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胡晓莺:常见皮肤肿物和色素痣(下)丨科普篇

导  语

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记号”,它们就是人们口中的色素痣和肿物。它们很多长在比较隐蔽的地方且形状较小是可以选择激光去除,一旦长在显眼的地方且形状较大影响美观,这时候我们就得选择手术切除。

中华整形大典·医学编委 胡晓莺:

中西医结合学会医疗美容委员会腹部年轻化和妊娠纹修复分会常委
中国整形协会下设损伤救治康复分会、医美线技术分会理事
青岛市医学会医学美容学会委员
上一期胡晓莺编委为我们介绍了
🔗部分常见的皮肤肿物或色素痣
下面我们继续介绍一下还有哪些
临床上常见的皮肤肿物或色素痣

皮角好发于4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多见于暴露部位,如头皮、面部、颈部、手背等处。属于癌前病变。

1

临床表现

损害为呈圆锥形或圆柱形角质增生物。部分可发生癌变,一般无自觉症状。

2

病理特点

角化过度明显,角质增厚实于皮面呈羊角状。

3

鉴别诊断

基底细胞乳头状瘤、脂溢性角化病、黑色素细胞痣。

4

治疗

激光或局部手术切除。

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是最为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多表现为单一皮损。40岁以下的人群中较少见,男性多于女性。生长缓慢,极少转移,恶性程度较低。

1

临床表现

大多数皮损见于日光暴露区,多位于面部,内、外侧眼角、鼻唇沟和耳后为高危区域。早期表现为表面光亮、表皮菲薄、边缘隆起的圆斑,常可见雀斑状黑点;或淡红色苔藓样丘疹,伴有小面积浅表的糜烂、溃疡或结痂;后期发展为结节、硬化斑或黑色斑片。

2

病理特点

与表皮基底层类似,具有毛囊上皮细胞的许多特征。叶状、柱状、带状和束状基底细胞,胞质少,在外周排列成栅栏状,通常表皮至真皮处半桥粒缺失,可见细胞凋亡和周围间质纤维黏液化。

3

鉴别诊断

基底细胞乳头状瘤、脂溢性角化病、鳞状细胞癌、黑色素瘤。

4

治疗

外科手术彻底切除+放疗。一般需要在病灶外缘外扩至少5mm完整切除病损。

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可自行发生或在原有皮肤病基础上发生,如日光性角化病、盘状红斑狼疮、烧伤疤痕、慢性溃疡、慢性射线皮炎等。患者年龄一般是中年以上,男性多于女性。

1

临床表现

损害分为菜花样型及深在型,初起为暗红色斑块、结节或溃疡,呈乳头状或菜花状。有脓性分部物时有恶臭味。肿瘤生长迅速,破坏性大,易发生区域性淋巴结转移。

2

病理特点

不典型角质形成细胞,自表皮向下增长至真皮网状层,不典型细胞的胞核大小及染色深浅不一,有多核、巨核及较多核分裂象。

3

鉴别诊断

基底细胞乳头状瘤、脂溢性角化病、基底细胞癌、黑色素瘤。

4

治疗

手术广泛切除+放疗;对晚期或已发生转移的患者可进行系统性化疗。

多发生于中年以上人群。损害大多为单发,少数多发。

1

临床表现

损害为暗红色或褐色斑块,表面见不易剥离的鳞屑和结痂。病程慢性, 进展缓慢,一般无自觉症状。

2

病理特点

表皮呈增生性改变,全层细胞排列紊乱,表皮内有不典型角质形成细胞和角化不良细胞。

3

鉴别诊断

日光性角化病、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或恶性黑素瘤。

4

治疗

损害较小、数目不多时可用激光治疗;皮损较大首选手术切除。

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 MM)来源于神经嵴黑色素细胞,常见于皮肤、消化道、眼睛、生殖器和鼻腔,是常见的皮肤和黏膜肿瘤,是恶性程度最高的皮肤恶性肿瘤,早期可有淋巴结转移,预后不良。

