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理学:许多人陷在人生两大苦,物质匮乏,精神空虚
普通人常见的命运,就是将生命耗在为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奔波上——为了求生而挣扎度日的人,很难有什么高尚的精神乐趣。
因为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属于自己真正的样子,真正的价值和自尊。
只有靠着被扭曲的样子和“你应该”的方式找寻自我认同。
读读看,是否找到自己的影子呢?
在物质贫乏的情况下长大的,童年时的物质贫乏,导致了现在的不理性的零零总总行为。
例如大量的购物、例如囤积东西、例如炫耀自己的成就。
这些行为不过是为了满足内心的“坑洞”。
把自己包裹到这种由物质堆砌的归属感里面,事关尊严与自尊,亦即自己如何被别人看待,以及自己如何看待自己。
有些人不假外求,单凭自己的人格特质,就能取得足够的自尊。
大部分的人却非如此;在人格上,他们有所不足的地方,就有赖所属的群体提供支撑。
我们追求外在财富的时候究竟在追逐什么?
温饱?安全感?
一个比较好的“人设”?
亦或是终极命题“爱”?
这指向那些被财富代换掉的最初的独立而又独特的价值。
精神分析流派里说,童年亲子关系内化成孩子的内在关系模式,从而决定孩子一生的性格命运。
通俗点讲,父母好比孩子的程序员,童年父母给孩子潜意识写入的是匮乏与沉重,孩子未来怎能丰盛流动?
无论物质上多么富足,作为拥有文明的物种,我们无法只是停留在吃饱穿暖的阶段,我们需要安全感、被尊重、成就或者爱与美。
这些处于价值体系高端的内容本身具有独立而又独特的价值,暂时还没有办法被量化。
也就无法仅仅通过追逐金钱获得满足。
心理学中基本有个普遍共识,人最初的安全感是从父母这里建立的,这也是安全感的基本来源。
如果能从父母这里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孩子就会体验安全感,并延伸出对与他人及世界的信任。
并且感觉到自尊、自信以及对现实和未来的确定感和可控制感。
我们相信父母对孩子都是有爱的,我们也是因为爱来到这个世界上。
起初我们得到的是无条件的爱,只是因为我们是父母的孩子。
随着慢慢地长大,在我们身上多了一些期待。
更多的是我们在学习成绩层面,也有懂事、很乖、这些都成为了被爱条件的一部分。
如果你的成绩没有达到父母的满意,那么你收到的是父母对你的失望。
更可笑的是:连身高都成了比较的范围。
殊不知,这些对孩子的内心有深远的影响。
再大些如果我们自己思考,我们不去适应环境,就没有奖励。
让我们感受到养育者的不满,失望和爱的压抑,在情感上受到惩罚,换句话说,我们被认为是不配得的。
我们收到的主流文化,价值与我们的未来和世界的持续成功直接相关。
因此,要有目的、有钱、有吸引力的生活伴侣。
像贫穷,没有伴侣、自身在社会上的位置属于底层。
或者没有生活方向直接关系到无价值。
 
当我们自己走向世界的时候,我们深深地意识到:
别人必须找到我们值得被关注的地方。
在心理学上,这叫“不配得感”,它的近亲是“安全感”。
正因为这种“不配得感”,让我们的人生少了很多的可能性。
一个内心匮乏的人,对生活总是有很多抱怨。
TA总觉得好运气不关照自己,并且因为童年里可能存在的缺爱体验,潜意识觉得自己不配得到生命中的美好,即使想要的来了,也会不自觉地推开。
 哪怕拥有得再多,TA也觉得不够。
我们经常说无价之宝,爱是无价之宝。
但是很可惜,它看不见,摸不着,越是想证明它的存在,它就跑得越快。
安全感只可能来自于一个地方,那就是你的内心。
有安全感的人不一定占据着社会上最稳固的资源,但一定占据了这样的天赋——不在乎有的,不惦记没的,不害怕失去的,不追求强扭的。
觉得什么都是自己的,万一什么都不是了也无所谓。
对于得到适可而止,对于失去心无畏惧。
给大家9个小问题,自测一下安全感:
1.你是否经常对世事不满?
2.你是否感到生活对自己不公平?
3.你是否容易受伤害?
4.你是否缺乏自信、对自己不满意?
5.你是否感到别人不尊重、不喜欢自己?
6.你是否对未来心怀恐惧?
7.你是否感到别人不可信任?
8.你是否容易不安?
9.你是否经常怀疑别人议论自己,而且对他人的评价很敏感?
如果你的答案基本都是“否”,那么恭喜你,你是一位安全感较强的人。
如果答案以“是”居多,那你很可能是一位缺乏安全感的人。
拥有自己的价值可以成为成功人生的魔法钥匙,当你不再向外界看待自己的价值时,你可以自由地创造你的愿望。
自由地爱你想爱的人,自由地跟随你心的路线,自由地表达自己,自由地成为你。


作者简介:贤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让你束手无策的熊孩子,可能是你亲手养出来的
《积极心理学》 —— 实现多元价值 幸福胜于成功
转走爸爸320万血汗钱:钱养≠富养,精神贫瘠的女孩成不了女神
有个会花钱的妈妈,是一个家庭最大的福气
心理学:穷人家和富人家的孩子,区别在哪?
病态心理学认为空虚是个人价值的否认和社会交往的畸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