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长华:从“水乳交融”到“泾渭分流”(二)

2019年第7期||总第270期

· 

从“水乳交融”到“泾渭分流”(二)

——对“文史互生”现象的历史考察

王长华

·

“文史不分家”历来是中国文学(史学)的优良传统。一部(篇)优秀的文学作品,同时也是一部真实的历史记录;反之,一部真实可靠的史传作品,也是一部优美的文学传记……这其中,用文学的手法书写历史,使历史脱离了抽象和枯燥;以历史的严谨规范文学,使文学避免了随意和臆造。文学和历史的“双人舞”,使双方相得益彰,各臻其美,相互生发,相互印证,构成了中国文学史和史学史上的一道独特的风景;更使文学与历史,达到了“水乳交融”,难分彼此的程度。


史记》:无韵之《离骚》

在中国传统的经、史、子、集四分法中《史记》被列入史部。但其百科全书式的内容却远远超出现代意义上的史学范围;不论从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教育、宗教、学术、民俗、科技、医学、民族、天文、地理、文学等哪一方面进行研究,都可取得丰硕成果,从而也可以看出《史记》在总结中华民族三千年文化传统方面做出的伟大贡献。即就用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制相互补充而形成完整体系的编纂方式而言,也成为封建时代各朝修史的范本

如顾颉刚先生所评:

窃谓《史记》一书,“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实为吾国史事第一次有系统之整理,司马氏既自道之矣。后世史家,或仰兹高荫,或化厥成规,支流纵极伙颐,道源则靡不在此。是书固亦有其甚多之误漏在,然其误后人可得而正,其漏后人可得而补,独其创定义例,兼包钜细,会合天人,贯串今古,奠史学万祀之基,炜然有其永存之辉光,自古迄今,未有能与之抗颜而行者矣。(顾颉刚、徐文珊标点本《史记》序,1936年北平研究院排印本。)

六朝以来,学者多从史学、文学两方面评价《史记》。至鲁迅先生,则概括为两句话: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十篇《司马相如与司马迁》。)

“史家之绝唱”,与顾颉刚先生的评价不谋而合。“无韵之《离骚》”,则就《史记》的文学成就而言。屈原的著名爱国杰作《离骚》是押韵的长篇抒情诗,说《史记》是“无韵之《离骚》”,意味着《史记》虽不押韵,却是堪与《离骚》比美的抒情性较强的长诗,即今人所说的散文诗。这种评价,十分准确,也非常深刻。

司马迁在《屈原贾生列传》里对屈原疾恶如仇、正直不阿、廉洁不汙、忠贞敢谏、舍身为国的人格美热情赞颂,达到了精神相通、情感共鸣的高度。而屈原的这种人格美,即体现于《离骚》中。司马迁上继《离骚》,以充沛的激情扬善贬恶,贤贤贱不肖,歌颂了许多及时建功立业的志士仁人、英雄豪杰的人格美,而对暴君酷吏之流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抨击。《离骚》反映了战国后期楚国历史上忠与奸、善与恶、美与丑的斗争,富于悲剧的崇高美。《史记》反映了古代三千年间光明与黑暗、忠直与奸佞、仁德与暴虐、善良与邪恶、文明与野蛮相对抗、相更替的漫长过程,同样富于悲剧的崇高美。《史记》中的许多人物传记都洋溢着诗情,《项羽本纪》、《魏公子列传》、《李将军列传》等不都是饱含悲壮叹惋之情的英雄史诗吗?

当然,《史记》是史,而《离骚》则是诗。史毕竟与诗有异,司马迁是从史的角度吸取了《离骚》的审美理想和抒情特色的。

《史记》中的本纪、世家、列传都以人物为中心展现历史画卷,从而塑造了许许多多既具有时代特征,又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开创了我国的传记文学,其选择、剪裁、集中材料和表现人物心理、性格的各种手法、技巧,对此后传记、小说、戏剧乃至叙事诗的创作有深远影响。《史记》中的人物、事件,有不少也成为后代小说、戏剧的题材。

《史记》集先秦散文之大成,又是我国古代散文的典范。唐宋散文八大家及其同时和以后的散文家,无一不从《史记》中吸取营养(霍松林《司马迁的家学与《史记》体现的王道观、士道观——《史记注译》序)。

《史记》的写作,具有文学方面的动机,所以这部史书本身,就兼有文学的性质。不过,《史记》作为历史著作,在虚构方面受到较多的限制。

《史记》使用了大量的文学手段,达到了很高的文学成就。以下,我们从它的叙事艺术、人物形象塑造艺术和语言艺术三方面加以介绍。

在《史记》以前,中国的叙事文学已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先秦历史著作中已有颇为庞大的战争场面的描写和较为复杂的历史事件的叙述,其中也包含不少生动有趣的故事,这为《史记》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先秦史家的主要兴趣,还在于首尾完整地记述历史事件,并通过这些事件来表达政治和伦理评判,其叙事态度主要是史学性的。司马迁则除了记述历史事件以外,具有更强烈的要努力再现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场景和人物活动的意识;除了政治和伦理评判以外,具有更强烈的从多方面反映人类生活的意识。所以他的叙事态度,有很明显的文学性。

《史记》的叙事方式,基本上是第三人称的客观叙述。司马迁作为叙述者,几乎完全站在事件之外,只是在最后的论赞部分,才作为评论者直接登场,表示自己的看法。这种方式,为自如地展开叙述和设置场景提供了广阔的回旋余地。但是,所谓客观叙述,并不是不包含作者的立场和倾向,只是不显露出来而已。通过历史事件的展开,通过不同人物在其历史活动中的对比,实际也体现了叙述者的感情倾向。这就是前人所说的寓褒贬于叙事之中”。这种含而不露的褒贬,是经由文学的感染来传达的。

