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末,有利好!
userphoto

2022.11.08 北京

关注

周末关于疫情的消息稍多一些,目前包括7座省会城市、1座直辖市在内的33座城市因疫情处于部分或全部静态管理,受到影响的居民超过6500万,跟3月底差不多。

上周五全市场总共成交了7500亿不到,大家意志消沉。利空看多了也就麻了,给大家带来点行业层面的利好消息,提振一下。

9月3日,医保局回复人大代表时,对创新器械的带量采购做了定性的回复:

我翻了翻前几次的答复,都没有类似明确的表述,所以这次算是医保局对于“创新医疗器械暂不纳入集采”首次明确的答复。

在此前的带量采购里,市场一直有一个错误的认知,认为国产化率低,就不可能参与集采。

但是从21年全国和各省际联合的集采来看,一些国产化率只有20%+的品种,也参与了集采,所以集采的核心要素并不是国产化率,而更多的是采购金额和临床用量。

采购金额大,临床用量高,基本就能符合纳入条件。这也说明了带量采购的本质是降本,然后才是扶持国产化产品。

只不过国产化低,内卷程度低,没有国内厂商,就不大可能出现白菜一般的报价,整体降价会比较温和。

如果从更大的视角看带量采购,实际上跟供给侧改革是类似的。我们可以把同样是供给侧改革的房地产、煤炭和医疗器械行业来进行对比。

房地产行业的供给收缩是最猛烈的,同时需求端的下滑幅度可能也是最快,持续时间最长的。

煤炭行业的供给收缩相对温和一些,十四五期间,煤矿数量从8000家下降到了4000家左右。煤炭的需求,整体呈现温和下降趋势。在2017年经济稍有回暖时,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利润马上从1000亿涨到了3000亿,对应的也是中国神华的上一个高峰。

医疗器械,本质上也是在进行集中化和高端化,相较煤炭和房地产,最大的不同便是医疗器械的需求是跟随GDP和医保支出而增加的,是一个增量的蛋糕市场。

目前房地产行业才刚刚开始供给侧改革,就有资金去买未来龙头的集中度提升;煤炭龙头则是在从17年到20年蛰伏四年之后,赶上能源革命,来了一把戴维斯双击。

从供需的角度看,我认为医药医疗的龙头公司,竞争格局是会比房地产和煤炭企业更好一些,因为产品同质化低,技术含量更高。

从长期的角度看,医药医疗里的创新龙头,很大概率可以复制房企和煤炭龙头的走势,而并不是市场当下认为的“集采之下无完卵”。

从时间的角度看,当下医药公司里有仿制药转型创新药较为成功的案例,大概花了3年时间,也有冠脉支架公司,在稳住基本盘后可以通过创新产品占据标外市场、海外市场份额重新拿回中高速的增长曲线,也大概花了2到3年的时间。

从有产品纳入集采,如果受到较大影响,那2~3年是比较好的观察窗口期。投资周期注意了。

从具体方向上来看,内窥镜(软镜+硬镜)、电生理、神经介入、外周介入、口腔耗材、眼科耗材等方向依然具备很强的投资机会,从中报看,上述领域的中报业绩也不错。(敲黑板划重点)

再把视角拔高一点,从单个的行业上升到国家经济,来看所谓的美国本次通胀和加息。

通胀跟供需失衡的内在逻辑有点相通,当下的高通胀和低GDP 的组合,对应的是产出的效率低,僵尸企业多,加息一定要刺破虚幻的就业率,到时候才是最痛的时候,也是经济的最底部,对应的可能是资本市场的底部区域。(资本市场可能提前预演,但不会提前太多)

……

分享一下周末对流动性的研究,因为流动性对股市的周期是最重要的变量,因此做择时可以考虑先研究流动性。(结论在最后)

上图里蓝线是代表国内银行间流动性的DR007利率,黄线是代表美国货币政策的十年期美债收益率。二者相对来说最高频,拐点表现最为明显,对市场最为敏感。

分别复盘一下从2018年开始以来,重要流动性的拐点,以及市场的风格,可能需要小伙伴们对这几年市场行情有所了解。

2018】:美国在2018年是加息周期(2015年起)的最后一年,对应上图中黄线震荡上行到了18年11月份。单看国内流动性的话,其实前六个月,都是横盘震荡为主。因此当前A股大部分跌幅,都是在前6个月完成的。

6月份之后,国内流动性其实已经开始了宽松,DR007大幅度走低。与之对应的是,18年之后,国内以银行为代表的价值股和高股息股,已经开始见底了。而美债收益率持续上行,继续打击着成长股。

【2019年】:19年美国开启了利率下行周期,对应十年期美债飞流直下,而国内的利率整体呈现宽幅震荡的趋势。

当前涨幅最好的股票,也是以外资重仓为主的白马股。国内流动性为代表的价值股,整体表现一般。

不过在外部大松,内部经济恢复的背景下,A股还是迎来了一波普涨牛。

【2020年】:前五个月,疫情导致中美一起放水。在企业盈利最差的时候,硬生生用流动性托底。

在国内6月份开始收水之后,美国继续把十年期美债压在1%以下,直到20年11月份。

与之对应的是两个现象,第一是20年全年价值股和分红股表现都很一般,第二是A股的成长大盘风格在20年11月份之后加速赶顶,茅指数终于在21年初泡沫破灭。

【2021年】:21年的流动性最大的变化是年初的一个乌龙,年初美债收益率快速上行,刺破了茅指数的泡沫,随后被证伪。茅指数在21年3月底迎来了一波反弹。国内的流动性则全年保持稳定的状态。

因此21年的行情是这几年流动性驱动最弱的一年,基本都是由企业盈利驱动,什么企业高盈利,什么企业就能涨,不管是煤炭还是锂电池,看起来是风格迥异的两端,但是都是高盈利推动股价高涨。

【2022年】时间来到22年,年初国内虽然有降低MLF的操作,但是流动性只是微小幅度下行,但是美债收益率在年初狂飙,直接刺破了成长股的泡沫。

这个趋势在俄乌冲突之后开始加剧,高油价使得高通胀史无前例,美联储加息一次比一次狠,直到前期的美元指数和美债收益率创新高。

因此在前四个月,国内外的流行性对股市整体很差,尤其对成长股。直到4月底国内因为疫情,大幅度释放流动性。

这对部分赛道股来说是边际利好,因此使得部分赛道股在五六月份有了一波反弹。当然这也是建立在它们自身的景气度没有太大变化的基础之上。

到现在,8月下旬之后,国内的流动性结束了下行趋势,同时鲍威尔近期鹰派了一些,流动性的预期都在稍微变紧,也是导致近期成长股调整的原因之一

从历史角度看,海外流动性对成长股的影响会更大,国内的流动性对传统价值行业影响更大;二者共振,大概率就是牛市。分歧的话需要参考不同行业的盈利能力。

从当前角度看,9月下旬美联储的加息会是一次非常关键的操作。在此之前,我认为市场不会选择方向,反而会因为国内散点疫情,而有波动。

......

就聊这么多,留言区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纪要|付鹏路演:疫情后大类资产的主线路径和思考
天风证券:当前位置股票市场还有多少反弹空间?
警告!美国引爆全球危机,澳洲将遭受巨大影响!
流动性结构转变下的美元困境
7月月报:转战大消费
Taper和加息下全球资金流动四大启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