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全球化进入4.0新时代,王煜全告诉你如何应对新变化

今晚,得到《全球创新260讲》课程主理人王煜全,在得到app进行前沿科技直播“深度解读全球化4.0时代”。

王煜全一直以全球前哨侦察兵的身份,深入科技创新最前沿,扫描全球科技趋势。

每年召开“前哨大会”,向用户通报全球最前沿科技信息和趋势。

今晚的直播,王煜全直播汇报了他对全球化4.0的深度解读。

以下是直播精华。

洞察:我们正在经历全球化4.0时代

今年的世界经济论坛,在全球化遭遇挫折、出现回潮的背景下,主题是“全球化4.0”。

那么,全球化是怎么进化到现在的4.0版本的呢?

全球化的四个阶段分别是:

全球化1.0,是贸易的全球化,一战之前,就已经进入了贸易全球化了。这个时代是恃强凌弱、坚船利炮的时代;

全球化2.0,是国家的全球化,有了国际仲裁和谈判机制,世界有了公平交易的保障;

全球化3.0,是大企业的全球化和产业的全球化;在这里中国就已经担任一定角色了。大量的制造业转移到了中国。

今年世界经济论坛提出的“全球化4.0”概念,指的是服务的全球化。也就是我们熟悉的“服务外包”的概念。

从全球范围来看,印度在“服务外包”上是发力最猛的国家,常年是服务外包成交量最大的国家。

中国从事制造业外包,在这个业务上在全世界已经无可匹敌。印度发展服务业外包,看起来类似于中国的制造业外包业务。但是这其中是有差别的。

现在发展的结果我们都看到了。中国的制造业外包如火如荼。但是印度的服务外包不仅没有做大做强,而且呈现逐年缩减的走势,现在美国公司的很多服务也没有给印度做。

全球化的概念从1.0提到4.0,这个全球化的故事是从贸易全球化开始,然后做全球化的资源分配,发展全球化的物流系统,进行全球化的产业分配,然后再加上全球化的服务。

讲故事讲得通,但是事实上不是这样发生的。

原因很简单,首先,服务外包的要求是要对业务有足够的了解。身在万里之外,远程的外包服务,对业务难以有深入的了解。所以我们看到服务外包业务,还是在本地来做是最好的。对于美国公司来说,甚至由墨西哥来做服务外包都比由印度来做要更好。

那为什么会对“服务外包”有错误的判断?

服务外包的全球化,忽略了一些重要的变量。

一个变量是,人工智能的出现和发展。未来越来越多的服务都不需要人来做了,使用人工智能效果会越来越好。这样一来,跨国的服务外包的需求就更小了。

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当前新兴企业不断冲击大企业,产业颠覆速度越来越快。不能以传统大企业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对于到底什么是全球化4.0,达沃斯说对了名词,却下错了定义。

我认为,全球化4.0其实是创新的全球化

全球化4.0是从产业分工的全球化,进入到了创新分工的全球化。

在这轮全球化浪潮中,第一,我们要理解创新的价值,做创新这件事儿一定是最有价值的。第二,是要保证创新的效率。我们做企业不是讲理论,要以成败论英雄。现在的创新是开放式创新,创新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需要高复杂度的协作,是由各个类型的专家协作完成的。想要成功,一定要把全世界所有最好的资源整合起来支持自己。

今年我们带企业家去参观CES展,在和TCL负责人交流的时候,他们专门提到,他们在波兰做了人工智能研究院。当时我就很好奇,为什么要在波兰建人工智能研究院?TCL解释说,人工智能最核心最基础的部分是算法,算法需要的是数学人才,东欧盛产数学人才,所以在波兰做人工智能研究院的目的不是做应用开发,而是做最底层算法的突破研究。

而另一方面,国内一些企业还没有意识到开放式协作创新的打法。有的企业,想引进高科技,首先就在公司内部先成立一个部门,然后招人。这样的企业显然还没有搞懂现在全球化创新的模式。

