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梅花纸帐

梅花纸帐 

梅花纸帐,也称"梅花帐"或"梅帐",是我国古代文人雅士们普遍喜欢的一种具。在一张卧床的四角树起四根黑漆柱,其上横架一个顶罩,在顶罩和床头、床尾以及背壁三侧用细白纸蒙护起来,在上下床的一侧悬挂帘子,就做成了一个纸帐。在纸帐之内的四根帐柱上各挂一只锡制的壁瓶、瓶中插上新折的梅枝,这样就成了梅花纸帐。


一种由多样物件组合、装饰而成的床具。

宋·林洪 《山家清事·梅花纸帐》:"法用独床。旁置四黑漆柱,各挂以半锡瓶,插梅数枝,后设黑漆板约二尺,自地及顶,欲靠以清坐。左右设横木一,可挂衣,角安斑竹书贮一,藏书三四,挂白麈一。上作大方目顶,用细白楮衾作帐罩之。前安小踏床,於左植绿漆小荷叶一,寘香鼎,然紫藤香。中只用布单、楮衾、菊枕、蒲褥。"

亦省称"梅花帐"、"梅帐"。

明·汤显祖《牡丹亭·魂游》:"小姐,你受此供呵,教你肌骨凉,魂魄香。肯回阳,再住这梅花帐?"

清·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铭》:"梅花帐额铭:学林和靖,以梅为妻;学赵师雄,以梅为姬。梅兮梅兮,吾亦与尔同梦兮。"


庄秋水《更衣记》

"安枕睡眠床艺术的重要性,能感觉的人至今甚少。"林语堂在《生活的艺术》里说。他一定没有仔细研究过古人的睡床。花间时代,女子们的宝帐、鸳帐,其华美可观不消再说;宋代开始,在文人雅士间特别流行一种梅花纸帐,真是把安枕睡眠床的艺术推到了一个极致。再晚,清人李渔则视床笫于人的重要性,超过了结发妻子--半生相共之物,而且结识还要早于妻子,所以即便贫乏不足,也要竭尽绵力修饰床帐,经营寝处。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女词人李清照认为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自己试着做了这首《孤雁儿》,方知前言不妄,果真难作。其实,她这首词很是不俗, 咏物怀人, 物我合一,其蕴藉之处,犹如水中放盐,但只饮了水,才尝到盐味。

词中起首便与梅花有关。她所言"藤床纸帐"便是有宋一代颇风行的"梅花纸帐"。宋人朱敦儒亦有词曰 "照我藤床凉似水,飞入瑶台琼阙。"明代的时尚生活指南《遵生八笺》卷八记载纸帐的制法:"用藤皮茧纸缠于木上,以索缠紧,勒作皱纹,不用糊,以线折缝缝之。顶不用纸,以稀布为顶,取其透气。"藤纸当以剡溪产的质地最佳。

宋人林洪在《山家清事》的"梅花纸帐"条目中描写得更加详尽:于独床四周立柱,挂瓶,插梅数枝;床后设板,可靠以清坐;床角安竹书柜,床前置香鼎;床上有大方目顶,用细白楮(纸的代称)作帐罩之。可见是一种组合式的卧具。有花,有书柜,有香鼎,重重意趣,正是朱敦儒《鹧鸪天》里揣摩的意境:"道人还了鸳鸯债,纸帐梅花醉梦闲。"

梦酣睡足、将觉未觉之际,淡淡幽香,充盈帐间,咽喉齿颊也含着香气,宋人于风雅一道,深得个中三味。

孟晖

八百多年前的一个雨丝如箭的上午,陆游在一顶如银如雪的"纸帐"中醒来,床前的小香炉上架着熏笼,为他准备好的春衣蒙覆其上,正被慢慢染上香气。在白纸做成的寝帐内卧眠或读书,这是宋代的文人雅士们普遍喜欢的家居设计。今天的人一想到传统诗词,就觉得那是多么深奥庄严的东西,写的也必定都是富有思想性的重要话题。其实,对于古代的很多文人而言,诗词是他们太熟悉太平常的文体,生活中的随便什么事情都可以顺手拿来入诗入词,由此记录下他们的感受,就跟写日记差不多。比如陆游有一首七律诗《雨》,描写雨天里的场景,其中有两句道是:"纸帐光迟饶晓梦,铜炉香润覆春衣。"

