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彩礼是传统习俗,你凭啥问我要还礼?”

“我从来都认为‘彩礼’是一个很好的婚嫁习俗,‘陪嫁’也是。”——知阳

“彩礼”一说,自西周创立以来一直都是我们国家传统的习俗之一。

这一习俗拥有悠久的历史渊源,也蕴含着充满祝福的意义,自古以来都是婚嫁的整个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古籍《礼仪》中曾记载:“昏有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其中“纳征”就是指送聘财之礼,也就是我们理解的“彩礼”之意。

在古时候,人们对于“礼仪”非常注重,婚嫁过程中的“六礼”制度更是每一步都会严格遵守。

旧时订婚之时,男方家庭会以订婚男子的名义送给女方一份寓意喜庆、幸福的物品充作“彩礼”,而女方家庭则会回以同等价值的物品给男方,称为“回礼”

待到女子出嫁之时,女方家庭还会在彩礼的基础上增添数倍甚至数十倍的的财物随着女子嫁到男方家庭,这被称为“嫁妆”,或者“陪嫁”。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这种“彩礼”和“陪嫁”的习俗早已不再是曾经那个“礼仪”的礼,而是“钱财”的礼。

不仅彩礼本身的含义已经完全变了味,甚至连习俗都被大家约定俗成般的改掉了——只有“彩礼”,没有“陪嫁”。

所以如果有一天有人拿着“给彩礼是我国传统习俗”为由来问你要彩礼钱时,你完全可以回对方一句:“请问,嫁妆是彩礼的多少倍呢?”

即便你翻阅所有关于婚嫁的传统习俗古籍,都找不到只有“彩礼”没有“嫁妆”的说法。

就算有,那也只是富贵人家通过花钱“买断”的说法——那不叫“彩礼”,那叫做“买卖”。

因此当你因为“彩礼”问题而失去了某个人的时候,你一定要明白一个道理:

“并非失去的每一个人,都算得上是损失。”

尤其是在感情问题上,失去了以下3种人真的算不上是损失,甚至还有可能赚到了。

“我改变命运的方法,就是嫁个有钱人”

相信这句话我们已经听到过很多次了,一开始可能我们会觉得说这句话的人很“肤浅”。

但当身边说这句话的人越来越多,我们从反感逐渐变得无动于衷,以至于到最后我们都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

突然想起此前看到过的一句话:

“村里的狗叫了,其他狗也会跟着叫,但它们并不知道为什么要叫。当浑浊成为一种常态,清白就是一种罪。”

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

可生活有一个很独特的地方在于,即便你认同了很多东西,依然无法改变你独自面对生活的现状。

就算你很认同“嫁个有钱人改变自己命运”的说法,你依然只能用自己的现状来面对感情问题——并不是你认同了这句话,就可以成为有钱人,从而拥有爱情。

所以,如果你失去的那个人是一个想要通过嫁个有钱人来改变自己命运,甚至借此机会来改变家庭命运的人,那么请不要觉得这是一种损失。

因为如果恰好你还算有点钱,那么迟早你会被对方“奇怪”的爱情观给拖累。

自古以来都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说法,“嫁个有钱人”算不得是什么正道。

失去便失去了吧,无需黯然神伤,更不要去责怪社会风气。

“这30万彩礼,我用来给我弟买房”

之前在跟一位男同事闲聊时,谈及到他跟前女友分手的问题。

他说:“本身我们相处得还算融洽,但当我们准备‘谈婚论嫁’之时,前女友问我要30万彩礼。”

“而我本身没当回事,因为在我们老家本身就要给彩礼,只不过我们那儿女方出嫁时是需要‘还礼’的,也就是嫁妆。”同事感叹道,“但是前女友说她家不会给‘回礼’,因为她的老家没这种说法。”

而这都还不算什么,重点是同事的前女友对于提出30万彩礼的原因,是因为她要用这30万来给她的弟弟买房用。

“我自己都还没买房呢,凭啥要给她弟弟买房?”同事因此而提出了分手。

“扶弟魔”似乎成了很多人在谈婚论嫁之时非常避而远之的存在,其恐怖程度跟“妈宝男”有一拼。

无论是在影视剧中还是现实生活里,这种“扶弟魔”都会让人感到头痛不已。

一面是女方的亲人,一面又是自己的家庭。要是两人生活条件还算优渥倒还好,但本就不算富裕的家庭还要用这种方式来接济家人,那就有点为难了。

更何况是还没结婚,甚至指望用彩礼来给弟弟买房这种行为,着实让人感到无语。

试想一下,还没结婚就开始在打未来老公算盘的人,结婚之后的“扶弟魔”行为将会有多严重?

所以,在遇到这种愚孝一般的“扶弟魔”时,不仅失去了不是损失,更是大大地赚到了。

“我从小到大都是家里的公主”

说好听一点,这样的人是被“娇惯”坏了的大小姐;说得难听一点,其实就是好吃懒做之人罢了。

通常情况下,好吃懒做之人不仅仅是懒惰,更是自私的人。

这种从小到大被家里人宠着惯着长大的人,一般都只会在乎自己的感受,从来不会顾及他人的想法。

跟这样的人相处,一开始你会在热恋期间头脑发热般把对方当成一个“宝宝”,但相处久了你就会开始反应过来:果然是一个还没长大的宝宝。

你的存在不是恋人,而是一个照顾孩子的佣人罢了。

严格意义上来说,两个人的结合往往都是基于互相扶持、相互付出才能长久发展的,可跟这种“宝宝”在一起,你永远都是付出的一方。

在感情中,如果一方只是付出,而另一方一味索取,那么这段感情必然会走向破灭的结局。

到这个时候,请不要认为失去了一个“宝宝”是什么损失,要知道这样还没长大的人就应该回她的父母身边再继续被抚养。

就好像我们到瓜地里摘了一个还没熟的瓜一样,明明难以下咽,就不要强求自己。

扔掉了也不可惜,毕竟再过一段时间就会有一地又甜又熟的瓜等着你挑。

而你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把自己提升得更加优秀,以便于瓜熟之时有能力、有本事在众多竞争对手中争取到一颗属于自己的瓜。

“彩礼和嫁妆的习俗,寓意着喜庆,而非‘救济’”

在网上曾看到过关于“彩礼”和“嫁妆”问题三观很正的一句话:

“彩礼和嫁妆是两个家庭帮助一个新生家庭,而不是一个家庭给另一个家庭扶贫。”

原本充满喜庆寓意的一种礼仪,最终被世人当成了一种发家致富的手段,也不知道这到底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随着身边越来越多人因为彩礼的问题而愁苦不已,我总感觉这样的风气总有一天会酿成一场甚至很多场悲剧。

“门当户对”本身也是有一定意义所在的,毕竟两个家庭条件、社会地位等比较匹配的人相互之间会更加融洽。

然而现在很多人明明自己家庭条件很一般,但因为颜值还算不错,就对另一半要求很高,还搬出“门当户对”的说法,那就有点曲解这个成语的意味了。

莫把“门当户对”当成你贪慕虚荣的借口,毕竟再好看的皮囊也会有衰老的一天。

当岁月收回了你的青春美貌时,请问你又拿什么来“门当户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女出嫁,其父挂“陪嫁20万”条幅惹争议,知情人:彩礼给了30万
我愿意掏高额彩礼,但您出多少嫁妆?彩礼会被用来给弟弟买楼吗
【图文并茂】农村最早的婚嫁习俗
浙江十里红妆厚嫁之风是从古至今对出嫁女儿的美好期许
昌叔说民俗|“嫁妆”的那些事儿
(原创)民俗 | 政和民间婚嫁习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