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女性之间的暴力 : 一种被忽视的性别暴力(上)

一、性别暴力:不仅仅是男性对女性的暴力。

在1993年的维也纳世界人权大会上,联合国通过了《消除对妇女的暴力行为宣言》,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全面关注针对妇女暴力的国际公约。这个公约提出:“‘对妇女的暴力行为’一词系指对妇女造成或可能造成身心方面或性方面的伤害或痛苦的任何基于性别的暴力行为。”

从此之后,“性别暴力”(gender—bedviolence)开始被人们广泛使用,并且成为了一个约定俗成而又专指的概念——对女性的暴力。但是,这个概念并未明确施暴一方的性别——仅指男性还是也包括女性?从《宣言》中所界定的概念来看,“任何基于性别的”对妇女的暴力行为都可称为“性别暴力”,那么这自然也包括“女性对女性”的暴力。然而,人们对女性之间的暴力行为却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这方面的研究也寥寥无几。女性之间的暴力之所以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可能与以下几个原因有关:

第一,我们当前面临的最主要的性别暴力依然是“男性对女性”的暴力。世界卫生组织2014年公布的全球调查数据显示:男性针对女性的暴力行为非常普遍。全世界平均有35%的妇女在一生中曾经遭受过来自亲密伴侣的身体暴力或者非伴侣的x暴力,这一数字在埃塞俄比亚甚至高达71%;针对妇女的谋杀行为38%来自亲密伴侣。

第二,与男性相比,女性的暴力行为数量很少。Daly和wilson在,1988年对全世界18个国家和地区的35项研究进行了,尽管分析文化背景差异很大,研究的样本中既有美国、英国和加拿大这样的西方发达国家,也有印度、刚果、乌干达和肯尼亚等欠发达地区,但跨文化的统计结果得出了令人惊讶的一致结论:在所有的凶杀案件中,男性行凶者占总数的90%以上,而女性只有不到10%。这种情形不仅存在于暴力犯罪中,在一些因无关紧要的小事而引发的斗殴行为,以及在校园暴力和战争行为中也都是如此。以至于美国著名女权主义者Phyllis Chesler在谈到女性的攻击性时讲到:“男人,而不是女人,对我们社会中90%的暴力犯罪负有责任。⋯⋯相比之下,人们几乎看不到女性的攻击性。女性怎么可能会做出那样残暴的事情呢?

第三,女性暴力行为对社会的破坏性和对他人的危险性很小。人类学家Montagu利用最古老的文献研究指出,在人类历史上5600年间共发生了14600场较大规模的战争,平均每年2.6场,但却没有一场战争是由女性发动和组织的。而且,

女性也很少对他人进行直接的身体攻击,即便有,对他人所造成的身体伤害也不会那么明显和严重。正如Marina Grazios在讨论女性犯罪时所言:“女性的暴力行为,除非它十分残暴,否则,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不被人们看作是犯罪。”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所有关于女性暴力行为的统计基本上都是基于身体攻击进行计算的,而女性确实很少有直接的身体攻击,但这并不意味着女性其他形式的暴力行为也很少;在性别不平等的男权社会中,女性很少挑战社会的秩序和男性的权力,所以在男性眼中女性是不好斗、低攻击性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女性对待自己的同性也会如此的温柔和恭顺,事实上女性之间的“战争”也同样残酷、激烈和惊心动魄。此外,在我们所熟知的传统的性别暴力——男性对女性的暴力中,施暴者并非只有男性。PhyllisChesler 在 《女 性 之 相 煎 》(Women’S Inhumanity to Women)一书中讲到 :在很多东方国家 ,婆婆经常毒打儿媳妇 ;非洲成年女性基于宗教文化或贞洁观念而伤害年幼女孩的生育部位 (女性割礼 ,在埃及 、埃塞俄比亚 、厄立特里亚和冈比亚等国家非常普遍 );印度妇女会带头烧死嫁妆不足的 新娘。与传统的性别暴力相比,近些年发生的性别暴力正在发生着某些微妙的改变 ,有越来越多的女性正在加入针对同性的主动施暴者的行列 之 中。在英格兰和威尔士 ,仅2008年女性参与的暴力案 件就 约 为 8. 8万起 ,平均每 天有 240起 ,这些暴力案件中就有很多是针对女性的暴力伤害。在女性相同性别伴侣的群体 中,有 50%左 右 的女 性遭受过来 自伴侣的暴力 ,而男性相同性别伴侣群体的这一 比例则只有 30% 一40%。在 当今 欧 洲 、北美 和中国校园所发生的校园欺凌或校园暴 力事件中,女生暴力所 占的比例正在快速增加 , 甚至有超过男生暴力的趋势。据网易 《热观察》 统计 ,从 2014年到 2015年 6月仅新闻媒体曝光 的校园欺凌或校园暴力事件就有 43起,其中32 起为女生针对女生的暴力事件 ,占校园暴力总数 的74 .4%因此 ,女性暴力 ,特别是女性之间的暴力 ,并非 像人们所想象 得那样少见和不值一提 。 

