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隐忧与“曲谏”

文/余辉(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乾隆元年十二月十五日(1736年),为庆祝新帝登基,乾隆决定仿绘一幅古画,钦点《清明上河图》——这件在乾隆还是“宝亲王”时就念念不忘,出现在各种典籍中的绘画名作。

乾隆下令宫廷画师陈枚、孙祜、金昆等人,按照历代仿作,绘制了清代版《清明上河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借《清明上河图》之名,反映他心目中繁富、兴旺的理想社会。

终其一生,乾隆都令臣子大肆搜罗,天下寻访这件遗失的名作,然而,直到乾隆去世后的1799年年底,《清明上河图》才入藏清宫,著录于《石渠宝笈》三编。

《清明上河图》(局部)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问世之后,特别是明清以来,画界代代不乏追随者。

以“清明上河”为题材的长卷,留存至今的宋元明清本可达数百本之多,分藏于公私之家,遍布在世界各地,东亚、欧美都有各种版本的《清明上河图》卷。仅故宫博物院就收藏了7个版本。

这是怎样的一幅传世名作,让后代如此倾心不已?这幅画究竟表现了怎样的主题,让乾隆也为其寻觅一生?

清院本《清明上河图》纸本设色 35.6×1152.8cm 台北故宫博物馆

《清明上河图》无作者印,据卷尾金人张著的题跋,作者系北宋张择端,其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

他出生于崇儒之家,活动于北宋后期,幼好读书,长成后赴京求学,以求科举士进,未果后改学界画,尤长于舟车、市桥、郭径以及风俗人物

画卷参考了北宋汴京城的一些具体实景、实地,艺术性地概括表现了开封城内外的河流、桥梁、城门、街市等,其场景之大、视域之广,为早期绘画之最。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 25.2x528.7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明上河图》全卷分为三段:卷首描绘了京郊外的乡野风光。然而,在乍暖还寒的景象中,一匹惊马闯进闹市,引起周围一阵慌乱。

郊外,两人赶着驴队

中段是全图的高潮,描绘了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两岸,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交通、商业活动。

画卷该部分最重要的情节是,一场即将平息的交通事故——船与桥即将相撞的险情。

纤夫们一直埋头拉纤到桥底下,拱桥上下的行人发现了险情——桅杆迎面而来,大声呼救,船顶上的十个船工随着松开的纤绳立即放下桅杆,舵工转舵横摆,以增强前进的阻力,船上的一个船夫奋力用一个测量杆顶住拱桥横梁使船无法靠近拱桥。

手忙脚乱的船夫
上下协力,应对险情

桥上的行人,见此场景也惊慌不已。

在桥上,还上演了一场闹剧,坐轿的文官与骑马的武官互不相让,轿夫与马弁各使其势,争吵不休,让本已紧张的拱桥增添了更多的险情。

坐轿的文官与骑马的武官互不相让

卷尾是城门里的各种商贸活动,喧闹的商店酒肆在卷尾渐趋平静。

豪华酒肆

《清明上河图》全卷共绘了810多人,虽不足寸,但人物举止神情、身份职业历历可见,表现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不同生活。

此外,长卷还绘有80多头牲畜、30多栋房屋、20多艘船舶和20多辆车轿。

作为翰林图画院的画家张择端奉宋徽宗命绘制的此作,堪称是古代表现社会生活最为丰富和广阔、意蕴最为深厚、感染力最强的风俗画长卷,是中国古代艺术史上最为浓重的一笔。

两层楼的饭店

张择端费尽心力绘出的《清明上河图》,其目的在于表现大宋盛世繁华?还是欲通过《清明上河图》向宋徽宗在画中展现当时已凸显的社会顽疾?

从文献中可知,汴京是十二世纪初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人口达137万,8厢120坊,绝大多数建筑都是砖木结构。北宋经历了40多次特大火灾,因此消防是当时朝野最关注的严峻问题。

然而,张择端画中的望火楼上无一人侦查观望,更夸张的是,望火楼下的两排兵营被改作了饭馆。

望火楼中空无一人

比消防缺失更可怕的是城防的涣散。画卷进城门第一家是个税务所,然而,在正常情况下,这里应该是城防机关供官兵备岗休息的地方。

在《清明上河图》中,城墙上下没有一个守卫,土墙上也没有任何城防工事,连射箭的城垛也没有,甚至连虚设的城防都没有。原本应该是有重兵把守的城防机构所在的位置,居然是一家商铺,老板正在验货,账房在记账。

从画面上看,整个汴京正沉浸在浓厚的商贸气氛中,完全是一座不设防的都城。真实地反映了宋徽宗朝初期已日渐衰败的军事实力和日趋淡漠的防范意识。

汴梁城门楼周围没有一个士兵上岗执勤

画卷中有很多船,其中大量是运粮的私家船。表面看来这是一种商贸兴隆的景象,实则反映出当时政府的一项重要失误:宋徽宗将大量运粮的官船用去运送花石纲,使得粮食运送也出现问题。

船舶比比皆是

从表面上看,画家概括、集中、客观地表现了开封城清明节期间的繁荣景象,但他没有粉饰太平,而是在描绘表面繁盛的背后,以委婉表达的方式,揭示出当时隐藏的一些社会矛盾。

画卷中诸多细节都表明,北宋都城东京开封的城防缺失、消防殆尽、民防涣散、安防倦怠,而且酒患泛滥。

而画卷中的其他细节,也可以证明商贾屯粮、党争严酷、商税沉重等诸多社会弊病、社会矛盾和危机。张择端作此长卷的目的,应该是想借机提醒宋徽宗,即所谓“曲谏”。

而这个时期北方的少数民族劲敌,正在厉兵秣马,昏庸的徽宗得到此图后,并没有认识到其中的警示含意。

商店门前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清明上河图》卷面上共有13个人题过14篇跋文,其中一直有两种观点交织斗争。一种认为表现的是太平盛世,另一种认为表现的是社会危机。

比如,《清明上河图》卷后元人李祁的跋文,就有“犹有忧勤惕厉之意乎”。已经佚失的明代邵宝跋文也强调,画卷的政治作用是“触于目而警于心”。

城门旁边的税所

显然,此作并非只是简单地描绘百姓风俗和日常生活,在商业繁荣的表面之下暗藏玄机,明线下交织着一条令人心悸的暗线。

《清明上河图》就像是一本宋代的风俗百科全书,陈列着太多的文明密码。老百姓只知道有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但应该以此卷为切入口,了解中国古代美术史和更多古代绘画。

人来人往的街道
桥上无所事事的人
郊外一行驴队回城​
河流上船只繁忙

关于《清明上河图》

北宋画家张择端所作风俗画长卷;

艺术性地概括表现了开封城内外宏大场景;

全卷以船与桥即将相撞的险情为高潮;

在描绘太平盛世的同时也表现了社会危机;

是一本宋代的风俗百科全书。

(更多详细内容,参见余辉专著《隐忧与曲谏——〈清明上河图〉解码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解开《清明上河图》的历史密码
寻味开封:苏洵买房,苏东坡还贷
五问《清明上河图》
360doc网文摘手
开封市清明上河园
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有题跋长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