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网约车新政首日:一切照旧 新政或落地难
新政实施首日,网约车并没有完全按照《办法》实施,仍然可以照常出单,这或显示出市场和政府之间的博弈仍在继续。

“今天早上一起来,打开手机一看,啥事儿都没有,账号也没有被封,还能正常接单,就出来干活了”11月1日中午,在上海,一辆挂着皖B车牌的滴滴网约车车主向本刊记者说到。


从11月1日开始,七部委联合颁布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实施。按照此前的各地征求细则,大部分地区要求车辆轴距必须不小于2700毫米、排量不小于2.0L或者1.8T(B类车),在司机要求方面,北京、上海、天津等地要求驾驶员有本地户籍。
 
不过新政实施首日,网约车并没有完全按照《办法》实施,仍然可以照常出单,这或显示出市场和政府之间的博弈仍在继续。“本来这块市场就已经发展得够大 ,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完全改变得了,况且听说滴滴还将继续和政府部门交涉。”上述滴滴车主表示。
 
将网约车“打入地狱”?

近年来网约车在中国市场迅猛发展,无论是顺风车、专车,还是快车,任何形式的网约车服务模式已越来越深入人心。网约车已彻底融入我们的生活,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据统计,目前单日成交量已经超过1000万单以上,全国已有超过400个城市开通专车服务。


然而新兴事物井喷式发展,监管便成了难题。网约车的发展虽然改善了大家乘车的体验和出行服务,但同样也暴露出很多问题,例如,乘客安全和驾驶员权益得不到保证,个人信息安全泄漏风险比较高等,而这对于国家监管部门而言,出台响应的监管措施,迫在眉睫。
 
针对上述问题,今年10月8日,国家各部委联合发布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办法》确定了网约车高品质服务、差异化经营的发展定位,规定了平台公司承运人责任及平台公司、车辆和驾驶员应该具备的条件,并对平台公司经营行为、车辆报废、驾驶员专兼职从业、部门联合监管等事项给出了具体规定。
 
本来是出于对网约车的规范管理,但其中有一点却颇具争议,成为政策能否落地的关键。新政提高了一线城市如北京和上海的网约车接入门槛,简单来说,必须是京人京牌,沪人沪牌,同时还有轴距要求,而这一限制几乎将滴滴等网约车平台打入地狱。


据滴滴平台统计,倘若根据新政要求,目前从事网约车的车辆符合要求的足1/5,拿上海来说,在已激活的41万余司机中,仅有不到1万名司机具有上海本地户籍,而再加上沪牌的限制,符合条件的网约车已经所剩无几。
 
平台车辆数量骤减,这会导致怎样的局面?市场分析认为,供需决定价格,车辆变少,将直接导致滴滴的订单迅速减少,而供不应求,则或导致网约车车费翻倍。数据显示,仅在上海市,过去一年平台就给网约车司机创造了超过33亿人民币的收入。滴滴表示:“新政的实施将会让司机群体收入减少70%以上。”事实也是这样,受政策影响,最近网约车订单量已经降低了15%。
 
“原本最好的一天几乎可以做到1000块流水,平均值则在550左右。而现在普通的快车司机每天流水在350-400之间,并且需要工作10-11个小时,除去油钱和车辆成本,基本已经赚不到什么钱,新政出来,我们更加不干了,也不让我们干了。”一位网约车司机无奈地向记者表示,似乎11月1日就是滴滴等网约车的“末日”了。
 
“无法落实”的新政

然而就在《办法》实施的当天,网约车数量并没有减少,接单也照常,不过不少网约车司机却表示出提心吊胆的心态,“不知道以后还能不能继续干下去了,走一步看一步呗。”
 
记者以网约车车主的身份致电滴滴客服,询问现在不是上海人还可以申请成为滴滴车主吗?官方则回应表示:“没有影响,可以继续申请,现在公司还和政府进行沟通。”记者也了解到,新政首日,在北京等一线城市的网约车也并没有出现大规模下线的情况。


1日上午11点,滴滴方面发布声明称:“在过去三周各地网约车实施细则征求意见期间,我们积极与各地主管部门沟通汇报,梳理了具体意见。我们会进一步与各级主管部门沟通交流,争取使民众出行得到最大满足。”
 
其实早在10月8日新政出台的当天,滴滴便发文呼吁政府三思:“地方细则对户籍和车辆的严格限制将使得绝大多数滴滴平台上目前服务老百姓的车辆和司机被迫退出,老百姓亦将重新面对痛恨已久的打车难、打车贵的旧况,而高排量的车辆准入也将增加城市环境压力。”
 
文章虽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但是对于政府来,任何市场行为都不能脱离监管。新政的推出,政府也有自身的考虑,网约车的诞生意图解决城市中出行难,拥堵的问题,但是越来越多的外地车辆来到一线城市开始了自己的网约车车主生涯,很多网约车司机对路面不熟悉造成严重路面拥堵。加上网约车数量急增,反而更加增加了城市的拥堵率。
 
消费者青睐网约车根本原因是方便实惠,而传统的出租车之所以运价难以调低,很大的原因在于其承担了员工社保、车辆维护、人员培训等费用,同时,作为实体运营企业,对司机和车辆的审查较为严格,从而导致管理成本较高。


但网约车公司完全不用承担这些成本,反而试图让司机和消费者替他们承担这些成本,代价则交给用户承担。这种模式的发展本身就是不健康的。不仅如此,滴滴收购了优步中国之后在网约车市场已经达到了93%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市场垄断的地步,而垄断将减少消费者的选择权,消费者也将始终处于弱势的地步。

虽然大方向的新政已经落地,但地方规定仍然悬于空中,网约车的规范是未来的大趋势,不过具体怎么做和什么时候做,仍然值得商榷。【END】

速度 深度 态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开启“养生”模式的滴滴,为啥对汽车维修这么执着
网约车合规难,最难在车证:你知道车证合规的4大难点吗?
北京网约车细则2016年11月实施解读:什么人什么车可以”依法”上路?
【热点】涨价、司机无审核...网约车新规后,你打车遇到哪些麻烦?
最后期限!7月20号之后,所有的网约车必须三证齐全才能合法上路
靴子终于落地!网约车合法谁是大赢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