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说不尽的李叔同》试读:别妻疑案
 别妻疑案 在李叔同初出家时,有一段公案至今还困扰着研究者,即李叔同出家后与日妻告别之问题。 杨白民(坐者)与家人合影黄炎培是李叔同在上海南洋公学时的同学。有感于徐半梅于1957年1月7日在《文汇报》上发表的《李叔同先生的一个特点》一文,黄炎培也于当年的3月7日在《文汇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我也来谈谈李叔同先生》的文章。黄炎培的这篇文章引来了一个争议。文章说:"叔同出家首先在杭州的西湖,经过了几年,叔同的夫人到上海,要求城东女学杨白民夫人詹练一和我当时的夫人王糺思伴她去杭州找叔同,走了几个庙,找到了,要求叔同到岳庙前临湖素食店共餐。三人有问,叔同才答,终席,叔同从不自动发一言,也从不抬头睁眼向三人注视。饭罢,叔同即告辞归庙,雇一小舟,三人送到船边,叔同一人上船了。船开行了,叔同从不一回头。但见一浆一浆荡向湖心,直到连人带船一齐埋没湖云深处,什么都不见,叔同最后依然不一顾,叔同夫人大哭而归。" 从情理上讲,黄炎培先生的这段叙述也是可信的,因为当事人中就有黄炎培当时的夫人王糺思女士。然而,这一段史记却被李叔同的侄孙女李孟娟在《弘一法师的俗家》一文否定了,认为此事不确。这就令人想起了李叔同的另一位日本夫人。黄炎培所说会不会指的是日本夫人呢?如果是的话,则又涉及到弘一大师另一位好友杨白民了。 李叔同出家以后,曾托友人将其日妻送回日本。其日妻不能接受,并找到李叔同在上海的老朋友杨白民。她向杨白民表示:日本的和尚是允许有妻室的,为什么李叔同要送她回日本呢?杨白民只好以中国佛教界的情况向她解释。最后她提出,要到杭州去见一见李叔同,并请求杨白民立即带她到杭州去。 杨白民无奈,只好带着李叔同的日妻来到杭州,安顿下来后,他只身先到虎跑寺去通报。李叔同见日妻已经来了,也就不好回避,于是同意会面。会面的地点在杭州西湖边上的某家旅馆里。杨白民自管去散步,留下了这一对平日相爱的夫妻。交谈过程中,李叔同送给日妻一块手表,以此作为离别的纪念,并安慰说: "你有技术,回日本去不会失业。" 会面结束后,李叔同就雇了一叶轻舟,离岸而去,连头也没有再回顾一下。日妻见丈夫决心坚定,知道再无挽回的可能,便望着渐渐远去的小船失声痛哭。此后她就回日本去了,从此再无任何消息。 以上这段往事的述说者恰是杨白民之女杨雪玖。丰子恺之女丰一吟在《我所了解的弘一法师》一文中转述了这则故事。黄炎培是李叔同在南洋公学时的同学,而杨白民则又是李叔同的挚友。源于他们二人的故事想必应该是有可信性的。对于人物的生平事迹,在没有更充分确凿的证据发现之前,最好不要轻易否定,当然,存疑是可以的。 杨白民在近代中国的教育史上是有建树的人物。1902年,他自费赴日本考察教育,尤其对日本的女子教育感触颇深。次年,他回到上海,开始筹划自办女子教育的方案,并在自己的家里辟出一地充作学校,自任校长。这所学校就是后来颇有小名气的城东女学。李叔同刚从天津迁到上海居住的时候就结识了杨白民。李叔同在日本留学的时候,杨白民也曾利用再度赴日考察的机会与他相聚过,交谈中似乎很有一点将来一起共事的设想。此后,他俩的交往逐渐增多。杨白民在自己的学校里办有游艺会,有时还出版游艺会的会报等资料。他经常把这些材料寄给远在日本的李叔同,而李叔同也将自己的作品寄给城东女学的游艺会,参加艺术作品展览。1911年,李叔同从东京美术学校毕业后回国。他回国后不久就应杨白民之请,一边在《太平洋报》作编辑,一边就在城东女学任教国文。而在此前夕,李叔同就已为城东女学的校刊设计了封面,并把自己的一篇谈艺术的文章寄交杨白民,并在校刊上刊登。 李叔同也在《太平洋报》上经常报道城东女学的消息,短短四个多月,就发表了有关城东女学的消息22篇。李叔同到杭州任教后,仍经常与杨白民有书信往来,杨白民也曾来到杭州看望过李叔同。他俩有如此深厚的感情,可知李叔同出家后,其日妻找到杨白民,并要求一起到杭州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事诚可敬,行不可法" 对于李叔同的出家,当时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长经亨颐的内心也是十分矛盾的。经亨颐(1877~1938),字子渊,号石禅,晚号颐渊。1900年,他因参与通电反对慈禧太后废光绪帝,被通缉避居澳门。1903年,他赴日本留学,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数学物理科。