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系统思维1|为什么要学习系统思维?

王双 精进学思行 今天

最近《西部世界2》这部剧很火,我也很喜欢这部剧,不仅因为它涉及了现在比较热的人工智能,更因为里面探讨了很多深刻的话题,比如人的意识是怎么形成的?人能不能将意识移植到新的躯体中获得永生?机器人是否会取代人类?

我很喜欢福特博士在第一季第10集中的演讲,我将其命名为“故事”。

演讲中有一段提到了改变:

……because you do not want to change, or can not change

因为你们无法改变,或者无法改变

Becauseyou are only human after all

因为你们毕竟只是人类……

当时的高管黑尔内心被触动!我很喜欢这段,它也戳中我们每个人心中痛,——改变。我们渴望改变,但是总感觉改变很难。

  • 下定决心每天6点起床,但每次总是睡过头,然后懊恼……
  • 下定决心减肥,开始节食和运动,坚持了1个月减掉了2斤,很有成就感,但是一顿夜宵就毁了之前的效果,然后放弃……
  • 下定决心好好学习,每次都是翻开同一本书的前几页……

1、为什么改变很难?

为什么改变这么难?是因为我们决心不够吗?还是我们真的不能改变吗?但明明看到身边有的人的确变的越来越好。于是不甘心,就加倍努力和用功,最后导致动作变形和身心俱疲,直至放弃,然后就印证了福特博士的话:你毕竟只是人类。

会不会因为我们改变的策略有问题?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古人早就发现“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问题,也有“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说法,其实都给我们传递一个观念:导致问题的原因可能不是我们表面直接看到的,而相应的解决方法也不能是简单粗暴的。比如有你经常熬夜,感到精力不足,于是就喝咖啡,短期的效果很显著,但是不可持续。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近处结果可能是由远处的原因导致的,现在的结果可能是过去的行为导致的,我们的一个行为,可能会间接影响到组织的发展。我认为这也是系统思考对我们的价值所在,系统思考它是从整个系统的角度看待系统要素间的动态关系,研究系统的运行机制,从而分析各种现象产生的深层机理,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点。

2、什么系统?

我们提到了“系统”,那什么是系统?你直觉判断如下的事物算不算系统:

一棵树、一堆沙子、人、一支足球队,银河系……

我想你至少能直觉感到一堆沙子和一支球队从系统的角度来看,好像不太一样。是的,按照《系统之美》中的定义:

系统不仅仅是一些事物的简单组合,而是一个由一组相互连接的要素构成的,能够实现某个目标的整体。从以上的定义,我们可以发现系统构成有三个要件:要素、连接、功能或目标

要素是系统的基础构成,比如一支球队中,每个球员就是其中的要素,对一台汽车,发动机是它的一个要素。而且要素不一定是有形的事物,比如一个公司的品牌也是公司这个系统的要素。

连接很好理解,就是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相对于要素,它更加重要。而我想说的是,连接通常需要通过媒介,我将其概括为“三流”: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

在“食物链”中,老虎和羚羊就是通过物质流和能量流建立联系的;骑自行车的时候,人通过踏板施加力给自行车让其运转,就是将人的生物能传递给自行车,能量流建立了人和车间的联系。信息流就更不用说了,可以说它在我们现在的社会无处不在,互联网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通过网络中信息的快速流动,可以形成各种系统,比如各种社群,“罗辑思维社群”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功能或目标,有些很显而意见,比如汽车可以实现代步功能,而有些则很难察觉,我们必须通过仔细观察才能发现,而不能只是看表面或者标榜的目标,比如有的公司声称要以“用户需求”为目标,但在实际的运作中却总是各种偷工减料。

虽然系统的构成看似简单,但是系统的运行却极为复杂,因为很多时候,不仅系统涉及的要素多、而且要素间的联系庞杂、并且因为这种联系而呈现的系统现象又是千变万化的,有的时候这种复杂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认知能力。

但我们无法直接面对复杂问题的时候,只能将其分解为能够直接解决的问题,这也是我们之前提到的,和系统思考对应的另外一种思维方式——分解思维(也叫“还原论”),就是通过拆解来认识事物,我们中国还有个对应的成语——“格物致知”,所以当时物理学传入中国的时候被翻译为“格致学”。但是这种拆解很有可能破坏或者很难重构原有的联系,导致重新组合后很难再现系统的原有特征。

这是一个矛盾:一方面我们无法直接解决复杂性问题,必须分解;同时,分解可能带来系统的变化。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两种思维方式都是我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无所谓优劣,必须结合使用

3、为什么要学习系统思考?

①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所在的世界

相互联系是我们世界本来的面目,以它本来的样子去认识它,才有可能抓住本质。系统思考重视的是“联系”或“连接”,以及因为这种联系而呈现的动态特性,能让我们对其运作方式更了解。

②为了更好地洞悉问题背后的原因

回到前面的困惑,之所以有些改变会失败,因为我们没有看到很多问题其实是一个系统运作的结果,产生一个现象的根源可能和现象相隔较远,因为我们认知局限,无法直觉识别。只有通过系统思考,才有发现其背后的根源,才能找到解决之道。

③为了更好地实现改变

系统这个概念其实和我们中国讲的“局”很相关,我们每个人在不同的系统中,就像在不同的局当中,而解决问题和实现改变,其实就是在不断地“破局”(宁向东)。当我们不再孤立的看待事物和自己,而是把它放在一个系统中,就会发现更加有效的解决之道,而不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讲一个比较实际的问题?我们每个人都想获得物质上的富裕,但是如果只从自己出发,比如:我更努力点,多加点班,和领导处理好关系,这样可能有点用,但是效果有限。我们必须看到自己所在的更大的系统,什么决定了我们的收入?就像我们上周谈论的话题一样:选择比个人的努力重要太多。如果你所在的体和面在下沉,作为上面的一个点,你再怎么努力,获得的也只是一个点的收益。

当以系统的角度去思考如何改变,其实很有可能发现很多“破局点”或者“杠杆点”,使得我们的问题迎刃而解,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参考资料:

1、德内拉.梅多斯《系统之美》

2、宁向东《得到》专栏《宁向东清华管理学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创造性思维的要素之三—直觉思维
[转载]东方智慧的缩影——《易经》
思维的分类_
什么是系统思维?如何进行系统思维?
什么是思考(思维)
100个必会思维模型—— 全局观思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