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玫瑾教授如是说:抗挫力是体力上培养出来的


上周一个好朋友发给我了一个视频,说:“家人发给我的一个视频,让我好好学习学习,我觉得视频前一部分认同而后一部分却不认同,但不知道如何反驳家人,你看看视频。”

李玫瑾的视频在朋友圈里转发得比较火,而且还比较多,我也因为好奇心看过一个40来分钟的视频,而朋友发给我的这个视频只有14分钟,应该是李教授某次讲座的一段内容,这14分钟视频说了三件事:1. 给孩子立界线,2. 防止孩子自私,3. 培养孩子抗挫能力。

正如朋友所说,这段14分钟的视频,前面几分钟比较能认同,说的是给孩子如何不打不骂培养界线。而视频后面的部分,我觉得就错得离谱了,因为这是一个专家身份说出来的东西,而且流传很广,肯定会给许多家长一些误导。

---

李教授这段视频核心观念是:孩子长大了跳楼(或其他极端情况)是自私的表现,是忍受力低的表现,是挫折能力低的表现,所以李玫瑾教授说:要培养孩子学会忍受,防止孩子自私,培养孩子的挫折。

关于学会忍受,举了一个延迟满足的例子,给糖吃,延迟吃糖就可以收获更多的糖吃。

关于防止自私,举了一个吃桔子要让爷爷和其他所有比自己大的家人吃,然后才能自己吃。

关于学会忍受和防止自私,举了一个例子,孩子放学回来哪怕再饿也不能马上吃饭,等一小时(一段时间),家人都到了一块吃,大人不动筷子孩子不能动筷子,再饿也饿不死人,但会教会孩子学会忍受和防止自私。

培养抗挫能力,李教授说:“抗挫力是体力上培养出来的,不是智力上培养出来的”,举了一个学游泳的例子,游泳教练扔孩子或用杆子驱赶孩子下水,喝几口水死不了人,但却可以培养抗挫能力。

看完这14分钟后面一部分,真让我怀疑这是心理学教授说出来的东西了,而且是公安部专家,家长培训很火的专业人士。

一、 关于自私

很显然的,李玫瑾把“自私”看成了洪水猛兽,在她的意识里这是非常不好的东西,必须防止,怎么防止? 大人不动筷子孩子不能动筷子,爷爷还没吃桔子孩子就不能先吃桔子。

在我看来,自私就是人性,是天性,人的人性或天性,你要怎么防止呢? 无论你怎么做,天性永远在那儿。而且自私这东西是人的本性,它本身本就没有善恶之分,为什么要预防它呢? 我一直说一个公式,人是“自私+善良(感性)+理性”的平衡体,常有时候我们说一个人自私,其实真相是,这个人没有理性。 例如,就拿孩子跳楼这事,是孩子自私的表现? 我就糊涂了,孩子的生命没了,他怎么自私了? 他损失最大啊! 他最为伤心难过绝望啊! 真相就是,他缺乏理性,不知道如何看清一些困惑的东西走入了一条绝望之路,他不知道如何求助,走入了一条孤独之路。

然而在李教授的意识里,孩子跳楼是孩子自私的表现,这个逻辑或观察,真让我大跌眼镜! 我觉得李教授还有把大学里学到的东西,在背诵教材式地布道。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极其讨厌“人性之自私”,认为要批要改,而不知,之所以为人性,就是人之所存在,灭人性,你要消灭人么?

或许,我应该这样理解李玫瑾这段话,她的意识是:心里要有他人,要有同理心。 如果是这样,我是认同的,但李教授告诉家长是如何培养同理心的呢? 从她举的例子来看,就是一种“孝道”的变种而已,凡事大人优先,哪怕饿得不行,不也饿不死嘛!

这种传统的“孝道”不仅培养不出“同理心”,只会让孩子更叛逆,更对抗。 在我看来,在家庭里培养孩子的同理心,最好是爸爸心中有妈妈,妈妈心中有爸爸,这样的氛围,这样的榜样,这样的关系,孩子自然会学习,孩子自然会思考,孩子自然会模仿,在时间里潜移默化,最终才能真正内化成孩子自己的东西。那种鼓吹“孝道”的做法,只不过是一种政治的表象,李教授大约是在公安部呆久了,意识已僵化得需要重新做小学生了。

二、关于忍受

我压根儿不知道李教授要谈什么? 培养忍受力? 忍受力和抗挫力区别是什么? 李教授心中的忍受力是什么? 延迟满足吗? 孩子饿极了不能马上吃,等爸爸工作回来一起吃可以培养忍受力?