二 、女性对于相同性别群体攻击的特点

如果把女性对女性的攻击与男性对男性 、男性对女性和女性对男性 的攻击 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尽管这四种攻击行为会有很多相似 的地方 , 但是不同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女性之间的攻击 ,有时候看起来充满情境性和不确定性 ,但我们只需对各种攻击行为稍加分类便可以发现某些稳定的模式与特点。 

1. 攻击方式 :语言攻击与间接攻击

根据行为的表现形式和类型学知识 ,可以把攻 击行为分为:身体攻击 (physicalaggression)、语 言攻击 (verbal aggression)和间接攻击 (indirect aggression)。( ’身体攻击是利用身体动作 、物 品、武器等对他人进行的攻击 ;语言攻击是通过口 头语言形式攻击他人 的行为,如骂人、羞辱、嘲笑、讽刺等;间接攻击又称为关系攻击 (relationalaggression)或心理攻击 (mentalaggression),是攻击者通过操纵第三方间接地对他人进行攻击的行为 ,主要形式为造谣离间和社会排斥 。男性似乎天生不善于通过语言来表达情绪和解决冲突 ,所以我们很少看到男性攻击男性或男性攻击女性时是 “动口而不动手 ” 的。当然 ,一 名男性在攻击男性或女性时是采用身体攻击还是语言攻击 ,这可能与他的受教育程度和社会地位有关。一般情况下 ,男性的受教育程度和社会地位越高则越有可能采取语言攻击 ,反之则可能会采取身体攻击 。女性很少攻击男性 ,准确地说 ,女性很少攻击陌生的男性。但是在亲密关系之中,研究者发现女性的攻击行为并不比男性少 ,很多时候她们也会主动攻击男性 (如挑衅 、呵斥 、歧视 、咒骂、虐待 、谋杀等 );l16]Straus等人的研究显示 :每年有 3.8%的妇女受到丈夫的殴打,但令人吃惊 的是有 4.6% 的丈夫也受到了妻子的殴打 ,而在女性之间的攻击行为中,女性通常更喜欢且更善于使用语言暴力和通过操纵人际关系而孤立对方 。在澳大利亚原住民社群 中的一项人类学研究发现 ,女性之间采用 口头攻击方式施暴的比例为 6l% ,而男性则不足 30% ;在芬兰 ,Turku调查到 的结果 为:采用诸如 “散播恶性谣言”“断交 ” “与对方的敌人建立友谊 ”等方式进行间接性攻击的女性 ,比男性 高出 25% 左右。如果把这种女性同性间的攻击方式用来分析婆媳矛盾和女生宿舍关系 ,我们也会看到完全相同的情况。婆婆和媳妇除了打嘴仗之外 ,还会极力地拉拢儿子/丈夫 ,使他站在 自己的一 边 ,从而打击和孤立对方 ;在女生宿舍中,一名女生除了联合其他 女生来 孤立另一名 (或另几名 )女生之外 ,还会捏造和散播谣言,败坏对方的名声 ,以实现更大范 围内的对她 (或她们 ) 的集体性孤立和排斥。

