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长华||万物之灵还是万物之祸?


2021年第077期||总第706期

艺海风│706期

万物之灵还是万物之祸?

——人类中心主义应当摒弃

王长华

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刚刚开始,一场汹涌而来的新冠疫情就波及全球……世界各地每天不断攀升的感染人数和死亡数字,使人惊心动魄!一个个冰冷的数字背后,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灵,还有无数个破碎的家庭!一年多过去了,疫情不仅没有收敛,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用“哀鸿遍野”这个词语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这是有史以来,人类遭遇到的烈度最高、波及范围最大、感染和死亡人数最多的瘟疫!人类几乎动用了所有的医疗手段,但至今,还难以看到胜利的曙光……

新冠疫情波及全球

在病毒溯源的过程中,有两种论调相持不下,难分轩轾。一种说法是,新冠病毒是大自然报复人类的产物;另一种说法是,病毒是被人为制造出来的。

如果第一种说法是真,那么,至迟从现在起,人类就应该深刻反思,在大自然的演进过程中,人类究竟犯下了什么罪过,竟然招致如此强烈的报复?如果第二种说法是真,那么,人们更应该反思,人类自己制造的“科技成果”,为什么会用来毁灭自己?

人们不是常说,人类是万物之灵吗?一个物种,用自己制造的东西,来残害自己,这样的物种,能称为万物之灵吗?究竟是万物之灵,还是万物之祸,人类已经到了停下脚步,反躬自问的时候了!

和人类遭受新冠病毒折磨的困窘之境相比,地球上其他物种所遭遇的困厄,一点也不必人类差!只不过,它们无法用语言和人类沟通,只能以其他悲惨的方式,来对生存环境进行无声的控诉!

2017年3月12日,一头重3吨,身长约12米的抹香鲸游到了深圳大鹏海域近海,它的身体被渔网缠绕,身上多处被渔网割伤,很多人的心情都被这头搁浅的抹香鲸牵动着。尽管救援人员帮助它顺利摆脱了渔网,专家们还用声呐设备和声学驱逐法想要引导这条抹香鲸返回深海,然而最后都没能成功。

抹香鲸搁浅透露出严重的生态危机

这头抹香鲸最终搁浅在了惠州附近海域,各路专家、潜水员、渔民等多方人士用尽了一切办法想要解救它、帮它回家,然而3月15日,它最终还是没了呼吸。

专家确认这头抹香鲸已经死亡,在它的口中,救援人员掏出了很多垃圾,有渔网线和塑料袋。起吊后,它的鼻孔中流出了大量血水。据说,现场报道传来的消息,抹香鲸尸体内部还有一条2米长的胎儿。

据科学家分析,鲸鱼搁浅的原因有很多种。

有可能是鲸鱼本身的原因,如鲸鱼年老生病或是为了觅食误入地形平缓的水域,也有可能是地磁干扰、太阳活动、极端天气等原因。

除了上面这些,人为因素也有可能导致鲸鱼搁浅,比如船只干扰、环境污染、噪音污染等。鲸鱼是靠声音来沟通、觅食和导航,噪音(如人类军用声呐)会迫使敏感的鲸群远离栖息地,部分鲸鱼的耳朵和内脏会受噪音的损害,最后导致它们搁浅死亡。

海水中的化学物质,海洋中的塑料污染等,也同样可能导致鲸鱼受伤搁浅。

鲸鱼可能会误食塑料等海洋垃圾,当它们的肠道被不能消化的垃圾所堵塞,会让它们痛苦不堪……

之前,海洋生物学家就在挪威一只搁浅的鹅喙鲸的身体里发现了超过30个塑料袋和其它人类产生的垃圾,最后他们不得不对这只鲸鱼安乐死……

抛开其他因素暂时不谈,单纯从人与环境的关系来看,这是人类对动物所犯下的又一罪过!

在四川若尔盖草原,流传着一个故事。

每当月圆之时,草原中最悍勇的狼王会站在群山之巅,仰天长啸。

因为,它在怀念着一个人类,一个将它抚养长大并把它带回草原的女子。

这个故事是一件真实发生的事,故事中的女子叫做李微漪。

李微漪是一位野生动画画家,经常会去森林和草原上去创作。她善良而又敏感,总是能够捕捉到野生动物某一瞬间的情绪,将其画出,她对待这些野生动物就像是对待自己的好朋友一样。

2010年4月,她来到了四川若尔盖草原,救下了一只小狼崽。她将这只面临死亡的小狼带回了都市,小狼长大后,为了让它自由,又带它重新回到草原。

然而,十年后,一人一狼再次见面,却不能像以前一样相拥在一起,而是彼此站在遥远的地方看着对方,相顾无言,这是一个凄美又感人的救赎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人与自然如何相处,更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的问题。

由于人类与野生动物生存空间与资源的矛盾,使得野生动物数量锐减。在李微漪的心目中,万物是平等的。她希望能通过自己的画,呼吁更多的人不要去侵夺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

人与狼也应该和谐相处

李微漪曾写过一本书《重返狼群》,并且还拍了电影,影片中最后一句话:我们可以救助一匹狼,但我们可以改变狼群的命运吗?

