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西一种土生建筑常年恒温,室外高温37它却只有20度,老人最喜欢

进入6月以来,山西南部的高温天气不断,最高时室外已达37度,然后在当地的平陆县,却有一种保留了千年的建筑,不论外面气温如何变化,室内却始终保持20左右的恒温,再热的天睡觉都要盖被子。因为冬暖夏凉接地气,老年人最喜欢居住,即使家里盖了新房,老人们也不愿搬出去。

这种建筑叫地窨院,是一种黄土高原特有的穴居方式,也是中国六大传统建筑之首的生土建筑,距今已有四千年的历史,被建筑专家称为“延续远古人类穴居的地下四合院”。地窨院建造时,人们在平地上挖一个十多米深的大坑,然后在坑壁上挖正窑和侧窑,再在院角挖一条上下斜向、供人们出入使用的甬道,不用一砖一瓦就成就了一个可供居住的地下民居。图为平陆县的一座地窨院。

地窨院被称为最具环保的“天然空调,恒温住宅”,因为院内的窑洞挖在深土之中,屋顶和墙壁非常厚,加之泥土不容易传热,所以窑洞的顶和壁既不能直接从大气中吸热,也不能直接向大气中散热,只有窑洞口直接和外界接触,窑洞里的气温变化总是落后于外界的气温变化,而且变化非常小。图为6月25日,平陆县一对居住在地窨院中的老年夫妻。

平陆的地窨院大小不一,大的有几百平方米,小的有几十平方米。每个院子的中央都有一眼旱井,下雨时雨水流入旱井,既不会湮没院子,又可饮用。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之前,居住在平川地区的人们几乎家家都住地窨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住观念的改变,一些年轻人因为地窨院交通不便,开始在平地上盖砖瓦房,从而逐渐搬出了地窨院,但很多老年人依然喜欢在窑洞内居住。图为一户地窨院的进出甬道。

张店镇枣园村的任大爷今年84岁,老伴81岁,老俩口育有三儿三女。目前,儿子们都搬到了移民新村居住,但老俩口住惯了窑洞,不愿离开,仍旧住在已有50多年历史的地窨院中。“这座院子是经我的手一点点挖出来的,有6孔窑洞,孩子们都是在这里一点点长大,我们住习惯了,也有感情,不愿再搬到外面。”坐在窑洞口的任大爷对摄影师说。

孩子们一个个成家立业,各自有了自己的小家,任大爷和老伴就保留了一孔窑洞作为两人生活起居的处所,在里面做饭、睡觉。图为任大爷居住的窑洞。里面砌着一个大炕和一个与炕相连的灶台,摆放着一些生活设施。因窑洞年代已久,为防止洞壁掉土,整个窑壁上糊满了报纸和塑料布。

图为老人在地窨院一侧挖的窑洞厨房,里面砌了两个大大的土灶。任大爷说,以前孩子多,做饭都用大灶,现在剩下他们老俩口,平时做饭就在窑洞内的小灶上,这两个大灶偶尔用来蒸些馒头。

据了解,地窨院的窑洞有深有浅,夏天,窑内的温度从门口开始,越往里温度越低,一般来说,窑洞的温度保持在20度左右,有的深窑可能还在15度左右,所以不管外面天气再热,到了窑洞里顿时感觉荫凉舒服,要是在里面睡觉,就必须要盖上被子,否则很容易感冒。图为一名50多岁的大姐用被子裹着坐在土炕上。

图为一位大娘在窑洞的土炕上边缝被子边和两个孙辈说话。“窑洞也有缺点,就是夏天比冬天要潮湿一些,所以被子得经常拿出去晒一晒,有时间再翻整翻整,盖着就特别舒服。”老人说。

因为年轻人逐渐搬出地窨院,在地窨院居住的大多都是五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地窨院看着土气,但住习惯了很舒服,冬天不用暖气,夏天不用空调,再热的天,进来一会身上的汗就消了,这种凉爽非常自然,不是空调房中的那个样子。”任大爷说。图为住在村里地窨院中的另一对老年夫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冒雨实拍有着4000年建造史的地坑院,听76岁老人讲怎样排水通风
《大山带你走黄河》---38【地窨院】
五张图让你彻底明白窑洞怎么挖5图
中国民居,有多少种面孔? 02
地坑院怎么排水,下雨天带大家去看看地坑院里的老人是怎么生活的
无人机拍到百年地坑院,90岁老兵隐居其中,喝酒吃肉,生活成啥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