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的“不良”行为,是在向你呼救

《父母的觉醒》一书中,后半部讲述一个观点:孩子所有的“不良行为”都是在变相的呼喊或者求助,因为他们无法通过正常的途径来表达自己的心声。

这个“不良”是打了引号的, 它所指的是那些超越常规、看起来不符合普世价值的行为。


书中讲述40多岁的乔纳森,他在父母那里始终未曾得到夸奖。

结果尽管他聪明伶俐,但成年后他始终不能在同一个职位上工作一年。

他潜意识里总会发现有人和他对着干,最后他不得不离开。

导致他的工作经历非常不稳定,个人信誉值降低,没有人愿意再雇佣他。

陷入痛苦的乔纳森开始酗酒,抽烟,同妻子吵架,辱骂孩子。

作者分析了乔纳森的这种生活境况,造成这种原因的根源,是因为他在童年时期,父母的疏远,让他心里认定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是最不受欢迎的人。

他认为生活残忍不公,恶性循环之下导致内心空虚。

最终他把自己的这种不良情绪,带到了生活中,带到了工作、和家庭的角色当中。

可见父母童年期对孩子的行为表现,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的一生。

有“不良”行为的孩子通常发生在这样的家庭:

第一类: 太过刻板专制的家庭。

在这样的家庭里条条框框的规矩很多,要求也很多, 孩子通常压力会比较大。

感受不到“接纳”和“允许”,父母其中一方是这样就够孩子受了。

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通常内心比较焦虑,也容易积压着负面情绪,

一旦内心的需要长期无法通过正常途径得到满足,就终将诉诸极端的“不良”手段。

第二类: 太过纵容溺爱的家庭。

现在的二孩家庭,有这样一种现象,对老大一般都比较严,对老二通常比较宽松。

原因正是父母的内疚感,曾经对大的过分了,所以想在小的身上补偿。

可是,这样的做法,反而会让老大更觉得父母偏心,从而横生不满,甚至会故意做出一些“不良”的举动来博取注意,希望父母能一碗水端平。

还是那句话:对孩子,莫溺爱,接纳孩子不代表纵容孩子。

这两种家庭都偏离了爱的中心,所以这所带来的后果很可能就是极端的“叛逆”。

措手不及的“不良”行为问题,让很多父母都吃尽了苦头,这才开始关注孩子的内心成长。

无从掌握方法时,甚至会选择用非打即骂的错误方式处理,使得厌恶的孩子反而变本加厉,他们会认为 “只要我够坏,就可以惩罚你们 ”。

爸爸妈妈们,很可能,你的童年经历正影响着你对孩子的态度。

这样的童年要么鲜少被认可,一直被要求做这做那,活成了一个承载负面情绪的容器;

要么是家里的宠儿,被家里照顾成了从未体会过承担责任的妈宝。

这样的我们又如何能养育好孩子呢?

为人父母,或许就是上天给我们再次成长的机会,我们需要不断学习,通过学习和自己的童年和解,并正确给孩子充满爱的养育。

全身心的投入去关怀孩子,不让自己心中的伤痛在孩子身上重演,做一个觉醒的父母。

不刻意安排孩子的生活,学会正确引导。

父母应该保持耐心,倾听他们心底真实的心声。

放下心中最高的期待,不再拿自己家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去做比较。

使用正确的赞扬,重视孩子的努力程度,而不只是看重结果。

书中所展现出来的深刻的教养之道,不仅仅是父母教育孩子,也让父母自身得到了成长。

面对孩子的教育,父母的确是到了应该觉醒的时候。

都说在有爱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孩子才能健康的成长,拥有爱的能力和宽容的胸怀。

爱和接纳,

永远不会把孩子培养成说谎成性的骗子。

拒绝、冷漠和暴力,

却会将一颗渴望爱和联结的心,

越推越远,

最终家长所担心的后果都会发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子女教育中常见的五十个错误
王宝强'微博离婚'前 给孩子看过这些离婚绘本吗?
日常阅读摘记(二)
青少年为什么容易离家出走
心理学剖析:孩子厌学不是天灾,是人祸。孩子厌学,厌的不是学
李中莹:亲子之间的爱,造成最大伤害的三个模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