人类总是从对自己有利还是有害的角度出发,人力地把动物分为“有益”和“有害”!这是一种极其狭隘、自私和偏执的思想!

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理学的奠基者程颢在《秋日》一诗中写道,“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如果我们静下心来,放下人类的偏见,从万物的角度出发,就会发现,万事万物,都自得其乐,伴随着春夏秋冬,它们也有喜怒哀乐,和人类没有什么两样!

这是一个极其伟大的哲人之思!理应成为人类善待万物的哲学思想的出发点!

2021年以来,云南亚洲野象群北迁的事件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

近年来,野象保护区周围的林地逐渐被甘蔗地、橡胶地、香蕉地、玉米地所取代,人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导致亚洲象的栖息空间越来越小,人与野象活动的重叠区域越来越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部分亚洲象群外出寻找新的栖息地。

这群亚洲野象群最终会在哪里安身立命?人们在为它们不可知的命运担忧着!

象群迁徙的原因尚不明朗

有史以来,人类为了争夺生存的权利,不惜对同类痛加杀手。人类的历史,几乎可以用一部战争史,也就是杀戮史来概括。

人类自诩为万物之灵,但实则是万物之祸!

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竟置万千生灵的哀鸣恐惧于不顾。多少年来,人类对动物的杀戮,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

在人类的餐桌上,到处有:烤乳猪、牛犊肉、童子鸡、煮青蛙、吸猴脑……

用种种残酷的餐饮方法,来满足自己的饕餮之欲,这就是被称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的所作所为!人类对自己,讲求人道!但对动物,为何不能讲求“兽道”呢?

反之,如果动物对人类的幼童,也施之以同样的“吃法”,人类该如何思考呢?

万物静观皆自得啊!人类一点没有役使万物,屠戮万物的理由!

佛教认为,动物作为有情众生的一部分,其生命的价值应该受到尊重,而不能杀害。《菩提道次第广论》明确指出,杀害“大身傍生”(是指形体较大的动物)是重罪。

佛教反对这样一种认知:“又作是心,畜等乃是世主(指创造世界的神灵)所化为资具故,虽杀无罪。”这里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动物并非是神灵赐给人类的生活用品,或者说不能理解为神灵创造动物是为了赐福于人类,动物更不是任人宰割的对象,杀害动物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在佛教看来,人类并没有主宰或随意杀害动物的权力。在反对杀生的同时,佛教又主张“放生”,主张对动物采取保护。有些藏传佛教寺院每年正月祈愿大法会期间,专门举行放生的法事活动。藏传佛教不杀生伦理的传播与实践,对高原野生动物所起的保护作用和对高原环境的维护作用的确是不可估量的,这也是今天的青藏高原被称为人类“净土”的一个原因所在。

这种不杀生的理念,非独藏传佛教所有,在汉传佛教中也随处可见。

不杀生是佛教出家僧尼遵守的“四根本戒”和在家信徒所遵守的“五戒”之首,堪为佛教的第一戒律,亦为佛教第一信条。佛教反对杀害生命,认为杀生有罪,但佛教对不同信徒的要求是不同的。凡是受戒的僧人或居士,必须严格遵循,认为但凡破此戒者,均造严重罪业。无论是自己亲手杀生,还是教他人杀生,其罪业相等。对于没有受戒的信徒,佛教并不强行禁止其杀生的行为,而是劝勉他们少杀生。

素食,被称为“餐桌上的放生”。

素食被佛教称为“餐桌上的放生”

在四川成都宝光寺,有一家素餐厅,远近闻名。素餐厅始于清代,成熟于民国,兴盛于现代。20世纪三十年代初,宝光寺的达聪、唯名、青山三位僧厨专做仿荤素斋,当时成都的军政要员、富商巨贾、社会名流等,常专程到宝光寺品尝素斋,一时形成风气。

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和国际佛教界人士的友好交往,厨僧达聪和青山,将他们精湛的技艺,传给厨僧隆荣;经隆荣传给主厨向宝成,经向宝成传给厨僧风玉、果定和儿子向永久,再传给主厨杜明学、陈宗富、杜良、罗仕建、牟雨,一直到现在。主厨杜明学于2019年获得“四川省非遗素食传承人”称号!