为了再现历史上的场景和人物活动,《史记》很多传记,是用一系列栩栩如生的故事构成的。如信陵君的传是由亲迎侯生、窃符救赵、从博徒卖浆者流游等故事构成的;廉颇和蔺相如的传是由完璧归赵、渑池会、负荆请罪等故事构成的;孙武的传主体是吴宫教战的故事;孙膑的传包含教田忌赌马、马陵道破杀庞涓等故事……这种情况非常普遍,不胜枚举。众多大大小小的故事,构成了《史记》文学性的基础。虽然先秦历史著作中也包含有故事成分,但同《史记》相比,不但数量少得多,而且除了《战国策》中少数几个故事,也显得简陋得多。以后的历史著作,也不再有《史记》那样的情况,这是《史记》在中国众多的史籍中特别具有文学魅力的原因之一。当然,这里也有史学和文学逐渐分离的必然因素。

《史记》以“实录”著称,这是指司马迁具有严肃的史学态度,不虚饰、不隐讳。但他的笔下那些栩栩如生的故事,不可能完全是真实的。为了追求生动逼真的艺术效果,追求对于读者的感染力,他运用了很多传说性的材料,也必然在细节方面进行虚构,这是典型的文学叙述方法。

另外,《史记》所创造的互见法,也同时具有史学与文学两方面的意义。所谓互见法,即是将一个人的事迹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以其本传为主;或将同一件事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以一个地方的叙述为主。司马迁运用此法、不仅是为了避免重复。为了使每一篇传记都有审美意味上的统一性,使传主的形象具有艺术上的完整性,就必须在每一篇传记中只写人物的主要特征和主要经历,而为了使整部《史记》又具有史学意义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就必须在其他地方补写出人物的次要特征和次要经历。这是人物互见法的意义。因为《史记》是以人物为本位的,往往需要在许多人的传记中涉及同一件事,为了避免重复而又能把事件叙述清楚,司马迁就在不同的传记中从不同的角度叙述同一件事,这样就既突出了每个人在这事件中的作用,又不致给人以重复之感。这是事件互见法的意义。通过人物和事件的互见法,司马迁使《史记》既有了史学的可信性,又有了文学的可读性。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过去的著作也已有所积累。在《左传》中,可以看到若干有一定个性的人物形象;到了《战国策》,人物的描写更为细致,性格也更为鲜明。但由于它们以历史事件为本位,人物的描写只是片断地散见于叙事之中,缺乏完整性。另外,像《晏子春秋》专写一人之事,也很值得注意。不过,它也只是把晏子的许多故事结集在一起,相互之间没有内在的联系。总之,在汉代以前,还没有出现完整的人物传记,人物形象的刻画,总的说来也还比较简略。《史记》在这样的基础上,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把中国文学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提高到一个划时代的新高度。

从总体上说,《史记》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具有数量众多、类型丰富、个性较鲜明三大特点。司马迁描绘人物形象,主要是在具体的行动中,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在人物的命运变化中,在不同人物之间的对比中完成的;由于司马迁对各种人物都有深刻的观察,对人的天性及其在不同环境、地位上的变化有深刻的体验,这些人物形象才能如此活跃而富有生气地浮现在我们面前。

《史记》的语言艺术,也历来受到人们的推崇,被尊为典范,代表了骈文出现以前所谓古文的最高成就。

司马迁在吸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抛弃了铺张排比,形成淳朴简洁、疏宕从容、变化多端、通俗流畅的散文风格。《史记》中极少用骈俪句法,文句看起来似乎是不太经意的,偶尔甚至有些语病,却很有韵致、很有生气。因为司马迁在叙述中始终是倾注情感的,根据不同的场面,出于不同的心情,语调有时短截急促,有时疏缓从容,有时沉重,有时轻快,有时幽默,有时庄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司马迁对古代语言和现实生活中的语言都有很高的修养,并且善于把两者融合成统一的整体。他引用古代史料,都经过适当处理。对最古老的、同当时语言已经差距很大的《尚书》,是彻底的译写;对《左传》、《国语》,有很多的改动;对同当时语言最接近的《战国策》,则主要是作剪裁功夫,有时也大段抄录。

此外,前面说到《史记》写人物对话,常使用日常生活中的口语,也增加了语言的生气。后人把《史记》的文章作为一种典范来学习,但不少人忽略了《史记》语言的主要特色,就在于它充满情感、富于生气。

总之,在历史和文学的有机结合方面,《史记》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不愧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王长华

王长华,男,汉族,甘肃陇西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杂文学会会员,现供职于一家媒体。                                      


静悟斋听晨雨声

题签:王永钊

编辑:静悟斋 微信号:wbz201611

   程  遥      微信号:gslxcys

 投稿邮箱:11cys@163.com

        本平台发布的所有内容,均系作者原创,且经作者授权,其它任何媒体转载,必须注明出处,否则依法追责。特此声明。

启  事

        本微信平台长期征集文学、书法、绘画、摄影原创作品,欢迎惠赐稿件。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史记》: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的文学成就:史记对后世的影响有哪些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纪传体史学、传记文学之先河
从历史看人物 以刘邦和朱元璋为例|http://www.guoxue.com
(原创)《司马迁与史记》教案
二十四史中,文学水平和史学价值最高的是哪部,最低的是哪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