1

临床表现

可由黑痣恶变生成,绝大部分为单发。正常皮肤上或原有色素痣上出现色素加深或扩大,部分病例呈杂色,边缘不齐,局部有发痒、灼痛或压痛。持续发展成斑块、结节、 破溃,常伴有区域淋巴结肿大。

引发恶性黑色素瘤的高危因素有:

(1)特殊部位:手掌、足底、唇部及胡须区、外阴等部位。

(2)特殊因素:长期摩擦部位,长期暴晒,化学腐蚀药物、激光反复灼烧等。

(3)有家族遗传病史者高度警惕。

2

病理特点

表皮呈增生性改变,全层细胞排列紊乱,表皮内有不典型角质形成细胞和角化不良细胞。

3

鉴别诊断

脂溢性角化病、皮角、黑痣、贝克痣、甲床出血、色素性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或恶性黑素瘤。

4

治疗

多学科综合治疗是黑色素瘤治疗的规范模式。一般采取手术扩大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已转移晚期患者化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而外科手术治疗是迄今皮肤和肢端黑色素瘤唯一的根治手段。主要包括原发灶的活检、原发灶或瘤床的扩大切除、区域淋巴结的评估和清扫、局部复发和转移灶的切除及部分可切除远处转移病灶的切除等。

皮脂腺囊肿俗称“粉瘤”,是皮脂腺排泄管阻塞,皮脂腺囊状上皮被逐渐增多的内容物膨胀所形成的潴留性囊肿。其特点为缓慢增长的良性病变,局部隆起,皮肤色泽与周围相似或呈青色。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多见,好发于头面、颈项和胸背部。

1

临床表现

多半埋藏在头、面、部、躯干或生殖器部位的皮肤或皮下组织内,与附近组织粘连在一起,或是略可推动,表面的皮肤往往因囊肿的挤压而紧张,有时轻微萎缩,损害的顶点有一个扩大的皮脂腺口,腺口皮肤略微陷落而呈一个小坑。一般不引起自觉症状,容易继发感染而发炎,常有化脓、溃破。

2

病理特点

肉芽组织增生炎细胞浸润,有感染时可伴多核巨细胞反应。

3

鉴别诊断

皮样囊肿,皮下脂肪瘤。

4

治疗

手术完整切除,注意应将皮脂腺口一并切除,防止复发。

脂肪瘤系成熟脂肪组织组成的良性肿瘤,主要见于成人,特别是中年人。

右额部脂肪瘤

1

临床表现

好发于四肢、颈、胸背部和额部,单个或多个,多发者称为脂肪瘤病。表现为皮下局限性肿块,质软,分叶,可推动,表面皮肤正常,与表皮无粘连,一般无自觉症状,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即停止生长。

2

病理特点

主要由成熟脂肪细胞组成,外围完整的薄层纤维性包膜,常有纤细纤维组织分隔成大小不一的小叶。瘤内有时可见灶性黏液变性、钙化和骨化,也可见较多纤维组织。

3

鉴别诊断

皮脂腺囊肿、脂肪肉瘤、淋巴瘤。

4

治疗

一般无需治疗,单个或较大损害可手术切除。


-赵振霞:乳头内陷不可忽视,及时矫正还你健康!丨科普篇
-刘玉钊:真的能够改头换面吗?丨科普篇

-陈林海:简述面部骨性轮廓的整形手术丨专业视点

-吕安琪:美白针——想说爱你不容易丨科普篇

-张利涛:安全变美之隆鼻小科普丨科普篇

-刘明敏:阴道松弛早知道丨科普篇

-何航远:你的眼周衰老了吗——关于凹凸不平的眼周丨科普篇

-赵钰宏:面部年轻化——睁眼有神,闭眼无痕丨专业视点

-杨荣:自体脂肪填充的几个误区丨科普篇

-王朝奎:为什么睑内翻手术后又复发了?丨科普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说不“痣”道的事!
医学影像园
身上的痣会不会癌变?黑色素瘤是什么?
有“痣”青年烦恼多
了解两个皮肤病变:脂溢性角化病和色素痣
友医说医:皮肤黑色素瘤的早期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