节目的,大部分是喜欢日本对日本感兴趣的中国人,或者喜欢中国对中国感兴趣的日本人吧。我们也收到很多粉丝留言,说之前很讨厌日本,现在我想去看看日本。我想这就足够了,我们就是希望激发起观众去了解中国和日本的兴趣,至于喜欢还是不喜欢,自己去判断。

但《武汉》《南京》这种反响很大的视频,各种人都看,当然也有批评的。但是那些批评的人,基本没有看完视频的,仅仅是看了标题和片段。凡是认真看过视频而留言的,几乎都是理性的。另外《南京》偏于短平快,网络喷子就比较多,而《武汉》这种深度的、有人物故事的,点赞的就很多。
 
竹内亮:现在的问题是,大家没有耐心看玩全片。网友只想看跟自己想法一样的人,这个真的不好。

但至少我的粉丝喜欢看客观的。如果我不客观,粉丝肯定反对。日本粉丝看到我的视频后说,哦,原来是这样的,跟日本媒体说的有差别,他们感受到了新的看法和信息。虽然这些人都是小众,但没关系。

至于那些网络喷子,有的中国观众留言说“你是日本政府的狗吧?”也有日本观众留言说“《武汉》是不是找的演员,在影视城里演的?”对于这种网络喷子,不用理他,越反驳他们越来劲。
 
肖龙:你现在有名气了,政府和企业也开始找你拍片子。你接这些项目之前,会和他们有君子协定吗?
 
竹内亮:我看到的东西,一定要拍出来,这是我的底线。当然真实有很多面,不同的人看到的东西也不一样。我是一个单纯的人,我向美好的方向去考虑。

在日本,委托方是不能看片子的。在中国,委托方是要看剪辑版并且提意见的,有时候大家会在一些细节上有分歧,但在真实性上大家都是认同的。比如我拍了一个小米公司的片子,日本电视台看到之后,认为很真实,就播了。小米公司也很满意。

现在这个自媒体时代,真实是稀缺的。有一天,日本驻中国大使馆找我,说现在有些中国媒体歪曲日本,他拜托我去拍真实的日本,让中国观众了解真实的日本。就在同一天,中国外交部也找我,希望我去拍真实的中国,因为很多外国媒体在歪曲中国。我想,哦,原来这样啊,大家都希望看到真实的东西。

我们拍《武汉》的初心,就是尽量把真实的武汉展示给世界。因为当时全球都在骂中国,没有人相信中国政府的话。我觉得大家还是要交流,不交流怎么知道对方在想什么?

我不介意大家知道我的日本身份。因为我的外国人身份,说了什么会被原谅。我曾经在一个国内的交流场合说,现在外国媒体对中国政府批评得有些过分,但中国媒体把自己的政府夸得也有点过分。

《好久不见,武汉》剧照

肖龙:客观的东西经得起各方面的审视。但艺术创作中,主观与客观又是一对矛盾,你如何保证片子的客观性?
 
竹内亮:完全客观是不可能的,我尽量维持客观。导演肯定有意图,镜头后面肯定有操作,我能做的是尽量去掉有意图的东西。比如《武汉》这个片子,我是严格按照拍摄的时间顺序来剪辑,不会把第五天的素材放在第一天,为此我要牺牲很多戏剧性,也给剪辑带来很大的困难,但是我为了尽量保持真实感,就坚持按照时间顺序来剪辑。

另外我本人出镜的最大目的,也是增加真实感。因为在镜头后面都是有操作的,我可以把部分操作放在镜头面前。比如我想拍你哭,我和镜头面前引导,比起在镜头后引导,至少让观众感觉更真实。

目前所有片子我都出镜,因为赞助商、播放平台和观众都希望我出镜。有一个日本人出镜,大家都觉得很有意思。没有出镜主持人的节目,在日本缺乏吸引力。在中国我是一个网红,有点影响力,赞助商也喜欢。
 
肖龙:现在出了名,工作状态有变化吗?
 
赵萍:还好。要养活自己和团队,一直都很忙。现在主要的困难是项目太多,人手不够。之前团队成员是互相帮扶、共同成长。现在项目多了,没时间去培养,需要成手,但在南京又很难找到成熟的人和团队。南京总体物价不高,很难支付比较高的工资。纯粹的外包也不行,因为成熟团队往往不理解我们的风格和想法,出来的东西不是我们的路子。这是目前最大的困难。除了在中国,我们也在日本寻找合适的人和团队。

现在我们还在坚持促进中日了解的初心。《我住在这里的理由》系列是我们的根本,已经拍了200多期了。自己的栏目,必须每周更新,做这个不赚钱,要接别的活来养活。
 
竹内亮:我有几个想拍的选题,但朋友们都说比较难,我还在努力尝试。我现在也在写两本书。有些事情,用文字或图像可能更方便,但我是个纪录片导演么,做纪录片是我擅长的事情。中国很有意思,我拍了这么多年,还是拍不腻。

竹内亮和赵萍

人物介绍:

竹内亮(Takeuchi Ryo),导演

生于日本千叶县,日本东京视觉艺术学院电影艺术学科毕业,后供职于日本homeroom有限公司。作为总导演拍摄了近50部电视纪录片。20138月至今居住在中国南京。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长江天地大纪行》(日本NHK)、《我住在这里的理由》、《东游食记》、《南京抗疫现场》、《好久不见,武汉》
 
赵萍,制片人

中国江苏省南京市人。东南大学日语专业毕业后,赴横滨市立大学深造。之后于日本进行中文人才管理以及中日翻译的工作。2013年与丈夫竹内亮回国,创立南京和之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担任法人代表。



凹凸镜DOC
ID:pjw-documentary
微博|豆瓣|知乎:@凹凸镜DOC
推广|合作|转载  加微信☞zhanglaodong
投稿| aotujingdoc@163.com
放映|影迷群  加微信☞aotujing-doc 
用影像和文字关心普通人的生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两次被外交部点赞!这位日本导演在中国火了
消除中国人和日本人之间的偏见?这位住在南京的日本导演支了一招
纪录片《好久不见,武汉》刷爆全网
这才是真实的武汉!!
看纪录片《好久不见,武汉》,告别2020上半年
高三清纯美少女!夺得制服选美冠军后勇拍写真,粉丝同学都欢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