2.攻击内容 :x侮辱与容貌丑化

女性在攻击同性的内容上尽管因具体事件或情境而千差万别 ,但是有两个主题是最经常出现的:x侮辱和容貌丑化。这里所讲的 “x侮***含两层含义 :第一 ,对女性身体或器官的侮辱 ;第二 ,对女性x道德或x声誉的诋毁。女性对其他女性的身体或器官进行伤害和凌辱 ,如在大庭广众之下扒光对方的衣服 ,伤害对方的生育部位 ,强迫对方 与其他男性发生关系等 ,这种情况在女性 同性攻击中比较少见 (因宗教 、文化 因素导致的女性同性攻击除外 ),因为这 些行为通常与施暴者变态的妒忌心理有关 。相比之下 ,诋毁和侮辱对方性道德或性声誉的做法在女性之 间更为普遍。社会学家ElizabethArmstrong和 LauraHamilton在 一项 针对美国女大学生的为期 5年的追踪研究中发现 ,绝大多数人都有过 骂别人 “风尘女” “低下的人” 的做法 , “风尘女”标签只是抹黑室友的一个工具 而已,与实际的x行为并没有什么关 系,所以我们会发现把 “风尘女” 的标签一直贴 在 同一个人 身上的情况鲜有发生。女性更有可能诽谤她们的竞争者和很多人发生过关系 ,有过很多男朋友 ,不仅仅是行为不检点 ,简直就是人尽可夫。此外 ,故意丑化对方的容貌或指 出对方外形上 的某些不足 ,似乎也是女性攻击同性时惯用的伎俩 。Buss等人的研究发现 ,女性对其他女人外形上的不足特别敏感 ,总是乐于在同性竞争的情境中公开地指出这些缺憾 ,贬损她们太胖 、太丑 ,在攻击的内容 中会经常提到竞争者笨重的大腿。Buss用进化心理学的理论来解释这种攻击策略,认为这是女性为争夺配偶而展开的竞争行为。女性常常以这种方式攻击对方——没有男人会喜欢你 ;也借此向男性传递一个 信息——不要喜欢她,因为她很丑。

3.攻击形式 :非组织化的个体攻击

如果从性别 、个体与群体 的角度对攻击行为进行描述 ,我们会发现 :对于男性而言 ,单打独斗式的个人对决与高度组织化 的犯罪 、战争行为几乎一样多 ,而女性则很少甚至几乎不会以结成女性同盟的形式来攻击其他女性或对抗其他女性同盟。美国社会生物学家 Wrangham和 Peterson在1996年做了一项令人瞩 目的观测工作 :在现存的1000多万种动物物种 (其中包括 4000多种哺乳动物)中,只有两个物种 的雄性成员才会结成同盟 ,并对 自己的同类发起致命 的攻击 ,这两个与众不同的物种就是黑猩猩和人类。所 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少会看到有女性打群架 ,但在男性群体中这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女性进行有组织的暴力 犯罪或结成战争 同盟 (纯女性的犯罪集团或军队),在历史上和现实 中也是极为少见的;女性的绝大多数攻击行为都是非组织的个体化行为。

