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学看台2446 | 曾庆洲:红海湾白沙湖行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蒋述卓 题

................................................................................

中秋国庆双庆【杨怀平曾庆洲温榜】

正秋天、又闻南飞雁叫,声声如诉【曾庆洲】

东坡好酒,渊明痴菊,平凹率性【曾庆洲】

品清湖的明月旁边有颗明亮的星【曾庆洲】

静静地你走了【曾庆洲沈建浩】

................................................................................

................................................................................

白沙湖行

●曾庆洲

................................................................................

2015年6月28日,“汕尾文化之旅”走进红海湾开发区。

上午,采风的第一站是前往田墘内湖海埔墟参观郑祖禧庙。汽车从汕遮公路旁边的“上墩妈祖庙”前右拐进入田湖路。

.........................................................

原来的田湖路是修建在白沙湖堤坝上面的,右边是咸田,左边是农田。咸水涨潮、洪水出海,都要经过堤坝下面的上墩河进入“三坨涵洞”。上墩河水清晣见底,鱼虾在水里游动都看得一清二楚。“三坨涵闸”拦住的水,靠近白沙湖的是咸水,咸得可以用来晒盐。而靠近农田的水则用来农田灌溉。夏天的傍晚,人们喜欢来这里游泳,他们在咸水区游毕,过来淡水区泡水,冲洗掉身上的咸味才回家,非常方便。每当夏天涨大潮的雨季,潮水暴涨,洪水急流而下,三坨涵闸两边的水域就成了咸淡水激烈碰撞的地方。淡水的鲤鱼、鲫鱼,咸水的乌鱼、“斑猪鱼”,都会被水流冲晕,成了识水性“懂鱼踪”人们篓里的“贵客”。上世纪60年代中期,我也曾经常冒雨来这里抓过鱼。有一次运气特别好,抓了满篓,有10几斤重。拿回家后,母亲把最大的鱼蒸熟,端给被关在“牛棚”里的父亲和哥哥吃。小的留给我和嫂子,她自己只吃鱼骨头。她把剩余的鱼拿去市场卖钱,用来买番薯填饱家里人的肚子。

.......................................................

今天,这里的百姓不再担心吃不饱了,沿途的景观也完全改变了模样。原来的土坝路已被新修的水泥路所替代,“三坨涵洞”、“上墩妈桥”、咸田都不见了,看到的都是养殖池塘。真的是沧海桑田啊!

前往郑祖禧庙,汽车必须经过金狮仔路段。我从车窗往外望,新造的木麻黄树林把金狮仔滩凃遮挡得严严实实。可我不用看,就知道树林外边就是辽阔的白沙湖。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这里曾经是田墘十八乡百姓的“聚宝盆。”每逢退潮的时候,男女老少都会自发地聚集在这片滩涂上面挖“宝”,掘“男女”、耙狗蚶、摸丝蚶、刮“沙白”。“过洋埠娶媳妇等潮水”这句当地的俗语,讲的就是当时这里的人依靠着挖这“海宝”来谋生活。

我也曾经有好几年在这里谋生活,今天,当我看到退潮的滩涂上见不到一个人影时,我自然而然就想起了当年人山人海的景象。我自问,是湖水受到了污染而导致“男女”不能生长?还是老百姓富了,不再需要在烈日下面谋生活?

想着想着,汽车已经从田湖公路拐弯进入海埔墟村,朝着山坡和沙滩中间的土路开了进去,郑祖禧庙到了。

郑祖禧是传说中的人物,据传是抗清名将郑成功的妹妹。因为助兄勤王,带兵来到白沙湖与清军作战,不幸中箭身亡。她的尸体飘浮在白沙湖面上,当地百姓把她偷埋在湖边的金狮山脚边。后来,郑祖禧显灵造福当地百姓,百姓把她的神位请进了山脚边原有的妈祖庙,供为“二妈”。就这样,原来的妈祖庙就成了“双圣庙”。再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双圣庙”成了单独的郑祖禧庙。今年3月份,郑祖禧升天364周年的纪念活动,我也应邀前来。笔会中,我赋下一首《金刚流芳》的律诗: “白沙湖畔铸金刚,狮岭旁边伴默娘。南澳坚持民拥护,龟龄奋战敌嚣张。后江平水千秋颂,赤峙捐躯万古殇。碣海前波牵后浪,祖禧事迹永流芳”。借以记述郑祖禧的英雄事迹和表达自己的缅怀之情。

