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会了这套分析框架,看懂企业原来很简单

刚刚过去的5月,前哨科技特训营完成了一个系列课程。我们一直强调方法论的重要性,那么具体有哪些系统性的分析框架?这些框架又该如何应用于实际案例中呢?

科技特训营特别设立了这样一个模块,通过4个维度,让大家掌握分析的基本框架:

1.    科技产业分析框架

2.    科技企业技术分析方法

3.    初创科技企业分析方法

4.    上市科技企业分析方法

掌握了这些底层规律,你就拥有了一份产业分析地图,面对纷繁众多的产业、企业和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时,能够用正确的分析思路,抓住关键性信息。

在科技特训营的私享群中,有不少同学表示,跟着王煜全老师了解了很多产业,但真正自己来分析的时候,却有些无从下手的感觉。这个系列课程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经过不断地练习,你也能成为产业分析高手。

1. 在技术的展开期,产业格局变革加速


首先我们选择从产业讲起,因为产业的兴衰决定着企业的景气周期。产业就好比一条河,如果河水越流越宽,水域日益深厚浩大,河中就有可能生长出大鱼。

不过产业判断并非易事,每个产业都在发展变化,格局也在新兴技术的渗透过程中不断调整。


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产业的衰败不是因为自身内部原因,而是被行业外的新兴挑战者“意外”击败,这就是所谓破坏式创新的力量。


我们认为新技术对产业有三种作用:产业新增、产业加强、产业颠覆。这些作用会对产业生态有哪些影响呢?

2. 通讯产业正在被IT企业反噬

王煜全老师具体分析了电信产业。这个产业的本质是双链结构,一边是以华为、中移动为代表的通讯能力,另一边是以英特尔、苹果为代表的IT能力。

中移动曾经把联通、电信视为竞争对手,但随着IT企业通讯能力的不断增强,传统通讯企业的业务正在被腾讯、Twillio等互联网企业侵蚀。移动、联通等通讯运营商已经成为基础设施。

随着IT企业不断扩张,这些IT巨无霸们早已赚得盆满钵满,如今是否也应该将巨头们也“基础设施化”呢?

3. 业内专家的判断就一定靠谱吗?

有了产业背景框架,我们需要了解技术细节,尤其是分析科技企业时,这方面尤为重要,通常一家科技企业的创立就是因为获得了关键性的技术。


我们一直推崇的双长制,优秀的企业家与拥有核心技术的科学家合伙成立公司,这样的企业往往能够成功。


但问题是,这些高新技术通常都在我们的认知范围之外,或许有人会说,不懂的可以问专家。这是很好的方法,但我们更要意识到专家的局限性,他们太容易看到自己所属的传统领域的完美和新兴技术的不完美,误判未来趋势。

大多数传统车企直到2020年才如梦方醒的意识到,传统油车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当他们开始猛起直追的时候,特斯拉已经遥遥领先了。


所以既要通过专家解决自己的知识盲点,又要对他们的局限性保持充分的警惕,这需要我们对技术演化的底层规律有深刻的洞察。

4. Witricity的成功源于持续的技术调优能力

作为具体案例,王煜全在直播课里分析了Witricity的无线充电技术。

传统的无线充电是通过切割线圈的磁感应技术,能量传递效率高,但在高功率下对人体有害。Witricity首次将使用磁共振技术无线充电,优点是对人体无害,但是最初能量传输效率只有5%,远低于有线充电和传统无线充电技术。

但是通过不断的技术调优,Witricity的磁共振无线充电技术的能量传输效率已经优化到现在的93%,与有线传输效率基本打平。

因此,Witricity凭借无线充电的便捷性和对人体无害的特点,迎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回到技术诞生之初,我们怎么判断Witricity有足够的技术调优能力呢?

5. 技术优势是衡量初创企业的价值核心

把宏观的产业视角和微观的技术结合起来,那么企业的分析可以分为5个维度:技术、业务、团队、资本、产业;但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分析的侧重点各有不同。

科技企业的创立,很多是因为手握关键性技术,例如Moderna的mRNA技术,HansonRobotics机器人强大的表情系统。这些技术是否具有颠覆性,是否有充分的产业化潜力,是判断初创企业价值的核心。

6. 初创企业的CEO可以当独裁者吗?