在女性攻击同性的一些情形 中,尽管我们也会看到一名女性通过团结其他女性而对另一名女性进行孤立 和排斥 ,但 这种 “团结 ”并非是 一种有组织的或出于 自觉而形成组织的行为 ,往往是施暴女性对她 的同伴施加人际压力而迫使她们为自己呐喊助威 ,加入到 自己的阵营中——你们不帮我 ,我就不和你们做好朋友 ,或者你们不帮我 ,下次我也不会帮你们 。所以女性之间的群体性攻击本质上仍然是一种个体攻击 ,即一对一的攻击形式 ;女性松散性的群体攻击是以人际关系为纽带 ,以人际施压为基础的。这与男性基于“哥们义气”而帮助 同伴去打群架非常相似 ,但不同的是 ,男性 的群体性攻击往 往是有组织性的,这种有组织的攻击行为可能来 自于男性群体对于 “男性荣誉 ” 的追求 和对 于 “男性圈子 ”的归属感——他 (他们 ),打了我们的人 ,我们不能就 这样忍受侮辱 。这可能就是男性为什么更容易打群架的原因。很显然 ,男性之间的群体性攻击不会像女性那样只有人际压力 ,而在大多数的文化中,也没有一种能够把女性组织起来去攻击另一个女性群体 的 “女性荣誉文化”。在这里 ,还有 两个 问题需要 进一步说 明 :

第一 ,在我们所知的绝大多数的女性有组织犯罪或女性战争团体中,如女性盗窃、诈骗 、卖淫团伙 ,中国历史上太  平 天 国起义 中的 “娘 子军 ”、二战时期纳粹德国的女党卫军等,它们的组织者基本上都是男性而非女性。第二 ,女性之间的群体性施暴多发生在人员高度集中且密集 、关系相对稳定且亲密的封 闭性组织机构 中,比如学校、监狱 、军队等 ,尤其以学校最为常见 ;但除了这些机构之外的其他地方 ,女性之间的群体性暴力则几乎看不 到。这提示 我们 : 针对新的性别暴力——女性对女性的暴力 ,最主要的工作是预防和减少校园女生暴力 ,因为它的发生率更高、社会影响性更大 ,所造成的伤害也更为严重 。

4.攻击对象 :亲密关系之中的弱势同性女性与男性一样 ,在攻击他人时也是有选择性的,即攻击的对象往往是 比自己地位、身体力量和身高 、体重等更为弱小 的群体。正如 Micus所言 :“面对身份显赫的人 ,几乎所有人 ,无论是男人还是 女人 ,都很难表达不愉快的感情”,“平和不是女性行为的主要特性 ,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 (男女 不 平等 ),由于女性地位比较低下 ,所以才表现的比较平和”。但不同的是 ,男性 既攻击男性也攻击女性 ,而女性几乎只攻击女性 ;男性既攻击熟悉的人也攻击陌生人,而女性几乎只攻击熟悉的人。所以,女性的攻击对象往往是亲密关系之中的弱势同性 ,如母亲对女儿 ,姐姐对妹妹 ,婆婆对媳妇 ,扮演 “丈夫”的女同。性恋者对 扮 演 “妻子 ” 的女 同性 恋者 ,高年级女生对低年级女生 ,班级内或宿舍内身体高大、地位较高的女生对身体弱小 、地位较低的女生 ,女上司对女下属……女性对与 自己势均力敌的同性竞争者 ,似乎更多地会选择暗暗地较量或通过操作关系而进行 间接性的攻击 ,爆发正面冲突,特别是 比较激烈 的身体攻击的可能性是比较小的。因为她明白:如果 自己主动发起攻击 的话 ,有可能也会使 自己受到伤害;而且还会给别人 (男性) 留下 “自己不像女人 ” 的消极 印象 ,因为在大多数文化 中都要求 “女人要更像 女人一 点”,即优雅而不粗鲁 ,温顺而不暴力。

(注 : 为了避免违规语言,我在一些地方做了删改,如 “忄生 ”改为“x”,保证原意不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反家暴,说出来!
婚姻中性暴力如何应对呢?
“得不到你就要毁了你”:男性遇情感挫折时更易崩溃吗
“得不到你我就杀了你”丨男人被情所伤,更容易疯狂报复吗?
黑猩猩的性别战争:攻击雌性的雄性会留下更多后代 | 科学人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心理学|攻击行为的性别差异及影响因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