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21画丨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千里江山究竟是哪座山?

画卷欣赏 

北宋 王希孟 千里江山图(局部)


想看高清图,请添加助教微信:xmly18


本集文稿 

你好,我是邵仄炯,今天又开启了我们新的中国画旅程!


今天我介绍的这一幅青绿山水画,画面宏阔、气局盛大、色彩灿烂,都是前代所没有的,它就是宋代王希孟所绘的《千里江山图》。


这幅画可以说是一幅“网红画”了,记得2017年在北京故宫午门举行的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曾轰动一时,在这场展览中最受关注的,也可以说最重量级的作品当属《千里江山图》了。所以此次特展的主题就是以“千里江山”命名,可见此画在青绿山水画,乃至中国美术史上的分量和地位。更为传奇的是此画的作者王希孟,年仅18岁绘出《千里江山图》,这更是画史上绝无仅有的。


很多年轻会觉得中国画是一个老年人的艺术。的确,中国画有其特殊性,比如技法的积累,艺文的修养,人格的提升,意境的体悟,都是需要岁月履历的积淀才能完成。当你在各方面进入集大成的境地,你的生命也已步入了晚年了。近代的大画家黄宾虹、齐白石、张大千也都是暮年变法成就大业的。


如果要说一个中国画家的成熟期,从中国画史来看,我觉得最起码是在40岁之后。元代的赵孟頫画《鹊华秋色图》是42岁,沈周画《庐山高》是40岁以后,董其昌为好友陈继儒画《婉峦草堂图》奠定了他的基本绘画图式,当时他42岁。近代海派著名书画家吴湖帆先生,他的《云表奇峰》融宋元体势和设色技法,并有了自己的新面貌,此图作于1936年,是他43岁的作品。


吴湖帆《云表奇峰》


然而,今天我要介绍的《千里江山图》似乎要颠覆前面的说法了,此画的作者王希孟只有18岁。所以说中国画也可以有青春靓丽气象的。


那么,18岁的少年是如何完成这样一幅鸿篇巨制的呢?


在画史上,对王希孟的记载很少,我们仅能从北宋时任宰相的蔡京在此图后的题跋中间接地得知一些信息。跋文是这样说的:政和三年闰四月一日赐。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不逾半岁,乃以此图进,上嘉之,因以赐臣京。谓天下士在作之而已。


由此可知,当时的王希孟的确是在18岁翩翩少年郎时,接受过严格的绘画训练和文化熏陶,在徽宗的皇帝指导下完成了此画。除了皇帝规定的画面内容或某些政治寓意,整幅画面的气氛和色彩的运用,都显现出一种向上的朝气和青春的迹象。

好,我们来看看此画。


《千里江山图》是一张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的绢本大手卷,属于重彩青绿山水画,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


《千里江山图》中的青绿山头


青绿颜色主要是以矿物原料石青、石绿作为画材。从画面中色彩浓重的饱和度来看,这种历经千年还有宝石般质感和光泽的颜色,一定是十分高档的颜料。石青又称蓝铜矿,石绿也多为孔雀石,经过研磨成粉状,再加入胶水制成。以这样的颜料绘成《千里江山图》,它的用量非同一般,如此珍贵而稀有的颜色不是普通人能用得起的,想必只有宫廷中才能提供的。


为了让你更好地了解青绿的用色效果,我找了几幅著名青绿山水画进行比较。


在《千里江山图》之前,唐代的几件青绿山水代表作,如《游春图》《明皇幸蜀图》用色较为严谨,画家沿着线条勾勒的山形,缓缓地染上青绿,色不压线,颜色的平面装饰感较强,整体效果华丽庄重,但难免有些呆板僵硬的痕迹。


《千里江山图》之后,南宋出现了擅长青绿山水画的赵氏二兄弟,他们就是赵伯驹和赵伯骕,他们的青绿同样以石青、石绿、赭黄为主,但更注重色墨的灵动,色彩明度对比降低,色调柔和而统一,散发出隽永的文雅气息。比如赵伯驹的《江山秋色图》、赵伯啸的《万松金阙图》都有这样的效果。


《千里江山图》的颜色相比它们显得无比堂皇与华丽,像是华服锦缎,披覆在千里江山上,画上的青绿色饱满而响亮,随着山体的变化,此起彼伏。整个画面的颜色又像是一首有不同乐章组成的大型交响乐,时而震撼,时而低沉。如果你是音乐爱好者,一定能感觉到画面中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气息。


请你仔细看画中主要山头的一些青绿色,极其浓厚地覆盖在山体上,以至把原先勾勒的线条都遮住了,这些颜色的大面积堆积,让整个画面亮了起来。以我的绘画经验,我认为一个18岁的学画少年应该没有如此大的气魄,任意挥洒如此价值昂贵的颜料。我大胆猜测,颜色的底层部分是王希孟所画,表面的重色可能是徽宗皇帝,或是在皇帝指导下让宫廷资深画师所绘。有些颜色直接遮盖景物,有修改或协调画面的痕迹。


当你通览全卷的时候,会看到画面千山万壑,峰峦起伏连绵,江河烟波浩渺壮丽,山间有人物、飞泉、房舍、楼台、长桥,林木修竹、红花绿柳、渔舟游船,远处岛屿相叠,汀渚绵延,水天相接的一片和谐清朗的太平世界。

你可能会问,《千里江山图》画的究竟是哪里的山,哪里的景色呢?