初创企业的人员背景是一个重要考量因素,创业团队人数相对于成熟企业少得多,每个人的业务范围大,介入程度深,因此团队的技术、产业背景,人脉关系都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作为公司的CEO,他是该下放权力,实现内部民主,还是独断专行,牢牢握住决策权呢?

7. Luminar, 激光雷达领域的绝对领头羊

Luminar创始人Russell,从小痴迷于激光雷达,17岁创办了Luminar,18岁获得硅谷传奇投资人彼得·蒂尔10万美金奖励,这样的背景无疑为Luminar加分不少。


技术上,公司的1550纳米高端激光雷达在市场上还没有强有力的竞争对手,Luminar也是目前唯一有能力实现1550纳米激光雷达量产的企业。

Luminar也有问题:首先汽车激光雷达未来市场总量每年也就300-400亿美元,和特斯拉汽车上千亿的市场空间相比,太小了;只有打破目前汽车激光雷达的市场局限,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Luminar有机会吗?

Luminar目前与Mobileye联手打造自动驾驶软硬件完整解决方案,但是长远来看,Mobileye未来也许会自己做激光雷达,Luminar就会陷入非常被动的地位,他们该如何避免这样的结局?

8. 上市企业如何权衡稳定发展与技术创新?

多年前有人问马云,阿里巴巴的竞争对手是谁,马云说他天天拿着望远镜也看不到竞争对手在哪儿。没过几年,拼多多就通过社群化电商的模式,从下沉市场迅速崛起,成为电商领域无法忽视的力量。

分析大企业,我们更要站在公司决策层的视角来审视战略选择,要走到公司内部去揣摩那些被隐藏的矛盾,他们在资本市场所追逐的短期表现和公司的长期战略之间如何权衡,目前稳定的经营结构和业务创新的矛盾等等。


我们需要像给人做心理分析一样去给大企业做诊断,这一整套大企业诊断方法,在前哨科技特训营直播中将有完整的阐述。

9. 阿里前瞻性布局云计算,10年亏损,最终熬出头

2008年,阿里巴巴在自己的电商领域已经站稳脚跟,而云计算业务在中国还是个新鲜事物。马云意识到了云计算的巨大前景,着手布局,把王坚从微软挖过来,负责阿里云项目。

自从接手阿里云项目,无论是外界还是企业内部,对阿里云和王坚的质疑就从未停止,毕竟这是一项耗资巨大,前景又并不明朗的投资。

很多企业或许迫于短期压力,在投入迟迟不见回报的情况下,会选择放弃。只有真正着眼于长期目标,坚定投资未来的企业,才有机会收获果实。

阿里云就是在巨大的压力下,用了10年时间,成为了中国最大的一朵云,难怪在阿里2017年的年会上,王坚失声痛哭。

可以看出,大企业一样面临艰难决策,之后的执行更是考验管理层的毅力,我们只有站在决策层的视角,才能看清这些矛盾,才能做出更好的判断。

10. 从用户到产品,由产品到公司,从创业者的视角看企业

如果能够从产业、技术、企业这三个维度去进行系统性分析,那么你将成为一名合格的投资人。

不过,我们还可以从创业者的角度看待一家企业。我们需要看懂用户心理,怎样利用技术做出完整产品,如何从好产品做成好公司。


这部分的课程紧接着科技企业分析方法系列,目的是让学员能够拥有一套由内而外搞懂企业的分析方法,欢迎大家加入科技特训营,与王煜全一起成为产业和企业分析高手!

我们今天整理了一份"激光雷达科技企业清单"辛苦你点下“赞”和“在看”,点击顶部的“进入公众号”,在对话框里发送“科技”二字,你就会获得这份清单。


【回放地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能不能大规模量产成产业焦点,Luminar明年能交上满意答卷吗?丨前哨
如何把握眼前的机会
“干掉”特斯拉,没道理不用激光雷达
禾赛:一家“不性感”硬科技公司的冲击之路
从禾赛科技上市说起,激光雷达背后还有哪些事?
王煜全:激光雷达穿越量产生死线,无人驾驶何时到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