今天,再一次陪同文友们前来瞻仰郑祖禧庙,我坚信,郑祖禧爱国爱家爱人民的英雄事迹,老百姓自己铸造出来的“金刚妈祖”,一定会更加发扬光大、千古流芳。

接着参观田墘“红楼”。 “红楼”原来是白沙学堂,1941年农历八月初一,因怕扰民,朱金铭率领的抗日合作军一个营进入学堂避雨。当晚深夜,因汉奸告发,他们遭到了日本兵的包围。激战和突围途中,朱金铭等81名合作军官兵以及他的爱马在这里遇难。后来,为纪念英烈,这里被命名为“红楼”。现在,这里是红海湾开发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解放前后一直至白沙中学迁址前,“红楼”都是用作学校。从建国前后的白沙中学到“文革”期间的田墘中学,这里都是教书育人的地方。这是我的母校,我曾经在这里读完高中,又在这里代过两年初二语文课,这里的一草一木,对我都有亲切感。今天,我看到“红楼”比过去还要破烂不堪。这是在前年惨遭“天兔”的破坏而留下的重伤痕。可是至今仍然没有维修。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即将到来的时刻,我想,当大批缅怀者前来这里参观时,会有何感想?

参观了“红楼”,又到了81位烈士陵园缅怀,紧接着去了“内寮庵”。以前的“内寮庵”,只是一块巨石下面一间窄小的庙宇。现在大规模扩建了,宽阔庄严的前后佛殿、厢房正在加紧建设,工人们正在烈日之下赶工。佛殿前面是占地几十亩的荷花池,阳光下的荷花笑容满面。当文友们兴高采烈、流连忘返在荷花池的时候,我的心却感到一阵阵悲伤。“红楼”的破败与“内寮庵”的繁华成了鲜明的对比,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活生生的81位烈士英勇献身的纪念楼一点也比不上虚无缥缈的造神?想到这里,我想到1980年集资埋葬81位烈士遗赅的倡导者、组织者杨多默、陈鑫详、李位帆等人。为什么当年贫穷的田墘百姓愿意为烈士慷慨捐资?而在富裕的今天,他们却热衷于造神?

为了排忧,我走上了庵顶大石头上面,这是我在南联学校代课期间,晚上散步到这里乘凉思考的地方。夏日中午的石头烫,不敢坐。我就站在大石上面,在烈日下望着远处的白沙湖水面。收回目光时,看到了白沙湖前面的那一片田园,这不就是当年围海造田造起来的吗?我曾经带着南联学校初中部的学生参加过这一场硬仗。今天看见它,我想到了沧海桑田。又想,人的思维何曾不是一样!当人们的思想觉悟到爱家必须爱国、纪念英烈比造神更重要的时候,就会有像杨多默、陈鑫详、李位帆等有识之士一样站出来,为使烈士英灵安息而呐喊。

要上车前往遮浪了,再见了白沙湖!我的母亲湖;再见了田墘!我亲爱的故乡。亲爱的乡亲们,我多么盼望着你们的心能像“内寮庵”前荷花池里的荷花一样勇敢,不惧烈日,迎阳开放。我多么盼望着你们的灵魂也能像荷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我想,“内寮庵”的高僧大德在庵前的路边建造这个宽阔的荷花池,是不是想借此以净化当地百姓的心灵?庄严佛殿,有情荷池,其寓意一目了然。我想,极乐世界也许就是和谐世界,这是人类生活的美好愿望。

可能你会读:

................................................................................

人事 | 汕头潮州同日换书记

时政 | 靠网吃网!彭波被开除党籍!

人物 | 客家人?揭阳人?汕尾人?

文学看台2444 | 省作协:2021年新会员名单

文学看台2443 | 龙晓初:《远山奇迹》连载03

文学看台2442 | 罗彩丹:红海湾遮浪行吟

文学看台2441 | 卓祖武:锣鼓一破不复在

文学看台2440 | 温水义:红海湾红楼

文学看台2439 | 陈辚:走读古镇捷胜

文学看台2438 | 林培琼:雨后行山有得

文学看台2437 | 王天舒:读书与求财

................欢迎点击进入关注公众号................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石赋神奇 鼓传人文
祖禧娘娘 | 中国自古不缺英雄,一口国姓井留下满腔情
来一场红海湾田寮的文化之旅
易有料
文学港湾|剑钧|品清湖之约
汕头妈屿岛风景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