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届六中全会都说是啥?仲平怎么看?

打造最具人文精神的自媒体公众号


老杨品谈  平民观点  仅供参考  草根之言

时事解读、文化寻源、常识科普、历史趣谈



老杨品谈>>>>>

历届六中全会都说是啥?仲平怎么看?

 文 | 老杨 

昨天,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按照i党的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五年举行一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选举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就是多少多少大。

每届中央委员会在五年的任期内召开数次中央委员全体会议,就是多少多少中。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由中央政治局召集,每年至少举行一次,有时会两次,现在通常是每一届召开七次全会。

一中全会解决中央领导集体的问题,二中全会解决国家领导人的问题,三中全会解决经济和国家发展的问题……

六中全会都解决什么问题呢?


中国历史转折点上的一次六中全会是六届六中全会,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在延安桥儿沟召开。会上了批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央政治局的路线,基本上克服了抗战初期王明右倾错误,统一了全党的思想、推动了党的各项工作迅速发展。


1937年11月底,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共产国际执委、主席团委员和候补书记王明被派回国。长征之后王明、李德被共产国际调回到了苏联,这时又回来的。面对抗日的形势,有些人有害怕的思想,王明等人认为日本太强大,共产国际又有“先西后东”的反法西斯路线,所以召开了这样一次全会。

主要解决的问题是中国共党要由中国共党自己来领导,(自己管自己的事)中国革命有中国自己的实际情况,全党要统一思想。也就是说六届六中是解决党内思想路线的一次全会。

六届六中的一个重大意义、思想成果是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再看一看改革开放以来的各届六中全会


十一届六中全会:



1981 年6月27~29日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的议程是:一、审议和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二、改选和增选中央主要领导成员。

十二届六中全会:


 

1986 年9月28日在北京举行,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十三届六中全会:


 

1990 年3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

十四届六中全会:


 

1996 年10月7~10日在北京举行,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

十五届六中全会:



 

2001年9月24日至26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十六届六中全会:



 

2006 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纵观以上六中全会,主要议题都是思想路线和党的建设问题,昨天召开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也不例外。将审议两个文件:《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热点词是从严治党。

到底都说了啥呢?有人知道,这个人叫任仲平。


 

好像好多人都不知道任仲平这个人,因为他不是个人。

任仲平,是人民日报重要评论的谐音缩写。1993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四届三中全会》,这是人民日报第一次以“人民日报重要评论”的谐音“任仲平”为名刊发评论。

任仲平算是“人民日报重要评论”的网名吧。

仲平怎么说呢?

(一)最艰难的成功,不是超越别人,而是战胜自己;最可贵的坚持,不是历经磨难,而是保持初心。

他说:今年国庆期间,一位英国经济学家给出的两组数据令人印象深刻:1949年到1976年,27年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增长31岁;1978年至2014年,作为衡量物质生活水准的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是7.9%,比任何国家都高。“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所取得的社会成就,和人类历史上任何国家相比都是最伟大的”。观察家感叹,“只有理解了中国共产党,才能真正理解中国”。

(二)“党要管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抓起。”为什么在管党治党中,党内政治生活被放在首要的位置?

他说:“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从古田会议首次提出党内生活政治化、科学化,到延安整风建立党内政治生活的制度基础,再到改革开放之初制定《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95年来,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在党内政治生活这个大熔炉中,锤炼党性、砥砺品格,回答着这样的关键性问题:党员如何坚守誓词,成为“政治上的明白人”?我们党如何自我完善,成为一个“郑重的党”?

(三)“难道我们还欢迎任何政治的灰尘、政治的微生物来玷污我们清洁的面貌和侵蚀我们健全的肌体吗?”1945年4月,“抗战胜利后的中国向何处去”成为一个关键问题,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这样发问。

他说:“讲政治是突出的特点和优势”“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增强政治意识;“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摆布”,增强大局意识;“经常、主动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

(四)《论语》中说:“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如果党内政治生活的大熔炉长期不生火,变成了没有温度的冷灶台,就会失去其应有的功能。

他说:党员结构的变化,折射出党内政治生活的“时代命题”。身份转变、思想解放,从单位人到社会人、从体制内到体制外,组织管理模式变了、社会交往模式变了,如何应对时代场景的历史变化?社会流动加速、利益多元多样,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冲击着党员的思想、侵蚀着党的肌体,如何应对广泛深刻的社会转型?

(五)毛泽东在《共产党人》的发刊词中写道,“使党铁一样地巩固起来”。党内政治生活的大熔炉,如何越烧越旺?

他说:纪律是我们党的生命线,也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保障。毛泽东在延安时说“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蒋介石败退台湾后感慨“共产党有纪律,国民党没纪律”,在今天仍值得深思。对党员,纪律是高压线;对政党,纪律是生命线。“遵守党的纪律是无条件的”“党内不允许有不受纪律约束的特殊党员”“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猛药去疴、壮士断腕的决心从严治党,必须使各项纪律规矩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六)邓小平在《建设一个成熟的有战斗力的党》一文中指出,“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这不仅是我们这一代的问题,也是下一代、再下一代的问题”。而在这前后相续的征程上,不断完善党内政治生活,也需要把握住两个坐标:一个是“历史”,另一个是“现实”。

(七)费正清曾说过,中国共产党“滚雪球式的迅猛发展,是一个巨大的组织奇迹”。而美国学者福山在比较中美两国政党政治后得出结论,“中共具有强大政党能力”。

(八)中共七大召开之时,毛泽东致开幕词说,“中国之命运有两种:一种是有人已经写了书的;我们这个大会是代表另一种中国之命运,我们也要写一本书出来”。


人生不过三万天,

行走江湖几十年。

看淡成败荣辱,

追求快乐一天。

关注身边小事,

感受世界万千。

快乐时光尽在《老杨品谈》。

草根谈世事,凡人品平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毛泽东:党内政治生活的缔造者(党内政治生活系列之1)
【灼见】新形势下怎样开创执纪审理工作新局面?
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树起道德高线 筑牢纪律底线
做“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的党员干部
准则和条例说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