1925年后,他投身国民革命,历任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民政府常务委员、国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委员、代理中山大学校长、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等职。他的一生很有特点,即早期参与政治,留日归国至1925年这段时间投身教育;然后又参与政务,晚年再回复教育。 李叔同是经亨颐从上海请来的。李叔同任教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后,他俩彼此之间关系亦十分密切。后来,经亨颐去上虞任春晖中学校长,1928年他又与夏丏尊、丰子恺、刘质平等人募款在白马湖畔筑一精舍供弘一大师李叔同常住。从他撰写的《华严集联三百跋》里可以看出,经亨颐对弘一大师确是很尊敬的。他是这么写的: ……余曩任浙江师范于民国元年,聘上人掌音乐图画,教有特契。艺术之交,亦性理之交也……迨七年秋,毅然入山剃度,身外物尽俾各友,余亦得画一帧,永为纪念…… 然而,这只是经亨颐作为弘一大师朋友的一面。李叔同出家时,他是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一校之长。教师中出现李叔同皈依、出家之事,他不能不在学校里有所表示。好在浙江古籍出版社于1984年出版了浙江图书馆藏稿本《经亨颐日记》,而日记起迄时间又恰好是在李叔同出家前后,其中所记有关李叔同的部分,值得作一介绍。 1917年2月4日记: 晴而有云,太阳时现,又甚寒。上午赴校,与李叔同论画。近得萧俊贤写梅花一帧,余谓天资尚不及朽道人。但时人之举,如萧君已列上乘,此外,如吴待秋亦尚可…… 从这段日记中可以看出经亨颐与李叔同相处十分融洽和谐,但还体味不出李叔同的出世思想。其实此时的李叔同已经常去杭州虎跑寺习静了。日记中所讲的"朽道人"即李叔同的好朋友,著名画家陈师曾。 1918年4月7日记: 阴,晴。八时,李叔同偕上海城东女学校长杨君来谈,携有学生书画成绩,索余题署,稍坐即去…… 这里提到的"杨君"即杨白民先生。他是李叔同的上海好友。李叔同出家前,很长一段时间里是把他自己留在上海的日籍妻子托给杨白民照顾的。此时李叔同即将出家。杨白民此时来杭州,除了经亨颐日记中所透露的信息外,恐怕总也与李叔同的信佛、出家有关系。 1918年6月30日记: ……下午五时又至校,校友会为毕业生开送别会,余述开会辞,隐寓李叔同入山,断绝之送别,非人生观之本义…… 1918年7月8日记: ……晚间与金甥稚(此次毕业后寓余处已数日)谈李叔同入山事…… 这两则日记写于李叔同离校出家前夕,日记所述内容正是李叔同决意出家披剃后校园中的气氛写照。而在7月10日的日记中,经亨颐记录了他自己对此事的态度: 晴。九时赴校行终业式。反省此一年间,校务无所起色。细察学生心理,尚无自律精神,宜稍加干涉。示范训谕之功,固不易见,以空洞人格之尊,转为躐等放任之弊。漫倡佛说,流毒亦非无因。故特于训辞表出李叔同入山之事,可敬而不可学,嗣后宜禁绝此风,以图积极整顿…… 看得出来,李叔同的信佛、出家,在学校里是引起很大反响的,以致使经亨颐也为"漫倡佛说"而决心"嗣后宜禁绝此风"了。据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18年秋季新生沈本千先生回忆说,他当时在学校时经亨颐校长也在全校大会上训话,并以"李先生事诚可敬,行不可法"为辞来告诫学生。沈本千入校时李叔同已经出家,可见经亨颐这个决心是很大的,以致他不断地在告诫学生。平心而论,作为一校之长,经亨颐的态度无疑是可以理解的。所谓"可敬而不可学",这本身也表明了他自己对李叔同出家的同情。 令人遗憾的是,由于7月11日是学校放暑假的的第一天,经亨颐在记完这一天的日记后便没有续记下去,直到10月17日他才重新开始写日记。人们现在对李叔同出家时学校里的情况不得而知,若经亨颐当时在学校里,并继续写日记的话,那就一定能为后人留下更多的宝贵史料了。比如,现在人们对李叔同出家当天是谁送行的有两种说法。这两种说法来自两种不同的资料。一是啸月在《弘一大师永怀录·传三》中所说,李叔同离校那天谢绝了其他人的送行,只带着替他挑行李的校工闻玉同往;二是丰子恺在《为青年说弘一法师》一文中说当时是由他和叶天底、李增庸三个学生送行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李叔同(弘一法师)高清作品欣赏
十分像“人”
《护生画集》,护生即护心
微头条
弘一大师出家前给妻子的信:爱,就是慈悲
【老年感悟】:弘一法师的宽与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