王希孟创作此图时是一个少年,在他那个交通不便的年代,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游历山水。据专家研究,画中的场景可能是鄱阳湖一带,是自鄱阳湖湾流眺望庐山高峰的景象。因为在北宋的疆域内,大山大岭矗立在江湖之畔,只有鄱阳湖畔的庐山有此特征,而且画中的湖泽、湿地、植被等景物也具有江南湖区的特点。这神秘的《千里江山图》有了一个具象的范围,你是否会感觉亲切了不少呢?


那么,画家又是如何将这么复杂、庞大体量的景物融入画面的呢?由于时间关系,我无法一一详细解说,我只能从宏观上为你解读此图的构图方式。


前面的课程我介绍了郭熙《早春图》三远法的视角,开创了中国画特有的移动取景法。同样我认为《千里江山图》也是以三远法来表达的,而且此图的三远法不是一次方,而是N次方,就是三远法在手卷移动中的叠加式表达。


你看,每一段画面都可以找到它的高远、深远和平远,如果你再仔细通览全卷,你又可以发现,此图是多次的高远、深远视点的叠加组合,并被俯视角度的平远包容在一起。观者的视点是在高处,俯览远方,视野开阔,群山像是浸于碧波万顷的大江之中,又像是飘浮在宇宙的空间中,的确印证了中国山水画咫尺千里的伟大与神秘!


在中国画中,一般水面和天空都以空白的方式处理,这符合一般概念中以虚当实、计白当黑的中国画传统理念。可是这样的手法是在元代以后开始出现的,宋代的山水画对于天空、水面的空间处理有着丰富的手段。


《千里江山图》中水的技法“网巾法”


《千里江山图》中的水面,画家以精炼的墨线勾勒出水波,近处紧密,远处稀疏,这种画水的技法称之为“网巾法”,就像编织渔网的细线一样密集。随后以绿色平涂,再做多次复染,出现了一片浩荡的江水。


《千里江山图》中天空的处理


你再看看此画的天空,天空是淡蓝色的,由上而下,由浓到淡的过渡,这样渐变的颜色让我感觉到了光影的效果,又像是群山背后投射了追光灯,山体顿时从背后亮了起来,加之正面的青绿亮彩,一前一后的光彩让千里江山出现了舞台般的视觉美感。这样的天空渲染是前代画家所少有的,王希孟画出了山川的辽阔,空气的流动,更有了日照千山的辉煌。


在书法史上,东晋的王羲之以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的流畅与洒脱,跨越了魏晋之前以隶篆笔法为主的古体,而开创了行草笔法的今体书风。今天我们面对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我感觉它同样跨越了晋唐勾描涂色平面性效果的古拙之风,而开启了立体空间的青绿山水新风向。

说到这里,不知道你有没有思考过,怎样才算是一幅好的山水画呢?我认为山水画作品应该要有宇宙感。


古人说,“上下四方谓之宇,古往今来谓之宙。”上下四方,应该指的是空间,古往今来,指的就是时间,能将无限的时空凝聚在一起就是一幅具有宇宙感的山水画。


邵仄炯 《暮雪》中的宇宙意境


王希孟年18岁,我们且不论其画艺是否完全成熟,就以此图的鸿篇巨制与气贯长虹的时空表达,足以显现他是一位天才少年!也许是体力与精力的极度透支,绘成此图后不幸抱憾辞世了。然而,他在世间的画迹,仅此《千里江山图》一幅,也已经带给我们无尽的震撼和感叹,这幅千古绝唱也将永远留在中国画史之中。


课后作业 

在历代绘画作品中,除了之前介绍过的青绿山水画之外,你还喜欢哪些作品,它们与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有什么不同呢?欢迎你在下方评论区留下答案,谢谢!


艺术日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近距离观看一次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
浅谈《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只此青绿 只此一卷
他拜微宗为师,被奸相蔡京提携,一张《千里江山图》让其名垂千古
宋徽宗监制,蔡京正名,18岁少年的遗世巨作!
【独家】深度解密《千里江山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