好混乱,这一段,我已无法可说,也就懒得说什么了。

三、关于抗挫力

李教授说:“抗挫力是体力上培养出来的,不是智力上培养出来的”,我觉得以李玫瑾在以自己的经历来总结普世规律吧,以她的年龄,我估计是小时候做了不少体力劳动,就如我一样。 今天很冷,而在小时更冷的天气,山上白茫茫一遍,我还走十公里去砍柴火,我现在也算有一定的抗挫能力,是不是我要把自己的抗挫折能力归功于自己小时候这样的体力劳动呢? 不,我没有,我不能。

李教授用“让孩子学游泳,游泳教练用杆子驱赶孩子下水,死不了”这例子来说事,显然是继前面一贯的意识:传统权威意识。 如果她这样想,我觉得培养孩子抗挫折能力,最好的例子不是让孩子去游泳,而是让孩子去学开车。当然啦,孩子不够年龄学开车不合法,但可以呼吁下啊,制作孩子学开车的教练车啊。学过开车的人都知道,那些教练是如何“培养我们这些学开车的抗挫折能力的”。

李教授提到了“拉练”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说到拉练,我是有些经验的。 我自己喜欢徒步,我们覃山学校每周有一天徒步,我们覃山学校的夏令营有“三天连续70公里徒步”。 可我从来不是因为什么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而提倡徒步的,我们徒步是因为:这是一种身体锻炼的方式,可以和自然界互动,可以培养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可以放松心理上的紧张,还可以了解自己的身体的力量。

当然我也认同“拉练”是或多或少地对“抗挫折能力”可以有些帮助的,但到底有多少帮助,很难界定,而且也不一定对所有的孩子都有帮助。

在我看来,正与李玫瑾相反,抗挫折力更多地是在“智力”上“练”出来的 ,如果非得区分从“体力还是智力”哪一方面来培养抗挫折力。为什么? 显然地,智力上的挫折比体力上的挫折更有挫折性,更具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有的人用一些“小时很苦长大了成才”的例子来证明“体力上抗挫”的有效,可难道我们看不到更多的“小时很苦长大了没成才”的例子吗? 有个别体育运动员后来在读了名牌大学,可是更多的体育运动员最后的结局呢?

一些教育上的煽情文章,从来都是从成功的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可同样所指的一个因素,相反的大量(多得多)的例子却视而不见(不是不知道,而是为了卖自己的文章而故意不说)。

关于“抗挫折力”的培养,从事教育8年,说实话,我完全对此没有多少经验或是清晰的系统的方法,因为我不知道,一点也不知道如何培养“孩子的抗挫折力”。 我私下地认为,所谓的抗挫折力,或许是“人的性格和他的一些随机的经历化合反应后的一种结果”,而且还有理性的声音的鼓励及兴趣的诱惑。 因此,如果你要问我:“既然你说李教授的方法是错的,那你给一个啊,不然就是只知道批评别人却不做建设”,我也只能说,与其培养“抗挫折力”,不如培养孩子的理性,不如让孩子多经验,至于性格这一部分是天生的。

---

一些后话,别相信所谓的各种专家教授,如果想培养孩子,不如培养自己为更好的父母,不如培养自己成为更好的丈夫或妻子,不如培养自己成为更好的人,不如多读原创地基础性的图书(一定得是图书),而非如饥似渴地听种类专家的讲座或是网络疯转的文章。

嗯,一样地,我的文章同样不可信,因为我连所谓的专家都不是呢,但,权当一种不同的声音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4少年绑架杀害16岁同学,逃过死刑竟相视一笑!
4少年杀害同学,逃过死刑还相视一笑!竟是因为6岁前埋下祸根
“孩子被打了?打回去啊!”李玫瑾教授竟然这样坚定的回答……
李玫瑾教授:如何防止孩子自私?从小就要这样培养!
李玫瑾:孩子自私这样教~
孩子6岁前没立好规矩,以后就管不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