中国在全球化4.0中的位置

未来的创新是端到端的创新。从研发,到转化,到量产,到市场,到社会,每个环节都重要。

全球化的创新,应该是哪儿强用哪儿。

美国的优势是前端,研发能力强。

而后端,全是我们中国的优势。中国有制造优势,中国有市场优势,中国有资本优势,中国对创新接受度高。

现在是中国企业加速进入全球化的最好时机

全球化遭遇挫折、回潮,但是别怕,全球化不会逆转。

以前中国制造业被认为是低端的,为发达国家的高端研发做服务的。现在我们要转变思维,中国的制造不是低端的,相反,大规模复杂的制造能力是中国独特的优势。

并且,在端到端的创新中,大规模量产是重要的一环,大规模的复杂产品的开放的第三方制造能力,中国在全世界不光是第一,而且是唯一,没有第二家。所以,我们要拿我们的制造长板,参与到全球化创新的生态当中。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富士康,我们都知道苹果手机是复杂的精密制造,苹果手机是谁造的?富士康。富士康有5000多个工程师专门帮助客户解决从产品到量产的问题。

但是如果我们不在创新生态里,而是闭门造车,我们也没法有更大的发展,因为我们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足够强大的科技来支持制造产业。

所以我们一直在强调,未来其实造什么比怎么造还重要,因为你要为科技而造。

那么中国的科技升级靠什么?如果有持续不断的为前沿科技制造产品,我们科技当然就升级了。

今天我们已经不能孤立于其他环节单独谈好和坏,甚至单独谈竞争力的优劣,这是今天全球产业生态和科技生态共同的特点。

所以在今天愿意拥抱新生事物,愿意接受新生事物,就会是一个特别重要的竞争优势。

中国除了有强大的制造能力,现在也有强大的资本支持,更重要的是中国有特别好的市场。

为什么呢?中国主流人群特别愿意尝鲜,愿意率先体验先进科技,这对科技创新是有很大贡献的,这样才能够更系统地推进科技创新。

第一,不要以为制造业不是我们的长板,在创新领域可以是非常长的长板,但是要学会如何让制造为创新服务。

第二,不要以为市场不是长板,市场也可以是非常长的长板,关键是要能够帮助打磨产品。

另外,也很重要的是,不要什么都自己干,要学会用全世界的长板,因为我们说新木桶理论的原则是用别人的长板。如果这个板你最长,你就是赢,如果不长就找别人借鉴合作。

中国跟上全球化了么?

通常认为大企业的规模大、影响力大。但在这轮全球化创新浪潮中,中国需要转变思维,需关注高科技小企业。

传统的中国出海的投资人,还有一种习惯,就是直接出巨资收购。其实正确的做法是,保持与高科技小企业的紧密接触,进行前沿创新布局。

美国的大公司已经在转变了思维。比如美国的医疗科技公司美敦力,特别擅长早期的谋划,对待小企业,并非看不起看不上,而是积极寻求战略合作,投资占股,在董事会占一个席位,争取合作。

小企业如何更有效创新的办法,叫积木式创新,全用好的东西。

大企业实现创新效率的办法,就是前沿布局,产品合作,最后并购,然后用体外研发来解决自己的科技升级问题。

行动:你该如何迎接全球化4.0?

对于大公司来说,我们要走出去,做全球化创新时代的跨一代企业家,扶持美国的小企业开展科技转化,帮他们量产,紧密合作,分享利益。

对于个人来说,参与全球化的机会有很多。

1. 要做创新的超级用户,积极尝试科技产品,如果产品还不完美,就要积极的给创新者提建议,帮助创新者优化产品。如果你玩的好,也有机会把体验科技做成自己的事业,现在有酒店试睡师的职业,未来一定也会出现科技体验师。

2. 善用突破思维方式,从应用需求找科技。其实很多很生活化的场景,看似普通,但都是可以引入高科技的。比如有人把高压水枪技术拿来切螃蟹,是不是很开脑洞?

3. 除了单打独斗找科技,还要善于多多利用创新平台。当前的创新已经平台化,人人都可以便利地把自己的创意实现。

更多个人参与创新的机会,我会在前哨大会详细讲给大家听,创新与每个人都有关系,不要置身事外。人人都可以接触创新、利用创新、开展创新,成为全球创新生态中的一份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煜全:用科技连接世界
王煜全前哨大会:千万不要小看这10个机会
郭广昌:致复星股东的一封信
全媒书荐 | 《暗趋势》解码时代:换个视角看世界,也许你能预知未来
如何培养面向未来的孩子?你的角色非常重要!| 王煜全
1202直播:生物医药产业的颠覆之路 | 王煜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