趁着下雨天睡懒觉,这样一个闲聊式的话题,竟被轻松地转化成了诗意。由于春雨淋漓,纸帷围成的床帐内光线阴晦,让人不觉地睡了懒觉。待慢慢地睁开眼,却看到床前的小香炉上架着熏笼,为他准备好的春衣蒙覆其上,正被慢慢染上香气,同时也被炉中的低火烘去潮气。要说生活品位的讲究,实在是没有谁能与宋人比肩;对于优雅生活方式所能给予人生的种种微妙乐趣,也实在没有谁能比宋人具有更加敏锐的感受力。

唐宋时代,造纸材料的精良、造纸技术的高超,一定非我们今人可以想象。当时,藤或楮皮所造出的纸张是如此幅大、如此结实、如此绵厚、如此洁白,以至在唐宋以后,纸做的被子、衣服竟然大行其道。至于纸帐,也早在晚唐时期就出现了。据《山家清事》等文献介绍,宋时纸帐的形式,是在一张卧床的四角树起四根黑漆柱,其上横架一个顶罩,由此形成一个轻巧的帐架。顶罩由细木条纵横相拼成一个个大方格,仿佛棋盘一般的形式,以便于蒙覆洁白的细纸。帐架在床头、床尾以及背壁的三侧也用细白纸蒙护起来,只有在上下床的一侧悬挂可以升卷也可以垂放的帘子。用在帐上的都是长宽各有一丈多的大纸,事先要经过特殊处理,具体办法是把这些纸张缠在木棍上,用绳索一道道勒紧,静置几天之后再把纸从棍上解下,纸面上就会布满鱼鳞或龟裂状的皱纹,增强了耐损度。把如此布满皱纹的成丈大纸固定到帐柱上,纸幅之间不用糊,而是用线相缝连。要知道,古纸如布料一样,是可以经针线缝的!这样,一顶朴素而简便的纸帐就做成了。

唐人徐寅曾作诗夸赞雪白如银的纸帐之美,说是人处帐内,仿佛"自宿嫦娥白兔宫",而站在室中看来,则如"半岩春雾结房栊",好像春崖上的雾云停滞在房间里不肯散去。至于其保暖性,更是被诗人们交口称赞,苏轼《纸帐》便道是"暖于蛮帐紫茸毡"。 纸帐之所以流行,主要原因在于其价廉,因此,是贫寒人家的御寒工具,也成了清寒生活的象征。进一步地,士大夫阶级把使用纸帐视为节俭、朴素、甘贫守道、不慕富贵的行为表现,因此不遗余力地提倡。于是,纸帐也就并非一顶帐子而已,在它的内外,相应地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配套设计,充分反映出宋代士大夫的细腻优雅的生活品位。

对于那时的人来说,纸帐还有个非常重要的优点,就是吸拢香气的性能很强。宋代文人重香,特别偏爱梅花香,当时流行的做法是,在纸帐之内的四根帐柱上各挂一只锡制的壁瓶,瓶中插上新折的梅枝。在寒梅傲放的时节,纸帐的四角必有梅枝的欹影映在半空,宋人还特意称之为"梅花纸帐"。这种设计似乎很简单,却极为那个时代所看重。一到冬天,士大夫们几乎个个都要在这样的床帐内眠卧,在他们的观念中,纸帷如雪,笼起缕缕梅香,让人在清寒的香气中入睡再醒来,真是世间没什么能与之相比的巨大享受。元代僧人明本就专作《纸帐梅》一诗咏云:春融剡雪道人家,素幅凝香四面遮。明月满床清梦觉,白云堆里见疏花。