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笺的《中国素菜》一书,即以宝光寺素菜为基础撰写而成,使之载入素菜历史的新篇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周恩来、刘伯承、邓小平、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到宝光寺参观并品尝素餐。

素餐,是饮食习惯的改变!不仅为护持三宝做了一份贡献,更是餐桌上的放生,而且推进了健康文明,理应得到提倡!

佛教反对杀生,是基于佛教慈悲的伦理观念,这一观念在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提倡不杀生,并不会因此而剥夺人类的生存权力(很多民族的伦理中认为人类的生存有优先权,进化论者更认为适者生存),因其他宗教和文化传统中很少有佛教这样绝对的反对杀生的观念,而人类有很重的杀生习气,在这种背景下,几乎不用担心反对杀生会妨碍人类的生存。

在当今时代,进一步了解佛教不杀生思想的深刻内涵,对这个世界是有益的。

藏传佛教教义中认为,动物作为六道众生之一,处于三恶趣中,比起人类其处境是艰难的,其命运是悲惨的,从生存的现象看,人类自然优于其他动物,杜绝来世转生于三恶趣(畜生、饿鬼、地狱)也是修佛的最低目标(下士道的追求)。正因为如此,佛教主张慈悲和怜悯动物的处境,动物亦即大乘佛教普渡之对象之一。藏传佛教的一些大师认为,人不仅不应该伤害动物,而且,人应该与动物包括猛兽之间和睦相处。

人类的生存和对大自然的掠夺开发,仍威胁着包括猛兽在内的一切动物的生存),人类亦过多地干涉了野生动物的世界。就此言之,应该更多地在思想和行动中都要体现慈悲心。佛教的不杀生观念和佛教提倡的慈悲心,与佛教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有着紧密的联系,只有深人了解佛教的人生学说,并身体力行,去修持和实践时,方可使慈悲心充溢于自己的内心深处,方对有情众生有浓浓的爱意。不然,刻意地去遵守戒规,就像受法律的强制约束一样,属于外力的强制,尚未达到内在和外在的统一。

动物不应该成为人类餐桌上的食物

藏传佛教苦行大师密勒日巴的《道歌集》以及噶当派、格鲁派等教派修习菩提心的仪轨,深刻地揭示了人与动物之间在生命轮回中的密切关系,由此而培养人们的慈悲之心。密勒从根本上否定了以杀生为谋生手段的生存方式,并进一步指出,人生的价值在于战胜内在的不良因素,发现真正的自我,而不是捕捉外物。密勒反对杀生,体现了人生重在追求内在的觉悟而非无休止地贪著外物的佛教价值观。一颗真正的慈悲心的力量是无穷的。密勒的故事,在当今藏族社会仍然发挥着作用。

     从生态道德看,藏传佛教“如母有情”的观念,已经超越了狭隘的人类中心论,不仅表达了生命本质上是平等的思想,而且树立了一种尊重生命的态度,深刻揭示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密切关系。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需要人内在的道德支持。当有内在的慈爱心时,更能感受自然之美,更能发现、体验自然之美。而认识自然之美,也就会认识到人类有责任延续这种美。有的西方学者甚至提出美是环境伦理的基础,这的确是一种深刻的见解(才让,2007年《西北民族研究》)。
     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冯焕珍先生指出,如今人类深受人类中心主义之害,生物链的断裂失衡、臭氧层的破坏等,莫不给人类带来巨大的身心伤害,这些都是值得吸取的教训。
     冯焕珍还进一步指出,按照佛教的因果观,并不是说,只有工业革命、工厂才是臭氧洞越来越大、人类生活环境恶化的罪魁祸首,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在造业,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

是时候了!人类应当更加深刻地检讨自己,摒弃给万物造成祸害的极其错误的做法,毅然放弃人类中心主义的迷思,倡导万物平等,善待万物!如此,人类才能真正成为万物之灵!我们的这个星球,才能够成为人类繁衍生息的乐土!


















     王长华,甘肃陇西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杂文学会会员,现供职于一家媒体。


 



艺海风


题      签:魏新河

执行编辑:程   遥    微信号:gslxcys

编      委:静悟斋 微信号:wbz201611

   

投稿邮箱:11cys@163.com



本平台发布的所有内容,均系作者原创,且经作者授权,其它任何媒体转载,必须注明出处,否则依法追责。特此声明。


征稿启事

本微信平台长期征集文学、书法、绘画、摄影原创作品,欢迎惠赐稿件。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用肺呼吸的鲸鱼在水里是怎样睡觉的呢?像一根屏住呼吸的浮木
为什么大象和鲸鱼的大脑比人类大几倍却没有人聪明?
见义勇为的善良海豚
鲸鱼体内长这样!实拍30吨抹香鲸开腹
“鲸”灵
鲸鱼拦截游艇,向人类求助,结局暖心 #神奇动物在这里 #萌宠暑期出道计划 #万物皆有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