白纸做成的帐帷四面围合,把梅枝的幽香凝聚在帐中。不仅如此,由于纸能透光,于是乎月光漫过纸帷,洒满一床,明亮得把诗人都惊醒了。午夜梦回之际,映入他眼帘的,是皱纹隐隐的纸帷上叠映着梅枝的淡淡疏影。

为了制造出更优美的意境感,有人还在纸帷上画满大束的梅花。为与这一方幽雅的空间相配套,床上用品也一定要同时符合朴素、风雅这两个原则。按照当时的习惯,在帐内,沿着床的四边,要安放一圈折叠屏风,作为御寒、防风的补充措施。这种折叠屏风也是以纸糊做屏面,在唐宋时代,这些小小的纸屏是精心装饰的所在,绚烂着精美的绘画。用水墨技法呈现烟云迷离的江南山水,是宋代床屏上最受欢迎的题材,赵长卿《念奴娇》"夜寒有感"描写自己的居室布置,就有"纸帐屏山浑不俗,写出江南烟水"之句。杨万里《戏题常州草虫屏风》一诗则描写,纸帐内的折叠屏风上"野花红白"、"黄蜂作歌紫蝶舞",还有蜻蜓轻飞,蚱蜢跳跃,一片生机盎然的活泼景象。

寝具则需是布床单、纸被、菊枕、蒲褥才算相衬,锦绮豪华在这里不得入眼。纸被是用整幅白纸作成,由于彼时的纸质极为厚密,因此在其中薄薄放一层丝绵就足以御寒,而其视觉效果则为:"一床明月盖归梦,数尺白云笼冷眠。"(唐徐寅《纸被》)至于菊枕,是在秋天菊花盛开的时候,把黄菊花的花瓣采下,通过晾晒让其慢慢脱水、干燥,然后把风干的菊花散瓣缝入枕套。蒲褥,就是以蒲花做絮的床褥。每年九月采下如柳絮一般的蒲花,在火上略蒸以防生虫,然后晒干,装入粗布褥囊,要填充得很满,再通过鞭打的办法让蒲花分布均匀,使用的时候,在褥囊外再套一层布罩,以便于换洗。另外,文人都有卧床读书的习惯,所以,床架一角要悬装一个"斑竹书贮",也就是小竹书架,放上主人爱读的书。床后沿还设有靠板,以便闲坐时倚靠。

如果说,在梅花纸帐之内,有实际用途的床上用品以朴素和舒适为追求,那么,对于宋人来说,在熏香方面的享受则是无论怎么讲究都不为过的。据《山家清事》介绍,梅花纸帐前应该设一个小踏床,以方便人上下。小踏床之左,则要放置一个小高几,其形式是一根高杆从底座直升而起,杆头托一个荷叶形的绿漆小台面,仿佛一枝荷叶亭亭出水。这荷叶造型的高几乃是专用于陈放小香炉的,据说,香炉里燃紫藤香--也就是降真香,在韵味上最为应景。更须一提的是,宋人还开创了用新鲜的芳香果实熏帐的清雅:

芙蓉红落秋风急,夜寒纸帐霜华湿。

枕畔木瓜香,晓来清兴长。 --朱敦儒《菩萨蛮》

"芙蓉红落"的日子,显然还不是梅花开放的时节。在没有梅花的日子里,就在小香鼎里燃香,或者在枕边放一盘木瓜,总之,在一种替代的香气里,静静等待早梅的消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代床帐中的空间趣味
宣纸名品
古人冬天穿什么保暖呢?
微史记 | 1197年,陆游这样御寒过冬
「爱木」古代文房器玩,看看文人读书到底多讲究
“文房四宝”雅号趣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